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掌握“灶、龐、煥”三個生字,理解積累文中出現(xiàn)的新詞并能靈活運用。
2.引導學生找出文中使用的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方法,體會這樣寫的好處,為后面習作做準備。
3.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詩歌,了解詩歌中描述的一座村莊(深圳)、人民生活及其變化,體會作者對這一變化的欣喜、贊嘆之情,進而理解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可喜變化和重大意義。
教學準備:《春天的故事》歌曲諜片,深圳的現(xiàn)在與過的資料和圖片。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歌曲導入,激發(fā)興趣:
1、老師這幾天經常播放《春天的故事》這首歌曲給大家聽,誰能說說這首歌曲內容嗎?出示歌詞: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
有一位老人,
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
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跡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喚醒了長天內外,
春輝啊暖透了大江兩岸。
啊,中國,中國,
你邁開了氣壯山河的新步伐;
你邁開了氣壯山河的新步伐。
走進萬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
有一位老人,
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
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
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
春風啊吹綠了東方神州,
春雨啊滋潤了華夏故園。
啊,中國,中國,
你展開了一幅
百年的新畫卷;
你展開了一幅
百年的新畫卷
捧出萬紫千紅的春天
啊......
2、誰來說說歌曲中的“一位老人”是誰呢?誰能說說你對他的了解?他“在南海邊畫的一個圈”是哪呢?
3、揭示課題,導入新課:我國從1978年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由鄧小平爺爺在廣東一個小村莊制定了一系列改革開放的政策,把一個小村莊變成了一個具有高度文明、高速經濟發(fā)展的現(xiàn)代化城市。由此也拉開了我國全面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今天我們要來學習反映深圳經濟特區(qū)的巨大變化的詩歌——《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
二、由題入手,細讀課文。
(一)學習課文`1、2小節(jié)。
1、齊讀課題兩遍,問:同學們查過資料,請問題中“這兒”指的是哪里?也可出示地圖,讓學生從地圖上指出來?
2、“這兒”原來是什么樣的呢?
3、指名朗讀課文1、2小節(jié)。原來的村莊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書:昨天貧窮落后]我們要用什么語氣來讀呢?(低緩的語調,讀出我們心中的憂郁,讀出我們對故鄉(xiāng)的濃濃深情)
4、“姑娘從溪邊挑回一擔擔搖晃的夕陽……”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作者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你覺得省略號后面省略了什么呢?
(二)學習課文3——7小節(jié)。
1、現(xiàn)在的村莊什么樣子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3——7小節(jié)。
2、面對這樣的變化,作者的心情怎樣?(驚喜、贊嘆)
哪個小節(jié)寫了這樣的心情?誰能讀出來?哪些詞讓你感受到的?
(啊、超出、只不過、奇跡般的)這段起了過渡的作用,引領下文。
3、后面幾個小節(jié)作者寫了哪些方面的變化呢?選擇你自己讀懂的段落先朗教讀再告訴大家。
教師相機插入播放現(xiàn)在深圳特區(qū)的照片。
4、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回答:
是啊,作者由鄉(xiāng)村的變化寫到人們的變化,農民的生活由物質到精神都“煥然一新”。從儀表到心靈都“煥然一新”。這就是“昔日面向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學生往下讀,這一小節(jié)中有一個比喻句,你能找出來嗎?為什么把今天的農民喻作“春燕”?為什么說他們在“描繪著美好春光”?其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謳歌改革開放、黨的富民政策給村莊(深圳特區(qū))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而人民和生活將來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