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滴水穿石的啟示第一課時(精選3篇)
22滴水穿石的啟示第一課時 篇1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體會本課前后照應的特點,學習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意義的方法。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6個字二類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業的人,都離不開“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實現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
教學重、難點 :
在讀中體會語言文字的前后照應和內在聯系,在舉例中加深對“滴水穿石”精神的體會,并提高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小黑板、幻燈(有條件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課前板書課題:滴水穿石的啟示
2、讀課題。
3、通過上一堂課的學習,現在哪位同學能用一句話向我們說一說“滴水穿石”的字面意思。(水滴接連不斷地滴在石頭的同一個地方,天長日久,就能把石塊滴穿)
今天繼續學習課文
二、教學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掛圖,看圖
圖上有什么?
出示句子:在安徽廣德太極洞內,有一塊狀如臥兔的石頭,石頭正中有一個光滑圓潤的小洞。
細細地讀,細細地品味,告訴同學們,這塊石頭有什么與眾不同?
2、哪位大力士將這塊石頭變成這個樣子的呢?
師:驚訝,小水滴力量是那么的小,怎么可能把石頭雕成這個樣子的呢?老師不信,除非你們能在書上找到內容告訴我這位大力士就是小水滴?
⑴學生自讀課文第一、二節,圈畫有關詞句,加以體會。(提醒不動筆墨不讀書。)
⑵匯報交流
(1、原來在這塊石頭的上方,有水滴接連不斷地從巖縫中滴落下來,而且總是滴在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幾千年、幾萬年過去了……水滴鍥而不舍,日雕月琢,終于滴穿了著這塊石頭,成為今天太極洞內的一大奇觀。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頭滴穿。)
師:你們的回答,老師有點相信了,其實這兩部分內容老師也讀了好幾遍,我對“接連不斷、日雕月琢”這兩個詞感受很深,你想,這么微不足道的小水滴,往下滴啊,滴啊,不間斷,不停止,這多不容易啊。你們各自讀一讀,哪些詞讓你感受到水滴有力量,要通過你的朗讀讓老師堅信“大力士”就是小水滴。
(抓住“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鍥而不舍”“日雕月琢”這些詞理解,隨學生的交流點擊詞句)
①學生交流,出示文字:
a、“原來在這塊石頭的上方,有水滴接連不斷地從巖縫中滴落下來,而且總是滴在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幾千年、幾萬年過去了……水滴鍥而不舍,日雕月琢,終于滴穿了這塊石頭,成為今天太極洞內的一大奇觀。”
交流:
a、小水滴的力量是很小的,請默讀這段話,找出關鍵詞,說明小水滴是怎樣用微弱的力量滴穿堅硬的石頭的?
b、品味“接連不斷”
可以換一個意思相近的詞(連續不斷)。很好,水滴滴下來,連續滴在石頭的一個地方,有多長時間?(幾百年過去了,幾千年、幾萬年過去了……)
這就是“鍥而不舍、日雕月琢”的意思。
c、你認為這是怎樣的小水滴?(堅強的、頑強的、令人敬佩的……)
d、指導朗讀。(是呀,多么堅強、多么頑強、多么令人敬佩的小水滴呀,同學們能不能把這句話讀好)
b、“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塊滴穿。”
a、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說說“持之以恒”的意思。
b、結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標專一”和“持之以恒”的具體意思,感受水滴的“專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機進行朗讀指導。
c、不管歲月如何滄桑變化,水滴就對著一個目標,重復著一個動作:滴,滴,絕不停止,絕不放棄,這就叫“持之以恒”(如果有課件,可以出示“滴水穿石”動畫圖),多么令人佩服啊!能把這一節讀好嗎?d、指導朗讀:要讓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標專一和持之以恒。
3、感知啟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憑著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夠穿石,對此你有什么感想嗎?
引出下一句,讓學生變換句子的說法,指導讀好反問句。
“如果我們也能像水滴那樣,還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為了說清楚這個道理,作者舉了一些例子,他列舉了哪些人?(分別出示第三自然段中的名人頭像及相應文字)三個人中,有中國的,有外國的,有現代的,有古代的,用一個詞說就叫——(古今中外)。
2、他們各自做成了哪些事,他們各是怎樣取得成功的?請你選擇一個最佩服的人物來讀,用心讀,把你的敬佩之情放進去讀。并找出重點詞句,理解他們是如何為了各自專一的奮斗目標、持之以恒地努力,最終取得成就的。
3、認真讀一讀這部分內容。
⑴請選擇其中的一個例子,先說說你最敬佩誰,再抓住關鍵的詞句說說你敬佩他的原因。
⑵學生交流。
a李時珍
“他翻山越嶺,走遍了大半個中國,訪名醫,嘗藥草,經過二十幾年的不懈努力,終于寫成了藥學巨著《本草綱目》。
a、品味關鍵詞。翻山越嶺、二十幾年的不懈努力
b、同學們可以想象一下,李時珍翻山越嶺中會遇到什么困難?(野獸攻擊、強盜打劫、受凍挨餓……)
c、指導朗讀。(體會李時珍翻山越嶺的艱難和對他取得巨大成就的敬佩)
d、師:經過幾十年的不懈能力,終于寫成了藥學巨著《本草綱目》,這是一種什么精神?(滴水穿石的精神、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e、齊讀這段話。
(過渡)同學們真有一雙抓住關鍵詞理解課文的慧眼,下面我們繼續交流。
b愛迪生
“但他迷戀電學實驗研究,畢生孜孜不倦,竟擁有白熾燈、留聲機、碳粒電話筒、電影放映機等一千多項發明專利權!”
a、重點品味“迷戀”、“孜孜不倦”、“竟”等詞
b、師:多么了不起的愛迪生啊!你準備怎么讀好這段話?(讀出對他的敬佩、對他的贊嘆……)
c齊白石
“正是因為白石老人堅持不懈地創作,他的技藝才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師:有沒有敬佩齊白石的?
a、品味“爐火純青”。(讓學生說說這個詞的意思)
師:齊白石的書畫藝術達到了純熟完美的境界,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同學們你知道他為什么能取得怎么大的成就?
b、重點品味“數十年、始終沒有停止、不教一日閑過、仍然堅持……”等詞。
(體會他數十年如一日“水滴”精神)
c、指導朗讀。
4、朗讀體會。
(李時珍事例:請同學和老師比賽讀,齊讀。愛迪生事例:男女同學分角色讀。齊白石事例:所有敬佩他的人齊讀。)
5、說話練習。
⑴、其實,除了文章列舉的這三個名人以外,我們還知道很多的名人、偉人,他們就像“小水滴”那樣,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終于取得了巨大成就。下面,請同學們選擇一位你比較了解的名人或偉人,用課文敘述的方法向同學們介紹一下
⑵、學生練說,師生點評。
⑶、拓展。出示小黑板內容:
孔子學琴 匡衡鑿壁偷光 李白鐵杵磨成針 王冕放牛扣書
徐霞客壯游天下 鄭板橋畫竹 華羅庚自學成才
(學生讀后,教師總結:他們都是靠“滴水成石”的精神,使事業取得成功)
6、小結: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都成就了他們的事業,他們的成功經驗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啊!你能幫他們來總結一下嗎?
7、學生回答后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著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嗎?”
⑴自己練讀、理解、體會(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理解“滴穿”、“頑石”等詞)
⑵指名讀,談談自己的理解。(結合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滴穿頑石”的意思。“滴水穿石的精神”指“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滴穿頑石”指克服困難、取得成功)
8、這里,作者舉了三個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來說明“滴水穿石”的精神,此外,課文又舉了一個什么事例呢?讀一讀第四節,想想這一節寫了什么,課文為什么要寫上這一節。我們下一節課繼續學習。
四、總結課文
板書: 滴水穿石的啟示
李時珍 目標專一
愛迪生 ﹜實現理想
齊白石 持之以恒
22滴水穿石的啟示第一課時 篇2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8個生字,能區分多音字“給”
2、 積累與“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詞語
3、 讀通讀順課文,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重點難點:
積累與“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詞語
教學準備:
與教材配套的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活動目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增刪調補
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見過鵝卵石嗎?它有什么特點?你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嗎?
2、水能夠把富有棱角的小石塊,沖刷成光滑的鵝卵石,這是一種自然現象,能給你什么啟示?
3、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與此有關。
4、釋題:滴水穿石的意思。
鵝卵石外形光滑圓溜,是水流長年累月沖刷而成。
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不順的地方反復讀讀,劃出生字新詞。
2、詞語教學。
出示詞語
第一組:
徽 鍥 琢 孜 熾 碳 給
第二組:
恒 懈 綱 販 戀 筒 權勉 銘 予
自讀,讀不準的看看書上生字表中的拼音。
指名讀生字,每個讀2遍。
出示詞語領讀詞語,集體跟讀。
3、指名讀課文,
教師隨機穿插引導(小卡片上出示)結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鍥而不舍:鍥:雕刻。不斷地雕刻一件東西。
日雕月琢:琢:雕刻。不停地雕刻。
微不足道:非常微小,不值得一提。
持之以恒:恒,永久。長久地堅持下去。
迷戀:過分愛好而戀戀不舍。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勤奮努力,不知疲倦。
堅持不懈:懈,松懈。堅持下去,一點也不松勁。
爐火純青:比喻學問、技術或辦事達到了純熟的地步。
銘記:銘,在器物、石碑上刻字。深刻地記在心里。
本草綱目》:中藥學書名。全書52卷,分16部、60類,收載藥物1892種,搜集藥方1.1萬余條,附有藥物形態圖1100余幅。
4、再讀讀課文,把印象深的地方畫下來,再讀讀想想,然后教師指名通過朗讀來交流。 (只要讀好就可以,不一定說道理)
5、解題:圍繞課題想想,本文要說清哪些問題?
自讀,讀不準的看看書上生字表中的拼音。
指名讀生字,每個讀2遍。
出示詞語領讀詞語,集體跟讀。
同桌分一下工朗讀課文
①滴水怎么能穿石?
②滴水穿石的啟示是什么?
板書設計:
作業設計:
1、抄寫詞語。
2、仿照課文第3段,搜集一個事例,簡要地寫下來,盡量附上人物的圖片,可剪貼,也可作畫。(名人的事例和圖片分頁準備)
課后反思:
22滴水穿石的啟示第一課時 篇3
課題
22、滴水穿石的啟示
年級
五
單元
第六單元
課時
1
主備人
尹海燕
審核人
使用人
牟愛武
使用日期
2011、12
本 課 時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體會本課前后照應的特點,學習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意義的方法。
2、 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本 課 時
重點難點
體會作者對老師的感激和懷念之情,學習課文中的寫作方法。
教學資源
的使用
多媒體課件、導學案ppt
學習過程
學法指導
一、自學準備與知識導學:
舊知喚醒,誦讀詞串,走近文本
1、 師引導歸納前三課人物的主要精神。
根據學生回答,多媒體課件呈現詞串:
持之以恒 一心一意
鍥而不舍 始終不渝
堅持不懈 堅定不移
孜孜不倦 百折不回)
2、生齊讀詞串。
板書課題:22 滴水穿石的啟示
3、理解“啟示”
討論:什么叫“啟示”?我們曾在哪些文章里獲得過啟示呢?
一、自學準備與知識導學:
回憶:富蘭克林揭開《天火之謎》發明了避雷針,讓世人永遠記住了他的名字;談遷經過二十多年艱苦創作,完成的《國榷》被盜后重整旗鼓,終于再度圓夢,讓自己的名字永垂青史;諾貝爾付出慘重代價換來的是炸藥發明的成功,對人類和社會作出了巨大貢獻。對以上幾課人物在科學上的研究精神,我們可以用哪些成語來評價他們呢?
3、聯系所學的課文,如寓言故事、成語故事、如《微笑著承受一切》等課文里都給我們以啟示。“啟示”就是從啟發中領悟的道理。
二、學習交流與問題研討:
(一)讀通讀順,理清文脈,初知大意
1、生帶著問題和對照讀文要求自讀課文。
2、反饋讀文所得
(1)、反饋問題一:“滴水穿石”是安徽廣德太極洞內的一處景觀。
(2)、反饋問題二:“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生齊讀)
(二)、走近景觀,讀詞揣意,初悟啟示
1、自由讀文,找出滴水的精神的詞語,揣摩詞義,感受滴水的“韌性”。
2、反饋讀文所得
反應滴水精神的詞語有:接連不斷 鍥而不舍 日雕月琢 目標專一 持之以恒
3、交流:看似柔弱的水滴,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精神,才會把堅硬如鐵的石塊滴穿,由此,我們獲得怎樣的啟示呢?
ppt出示句子:“如果我們也能像水滴那樣,還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齊讀句子。
把這句話改成陳述句該怎么說?
師:“那樣”指的是哪樣呢?
(三)、相互比較,尋找差異,悟得道理
1、默讀第四段,把雨水與第一段的水滴作比較,找出兩者的不同的地方,寫下自己的感受。
2、反饋默讀情況。
交流:通過這些不一樣的地方,你有何感想?
(預設:雨水比水滴速度快,力量大,卻不能滴穿石塊,因為它沒有專一的目標,更沒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它要想創造和滴水一樣的奇跡,就應該向水滴學習。)
二、學習交流與問題研討:
1、自讀課文, 檢查學生做的批注,指導個別學生讀準字音,提醒個別同學需要注意的詞句。
(二)、走近景觀,讀詞揣意,初悟啟示
1、找出關鍵的詞語,作批注。
2、聯系上下文理解以上詞語,尤其理解“雕、琢”的意思,再齊讀詞語。
3、通過改寫反問句,體會水滴的精神。
(三)、找出雨水和水滴不同的地方,寫出自己的感受。
雨水與水滴哪些地方不同呢?
(很快的速度、力量大;沒專一目標、不能持之以恒)
三、練習檢測與拓展延伸:
齊讀第二段課文:
如果說這些大自然的景觀或現象,是人賦予他一種情感和想象的話,那么下節課讓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的第三段,相信你對“滴水穿石”的精神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三、練習檢測與拓展延伸:
四、課后反思或經驗總結:
從滴水穿石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四、課后反思或經驗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