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底”號遇難記》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3、這么一位多么可敬的、多么優秀的船長啊!
讓我們記住這位英雄的名字吧……1、看剪輯與動畫制作合成的“船長犧牲”的課件。
2、思考。
自由說。
3、引讀30。
課件出示“哈爾威” ,并齊聲深情呼喊。多媒體畫面的轉變,低沉而又震撼人心的音樂,讓人看來、讓人聽來,仿佛是一場在海面上進行的無聲的葬禮……多媒體的推進,一步步地啟迪了學生的心智、訓練了學生的思維,使他們的情感得到了升華,這時,引出“如果你就是獲救的乘客或船員中的一個,面對著自己的船長徐徐沉入大海,你內心有什么感受,想對他說些什么?”的問題,將使學生的情感達到高潮,多媒體把學生的情感完全激發出來了。最后,多媒體畫面中“哈爾威”這震撼人心的三個字由遠及近逐步凸現,學生隨著發自內心的呼喚完成對船長的最高敬意。板書: 忠于職守
諾曼底號遇難記 災難
做人之道
【媒體運用優勢】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曾指出“作者胸中有境,入境始于親”。雨果沒有采用直接的歷史資料和文字說明表達小說中事故的災難性,而是通過對“船長”理性的分析和對災難的感性認識的相互穿插,以形成形式上的鮮明對比來震撼人心,語言本身是抽象的,只有通過情景才能縮短學生與事物的時空距離,增強形象的真實感。此時,多媒體憑著它創設情景的獨有的優勢走進課堂,使得教學的內容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深奧的知識淺顯化,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使語文教學的難點迎刃而解。語文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如果能恰當地把握時機,合理運用電教媒體,就能優化教學的過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學流程圖”見表格——“媒體設計運用與語文教學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