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
2.匯報學習本課后的收獲(1)思想方面(2)寫作方面(3)其他
[反復誦讀,是學習詩的傳統(tǒng)方法,也是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詩的主題的有效方法。學后及時反思及時梳理自己的閱讀收獲又培養(yǎng)了學生整理總結的好習慣]
六、拓展延伸,親歷“變化”
1.近幾年來我們國家也發(fā)生了許多變化,都有哪些變化呢?(找生談)如:為什么會在中國北京舉行奧運會,與多個國家建立良好的外交關系,“神州六號”成功返航等。
2.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家鄉(xiāng)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誰能談一談家鄉(xiāng)的變化?(課件出示靈武近幾年興建的羊絨工業(yè)園區(qū)、鄉(xiāng)村道路建設、城市建設等剪影)[將閱讀向課外延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再次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
七、總結全文,升華“變化”
深圳是在什么情況下發(fā)生變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歌中唱的是鄧小平及其改革開放政策。如果沒有鄧小平同志,沒有改革開放,也許深圳甚至其他城市,還停留在貧窮落后階段呢。讓我們一些來唱這首歌。
[從中再次讓學生了解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的豐功偉績。]
八、作業(yè)布置
1.把詩歌中你認為優(yōu)美的詞語和句子摘抄下來。
2.以“家鄉(xiāng)的變化”為題,寫一篇習作‘
3.以“家鄉(xiāng)的變化”或“祖國的變化”或“ 的變化”為主題辦一期手抄報。(2、3題可任選一題做)
教學反思: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一文在教學時運用變序策略,緊扣“變化”,讓學生讀書尋找,探究體會,整體深化,延伸實踐,從而巧妙地突破了教材的重、難點。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采用“置疑—梳理—導讀—釋疑”的運行機制,使主體與主導相協(xié)調,使得教學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