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們這樣說
實踐悟讀 1、抄寫生字詞三遍,并組兩個詞. 2、日積月累,將文中的好詞摘錄下來. 3、朗讀課文,回家借助工具書或查閱資料解決不懂的地方. 第二課時 激趣導入 1、說一說你積累了哪些好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 初始通讀 1、默讀課文,說說文中還有沒有不理解的地方? 教師適機講述下列知識 北海九龍壁: 在北京城的中心,有一座山清水秀、風景如畫的古典園林,這就是聞名中外的北海。 波光粼粼的水面,臨水而建的一組精巧建筑是五龍亭,五龍亭以北,天王殿西側,有一座馳名中外的九龍壁。北海九龍壁,高6.5米,厚1.2米,長27米,體魄巨大精美,壁上嵌有山石、海水、流云、日出和明月圖案, 北海九龍壁上總共有635條龍。其實九龍壁不僅北海公園有,山西大同,北京故宮里也有.. 九州: 在《尚書•禹貢》中詳細記載著九州的名稱,它們是冀、袞、青、徐、揚、荊、豫、梁、雍。其他古籍所記載的九州名稱與《禹貢》稍有出入。十二州的說法,最早見于《尚書•堯典》, 有列出州名。因此,“九州”一說要比“十二州”的影響大,后來九州也就成了中國的別稱。 從地圖上了解詩歌中所提到的地名:龍口在山東,龍門在廣東,九龍坡在重慶,嘉峪關在甘肅,西昌在四川,. 京九線是我國第五條南北鐵路干線,它北起首都北京西客站,南至香港九龍,途經九個省市,全長2536公里, 品味精讀 1、回顧課文,說一說課題中的大人指的是哪些人?他們說什么呢? 2、學習第一小節 朗讀第一小節, 想想:賽龍舟,舞龍燈,九龍壁,黑龍江有什么共同特點? 這些名稱中都有一個”龍”字.你還知道哪些名稱中也有”龍”字呢?既然有關龍的人名,地名,習俗這么多,龍究竟是什么呢?面對”我”提出的問題大人們究竟是怎樣說的呢? 3、學習課文第二至六小節 1)在奶奶的眼中,龍是什么?(龍是神!) 為什么說它是神? 板書:變幻萬千,威力無邊 引導學生背誦第二小節. 2)在爺爺的眼中,龍又是什么呢?(龍是我們的祖先.) 談談何謂龍的精神,龍的氣魄. 龍的精神可以用團結凝聚的精神、造福人類的精神、奮發開拓的精神和與天和諧的精神來概括。 引導學生背誦第三小節. 3)在爸爸眼中龍是什么?(中華民族) 為什么爸爸把龍和長城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它是民族歷史的見證,他是巨龍留下的身影.” 引導學生背誦第四小節. 4)學習第五小節 想一想,作為現代的人應該知道世界上并沒有龍這種動物了,為什么媽媽說龍并沒有消失? 為什么會選擇長江三峽大壩,京九線,西昌基地這三處來說明龍沒有消失? 品味噴涌,呼嘯,直沖三個詞語,說一說從這三個詞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偉大的祖國正在騰飛。 指導學生朗讀并背誦第五小節. 5)學習第六小節. 齊讀第六小節. 世界的東方有一條巨龍”指的是什么? 結合生活實際來談談你對這段話的理解.,重點理解中國會如何去搏擊萬里長空. 朗讀并背誦第六小節. 6)分角色朗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