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生活圓舞曲教學反思
維也納生活圓舞曲教學反思課是在幾星期前上的,上課以來一直覺得應該留下些什么;蚴侵档没匚兜钠,或是打磨后的心得體會?墒,自己遲遲不能靜心,仿佛已經成為電影里的那個機器人——“卓別林”,對休息已經極度饑渴。
我似乎與別人不同,別人的刀子是越磨越亮,而我則偏于慢熱,需要時間,用小火溫溫地煮,像老牛細細地嚼。主要還是自己反應慢,悟性不高。
這次上《維也納生活圓舞曲》。是在較短的時間里倉促打磨的,在學校只試教了一回,匆匆搬上課堂,覺得遺憾的東西太多。而這其中,另我感觸最深的可總結為兩個字——勇氣。
一種教學的勇氣!這不是說我不夠膽大,在課堂上畏畏縮縮,而是覺得自己在教學設計中,在課堂調控中的不夠自信。就像這堂課,在課前的準備中,我突然意識到設計中最后環節的不足,我安排的是學生在圖片音樂中感受維也納,再通過文字認識馮驥才。這個設計只停留在觀看文字圖片的淺層感知,對于已經學完課文的學生來說,顯得不夠。所以我想:如果能騰出時間來,讓學生將之前的說話訓練連起來,以“維也納處處充滿著音樂,清晨,躺在床上——;中午,漫步于城市的街道 ——;傍晚,在鄉村小酒館小憩——。音樂,是撩動人們心情的“神仙的手指”,也是維也納靈魂之所在。”進行寫話訓練,既總結前面的學習,又進行語言實踐,學習運用語言,可以一舉二得?墒,因為時間,因為預設,因為膽怯,我放棄了這次嘗試。課雖然是相對完整的上下來了,但這種結束并非自己最理想地構思。
這樣的失誤,還有許多處。歸根結底還是自己對教學的目標不夠明了,對探索未知缺乏一種無畏的勇氣。俗話說:狹路相逢勇者勝。我想,做人如此,教學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