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啟示教學案例
《滴水穿石的啟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課文的脈絡非常清楚,先是講安徽廣德太極洞內一塊石頭被水滴穿,
接著講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來列舉三位名人因著這種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最后揭示作者從中受到的啟示。學習本課的重
點是讓學生明白:要想做成一件事得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這樣才能實現美好的理想。
針對這篇課文,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方法:
一、分解課題,把握文章中心
師板書“滴水穿石”,問:“有誰知道它是什么意思?”
學生回答自己的理解。
師:“你們知道嗎?有一個地方,有一個奇觀,人們稱它為‘滴水穿石’?”
(簡介“滴水穿石”這一奇觀。)
師板書“啟示”,問:“啟示是什么意思呢?”
生:“啟示就是得到的啟發。”
生:“啟示就是明白的道理。”
師:“我們今天所要學的課文叫‘滴水穿石的啟示’,你認為課文主要寫什么呢?是這一景觀,還是由這一景觀得到的啟示?”
生答:“是啟示。”
師:“那一起把課題讀一讀,把重點要學的突出來。”
生讀。
師:“那么‘滴水穿石’給予我們怎樣的啟示呢?讀課文,找一找。”
生讀。
二、研讀課文,體會寫法
出示課文最后一段。認真地指導學生朗讀、領悟。再聯系第1自然段理解,品讀。
學生弄明白了“啟示”后,師問:“課文的其他段落是寫什么的呢?它們有什么作用呢?”
生經過朗讀,發現這是在舉例。舉了三位名人就是憑著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取得成功的。也發現課文不僅從正面說明道理,也從“雨水不能滴穿石頭”這個反面例子來說明“只有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才能達成目標。”
三、舉例延伸,拓展認識
師:“你還知道哪些人,也是因為有了這種精神后取得成功的?”
生舉例。有徐悲鴻,有越王勾踐等。
四、聯系實際,樹立目標
師:“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何想法?今后有何打算?”經過學生的一番討論,有的說:“我要從今天開始,好好努力學習。”有的說:“我要先訂個目標,然后從這個目標努力。”有的說:“我以后做事再也不三心二意了。”有的說:“我以前做航模,總是做做不會做就放棄了,以后我一定不會再放棄,一定要堅持把它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