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并積累詞語,注意易錯字,區別形近字。
2、反復誦讀詩歌,了解詩中描述的一座村莊(深圳)人民生活及其變化,體會作者對這一變化的欣喜、贊嘆之情,進而理解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可喜變化的重大意義。
3、引導學生找出詩歌中對比的句子,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示課題
1、 同學們,誰去過深圳?深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出示圖片]
2、 看,這就是深圳,一個繁華的城市,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著名的經濟特區。而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板書課題]
3、簡介時代背景。(了解深圳的過去、現在的剪影,老師同時作一個概括介紹。)
(理解“昨天”)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把不認識的字詞,畫出來,自己解決或在小組內互幫互學。
2、交流匯報自學情況。
重點了解“困擾、渺茫、勞作、煥然一新、面朝黃土背朝天”等詞
3、抽學生分節的朗讀。
4、讀后互評。(淺層評價是否讀準確,讀響亮等)
5、齊讀全文,思考,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
(學生交流,同時梳理出文章思路,板書:昨天、今天)
三、品讀課文,體會內涵
1、誰愿意把1、2小節讀給大家聽聽呢?(學習1—2小節)
2、互評,說說讀得好的理由,讀不好的又該怎么讀呢?說說理由。
(同時,在讀中理解內容,并找出描寫小村莊模樣的句子。
板書:貧窮落后、勞作、博物館、打滾、挑水。)
3、指導朗讀。
第一節:貧窮落后/困擾著/人們
現代文明/是那樣/遙遠/渺茫
第二節,回憶昔日的家鄉,要讀出濃濃的鄉情。
4、學生用多種形式,有表情地朗讀。
5、提問:后來,小村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學習3—7小節)
(1)讀3—7小節。
(2)找出發生變化的句子讀一讀。(教師據生發言引導學習相應的小節)
重點抓住:
第3小節:“短短幾年”,“奇跡般改變”,體會變化之神速與開篇說的“昨天”對照,體會出“深圳”變化的時間快、變化大。朗讀時抓住“超出”、“只不過”、“奇跡般”等詞,體會詩人的驚喜、贊嘆之情。
第4小節:抓住第一、二句以對比的方式寫出了村莊過去和現在城市的變化大。
第5小節:朗讀時,要注意3個問號要逐漸加強語勢,而最后一句,要用重音讀“不”,讀出肯定的語氣。
6、原來的一座小村莊短短幾年就變成了繁華的大都市,是什么原因讓它有如此的變化呢?
7、學習最后一段。
(1)讀最后一段。
(2)理解:“春燕”指誰?“描繪著美好春光”,體會改革開放帶給特區的巨大變化。
四、拓展延伸
1、看錄相,前進中的家鄉——樂從鎮的昨天和今天的不同。
2、談談一年前的樂從與今天的樂從的變化。
3、展望未來的樂從。
五、練一練、寫一寫
讀“語文天地”中的寫一寫。
六、板書設計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
翻天覆地、煥然一新
昨天——————————現在
改革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