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將一軍”——《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學案例
棋手對弈,不僅是一種戰略戰術的比試,更是一種智慧與智慧的交鋒。在進與退、將軍與解圍之中,棋手增長了智慧,娛悅了身心。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是學生成長的親切導師,但有時教師扮成一位學生學習的“對手”,不時地“將”他們“一軍”,制造點“小麻煩”,則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戰斗力,使學生變“被動接招”為“主動出擊”,從而更能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活動。以下是本人教學《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的一則案例: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記敘了紅三軍團長征過草地時,因為斷糧了,彭德懷忍痛命令把最喜愛的大黑騾子和其他所有的牲口全部槍殺充饑的事,表現了彭德懷愛騾子,更愛戰士的感情,贊揚了他與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在引導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向同學們拋出了一顆“炸彈”。
師:彭德懷根本沒有把戰士們放在眼里,更談不上什么愛不愛的!
(學生被我這顆“炸彈”鎮住了,滿臉的疑惑。)
師:你看——“彭德懷有些不耐煩了,他大聲地對身邊的警衛員說:‘邱南輝,傳我的命令,讓方副官長負責殺騾子!’還有——‘副官長快開槍!’彭德懷雙手*在腰間怒吼道。”天啊,一個要槍殺自己戰士的軍團長能說是愛自己的戰士嗎?簡直是胡說八道,彭德懷根本就不愛自己的戰士!
(聽了我的解釋,馬上就有幾個學生動搖了,他們也隨聲附和著。但是多數學生還是將信將疑,從他們的表情上我看出了他們并不十分贊同我的觀點,但也沒有說服我的理由。于是——)
師:請同學們再好好地讀讀這一部分內容,看看有沒有什么新的發現。
(同學們迫不及待地認真讀了起來。這次同學們比起平時看樣子是仔細多了。不一會兒就有幾個同學好象發現了新大陸似的舉起了手。)
生:因為,在當時的情況下,彭德懷來軟的是不行的,只有來硬的。
(好一個“來硬的”,我會意地點點頭。)
師:為什么來軟的不行?(我緊追不放。)
生:因為當時戰士們堅決不同意殺大黑騾子。
師: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生:(讀課文)“什么,殺掉?你不出草地啦?”老飼養員著急了。幾個警衛員聽說后也急忙圍攏過來,大聲說:“軍團長,大黑騾子可不能殺呀!”
生:老飼養員流著眼淚對彭德懷說:“可是你怎么走出草地?別的可以殺,大黑騾子一定要留下,它為革命立過功。”
生:“還是把大黑騾子留下來吧!”大家仍在請求。
生:槍聲沒有響,誰也不愿意開槍。10分鐘過去了,沒有誰下得了那個狠心。20分鐘過去了,仍然沒有聽到槍聲。
(同學們的話匣子像放開了閘門的河水一樣。)
師:是呀,大家都在努力爭取,哪怕有一線的希望,也要把大黑騾子留下來。在這種相持不下的情況下,彭德懷只能來——
生:硬的。
師:是的,由此可見,彭德懷愛戰士們勝過愛大黑騾子。謝謝大家讓老師明白了彭德懷“發火”的良苦用心。下面我們來分角色朗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