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湖樓醉書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蘇軾【教學目標】 1.認真閱讀古詩,在理解古詩的內容的基礎上,學習作者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2.結合詩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培養審美情趣。 3.展開想象,將古詩改寫成現代文【教學準備】 背景音樂 古詩課件【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導入新課 古詩是我國的文化瑰寶,許多名詩佳句至今仍被廣為流傳,在四年的語文學習中我們也積累了不少古詩,你能給大家背一首嗎?(表揚感情到位、背誦熟練的同學。)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景色的詩,相信一定會給同學們帶來不同凡響的享受。 二、互動探究 理解古詩 (一)共同回顧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生說,教師板書:知詩人,解詩題,明詞意,悟詩境 (二)自學《望湖樓醉書》 1.請同學們按照古詩的學習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望湖樓醉書》這首古詩。 2.小組內交流自學到的知識和不懂的問題。 3.全班學生交流理解的內容,共同討論還沒弄明白的問題。 (在學生交流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了解蘇軾的詩至今流傳下來的有許多,我們今天學習的《望湖樓醉書》是組詩中的一首,是他寫景詩的代表作。) 交流內容從以下幾點入手: ①知詩人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人。 作品有《飲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題西林壁》。 ②解詩題 從題目中我們就知道這首詩是詩人在望湖樓上帶著醉意寫下的詩句。 (詩的全名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③明詩意 前兩句要點: “翻墨”:指烏云像打翻的墨汁。 “跳珠”:形容水面上的雨點像跳動的珍珠。 這兩句的意思是說,像打翻的墨汁一樣的烏云還沒來得及把山遮住,一陣疾雨就落下來了,雨點像珍珠一樣散亂地落入船中。 后兩句要點: “卷”:席卷、翻卷。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地面上刮起的大風忽然把烏云全吹散,從望湖樓上往下一看,湖水像雨后的天空一樣開闊、平靜,西湖又恢復了它平時的姿態。 (作者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順序描寫了西湖的不同景象。) 要點:作者用“翻墨”寫出云的來勢兇猛;用“跳珠”寫出了雨的急驟;用“忽吹散”寫出雨來得急去得快的特征。 ④賞意境 師:作者正是抓住了西湖六月的天氣由云而雨,雨過天晴,景物變化急速的特點進行描寫,生動形象地再現了當時的情景,我們讀時也要用抑揚頓挫的語調讀出景物的變化之快。 放音樂、聽古詩,想象畫面。欣賞配樂朗誦后練習背誦,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三、展開想象 改寫詩文 1、聯系實際,談談自己所見到的夏天的雷陣雨。 2、播放雷陣雨前后的情景實錄,感受夏天雷雨的瞬息萬變,引起共鳴。 3、根據古詩內容,結合剛才情景,選取雨前、雨中、雨后任一內容,展開想象,加上描述,將這一內容寫具體。 4、寫后交流,及時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