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蟬脫殼教學設計
7.金蟬脫殼
教材分析:
《金蟬脫殼》這課作者細致生動的描寫,吸引著我們走進大自然,走進動物的世界,感受動物世界的奇妙與情趣,從而萌生出對自然科學研究的興趣,讓學生在閱讀金蟬脫殼的文字的同時獲得心靈的震撼!文本的脈絡很清晰,整個脫殼過程可以分為脫殼前、脫殼時、脫殼后。脫殼時,蟬身體各部位分先后出來,順序是背 頭 腳 尾,整個動作配合得自然協調。脫殼后作者又詳寫的變化最大的是翅膀和顏色。教學時,我們可以緊緊抓住“金蟬是怎樣脫殼”的這一條線組織教學,讓學生在腦中清楚地映出沒有脫殼的蟬是什么樣子――“肥肥的、通身發著金黃色亮光的蟬蟲,正沒著柿子樹往上爬。”然后重點感知蟬是怎樣脫殼的,感受脫殼的順序。脫殼后的蟬又是什么樣子。通過抓住具體的描寫,品味生動的語言,感受蟬脫殼過程的神奇.在讓學生了解感知了蟬蟲脫殼的情景過程時,體會并學習作者的觀察習作方法和觀察品質,激發學生學做生活的有心人。
學情分析:
初秋季節蟬的叫聲仍不絕于耳,對于我們的孩子來說這樣的鳴叫實在是司空見慣,但極少有同學對“金蟬脫殼”的過程進行仔細觀察,教學時教師要通過探究研讀、觀看畫面、小組交流等多種形式,深入文本,感受金蟬脫殼的神奇之處。在深入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跳出文本,學會仔細觀察周圍事物,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良好習慣。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感受動物世界的奇妙與情趣,認識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對自然科學研究的志向。
2.學習本課生字以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學習明白“夜幕降臨,蟬蟲就從土里鉆出來,偷偷地爬到樹干上,脫掉它身上的舊衣,換上華麗的新裝。”是課文重點段的濃縮,與下文形成對應關系。通過抓重點句“這是多么奇特動人的情景啊!”把握重點段的學習。
4.通過對重點段的學習,掌握金蟬脫殼的過程和每一過程的特點。
5.在學生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加強默讀訓練,邊讀邊思,邊讀邊想象。
6.學會在領悟課文內容,了解表達方法、理清表達順序、掌握關鍵詞句的基礎上,練習背誦,熟讀成誦。
7.學習作者觀察細致的好習慣,描述細致的表達方式,培養觀察能力。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劃出陌生字詞,能結合課文自學。
3、初步感知文本的結構,理解課文的內容。
4、指導學生寫字,完成習字作業。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引入詩文,揭示課題:
1、同學們,前不久我們學習了清代詩人袁枚的一首詩《所見》,內容誰記得?
到底是什么東西讓我們原本還一路高歌的牧童忽然閉口立的呢,哈哈,沒想到那只蟬竟有這樣大的吸引力!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課文你會發現蟬何止是有吸引力!板書課題
2、讀題
誰能把讀題目念準確?(提醒:“殼”這個字是個多音字,在課題中讀qiao,在課文其他句子中讀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