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蟬脫殼》教學設計
主要目標:通過品讀脫殼的過程,感受自然的神奇及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直奔中心
上節課,我們了解到小作者決心揭開金蟬脫殼秘密。(出示填空)因為這對于他來說是一件( )事啊!(抓住“多么”“神奇”“!”)指導學生朗讀體會作者的心情。
二、感受“怎樣脫殼”
1、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是怎么揭示金蟬脫殼這一奇特的秘密的!默讀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①學生自主學習 ②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
2、檢查學習情況,老師相機指導并板書(背→頭→腳→尾)
3、播放“脫殼時”課件,加深理解文本
4、抓重點詞句品讀。重點抓住“抽搐、裂開、鉆、抖動、伸著仰、撲、抓、抽”等動詞,讀出喜愛的感情來。)
5、感知寫法。想一想,能把各部分出殼的次序打亂寫嗎?
討論交流:這樣是按照蟬各部位出來的先后順序寫的,遵循了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板書:有順序、善于觀察)
三、感受脫殼后的蟬
1、自由讀第5自然段,四人小組合作完成表格:金蟬脫殼后,各部位又發生了哪些變化?
2.指名代表全班交流。這時的蟬翅膀在變——顏色也在變——(根據表格內容總結)
3、總結:這是一個魔術的過程,然后過渡學習最后一段。
同學們讓我們再來看看這充滿神奇色彩的,奇特無比的蟬吧,它是那樣――(讓學生齊說幾遍)-------而留在一旁的蟬殼,――(同上)
四、總結
1、看板書總結本文主要內容(奇特動人)
2、總結文章寫法
五、拓展延伸,嘗試練筆
小雞出殼、蝌蚪變青蛙……下面就讓我們選擇一個自己看見過的,寫一個情景片段!向文中的小作者學習寫法,做到有順序、有感情、有詳略。
附:板書設計
脫殼前 有順序 有感情 有詳略
《金蟬脫殼 》 脫殼中 善于觀察 多記錄
奇特動人 脫殼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