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米修斯的故事》教學設計及反思
1.恰當的運用教材中的“金鑰匙”,教給學生學習的策略。
當學生在讀文章時,發現文中的人名、地名比較難讀,我便運用教材中的“金鑰匙”——“外國人的名字一般比較難記,有時影響閱讀速度,精讀時,重要的人名要挑出來反復讀順,不重要的人物名字可以整體認記。”讓學生學習。學生運用“金鑰匙”流利讀出人名、地名,學生又掌握了一條學習方法,為以后課內、課外學習打下基礎。
2.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再提問題——繼續探究”的學習意識。
在教學本課第一課時時,讓學生在對文章結構清楚后對文章進行質疑,并相機整合出有價值的問題:普羅米修斯為什么為人類取火?普羅米修斯如何取火?普羅米修斯忍受著怎樣的痛苦?普羅米修斯為什么甘愿忍受痛苦還要為人類取火?。在第二課時進一步研讀文章時,用這些問題串聯起。
3.強化朗讀,培養語感。新大綱中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中高年級要重視默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多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在教學普羅米修斯受罰這個環節時,以情促讀,讓讀體情,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普羅米修斯不畏強暴,為民造福不惜犧牲一切的偉大精神,更深地理解人物個性,學生受到感染與熏陶。
4.新大綱把“豐富語言的積累”列入小學語文教學目的,而學生豐富的語言來自于親身實踐,更主要的是依靠讀書,從優秀的范文中間接地獲取。因此,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注重了以下幾方面的語言積累:(1)練習用“沒有——只好——”說一句話,用這種句式來想象人類更多沒有火時的苦難。(2)想象人們得到火種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學生在這想象過程能結合人物的動作神情,把人類在有火的那種喜悅之情更生動形象的體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