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底”號遇難記》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2、聽了這一段對話,我們沉默了,沒有一個人違抗他的意志。這是為什么呢?同桌先討論一下。
我們怎么會沉默的呢?
3、是的,正是船長這段簡短有力的話讓我們一下子明白了目前的處境,我們沉默了。其實,我們沉默的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們不愿意,也不忍心再違抗船長的意志了。這又是為什么呢?自己讀讀這段話,好好體會一下。
問一問,你的同桌是怎么理解的?
說說看,我們為什么不愿意再違抗船長的意志了?
4、聽了你們的感受,我也打心眼里佩服船長的偉大。誰來讀這一段話。
我聽出了你對船長充滿了敬重之情。我們一起來。
5、在船長的指揮下,救援工作進行得井然有序。我們相互攙扶著,相互關照著踏上了救生艇。在船長偉大靈魂的感召下,我們看到了生命的真正價值,戰勝了災難,贏得了活下去的時間。1、聽錄音
自由練讀。
自由分角色讀。
再練。
指名分角色讀。
聽分角色朗讀。
2、討論。
*了解了輪船的情況:火滅了,船不會爆炸了;機器停了,船不會前進了,口子不會擴大了,船下沉速度不會加快了。
*船長說“夠了”時間有20分鐘,來得及撤離;“夠了”也顯示了船長的信心,他會讓每一個人都到小艇上去的。
3、多媒體出示第25自然段文字。
自己讀并思考。
討論。
* “巍然屹立” ——忠于職守;“指揮著、控制著、領導著”——指揮有力(能結合有關的詞語具體說)
* “每件事和每個人都考慮到了”“給災難下達命令”(能聯系上下文談理解)
4、指名讀。
齊讀25。
5、看剪輯的“井然有序的撤退”的錄像。
6、引讀28。
1、我們以一段通過電腦合成并分相位的男中音朗讀,一下子渲染了氣氛,烘托了環境,使船長的形象立體化了,我們創設的教學情境進而激發起了學生的朗讀欲,讓學生情不自禁地想把在《諾曼底號遇難記》中體會到的情感用自己的聲音給傳達出來。2、運用多媒體技術也要講究藝術,在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產生了共鳴后,藝術地再現情景就能實現大小、遠近、快慢、虛實之間的轉變,使學生未知的內容化為直觀的教學信息。此時,適時通過電腦模擬了船長進一步指揮以后,船員訓練有素地放著救生艇,乘客井然有序的撤離的場景。多媒體憑借著它獨特的聲光電優勢,縮短了時空距離,引起了學生對課文中人物的關注,產生更細致的情感體驗,對船長的感謝、敬佩之情得到釋放。多媒體激發了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入景移情。媒體渲染
釋放情感為了達到感受船長人格魅力、樹立船長偉大形象的目的,我們從《泰坦尼克號》中剪輯了部分影象再結合動畫制作,展現了輪船沉沒時的感人一幕:畫面中,船長毅然拒絕了救生衣,選擇了又一次“成為一名英雄的權利”;在“陰森可怖的薄霧”中,船長與大海“溶為一體” ;船長的形像就像一尊雕像永遠立在了大海之上、立在了學生的心中。1、我們安全了,我們的船長呢? (配課件示范朗讀第29自然段)。
乘客們,看著我們的船長吧,是他,給了我們第二次生命啊,你想向他說些什么嗎?靜靜地思考一下吧。
2、來,看著船長的眼睛,說出你最想說的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