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小艇》教學案例評析
再讀課文,落實訓練點
師:課文中的哪一段是寫小艇的樣子的?
生:第二自然段寫了小艇的樣子。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這一段,邊聽邊畫出描寫小艇樣子的詞。
(生讀)
師:誰來根據你畫的詞說說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樣子的呢?
生:威尼斯的小艇長有七八米,又窄又深,船頭和船艄向上翹起。
生:威尼斯的小艇有長、窄、深、翹的特點。
師:你真會抓重點詞語來概括它的特點。威尼斯的小艇的確與眾不同,在這一段里,作者還用什么方法來寫小艇的特點?
生:比喻。
師:它被比作成什么?
生:比作獨木舟,寫出小艇長、窄、深的特點。
生:比作新月,寫出了小艇兩頭翹起的特點。
生:比作水蛇,寫出了小艇行動輕快的特點
師:你讀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生:(3個)同是寫小艇,卻用了3個不同的比喻。
師:誰能給大家讀讀第一個?
(生讀)
師:有點像——獨木舟”,多有趣的樣子!讀得不錯。誰能給大家讀讀第二個?
(生讀)
師:“新月”該有多美啊,讀的時候,能讓人感到造型很美嗎“像——”書上這么說呀,讓我們仿佛親眼見到了小艇的樣子。第三個呢?
(生讀)
師:來,帶著我們讀出的感受再回到文中來讀一讀,讀出輕快,讀出靈活。
(學生自由練讀體會)
師:誰能讀得更好一些?要讀出它獨特、輕快,靈活的特點。
(生讀)
師:理解得非常好,可見,作者通過細致觀察,抓住了不同的特點,描寫得很精彩。那就讓我們通過朗讀來體會一下吧!
(齊讀)
師:現在我們可不可以不看書,把小艇的特點回憶出來準備——(學生邊畫小艇,邊試背課文。)
案例分析
成功之處: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自學、自悟、自會。
1、在理解描寫方法時,啟發學生自讀、自悟,不僅理解比喻的精彩,還認識到作者多種的比喻是來自于多方面的觀察。“同是……卻……不同……”的說法,是在具體提示學生對事物的辯證認識。雖是一道題,認識的含蘊卻很大,起到“一石數鳥”的作用。
2、在引導朗讀時,從理解到想象,從理解到記憶。從讀到背,引導的方法既有序,又多變。引導學生閱讀,激發了學生對本文的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因此,當提出問題后他們會急切地研讀課文找答案。通過自主閱讀,互相討論交流,在教師的引導和點撥下,學生抓住威尼斯小艇的特點領會了作者抓住特點描寫的表達方法。并且,學生的潛心會文,自悟自得,與老師的相機點撥和諧統一。這樣,學生學得輕松,在無意注意中獲得了學習方法。
3、結尾過渡:你看小艇的樣子是這樣——(奇特),坐在里面,又是那樣舒適、充滿情趣。這還都離不開船夫的——(駕駛技術),那作者是怎樣具體地寫出船夫“駕駛技術特別好”呢?非重點的一帶而過,既節省了時間,突出了教學目標,讓學生圍繞重點自己去思考讀書,又給孩子創造了更廣的思維空間。
不足之處:只是單獨的分析理解這一段,如果讓學生聯系全文來理解小艇的獨特就更好了,應該讓學生真正融入課文,真正讓學生理解、讀懂、讀好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