《楊氏之子》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材分析
課文《楊氏之子》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10課。課文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本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戶人家中的一個九歲男孩的故事。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沒有接觸過文言文,這是第一次,一般會覺得很難讀,很難懂,如果引導不慎,就會讓學生厭惡文言文了。針對學生這種實際情況,要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理解,感悟,同時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盡量讓學生產生這樣的認識:學習文言文真有趣!為他們以后的方言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
能正確讀寫“家離”等詞語。
2,過程與方法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背誦課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根據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體會人物機智。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
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解讀課題,遷移運用。
1.出示幾句孔子名言,學生自由學習。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學生的幾句名言與我們平時學習的現代語言不一樣,你們發現了嗎?請同學們翻開課文第10課,讀一讀,這幾句話是否與課文有相似之處呢?(學生討論)
師歸納:像這樣的語言就聽“文言”。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就聽“文言文”,也聽古文。它是我們祖國語言文學寶庫中的一筆巨大的財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來學習一節文言文。(板書:10楊氏之子)
2.解釋課題
說說這個題目的意思。(生讀說意思,師歸納)
3.這是古人說話的方式,請同學們也試著用這種方式來介紹自己。(生用文言介紹自己)
(設計意圖:1,復習導入法既能復習舊知識,更為重要的目的是讓學生知道自己曾經學過文言文,使他們對文言文沒有懼怕的心理,并且能容易使學生進入角色。2,讓學生試著用文言介紹自己是讓生初步感受文言特點,且對古文中的“氏”遷移運用)
二.初讀課文(讀懂字詞,讀懂停頓,讀通古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正確,讀通課文。(放聲自由讀課文,爭取把文章讀通順)
2,檢查讀通情況,著重強調以下字的讀音。
惠曰禽詣乃應
3,引導學生讀懂停頓。
a,指名朗讀b,交流討論c,歸納節奏d,齊讀課文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朗讀去感受文言的特點,以讀來激發學生學習文言的興趣)
三,合作學習,理解意思
1,生默讀課文,借助注釋和搜集的資料理解文中每句話的意思。哪些地方不懂,做上標記。
2,小組合作學習。
3,全體交流解決難點。
4,知道每個句子的意思后再連起來試著說說課文的意思。
(設計意圖:合作學習既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也能使學生更快地更容易理解課文的意思)
四,質疑問難,背誦課文
1,默讀課文,說說意思,還有那些疑難。
2,背誦課文。
(設計意圖:通過質疑,找出問題,以達到熟悉課文的目的)
板書設計1
10楊氏之子
惠曰禽詣乃應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想象情境,有感情地朗讀。
2,朗讀課文,就就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設計意圖:以復習的形式,進一步鞏固上節課學習的內容)
二.深層對話,體悟“言外之意”,品味精妙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