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生活(精選3篇)
多彩的生活 篇1
教材分析:
本次寫話是這學期的第一次,配合單元主題,所寫的內容是學生熟悉和課外生活,要求不必過高,可以讓學生能寫多少寫多少。
教學理念:
通過學生本節課說和寫的鍛練,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通過好詞佳句的積累豐富學生的語言,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本節課在注重培養語文基本功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教育,發展學生的想像能力,給他們自由發揮的空間,從而使學生能夠樂于寫作。
教學目標:
1、 通過本次寫話,引導學生學習感受豐富多彩的生活,嘗試在課外科學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2、培養學生寫話興趣,鼓勵學生寫自己想說的話,表達真實的感情。
3、鼓勵學習在寫話中嘗試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并根據需要
嘗試使用標點符號。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寫話興趣,鼓勵學生寫自己想說的話,表達真實的感情
教學難點:
鼓勵學習在寫話中嘗試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并根
據需要嘗試使用標點符號。
教具準備:
掛圖
教學過程
。ㄒ唬┘と
同學們,你們看,圖上的小朋友們都在做什么呢?是的,他們在踢鍵子,你們看他們玩得多開心呀,你們想加入這個游戲嗎?那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體會那多彩的生活,好嗎?同學們,在課堂之外除了踢鍵子之外還有許多有趣的課外生活,平時你們都做些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并且寫一寫你們多彩的生活。
。ǘ┛窗鍟,想情景,說詞語
師:請你們一邊看老師寫課題一邊想,多彩的生活場景,想到了哪些成語或詞組可以說,想到了哪些詩句可以說,想到了哪些情景也可以說。老師板書的同時你就可以積極的主動地站起來來響亮地發表感想了。學生說……
師相機板書。
對學生說,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聲有色,我就是生活,就是多彩生活。
。ㄈ﹩l談話,互相交流
1,回家后寫完作業你會做什么?怎么做?
2,節假日你會安排哪些課外活動
例如五一長假,十一長假,春節,六一等等
3,在小組內互相練說。
4,小組內的成員互相評議。
(四)指導寫話
1、明確寫話內容。
2、把內容盡量寫完整,語句要通順,盡量能使用學過的詞語。
3、注意使用逗號,句號等標點符號。
4、教師巡視,指導。
(五)推薦到全班交流要求:
、苯M員先說說推薦的理由。
、残∽髡呓涣髑翱上日f說自己文章的主要內容,或寫后的收獲。
⒊生交流,其他人員點評。
。⿲W生小結(可以說一說這節課你的收獲)
。ㄆ撸⿴熜〗Y
希望你們課后仍要多多積累扎實你的記憶,磨快你的嘴。這節課大家上得很認真,我覺得你們很可愛,我希望你們把亮亮的眼睛睜得大大的,多多觀察美好的事物,多多描繪美好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更多彩。
多彩的生活 篇2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追求高雅情趣,抵制庸俗情趣;感受到培養自身文化底蘊的重要性。
2.過程與方法目標:提升分析概括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
3.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夠解釋情趣與興趣的關系;理解情趣有雅俗之分,能夠辨別什么是高雅情趣,什么是低俗情趣;理解高雅情趣與低俗情趣在精神追求上的差異。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辨識情趣的高雅與低俗,理解高雅情趣與低俗情趣在精神追求上的差異。
2.教學難點:解釋情趣與興趣的關系;理解文化底蘊和生活態度是影響情趣的重要因素。
三、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對于情趣的雅與俗有一定的理解,對于有標志性的行為、愛好可以輕松的辨析出是高雅的情趣還是低俗的情趣,但是對于一些不良愛好,如惡作劇等行為,并不能明辨其對自身心理和情感價值觀發展的不良之處。
有情趣的生活這一主題與學生平時的興趣愛好密切關聯,學生有話可說,有興趣說,對于這一主題的興趣比較濃厚。但對于情趣的產生、情趣與興趣的關系、如何讓自己追求高雅的情趣、為什么有人喜歡低俗情趣,這些問題是學生們沒思考過的,然而,對這一系列問題的思考才是促使學生追求雅趣的關鍵。七年級學生處于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對于上述問題的思考還需要借助貼近生活的實際案例進行啟發。
四、教學過程
教學導入:
展示文字圖片材料“她怎么了?”
騎行?太累!
唱歌?五音不全!
書法?坐不!
集郵?不會欣賞!
旅游?人太多!
……
整天除了工作學習沒有任何其他事情可做,為什么人家的生活總是那么精彩,而我總感到精神空虛、無聊、沒意思?
都市病,還是不懂生活?他們的世界到底缺了點什么?
看完材料后提問:“你們覺得這類人怎么了,他們的世界究竟缺少了什么?”
學生活動:(答案預設)缺少了興趣愛好,缺少了生活情趣。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對本課主題的好奇心與學習興趣,并引出本課第一個關鍵詞──興趣)
活動一:
展示一組各種興趣愛好的圖片。(見ppt)
提問:
1.請同學說說,這些圖片里有你的興趣愛好嗎?是哪個?如果沒有,說說你的愛好是什么。
2.請你談談,在從事感興趣的事情時,有什么樣的感受和體會呢?
學生活動:陳述自己的興趣愛好。(第二個答案預設)感受:投入、忘我、快樂,愜意。
教師引導:許多同學在談感受和體會時說: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會很投入,感到精神愉悅。那么,大家說到的這個精神上的愉悅和享受,這種精神追求被滿足的感覺也就是體會到了情趣的感覺。因此,我們說興趣和情趣這兩個詞密切相關的。
(設計意圖:說自己的興趣愛好,切實貼近學生,讓學生快速進入課堂。從這里切入第一個教學難點:興趣與情趣的關系。學生在思考自身興趣愛好的同時,體會什么是情趣以及情趣和興趣的關系,有助于學生理解。)
活動二:
通過分析兩則材料探究:高雅的情趣對人有何益處。
出示兩則材料:一則是關于魯迅先生愛看書的好處的材料;一則是關于愛好對身心影響的實驗結果的材料。(見ppt)
帶領學生閱讀材料并分析材料,引導學生分析出高雅的情趣對人的3點益處。
。ㄔO計意圖:培養分析能力和歸納能力,鍛煉思維。)
活動三:
出示一組低俗情趣的圖片。(見ppt)
提問:圖片中的這些愛好是否有益于身心?這些愛好追求的是什么?
學生活動:思考并回答問題。(第三個答案預設)虛榮心、暫時的感官享受、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引導學生分析:這些興趣愛好追求的是不健康的心理和短暫的不良的感官快樂。
。ㄔO計意圖:深層次挖掘低俗的情趣為何低俗,為后面與高雅情趣進行區分做鋪墊。)
總結情趣分雅俗,出示ppt知識結構圖。并引導學生,面對有雅和俗的情趣,我們應該追求高雅的情趣。
。ㄔO計意圖:將知識結構化,易于理解與記憶。)
活動四:
出示“文藝座談會新聞”材料:
xx年10月15日,主持召開了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了重要講話,指明了文藝工作下一步的發展方向,趙本山沒有參加此次文藝工作座談會。在座談學習會上,趙本山深有感觸地說:“習總書記的講話是對文藝工作者的鞭策,也為包括二人轉在內的民間藝術如何繁榮指明了方向。本山傳媒全體員工要認真貫徹落實講話精神,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方向,創作出更多的優秀二人轉作品和影視作品!
講話中,特別強調文藝作品不能低俗。對此,趙本山很認真地說:“我認為習總書記這一點講得非常好。我早在十多年前,就提倡‘綠色二人轉’,抵制低俗。習總書記講話精神,會讓我們二人轉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新的提升!
并講述老師親身經歷的“大巴上的故事”:
在去外地旅行的大巴上,曾看到這樣的一幕,引發了老師的思考:在大巴的電視上放映著十分低俗的二人轉,演員說著低俗下流的段子,車上觀看的旅客大致有兩種反應,一種十分投入的觀看并大笑,另一種撇嘴不屑觀看,再看兩種人的言語行為衣著,也完全不是一類人。
出示新聞材料,講完故事后提出低俗文藝存在現狀與二人轉要高雅化的社會時事,由此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
在講述完親身故事后提問:面對同一種藝術形式,為什么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映?
請學生圍繞這一問題進行合作探究。
學生活動:合作探究,小組分工合作,一人記錄,一人代表發言。(答案預設)因為品味不一樣,所以審美、價值觀不一樣。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一個人追尋的情趣是雅是俗,追溯其根源,不在于他追求什么形式的興趣愛好,而在參與的人本身的文化底蘊,追尋高雅的情趣需要培養自身的文化底蘊,豐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綜合素質。接下來更深入引導:所以,既然情趣的雅俗只要個人有所把握都可以不在于形式,那么只要你學會品味,生活處處皆情趣。
(設計意圖:這一內容是本節課的拓展內容,同時是本課的另一個難點,學生不容易理解,但對這一內容的分析與本課第二框題有著密切的聯系,在這節課提前做延伸性的深入分析,有助于學生對下節課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一同欣賞一篇小文章,品味生活之美,這篇文章是從一個學生的視角寫的。請同學配樂朗誦。(見ppt)
(設計意圖:調動課堂氣氛,給予學生直觀的情趣的感受。)
根據板書進行課堂小結,鋪墊下節課:如何追尋高雅情趣的問題。由本節課深入挖掘的情趣的俗和雅的內容出發可以啟發思考出如何追尋高雅的情趣:(1)培養正當興趣愛好。(2)豐富文化生活、培養文化底蘊。(3)形成樂觀幽默的生活態度。
。ㄔO計意圖:課堂小結鞏固知識,當堂復習,并為下節課內容做鋪墊。)
課堂反饋:請寫一寫學習本課的感受(以小散文或詩歌的形式均可),寫好后與同學分享。
(設計意圖:檢測教學效果,給學生品味本課主題的時間。)
板書設計:
多彩的生活 篇3
第三單元 不同的環境 多彩的生活
林海雪原 主題一:北國風光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東北地區的大致范圍,并能在地圖上指出其位置。
2.初步了解這里的氣候特點及對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課前準備:
1.通過自己的觀察和采訪,知道當地冬天的氣候特點和人們是如何過冬的。
2.搜集關于東北地區的資料,如:冬天的圖片、生活習慣、文化娛樂等。
3.準備課件(北國風光),一張中國地圖
活動過程:
一、欣賞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組精美的圖片(課件播放)師一邊介紹,你看,田野、村莊、群山都是一片雪白,還有美麗的雪雕……萬里江山變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多么壯麗雄偉呀!同學們,能不能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學生談感受)
介紹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和內蒙古東部大興安嶺地區,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溫暖而短暫。特別是冬季漫天的風雪形成了“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林海雪原景象,景色迷人優美。相信同學們也一定有許多關于林海雪原的知識講給大家聽,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下同學們補充的資料。(鼓勵學生發言)
出示中國地圖,讓學生說出在中國地圖的什么位置。(是啊!同學們,我們祖國地大物博,有獨特的熱帶風情,也有萬里冰封的北國風光,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進入北國風光,去領略它的魅力吧。
二:走進冰雪世界,感受快樂
同學們已經對本課知識有了大體的了解,下面就讓我們深入認識一下東北地區,了解它們獨特的風格。
1.誰能說一說在我們當地你見到的最美的冬季現象?
2.在這樣的季節里你最喜歡做什么?(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也可以讓學生和鄰近的同學討論),是!這樣的季節是美麗的、迷人的。我們可以欣賞到美麗的雪景,可以堆雪人、可以滑冰、可以打雪仗……(提醒學生隨時注意安全)
3.小組交流。剛才說了我們當地冬季的風景,現在請同學們把課前調查的關于北國風光的資料拿出來(如:關于風景的,雪雕的,在雪中娛樂的……)在小組內一起欣賞交流一下。
4.鼓勵學生相互交流,欣賞各自的資料,討論感受北國風光特有的韻味,小組內相互交流發表感想。
5.交流結束,學生談感受。(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北國風光的迷人和帶給人們的快樂,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提高學習積極性。)
三、各抒己見,暢談冬季生活
1.在這么美麗的冰雪世界中,你知道東北地區的人們是怎樣生活的嗎?誰能先起來說一說我們當地的人們如何過冬的?(穿衣、交通、室內、飲食……)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2.小組內交流東北人的冬季生活。補充:在東北,冬天人們出門時要穿上皮衣,戴上皮帽、手套、耳罩。為了保暖防寒,房屋的玻璃都是雙層的。一家人圍坐在燒得暖烘烘的火炕上吃飯、嘮嗑、其樂融融。
鼓勵學生搜集相關資料從生活習慣、飲食、穿著、娛樂……等方面展開。
3、學生匯報資料
。1)冬季生活習慣:
冬天農村的生活。室外滴水成冰,室內溫暖如春。因為東北人的屋子里都有暖汽,火炕,火墻等取暖設備,時刻散發著熱量。在外邊凍得直打哆嗦的人們,一進到屋子里,坐在熱乎乎的炕頭上,用不了幾分鐘就全身發熱了。一家人圍坐在火鍋旁邊,都選用重慶的麻辣火鍋底料,涮著羔羊肉,喝幾杯當地的老白干,頭上冒出熱汗珠,述說著明年春天的生產計劃。
東北人過冬天大多喜歡到農村去吃地道的土炕火盆,也就是坐在燒得燙屁股的炕上,吃著一個鐵坑里放著炭上面坐著的大黑鐵盆里的菜。
滑冰車,吃冰糖葫蘆,吃雪糕,看樹掛,看冰雕。冷了就進屋吃小雞燉蘑菇,喝烈酒,吃野味。
。2)飲食:
每年的十月末十一月初,東北地區的居民就開始準備過冬的蔬菜了,這是東北過冬前的一件大事。它甚至有著過節一樣的氣氛,大型廠礦還專門給職工放蔬菜假呢。
現在東北的冬天雖然是什么新鮮的蔬菜都能吃到了,也有好多家庭不再大量購菜了,但是這個習俗仍保留下來。而且秋菜購買的聲勢還是很大的,每家買上幾百斤蔬菜也是正常的。
酸菜是東北人冬天的主要菜,所以很多人家都開始購買大白菜,準備績酸菜,在績酸菜之前,白菜需要在陽光下晾曬。所以樓前樓后到處是大白菜.(還有些人家做辣白菜,酸菜白肉血腸燉寬粉是東北的名吃)
青蘿卜,紅蘿卜,白蘿卜,胡蘿卜也是東北人冬天常見菜,主要是把蘿卜切成花或條用鹽侵后晾曬,晾干后,加作料可以蒸吃,或涼拌,味道好極了!(也可以做酸辣蘿卜)(牛肉,羊肉燉蘿卜味道也不錯,還可以包蘿卜蝦皮餃子),倭瓜或南瓜,也是北方人喜歡儲藏的菜。
。3)娛樂
二人轉(可適當拓展趙本山、黃宏、鞏漢林、潘長江……《東北人都是活雷鋒》植根于東北黑土地的文化積淀和風土人情。
四、課外拓展
1.出示圖片,介紹東北人民利用當地氣候嚴寒的特點,開發冰雪旅游資源,吸引國內外游客紛紛前往,并利用這一時機,舉行貿易洽談,進行招商引資,發展當地經濟。
2.“我眼中的東北”(小組內交流),每小組選一名代表匯報。
小結:東北可以說是人杰地靈,不只有迷人的北國風光,勤勞而又聰慧的人民,更有不可多得的資源寶庫,這部分內容我們下一節課來一起探討。
3.你還知道東北地區人們的那些生活特點?
4.考慮我們當地的氣候如何,人們是怎樣過冬的?鼓勵學生注意勤思考多觀察并養成相互交流相互幫助的好習慣。
主題二:資源寶庫
教學目標:
了解這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樹立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片,激發興趣
1.同學們,欣賞完圖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2.學生談感受(樹木多,像林海……)
3.總結:東北山區是我國著名的天然林區,是天然林分布最集中的森林資源寶庫。
二、小組交流,深化認識
1.請同學們把課前搜集到的關于大興安嶺的各種資料在小組內交流。
2.學生匯報交流(在學生交流期間,教師巡視指導,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交流)
a、大興安嶺的木材種類……
b、大興安嶺的面積大小……
c、大興安嶺素有“綠色寶庫”之美譽
d、大興安嶺林區開發
3.談感受
4.總結:大興安嶺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林區,木材儲量占全國的一半。這里雨水較多、土壤肥沃,特別適合植物生長,所以漫山遍野都覆蓋著茂密的原始森林。因為氣候寒冷,林木生長比較緩慢,所以木質優良。落葉松、紅松、水曲柳、胡桃楸等,都是優質林木,其中紅松有“木材之冠”的美稱。
三、看誰知道得多
在東北除了林業資源外,還有哪些豐富的資源呢?把你的調查表拿出來吧,讓我們看看誰的發現最多,誰的調查表設計的最具個性。小組內交流填寫相關內容。
a、動物資源、
b、植物資源、
c、金屬資源、
d、石油資源(師順便出示大慶油田的圖片)
e、鋼鐵工業、
f、化學工業、
g、汽車制造業、
h、東北平原的農產品,東北平原的主要農產品是小麥,玉米和大豆;東北平原的農產品產量大,不僅滿足當地需要,而且能大量運往祖國各地。
。1)請同學以小組為單位整理調查表,在整理過程中發現有的同學說法有錯誤,小組中的其他同學一定要一起把它改過來。整理好后選一名代表用實物投影展示給大家看,并進行講解。(給同學們充分的分析、整理的時間,教師進行適時地指導)
。2)整理好后小組代表進行展示講解。(第一小組以后的小組展示全部內容但只進行補充講解。)
。3)談談活動之后的感受。
。4)分組總結展示本小組的調查結果:補充:“東北三寶”人參、鹿茸、貂皮。
大慶油田在黑龍江省,是我國最大的油田。在東北地區,煤、鐵等礦產資源也十分豐富。鋼鐵工業、化學工業、汽車制造業也都聞名全國。
四、北大荒的開墾
師:現在的東北風景迷人,資源豐富,經濟發達,可是這一切人們卻付出了艱辛的勞動。
1.學生閱讀課本57頁的內容。
2.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談感受。
五、小結:通過學習,我們了解了東北地區的大致范圍,知道東北地區林海雪原的自然環境,以及這里擁有的豐富的自然資源,我們絕對不能亂砍亂伐,要合理的開發和利用
江南水鄉
主題一:水上人家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長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2.通過了解江南水鄉的資料,使學生認識這里的環境特點,明確“水鄉”得名的原因。
活動準備:學生搜集有關“江南水鄉六古鎮”的資料。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走進江南
1.課件出示掛圖“江南水鄉”景象圖,問:你所看到的畫面主要有哪些景物組成?(河、村鎮房屋、農田、山丘、橋、船等)如果讓你給圖起一個名字是什么呢?為什么?(板書課題)
2.說到江南美麗的景色,不得不使人想起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詩《憶江南》,集體朗誦。
3.江南的美麗景色能激起詩人如此強烈的情感,那你有些什么感想?想知道有關江南的哪些感興趣的問題呢?學生質疑,教師整理歸納學生提出的感興趣的問題并進行板書:江南水鄉指的是哪里?在我國有怎樣的經濟地位?這個地區的人們是怎樣生活的?
二:討論交流,了解江南
1.教師出示課件:(長江三角洲地區圖)
(1)看地圖了解長江三角洲的區域和地理環境。
。2)在圖上找出主要河湖、長江、錢塘江、太湖、京杭大運河。
2.課件出示太湖人家的生活環境(包括文字資料和圖片),讓學生看后交流對太湖人家生活環境的感性認識。
3.學生交流搜集到的“江南水鄉六古鎮”的資料。
4.教師小結: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出門坐上小船,輾轉于城市、鄉村和田野之間。風格多樣的小橋映襯在水面上,小橋流水人家,這是一幅多么美麗的風景畫啊!
三:感知江南變化,贊美江南
1.課件出示圖片:(家庭居室、新村面貌等),學生交流體會。
2.教師小結:現在,江南水鄉的經濟發展很快,無論城市還是鄉村,人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城鄉之間的差異正日益縮小。
主題二:魚米之鄉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究“魚米之鄉”的形成條件,了解長江三角洲發展農業的有利因素。
2.讓學生了解江南水鄉的主要物產,明確這里的物產豐富,樹立熱愛祖國的民族自豪感。
活動準備:師生搜集江南地區的主要農副產品,調查自己的家鄉有哪些農副產品或水產品來自江南水鄉。
活動過程:
一、觀看天氣預報
出示一則江南地區天氣預報,學生分析這里的氣候特點。
二、小組交流,探究江南
1.小組交流,江南水鄉為何被稱為“魚米之鄉”?學生討論后匯報結果,要求闡述理由,通過小組之間的交流與辯論,產生最有說服力的理由,明確長江三角洲成為“魚米之鄉”的天然條件。
2.小結:江南水鄉四季分明,夏季氣溫高,冬季不太冷,雨水充足,土壤肥沃,江河湖泊眾多,灌溉便利,經過人們的長期開發,這里已經成為我國農產品最豐富的“魚米之鄉”。
三、我是小導游
1.江南水鄉的農副產品你還知道哪些?讓學生利用手中的資料,開展農副產品知多少的知識競賽。(教師注意調控并適時做好評價)。
2.調查匯報:自己家鄉有哪些農副產品或水產品來自江南水鄉。
3.讓學生作導游向游人介紹江南水鄉。
四、南北話差異
1.討論交流北方人的主食和水鄉人的主食不同的原因。
2.教師小結:江南水鄉主要農作物是水稻,一年可以兩種兩收,因此,米飯成了水鄉人民的主食。
黃土高坡
主題一:走進窯洞
教學目標:
1.了解黃土高原的大體位置、范圍和地理環境,知道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分布區,探究這樣的環境對當地人們生活的影響。
2.了解黃土高原上獨特的民風民俗和文化。知道黃土高原對我國文明做出的巨大貢獻,引發學生愛黃土地、愛祖國的情感。
3.培養學生收集、運用資料的能力,使學生明確黃土高原嚴重的環境污染狀況,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過程:
活動一:認識黃土高原
1.師:今天老師要和同學們了解一下我國黃土高原的情況,(教師指地圖黃土高原部分)同學們說一說你心目中的黃土高原是什么樣子的呢?
(黃土很多、水很少、經濟不發達等。)
2.出示中國地形圖,介紹黃土高原位置。(在太行山西側;秦嶺以南;在我國的中部地區。)
二、交流資料,了解黃土高原
1.分小組交流課前同學們收集到的黃土高原風俗人情的資料,并引導學生對資料進行分類整理。
2.學生匯報資料分類情況。大體分為:窯洞特點、民間工藝、名勝古跡、水土流失等幾類。
3.根據學生資料分類情況,讓學生重新分組,分別命名為:窯洞組、民間工藝組、名勝古跡組、水土流失組等。
4.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整理收集到的資料,準備在班內進行匯報交流。
5.班內進行匯報。
窯洞組:
問答式:在黃土高原地區,各種各樣的窯洞隨處可見。一孔孔,一排排,構成了黃土高原獨特的風貌。那么,生活在黃土高原的人們為什么大多居住窯洞呢?學生出示收集到的窯洞圖片。(自然環境比較惡劣,水土流失,干旱缺水,不利于農業生產。人們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總要想辦法去適應,這里的人們居住的窯洞就是適應自然的一個典型的例子。)
民間工藝組:
解說圖片:黃土高原的人們用他們靈巧的雙手裝扮著自己的生活。這是我查找的幾幅圖片。(學生出示相關圖片或實物。如:泥塑、剪紙、布老虎枕頭等,邊解說邊上臺展示。)
名勝古跡組:
圖文音像資料展:正是這片黃土地孕育了中華民族的古代文明。這里有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這里有中化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墓——黃帝陵;這里還有世界聞名的秦始皇兵馬俑;還有革命遺址棗園……(學生可以出示圖文資料進行解說。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引導學生找一部分音像資料進行展示。)
水土流失組:
圖文展示:神奇的黃土高原,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但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卻非常嚴重。根據遙感普查資料,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面積有45萬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百分之七十一。黃土高原地區仍是我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學生出示水土流失圖文資料,并解說。)
三、獻計獻策
學生互動:治理水土流失,你有什么好的建議?
四、欣賞歌曲《黃土高坡》,在歌曲中體會當地人的豪放、潑辣,并互相交流感受。
主題二:開發熱土
教學目標:
1.了解西部風景優美且蘊藏著寶貴的自然資源。
2.通過“為西部大開發獻計獻策”的活動,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有關開發西部的資料。
活動過程:
一、介紹物產,了解西部資源
1.西部不僅有美麗的風光,而且蘊藏著寶貴的資源。請你把它告訴給大家。
2.學生匯報了解到的西部資源
。1)有許多礦產資源。被稱為“黑色金子”的煤炭,是我國主要能源之一。黃土高原地下有豐富的煤藏,僅山西和陜西兩個省的煤儲量,就占全國煤儲量的80%左右,所以有我國的“煤海”之稱。各種礦產資源也豐富,如鄂博稀土礦集中了全國稀土儲量的90%。
。2)有著充足的水力資源。(介紹“西電東送”工程)
“西電東送”骨干工程指開發貴州、云南、廣西、四川、內蒙古、山西、陜西等西部省區的電力資源,將其輸送到電力緊張的廣東、上海、江蘇、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區。
。3)蘊藏著豐富的天然氣。(介紹“西氣東輸”工程)
“西氣東輸”骨干工程是我國西部開發的關鍵項目之一。這個工程將跨越4200千米的長路。初期年供氣量120億立方米,穩定供氣30年。xx年1月,“西氣東輸”完成了向滬、浙、蘇、皖、豫四省一市用戶全面商業供氣,標志著“西氣東輸”開始進入商業運營。
3.暢談感受:你覺得我國西部地區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二、感受貧困,探討西部前景
1.感受西部地區人民貧困的生活,分析原因。
2.討論:我們東部發達地區可以做些什么?
三、學習“決策”,知道東西雙贏
1.學習“決策”,了解“西部大開發”(閱讀課本71頁的資料)
2.為西部開發獻計策。
。ㄎ鞑拷煌ū容^落后,開發需要交通,要優先發展交通。西部地區風光秀麗,旅游資源豐富,應該先開發。開發西部,需要大量的人才……)
4、雪域高原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青藏高原的高寒環境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通過布達拉宮的建設了解我國長時間以來在促進民族團結方面做出的努力。了解藏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習俗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學習態度、情感、價值觀目標:
初步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青藏高原上交通面貌的巨大變化,體會我國交通發展的迅速,感受交通發展對社會進步的巨大作用。
通過對藏族生活習俗和文化的探究,學會欣賞和接納其他民族的習慣與文化,樹立民族團結意識
教材分析:本活動主題包括領略雪域風情,走進布達拉宮和雪域變通途三個部分。這樣從生活各個方面的衣食住行 方面進行探究,在探究實際生活中了解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氣候民族習慣和獨特的文化。了解他們的宗教文化了解唐卡等文化。了解高原的交通情況,特別是了解青藏鐵路的通車對西藏的影響。
課時安排:3~4課時
活動過程:
一、播放歌曲,激情引入
(播放李娜的《青藏高原》的歌曲)
師:同學們,李娜的一曲高歌把我們帶進了青藏高原。對青藏高原這塊神奇的土地,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學生自由回答。衣食住行等方面討論交流
分組說說。
讓我們一起努力解決這些疑問。
二、交流認識
針對前面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學生現在小組內進行交流,然后全體交流,在資源共享中解決一部分問題
三、問題探究
多媒體出示圖片:藏族同胞的穿著。
學生們觀看后說一說藏族同胞的服飾有什么特點。
教師為學生提供一件藏袍,讓學生親自穿一下,介紹藏族人穿著藏袍的習慣,說說感受。
討論:為什么藏民要這樣穿著藏袍。
請學生用真實的藏袍為大家一邊演示一邊分析藏民如此穿的原因。
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藏民的主食,分析青稞的生長特性,明確藏民生活與環境的關系。
小組討論:青藏高原的地理環境和人們的生活習慣之間有什么樣的聯系?
四、了解展示.課前布置學生對藏族人民的文化活動進行了解和研究。
以表演的形式展示藏民的習俗和文化(宗教習俗、待客習俗、歌曲、舞蹈等)。
交流對藏族文化的看法和感受。
辨析:如果我們不習慣藏族的生活習俗應該怎么辦。
五、引導結合語文中的課文
讓學生講講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
學生對相關的歷史背景進行補充、交流。
討論漢藏通婚的好處。
學生根據自己對布達拉宮的了解講講其他與布達拉宮相關的故事。
六 交通發展
從牦牛到汽車火車飛機
投影青藏鐵路的圖片
了解青藏鐵路的建設和通車
了解西藏經濟的發展與交通的關系。
學唱有關藏族的 歌曲了解藏族文化。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