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五年級語文上冊《黃河象》教案
授課內容北師大版 五年級上冊 《黃河象》 第二課時
授課教師教學目標認知目標1、抓住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有側重地了解黃河象化石的形成及其發掘過程。2、不以課論課,大致理解科學家是怎樣想象黃河象骨骼化石的來歷的以及他們這樣假想的根據,發散思維,讓學生脫離課文自己推斷。3、運用推理想象,對尾椎失落的情景進行推測,利用課余時間寫成有條理的情趣短文。情感目標1、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的奧秘的情趣,激發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2、談古論今,縮小視野,對甘肅省歷史文化底蘊和張掖濕地簡單介紹,激發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感情。重點難點體會黃河象化石高大完整的特點及形成原因理解科學家假想的根據。教學方法學生自讀自悟,討論交流,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激蕩學生思維。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為避免“滿堂點”,課件使用盡量做到少而精。教 學 教 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看視頻,引入新課。自然博物館中的黃河象骨架化石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高大、完整)二、看課件,速讀課文,小組討論解決以下問題。1、從課文中哪句話可以看出黃河象的高大?從哪幾句可以看出黃河象的化石保存的很完整?2、黃河象的骨骼化石是什么時間?誰?在哪里?怎樣發現的?(73年,甘肅、農民)3、為什么叫黃河象?4、科學家是怎樣假想黃河象化石的來歷的?三、新授,重點解決上題中的第四個問題。1、老師也有這樣一個疑問,這個化石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那就讓咱們一起來研究一下吧!課件提示:應該注意以事實為依據。要善于做合理的想象。2、讓我們都為做科學家,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3、偉大的科學家們現在你們就開始分組工作吧!4、誰能用語言把你們剛才推想出來的結果敘述一下!學生互相補充敘述!5、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真正的科學家們是怎樣推想的! 教師引導:“大象為什么會去水邊?”教師邊引導邊出示下面的線性圖:(熱)→(渴)→(喝)→(陷)→(腐)→(變)指導朗讀。 6、延伸拓展。現在的你不是科學家了,而是一位杰出的作家,聽了科學家的敘述、推理和假想之后,要是讓你把它寫成一篇文章的話,你準備怎樣寫?非得停留在課文作者的那種寫法上嗎?7、我想同學們如果也是作家的話,你們一定會帶著批判的眼光來看問題,甚至有的想象可以超越原來的作者,老師提第一個問題:“難道這個黃河象僅僅是為來喝水才掉進河里去的嗎?”8、(第二個問題):在北京的古生物博物館里,黃河象的尾椎是假的,這就給了我們一個假想、推理的空間,它的尾椎哪里去了?9、小組合作,大膽創編!三、小結,拓展延伸。《黃河象》這篇課文,科學家以科學知識為依據,對黃河象化石的形成過程進行了推測、想象,這種思路在21世紀的今天更為重要。我們應該從中受到啟示:世間的事物之間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我們要依據科學展開想象,探索大自然的奧秘!(教學不僅要“授人以魚”,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漁”,所以,教學課文不僅要引學生理解課文,更重要的是教學生掌握方法。)四、作業:1、將黃河象尾椎骨失落的情況用一段生動、形象的話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