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啟示》(精選13篇)
《滴水穿石的啟示》 篇1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本課的寫作方法,進一步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
3、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成就事業的人,都離不開“滴水穿石”的精神,要實現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
教學重難點:
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理解課文,領悟思想,以文化人。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這一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學生齊讀課題。
2、通過上一堂課的學習,“滴水穿石”是一種什么樣的現象?
(水滴接連不斷地滴在石頭的同一個地方,天行日久,就能補石塊滴穿。)
3、對“滴水穿石”這一奇觀,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學生提出問題,師引導歸納,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為什么能把石頭滴穿?)
二、學習第1、2自然段
1、過渡: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它如何能夠滴穿石塊呢?請同學們自瀆第1、2小節,圍繞問題圈畫有關詞句,加以體會。
2、組織交流閱讀感受。
① 學生交流,出示文字: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塊滴穿!
a、抓住關鍵的字詞加以體會感悟,哪些字詞留給你的印象比較深刻,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b、練習朗讀。
c、用上“因為……所以……”來說說滴水穿石的原因。
、 水滴的目標專一和持之以恒分別體現在哪里呢?
a、出示句子
原來在這塊石頭的上方,有水滴接連不斷地從巖縫中滴落下來,而且總是滴在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幾千年、幾萬年過去了……水滴鍥而不舍,日雕月琢,終于滴穿了這塊石頭,成為今天太極洞內的一大奇觀!
從第二段文字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說說“持之以恒”的意思。
b、結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標專一”和“持之以恒”的具體意思,感受水滴的“專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機進行朗讀指導。
c、不管歲月如何滄桑變化,水滴就對著一個目標,重復著一個動作:滴,滴,絕不停止,絕不放棄,這就叫“持之以恒”多么令人佩服!能把這一節讀好嗎?
d、指導朗讀:要讓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標專一和持之以恒。
3、感知啟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憑著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夠穿石,對此你有什么感想嗎?引出下一句,讓學生變換句子的說法,指導讀好反問句。
“如果我們也能像水滴那樣,還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三、學習第3自然段
過渡:在作者眼里,“滴水穿石”僅僅是一種罕見的自然現象嗎?引導學生得出“滴水穿石”更是一種可貴的精神,是一個人成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
1、讀讀第三自然段,找找哪一句話寫出了作者的這種想法。出示句子。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著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嗎?
a、自瀆句子,注意停頓和語氣。
b、古今中外成就事業的人,作者舉了三個例子,依次是誰?用一句話完整地表達清楚。
c、點撥“古今中外”。
這三個名人有中國的、有外國的、有古代的、有現代的,這就叫做——,可見作者的選材是多么精當。
d、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
2、他們各自做成了哪些事,他們各是怎樣取得成功的?請你選擇一個最佩服的人物來讀,用心讀,把你的敬佩之情放進去讀。并找出重點詞句,想想他們的目標專一和持之以恒分別體現在哪里。
3、朗讀體會。
4、交流。
李時珍
。1) 出示事例。
。2) 指名讀。
(3) 談體會。抓住“從小立志學醫”“經過二十幾年”“終于”等詞來談。
。4) 喜歡讀的一起朗讀。
愛迪生
讓學生從“迷戀”和“畢生孜孜不倦”來體會他的“滴水穿石”的精神。
齊白石
從“數十年” “始終”“持之以恒”等詞語中感受齊白石的精神。
5、再次出示: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著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嗎?”
。1)自己練讀、理解、體會。
。2)指名讀,談談自己的理解。(結合“滴穿頑石”的意思!暗未╊B石”指克服困難、取得成功)
6、是啊,只有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人才能成就事業,你還知道哪些人也靠著 “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了成功?學生舉例。
7、這里,作者舉了三個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來說明“滴水穿石”的精神對成就事業的重要,此外,課文又舉了一個什么事例呢?讀一讀第四節,想想這一節寫了什么,課文為什么要寫上這一節。
學生交流,教師點明:這是從反面來說明道理,可增強課文的說服力。(領悟本課舉例,從正反兩方面說理的方法)
四、學習第5自然段
1、讀完了這幾個事例,聯系你的實際談談你從中得到了什么的啟示?
2、談得真好。(課件出示)“目標專一而不____,持之以恒而不____,就一定能夠____!边@段話是作者在看了安徽廣得太極洞內“滴水穿石”情景后心跡的真實流露,也可以說是一段名言,讓我們來好好品讀。
3、其實,從一年級到現在,我們學過的許多內容也能說明這個道理,比如這些成語故事,你會填嗎?
。ǔ鍪荆├K鋸( )、精衛( )、聚沙( )、只要工夫深,( )
五、總結,布置作業。
1、小結:人的一生中,不會一帆風順,但只要你有專一的目標,持之以恒的精神,你就一定能夠到達勝利的彼岸,愿所有的同學用“滴水穿石”的精神去實現你美好的理想。
2、布置作業(課件出示)
板書 滴水穿石的啟示
目標專一 持之以恒
[1] [2] 下一頁
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課的成功與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這節課中是否滲透或體現了教學思想。
如盡量做到信息技術與學科有機整合。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就是通過課程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以及相應的學習方法和評價手段。
遵循這一原則,本課的教學中采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這樣的教學設計在教學過程中的優點是十分明顯的。
當然以下兩個教學環節也可以作如下設計:
比如在理解“持之以恒”這個詞語的含義時,可設計水滴從巖石上方不停地往下滴的鏡頭,配上滴水的聲音,輔于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誦,持續一分鐘后——這時間對于四十分鐘的課堂教學來說已經足夠長了,所有學生都理解了這個詞的真正含義。
再比如在強化“滴水穿石”精神的時候,媒體出示貝多芬的頭像和音樂,加上教師的語言渲染,可以把學生的興奮點提到最高處:
大家看,這是誰?我們學過寫他的文章《月光曲》。貝多芬從28歲開始聽力逐漸減退,到50歲雙耳全聾。這對一位作曲家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但他沒有放棄對音樂的追求,他的目標只有一個:創造出最美的音樂。他說過一句有名的話:呃住命運的喉嚨,絕不能向它屈服。二十多年來,他一直在無聲的世界里譜寫最美的樂章。持之以恒的努力使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曲子在世界樂壇掀起狂瀾,他的作品成為人類音樂寶庫中光芒萬丈的珍品。(音樂漸響再漸弱)
聽了這么多事例,你有感觸嗎?現在,你最想說的話是什么?
這樣,課件的輔助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朱老師的教學設計讓學生以讀為主線,輔之以聽、說、寫,讓學生對課文的語言文字經歷一個由“感知——感受——感悟”的過程。學習第一自然段,朱老師就指導學生在朗讀中抓住重點詞語并進行評價,體會這些詞語所要表達的內涵。從而讓學生說一說滴水能夠穿石的道理?傊,朱老師在努力營造一個能夠讓學生都愿積極參與,都能自主選擇的開放的融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自由而充分的學習活動中生成智慧、生成能力,提高素質! ×硗馕矣X得,在學習完課文以后,是否可組織全班學生召開一個小小交流會。仿照課文簡要介紹一位名人事跡,字數不超過100,并附上名人的圖片(課前教師曾布置學生搜集材料)。先讓學生自由尋找交流伙伴,可以找好朋友,也可以找有共同話題的同學。然后推薦代表上臺交流。這樣一個小小的交流會能為學生創設開放式的言語交際環境,使他們在內化課文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對自己搜集的材料進行修改、補充、完善,然后自主選擇交流伙伴,在無拘無束中相互表達、評價、吸納,取長補短。教師則成為一個聆聽者、點撥者、鼓勵者,來往于交流的人群當中,對學生的交流信息作隨機的點撥、評價。在開放的環境下,學生自主選擇,合作交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不僅鞏固了知識,發展了能力,同時在平等融洽的對話中也培養了學生積極的情感和態度。
上一頁 [1] [2]
《滴水穿石的啟示》 篇2
一、漫談理想,引入課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1、猜猜老師的理想是什么,再說說自己的理想。
2、談話激趣,今天,老師要和同學們=起去尋找一把打開理想大門的最重要的鑰匙。它在哪兒呢?就在我們要學習的課文里。用心讀書思考你就能找到。
3、揭題讀題。板書課題。
二、了解奇觀,引導質疑,探究形成原因,感知“滴水穿石”的啟示。
1、了解奇觀:在安徽廣德太極洞內,有一大奇觀。同步示圖,讓學生描述,后小結這就是“滴水穿石”。
2、引導質疑:對“滴水穿石”這一奇觀,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學生提出問題,師引導歸納,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為什么能把石頭滴穿?)
3、讀文探究:
a.學生自讀課文第一、二節,圍繞問題圈畫有關詞句,加以體會。
b.組織交流閱讀感受。
。1)剛寸你們提出的問題弄懂了嗎?你是從課文中那些語句讀懂的?
生交流,示文字:
1、“原來在這塊石頭的上方,有水滴接連不斷地從巖縫中滴落下來,而且總是滴在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幾千年、幾萬年過去了……水滴楔而不舍,日雕月琢,終于滴穿了這塊石頭,成為今天太極洞內的一大奇觀!
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塊滴穿。”
。2)從第二段文字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說說“持之以恒”的意思。
。3)結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標專一”和“持之以恒”的具體意思,感受水滴的“專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機進行朗讀指導。
。4)指導朗讀:要讓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標專一和持之以恒。
4、感知啟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憑著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夠穿石,對此你有什么感想嗎?引出下一旬,讓學生變換句于的說法。
“如果我們也能像水滴那樣,還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教師點明:用反問句就是強調了這個意思,指導讀好反問句。
過渡,你相信嗎?怎樣才能讓讀者也相信這個道理呢?課文用的是什么寫法?(舉例)
三、精讀事例,探究聯系,領悟“滴水穿石”的啟示。
1、默讀第三節,說說課文舉了哪三個事例。
2、學生自由選擇其中的一個事例,自主讀文探究:這個事例和“滴水穿石”有什么聯系?
3、同桌合作交流自讀體會。
4、組織交流,教師隨機評點,并指導讀好事例。
(1)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從李時珍、愛迪生和齊白石各自專一的奮斗目標、如何為目標持之以恒地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幾個方面去領悟事例和“滴水穿石”的聯系。
。2)相機理解“迷戀”、“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閑過”、“堅持不懈”的意思。
5、合作朗讀這三個事例。
6、小結: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都成就了他們的事業,他們的成功經驗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啊!你能幫他們來總結一下嗎?
學生回答后引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不都是*著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嗎?”
(1)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指什么精神,“滴穿頑石”揩什么意思。
。2)練讀。
7、以讀代講第四節,想想這一節寫了什么,課文為什么要寫上這一節。
學生交流,教師點明:這是從反面來說明道理,可增強課文的說服力。
四、照應課始,交流感受,讀記“滴水穿石”的啟示。
1、學到這里,那把打開理想大門的鑰匙你找到了嗎?學生交流后出示:“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2、理解“銘記”,學生讀背。
五、領悟寫法,誘發寫作動機,布置搜集事例,為說寫作準備。
1.領悟說明道理的方法:我們讀了這篇課文,都領悟了滴水穿石的啟示,懂得了要實現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看來,作者說明道理的本事可真大。那么,作者有那些說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呢?
(領悟本課舉例。從正反兩方面說理的方法)
2.誘發動機:其實,能夠證明課文道理的事例還有很多,老師有個想法,我們也來寫一個這方面的事例,來證明“摘水穿石”的道理,好嗎?
3.布置課外作業,指導搜集渠道:搜集一個事例,可通過閱讀、。上網等渠道去搜集。
板書:
滴水穿石的啟示
目標專一
實現理想
持之以恒
[1] [2] [3] 下一頁
第二課時
設計意圖:《滴水穿石的啟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課文的脈絡非常清楚,先是講安徽廣德太極洞內一塊石頭被水滴穿,接著講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來列舉三位名人因著這種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最后揭示作者從中受到的啟示。
考慮到課文的這一脈絡,我分幾步設計了教學程序:開始先讓學生談談“你對滴水穿石這四個字有怎樣的理解”,意在理解“滴水穿石”的意思,這是知識的基礎部分;然后通過學習第一部分讓學生了解滴水能夠穿石的原因,接下來通過學習文中的三個例子,讓學生們懂得具有這種精神便會取得成功,為了讓他們對此有更深的體會,課中我安排了“小小交流會”,把課內的知識向課外延伸。最后讓學生在自悟中得到啟示。
一、復習。
1、我們已經通讀了課文,誰來說說,你對“滴水穿石”這四個字是怎樣理解的?
2、課文的作者在觀賞了安徽廣德太極洞內這樣一塊石頭后,欣然提筆,把它寫了下來?纯,課文哪一部分是寫“滴水穿石”這件事的?
二、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1、(媒體出示課文第二節)學生自讀課文。這一段文字老師也讀了好幾遍。有一個詞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這個詞是“接連不斷”。(點擊詞語)你想,這么微不足道的小水滴,往下滴啊,滴啊,不間斷,不停止,這多不容易啊。你們讀了這段文字有感想嗎?和大家交流交流好不好?(抓住“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鍥而不舍”“日雕月琢”這些詞理解,隨學生的交流點擊詞句)
2、不管歲月如何滄桑變化,水滴就對著一個目標,重復著一個動作:滴,滴,絕不停止,絕不放棄,這就叫“持之以恒”(課件出示“滴水穿石”動畫圖),多么令人佩服啊!能把這一節讀好嗎?
3、現在你能用一句話把“滴水穿石”這件事說清楚嗎?
4、“滴水穿石”是一種自然現象。但在作者眼里,他僅僅是一種自然現象嗎?它還是一種精神,一種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第三節最后一段話就說得非常清楚,我們一起讀。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為了說清楚這個道理,作者舉了一些例子,他列舉了哪些人?三個人中,有中國的,有外國的,有現代的,有古代的,用一個詞說就叫——(古今中外)。
2、(分別出示第三自然段中的名人頭像及相應文字)請你選擇一個最佩服的人物來讀,用心讀,把你的敬佩之情放進去讀。
。ɡ顣r珍事例:請同學和老師比賽讀,齊讀。
愛迪生事例:男女同學分角色讀。
齊白石事例:所有敬佩他的人齊讀。)
3、作者看到太極洞內滴水穿石的情景,于是聯想到了這三位名人。其實,從古到今,具有這種精神的人還有很多。課前老師布置大家去搜集了事例,F在,我們來開一個“小小交流會”,好不好?
。ㄕn件出示)要求:(1)、仿照課文介紹一位名人事例,不超過100字,用上學過的詞語更好。(2)、舉事例,搜集名人名言也可以。
程序:(1)、修改自己搜集的原始資料。
(2)、小組交流,推薦代表上臺交流。
4、學生交流。
5、(課件出示貝多芬頭像及《命運交響曲》背景音樂)老師也去搜集了資料。大家看,這是誰?我們學過寫他的文章《月光曲》。貝多芬從28歲開始聽力逐漸減退,到50歲雙耳全聾。這對一位作曲家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但他沒有放棄對音樂的追求,他的目標只有一個:創造出最美的音樂。他說過一句有名的話:呃住命運的喉嚨,絕不能向它屈服。二十多年來,他一直在無聲的世界里譜寫最美的樂章。持之以恒的努力使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曲子在世界樂壇掀起狂瀾,他的作品成為人類音樂寶庫中光芒萬丈的珍品。(音樂漸響再漸弱)
6、聽了這么多事例,你有感觸嗎?現在,你最想說的話是什么?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這就是你們從“滴水穿石”的精神中得到的啟示。這段話你會填嗎?
。ㄕn件出示)目標專一而不——,持之以恒而不——,就一定能夠——。
這段話是作者在看了安徽廣得太極洞內“滴水穿石”情景后心跡的真實流露,也可以說是一段名言,我們要好好品讀。
2、其實,從一年級到現在,我們學過許多方面的內容,比如這些成語故事,你會填嗎?
。ㄕn件出示)繩鋸精衛聚沙
只要工夫深,
五、作業
1、把這些成語故事講給大家聽。
2、采訪身邊的一位成功人士,介紹他滴水穿石的精神。
評析:
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課的成功與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這節課中是否滲透或體現了教學思想。在備這節課的過程中,我竭力想在我的教學中體現以下思想:
1、盡量做到信息技術與學科有機整合。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就是通過課程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以及相應的學習方法和評價手段。遵循這一原則,我在本課的教學中采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這樣的教學設計在教學過程中的優點是十分明顯的,比如在理解“持之以恒”這個詞語的含義時,課件設計了水滴從巖石上方不停地往下滴的鏡頭,配上滴水的聲音,輔于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誦,持續一分鐘后——這時間對于四十分鐘的課堂教學來說已經足夠長了,所有學生都理解了這個詞的真正含義,再比如在強化“滴水穿石”精神的時候,媒體出示貝多芬的頭像和音樂,加上教師的語言渲染,一下子把學生的興奮點提到最高處。可以說,課件的輔助教學的確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
2、盡量做到訓練和感悟并舉。新課程標準要求課堂教學要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在教學中我力求體現這點,比如對“持之以恒”這一詞語的理解;比如通過朗讀來加強對三個名人事例的理解;比如對“滴水穿石”啟示的出示等等。
3、盡量和學生“平等對話”。新課程標準提倡“對話式”學習方式,目標就是老師和學生能達到心靈的溝通。教學中我采用“師生朗讀比賽”這一形式,這自然是有“示范”的味道,更重要的是想和學生達到水乳交融的目的。
4、盡量注重教學資源的拓展延伸。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并要求學生增強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遵循這一點,我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了“小小交流會”這一內容,學生在課外通過廣泛的搜集,獲取了資料,加上“仿照課文改編”這一形式,使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有了更深的體會。
但是,這節課中也有非常明顯的問題:
一、對“滴水穿石”的成因這一部分學得不好。教學這部分時,我的目的在于教學生通過抓關鍵詞理解內容,因此做了一個示范,談了自己對“接連不斷”的理解。誰知學生一點也不買帳,自己談自己的,陸雅丹的想法甚至早已超越了本段教學,顯得很深刻了。這些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好不容易才生拉硬扯地把他們的思路拉回來(拉回我的教案)?梢娢业膫湔n中還沒有備好學生,(他們課前為了上好課,對課文都做了比較詳細的預習)可見我的備課還存在著很大的問題,而且課上還是以我的教案為中心。
二、對三個名人事例的理解不夠。對這一部分的教學我想通過朗讀來代替分析,我想這個想法應該是可以的,但問題是強調了朗讀,卻又忽視了基礎知識的理解,比如一些很好的詞語,都“滑”過去了,學生沒有受到應該受到的教育。
三、對教材不敢大膽取舍,囿于教材。課文最后作者把太極洞內的水滴和雨水比較,進一步說明水滴的鍥而不舍,借此揭示“啟示”,其實“雨水”這段比較是多余的,但要講到“啟示”,就必須講到雨水。在教學過程中,我怎么講都覺得別扭,但還是講了,頗有畫蛇添足的味道。
(此課參加2003年市第三屆名師示范課展示活動,300多人聽課)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師:給大家一個機會,當著這么多老師的面推銷一下自己,談一談自己的理想,誰來?(板書:理想)
生:我的理想是成為比爾。蓋次那樣的人,為人類的文明進步留下濃重的一筆。
生:我的理想是成為一名醫生,為所有的人根除疾病的痛苦。
生:我的理想是成為一名文學家,用我的筆去描繪世間最美好的事物。
師:同學的理想真偉大,出示圖片,今天老師就送給大家一把能打開
理想之門的鑰匙,好好看看,在哪里見過,你對它了解多少?
(反思:這是導入部分,讓學生用推銷自己的方式來談談自己的理想,一下了激起了學生對話的興趣,而理想正是這節課的一個重點話題,為下面的教學作好了鋪墊。)
生:這是一塊特殊的石頭。
生:這是書上的一幅圖
生:這是安徽廣德太極洞內的一大奇觀。
師:出示一句話:在安徽廣德太極洞內,有一塊狀如臥兔的石頭,石頭正中有一個光滑圓潤的小洞。
問:仔細地讀,細細地品味,告訴同學們,這塊石頭有什么與眾不同?
生:這塊石頭狀如臥兔
生:這塊石頭中間有一個光光滑圓潤的小洞。
生:這塊石頭不但狀如臥兔,而且中間有一個光光滑圓潤的小洞。
師:你將來一定能做一位出色的領導,因為你從小就學會在別人的基礎上進行思考,你看你的回答多完整。(眾笑)
(反思:文本在對話中的角色是什么,我認為在學生思維受阻,發言沒有深度時借助規范的文本語言一定能幫學生打開思路,這一教學環節就充分地體現了這一點。)
師:哪位大力士將這塊石頭變成這個樣子的呢?
學生齊答:小水滴
師:驚訝,小水滴力量是那么的小,怎么可能把石頭雕成這個樣子的呢?老師不信,除非你們能在書上找到內容告訴我這位大力士就是小水滴?
生:默讀課文,(提醒不動筆墨不讀書。)
生:回答(老師相機出示)1、原來在這塊石頭的上方,有水滴接連不斷地從巖縫中滴落下來,而且總是滴在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幾千年、幾萬年過去了……水滴鍥而不舍,日雕月琢,終于滴穿了著這塊石頭,成為今天太極洞內的一大奇觀。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頭滴穿。
師:你們的回答,老師有點相信了,其實這兩部分內容老師也讀了好幾遍,我對“接連不斷、日雕月琢”這兩個詞感受很深,你們各自讀一讀,哪些詞讓你感受到水滴有力量,要通過你的朗讀讓老師堅信“大力士”就是小水滴。
生:各自練讀課文。
師:指名讀課文,余生評價。
學生1:剛才他讀時強調了“終于”一詞,體現了小水滴的精神。
學生2:我準備突出“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因為這兩個詞最能體現(讀)
師:你們都比我讀得好,真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讀到這里你能給老師的這把鑰匙起個名子嗎?
生:石頭上的故事
生:小水滴
生:水滴的力量
生:滴水穿石
師;每個同學的視角不同,名子也各不相同,今天我們就先用:滴水穿石吧,(板書)
生:一齊和老師書空這四個字。
(反思:新課標下的老師角色有了很大的轉變,我個人認為老師在課堂上的組織作用重要的部分就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索興趣。這一教學環節老師故意裝傻,提出與書上相反的觀點,讓學生再讀文本,用文本上知識來糾正老師的認識。學生在此環節是表現得很積極。)
師:出示,傾盆大雨,多猛烈,可是它連一片樹葉也穿不了,這是為什么呢?課文中是怎么說得呢?讀讀課文吧!
生:讀課文回答。
師:出示“雨水,因為它沒有專一的目標,也不能持之以恒,所以……!蹦隳芨鶕愕睦首x,把這句話填完整嗎?
生:因為……,所以連一片樹葉也滴不穿。
生:因為……,所以滴不穿石頭。
師:是啊,雨水滴不穿石頭,否則我們學校的教學樓可就殘了。(眾笑)
生:因為……,所以一片樹葉也滴不穿,更滴不穿石頭了。
師:又一位領導人出現了,你又巧妙地對前兩個同學進行了總結。
師:說了這么多大家準備怎么來讀雨水這一節呢?
生:婉惜的語氣
生:批評的語氣
……
師:都可以,請同學們就按著自己的體會來讀讀這節課文。
生:(讀的南腔北調。)
師:這就叫與眾不同,讀也要有個性。不過在體現個性的時候也要有一定的共性,聽老師來讀這一節。
生:再讀。
(反思:課堂上強調學生的個性,并不能不要共性。這種強調學生個性應是重在讓學生進行個體的體驗,而不是重在學生個體的表現。讀雨水的表現這一節,教者因為重視了學生個體的表現,結果回報的是“南腔北調”當老師范讀后,學生齊讀卻表現得格外好,可見共性一定是個性進行感司的前提。)
師:水滴力量雖小,但是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最終把石頭滴穿。其實我們人類社會中有著許多像小水滴一樣的人。輕聲讀第三自然段,找一找課文給我們介紹人幾位這樣的人?輕輕地劃上橫線。
學生讀書。
學生匯報:課文介紹了李時珍、齊白石、愛迪生三位成功的事例。
師:選擇一個你喜歡的事例,仔細地讀一讀,想一想事例中的人哪里讓你感愛到小水滴有精神,他們最了不起的是什么?
生:各自讀課文,進行感悟。
生:我讀的是……我從……感受到了小水滴的精神。
略
師:大家說的真是不錯,不知讀得怎么樣呢,來,大家一起來試一試。
生齊讀課文
師:除了書上的三個人,你還了解那些這樣的人呢?
生:略
(反思:文本是學習的載體,組合文本則是教者智慧的體現。以一個問題幫助學生進行文本的組合與再現是再合適不過的選擇。)
上一頁 [1] [2] [3]
《滴水穿石的啟示》 篇3
滴水穿石的啟示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重點掌握課文中的四字詞語;
2.精讀感悟兩個要點:一是明白“一個小洞”何以能成為 “一大奇觀”,二是通過一個具體事例并聯系實際從正面領會滴水穿石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三年級的時候,我們學過一篇很有意思的課文《石頭書》,還記得大概內容嗎?[板書:石頭書]
小結:可見,生活處處有語文。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今天,讓我們行走的足跡在安徽廣德太極洞稍作停留,因為那里也有一本“石頭書”。想去讀讀嗎?
二、初讀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2.檢查自學情況。
。1)課文中的四字詞語特別多,考考大家。
。2)你們在太極洞內找到這本“石頭書”了嗎?[出示圖片]
如果請你給這本書題寫書名,你打算怎樣題?
四、總結延伸。
這段話里有兩組反義詞,課文為什么要這么說呢?請同學們收集事例或聯系生活實際想一想,下節課我們繼續探究,相信會有更深的感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感受課文的敘述層次,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語感悟課文各部分內容。
2、在對課文重點詞句的品讀中,感悟“滴水穿石”精神的具體內涵。
3、學習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感情朗讀,品悟“滴水穿石”精神的內涵。
過程預設:
一、觀察奇觀,初悟“啟示”。
出示滴水穿石奇觀圖
師:哪位同學能向同學們和聽課老師介紹一下太極洞滴水穿石奇觀?
生:一生讀課文第一節,其他同學邊聽邊觀賞奇觀。
師:哪些詞語表現了水滴的品格?
生:接連不斷
生:鍥而不舍、日雕月琢
生:目標專一、持之以恒
出示文本框: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塊滴穿。如果我們也能像水滴那樣,還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師:對,你能用聯系下文的方法來概括水滴的精神。那么第二節第一句話起什么作用?
生:“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塊滴穿!边@句話承接上文。
師:“如果我們也能像水滴那樣,還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這句起什么作用?
生:引起下文。
師:第二節在全文起到——
生: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師:水滴具有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可是它的大自然兄弟雨水又怎樣呢?課文哪一節作了介紹?
生:指名跳讀第四節。
師:雨水的致命弱點是什么?
生:沒有專一的目標,也不能持之以恒。
師:水滴和雨水比,我們更喜歡誰?
生:水滴!
師:我們帶著喜歡水滴的感情,再來朗讀第二節,注意突出“目標專一、持之以恒”。
生:有感情朗讀第二節。
師:剛才我們讀到了兩個帶問號的句子,它們有什么不同呢?
生:第一句,先問后答,第二句只問不答,但答案就在問句里了。
師:對,前句是設問句,后句是反問句。不改變原來的意思,能將反問句換一種說法嗎?
生:如果我們也能像水滴那樣,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二、品讀名人,深悟“啟示”。
師:古今中外許多名人就是像水滴這樣的人,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這些名人好不好?課文給我們介紹了哪幾位名人?
生: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
師:默讀他們的故事,并做記號,想想他們“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分別表現在哪些地方?
生:邊默讀第三自然段,邊勾勾畫畫。
師:“不懈努力”什么意思?
生:“不懈”就是毫不松懈,“努力”就是非常勤奮地去做。不懈努力的意思就是毫不松懈,非常勤奮地去做。
師:哪些地方表現出李時珍很努力?
生:他翻山越嶺,走遍了大半個中國,訪名醫,嘗藥草。
師:老師剛才聽清楚了,你讀“翻山越嶺”的時候“越”讀得很長,表現了李時珍越過一座座山嶺時的艱辛和決心。還有哪些同學讀懂了這句話后面的內容了?
生:“大半個中國”說明李時珍走的路很長,他不怕累。
生:他訪名醫的時候很可能要吃好多次閉門羹,但他沒有氣餒。
生:有許多藥草可能有毒,他卻還要親口嘗一嘗,多危險啊。
師: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不懈”呢?
生:“二十幾年”看出他從來不松懈。
師:李時珍不懈努力的經過怎樣?
生:他終于寫成了藥學巨著《本草綱目》
出示文本框:
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們也能像 那樣,還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師:誰能通過板書提示把這段話補充完整?
生:邊看題邊思考。
生:李時珍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所以能寫成藥學巨著《本草綱目》 。如果我們也能像李時珍那樣,還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師:對,我們應該帶著什么感情來朗讀李時珍的故事呢?
生:我們應該帶著崇敬的心情去讀。
師:我們就帶著這種感情一起朗讀李時珍的故事吧,讀的時候注意突出表現他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詞語。
生:有感情的朗讀李時珍的故事。
師:老師剛才和大家一起,先讀一遍李時珍的故事,然后抓住“不懈努力”這個詞來理解李時珍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最后有感情地朗讀,F在各學習小組按照這個方法來選學愛迪生、齊白石的故事好嗎?
生:小組選擇一個故事自學、探究。
師:在各小組間相機指導。
師:現在我們來匯報交流,你們小組抓住了哪個詞解讀愛迪生的?
生:孜孜不倦
師:“孜孜不倦”理解了嗎?
生:孜孜不倦就是勤奮努力,不知疲倦。
師:愛迪生為什么要孜孜不倦地工作呢?
生:他迷戀電學實驗研究。
師:他是電學實驗迷,前面我們還遇到過哪些迷?
生:法布爾是昆蟲迷。
生:賈島是詩迷。
生:富蘭克林是雷暴迷。
生:諾貝爾是炸藥迷。
生:談遷是《國榷》迷。
師:對,他們都是像水滴那樣的人啊!愛迪生孜孜不倦的結果怎樣呢?
生:他擁有白熾燈、留聲機、碳粒電話筒、電影放映機燈一千多項發明專利權!
生:老師,我還知道他發明白熾燈的時候先后用鐵絲、頭發絲等做燈絲,經歷了若干次的失敗。
師:對!你補充的資料足見他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生:老師,我還知道愛迪生在他年老多病的情況下還堅持做實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師:你的這個小資料正好可以解釋一個詞——
生:畢生!
出示文本框:
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們也能像 那樣,還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師:我們把前面的填空再做一下好嗎?先說給自己聽聽,然后再舉手回答。
生:愛迪生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有一千多項發明專利權。如果我們也能像愛迪生那樣,還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生:齊讀
師:我們現在是小學生,將來也做愛迪生怎么樣?
生:好!
師:我們再來朗讀愛迪生的故事,體會他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哪個小組研究齊白石了?你抓住了哪個詞?
生:我抓住了“堅持不懈”
生:我抓住了“爐火純青”
師:哪個詞更能反映齊白石老人的深厚功底?
生:是爐火純青。
師:爐火純青什么意思?
生:比喻學問、技藝等達到了純熟、完美的境界。
師:相傳道家煉丹煉到爐里的火發出青色的火焰時就成功了,后來比喻學問、技藝等達到了純熟、完美的境界。那所謂的煉丹沒有什么了不起的,但齊白石煉的是什么?
生:齊白石老人煉的是畫功。
師:故事里哪些詞語能表現他的畫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生:始終沒有停止過作畫。
生:他的畫室里,掛著他用以自勉的條幅“不叫一日閑過。”
生:就是到了晚年,也任然堅持作畫三幅。
生:他數十年如一日。
師:對啊,齊白石老人一輩子就從來沒有離開過畫畫。春天,他在和煦的春風里描畫犁田的老牛;夏天,他在陰涼的樹陰下觀察小溪里的魚蝦;秋天,他在習習的涼風里觀賞各式各樣的菊花;冬天,即使毛筆凍硬了,墨水凍成塊了,他還是堅持著作畫……
生:所以他畫的蝦像在水里游動!
生:所以他畫的蝦叫人垂涎欲滴!
出示文本框:
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們也能像 那樣,還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師:我們現在再來按上面的填空題提示說一段完整的話怎么樣?不著急回答,還是先說給自己聽聽。
生:自言自語。
生:齊白石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所以他的畫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如果我們也能像齊白石那樣,還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師:老師看得出來,同學們剛才學習三個故事的時候也做到了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像這樣下去,我們還有什么書讀不成呢 ?
生:掌聲雷動。
師:讓我們一起朗讀齊白石的故事吧。
生:以自己的方式朗讀。
三、互動生成,體悟“啟示”。
師:書上只講了三個典型事例,你們還知道哪些名人故事呢?
生:富蘭克林經過長期觀察、研究,終于發明了避雷針。
生:諾貝爾一生從事炸藥研究,即使被炸得鮮血淋淋,還是沒有停止過研究。
生:談遷經過20多年的奮斗,完成了編年史巨著《國榷》。
生:吳魏從小刻苦練習樂器,哪怕不吃不喝,也要把曲子練熟。
師:吳魏是我們高郵人的驕傲,仇王佑同學也是音樂迷,每天堅持練二胡,只要你像他那樣目標專一、持之以恒,老師相信你肯定會成功的!
生:掌聲鼓勵仇王佑。
師:我們講了這么多故事,概括起來說就是——
生: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著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嗎?
師:引號中的三個詞語理解嗎?
生:思考。
出示文本框: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著這種 _______________的精神,才 最終取得成功的嗎?
師:能把你的理解溶進填空里去說一段完整的話嗎?
生: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著這種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克服一個個困難最終取得成功的嗎?
生: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著這種鍥而不舍、日雕月琢的精神,才攻克一道道難關最終取得成功的嗎?
生: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著這種孜孜不倦、堅持不懈的精神,才掃除一只只攔路虎最終取得成功的嗎?
師:所以我們要銘記——
生:我們要銘記,“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啟示: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師:找出兩組反義詞。
生:目標專一、三心二意,持之以恒、半途而廢。
四、領會特色,賞悟“啟示”
師:這篇課文先給我們呈現太極洞奇觀,然后揭示滴水穿石的啟示,接著舉三個典型事例并從正反兩個方面證明只有做到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才能實現美好理想的道理,最后給我們提出希望。我們再來回眸太極洞奇觀,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個奇觀!
生:有感情朗讀太極洞奇觀。
板書:
22 滴水穿石的啟示
李時珍 《本草綱目》
愛迪生 目標專一、持之以恒 一千多項發明
齊白石 爐火純青
《滴水穿石的啟示》 篇4
預習要求:
1、 讀通課文,準確、流利。
2、 自學生字詞。會讀,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意思,完成描紅寫正確。
3、 初步理清文章條理,感知文章運用了哪些事例,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4、 畫出文中你認為含義比較深的句子,在空白處寫一寫簡單的體會。
5、 搜集有關“滴水穿石”的資料。
滴水穿石的啟示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3、 引導學生領悟要實現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地去做。
4、 初步感受本課正反說明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 談話激趣 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幾天我很高興,想知道原因嗎?因為我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中見到了我的老朋友。1987年我和同學一起坐了三個多小時的汽車,穿過宜興城,來到宜興與安徽的交界處廣德的太極洞游玩,當時有一景點“滴水穿石”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幾年后,我帶著學生再一次游覽太極洞觀賞了“滴水穿石”便與它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這位不出聲的朋友給予我走出困境的勇氣和力量,所以我快樂。
大家是不是很羨慕我?不要著急,我想同學們學完《滴水穿石的啟示》這篇文章可能也會交上好朋友的。
大家已經讀過這篇文章了,能簡單談談你們讀文章后的感受嗎?
二、 直奔中心 突破難點
1、 出示:我們要銘記“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啟示:只要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1) 請同學自由讀這句話,你能找出幾組反義詞。
。2) 出示:鍥而不舍 微不足道 堅持不懈 孜孜不倦
a 誰來領讀?
b 在這些詞中請你找出“持之以恒”的好朋友。
。3) 如果我們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夠實現美好的理想);反之,如果我們(三心二意、半途而廢),就(不能實現我們的理想)。我們一起把這段話讀一遍。
。4) 小結:這句話從正反兩方面準確而又全面地揭示“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啟示。
過渡:這意思在文中似曾相識,在哪兒見過嗎?請大家把書打開,看看哪兒也說了這層意思?
三、 循果索因 情感朗讀
1、 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塊滴穿。
。1) 誰能與作者比試一下,不改變愿意,換一種說法,請同學們先自己練練,再請學生說說。
2、 請同學們讀第1小節,看看課文中哪些地方告訴我們小水滴“目標專一”“持之以恒”?
(1)生答師出示“水滴接連不斷地從巖縫中滴落下來,而且總是滴在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幾千年、幾萬年過去了……水滴鍥而不舍,日雕月琢,終于滴穿了這塊石頭,成為今天太極洞內的一大奇觀。”
(2) 指導感情朗讀。
請同學自由讀這段話,小小的水滴要穿透厚厚的石頭,容易嗎?從哪兒覺得不容易?讀給你的同桌聽,請同桌評一評。推薦自己的同桌來讀。
真夠艱難的,可它竟然成功了,真是奇跡!真為小水滴高興!我們一起讀一遍。
小結:小小的身體中竟然蘊藏著如此堅定的信念,令人震撼,同學們你們想說些什么嗎?
四、 學習事例 體會寫法
過渡:小水滴憑著它堅定的信念,持之以恒滴穿了頑石,如果我們也像小水滴那樣,還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1、 請同學們自讀3、4小節。
小組內商量一下,選你們喜歡的方式讀書。
讀后試著做一做。
2、 檢查做一做
(1)請給下列詞找朋友,組成詞語
綱 販 戀 筒 權 勉
指名生讀準音,抽讀
進行擴詞練習
(2)把你最感興趣的內容說給小組里的同學聽。
提示:可用上“因為……所以……”或“……是因為……”
看來同學們把這兩節內容讀懂了,誰來挑戰最難的?
出示:古今中外,如——、——、——事業取得成功,是因為——————————;而——沒有成功,是因為——————————————。
小結:這里共舉了四個例子,李時珍、齊白石、愛迪生說明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都靠著“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又舉了一個雨水的例子,告訴我們目標不專一,什么事都做不成的道理。這樣一正一反兩方面說明,增強了說理的效果。
。3)剛才你們小組是怎樣讀書的?這樣安排有目的嗎?現在想怎樣讀?全體同學分工讀3、4小節。
五、 聯系實際 總結體會
在今天這堂課上誰交到朋友了?
板書設計:
目標專一
14、滴水穿石的啟示
持之以恒
《滴水穿石的啟示》 篇5
教學目標:
1、正確的朗讀課文,流利的朗讀課文,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盡量能領悟到“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在文中所講述的道理。
課前準備:
書寫好一副對聯:“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橫批:“不教一日閑過”以及“滴水穿石”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煶鍪尽暗嗡┦钡臅l幅)
師:朋友們來看一看我今天帶給你們的第一份禮物——“滴水穿石”(拿出來指給學生看并讓學生齊讀內容,并將條幅掛于黑板上)
師說“滴水穿石”
在安徽廣德太極洞內一塊石頭上方,從巖縫中有水滴接連不斷地向這塊石頭的同一地方滴水,以至幾百、幾千、幾萬年之后,這塊石頭正中有了一個光滑圓潤的小洞。使它也成了太極洞內的一道奇觀!
二、讀課文
師:想看一看太極洞內這“滴水穿石”的奇觀嗎?打開課文欣賞欣賞,再把它讀一讀吧!
(學生開始讀課文,老師到行間去了解學生的朗讀情況,并對部分學生進行輔導)
師:我們在聽一聽課文錄音,去聽一聽、找一找你在讀課文當中沒有注意到的字音、句子的斷句等一些朗讀上的注意點!
(老師播放課文錄音,讓學生找一找并可以畫一畫,也可以跟著模仿讀一讀)
師:把剛才聽到的,你認為需要注意的地方,或者你在讀書的過程中沒有注意的一些小的細節,說給大家聽聽!
師:把你讀得最棒的、認為讀得最好的句子讀給大家聽一聽!
。ㄟm當注意學生的反饋及表揚,并有意引導學生多讀,讀多句。
師:同座位同學相互讀一讀!比一比,看誰讀得好、讀得棒!
師:每一組同學可以推選一位同學來比試比試!
。ūM量讓每一組學生都滿意,這樣有利于調動他們更大的讀書興趣。
師:到了這時,我想小朋友們有更多是話,有更多的語句要讀、要說!把課文中你認為有價值的句子畫出來,并放開聲音來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師:把你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聽!
。ㄟm機引導學生學會朗讀課文中的一些關鍵的語句)
水滴鍥而不舍,日雕月啄,終于滴穿了這塊石頭,成為今天太極洞內的一大奇觀。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塊滴穿。
古今中外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著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嗎?
只要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師:讀了這些句子你有沒有什么新的想法呢?
引導學生就以上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受到的觸動,以及自己在今后的想法,還可以談談自己在生活中一些熟悉的關于持之以恒的例子。
。ㄗ寣W生自由發揮)可以用投影儀將這些句子投影出來。
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談想法?
三、學習文中的事例
1、李時珍二十幾年辛苦觀察,完成《本草綱目》;
2、愛迪生一生有1093項發明專利;
3、齊白石“不教一日閑過”。
師:你們自己談了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和想法,課文也向我們講述了一些古今中外名人是如何對待“滴水穿石”的?
。ㄗ约鹤x課文中的事例)
看對聯,得出深刻的啟示:只要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學生課文第五自然段
四、下課
《滴水穿石的啟示》 篇6
一、漫談理想,引入課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1、猜猜老師的理想是什么,再說說自己的理想。
2、談話激趣,今天,老師要和同學們=起去尋找一把打開理想大門的最重要的鑰匙。它在哪兒呢?就在我們要學習的課文里。用心讀書思考你就能找到。
3、揭題讀題。板書課題。
二、了解奇觀,引導質疑,探究形成原因,感知“滴水穿石”的啟示。
1、了解奇觀:在安徽廣德太極洞內,有一大奇觀。同步示圖,讓學生描述,后小結這就是“滴水穿石”。
2、引導質疑:對“滴水穿石”這一奇觀,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學生提出問題,師引導歸納,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為什么能把石頭滴穿?)
3、讀文探究:
A.學生自讀課文第一、二節,圍繞問題圈畫有關詞句,加以體會。
B.組織交流閱讀感受。
。1)剛寸你們提出的問題弄懂了嗎?你是從課文中那些語句讀懂的?
生交流,示文字:
1、“原來在這塊石頭的上方,有水滴接連不斷地從巖縫中滴落下來,而且總是滴在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幾千年、幾萬年過去了……水滴楔而不舍,日雕月琢,終于滴穿了這塊石頭,成為今天太極洞內的一大奇觀!
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塊滴穿!
(2)從第二段文字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說說“持之以恒”的意思。
。3)結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標專一”和“持之以恒”的具體意思,感受水滴的“專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機進行朗讀指導。
。4)指導朗讀:要讓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標專一和持之以恒。
4、感知啟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憑著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夠穿石,對此你有什么感想嗎?引出下一旬,讓學生變換句于的說法。
“如果我們也能像水滴那樣,還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教師點明:用反問句就是強調了這個意思,指導讀好反問句。
過渡,你相信嗎?怎樣才能讓讀者也相信這個道理呢?課文用的是什么寫法?(舉例)
三、精讀事例,探究聯系,領悟“滴水穿石”的啟示。
1、默讀第三節,說說課文舉了哪三個事例。
2、學生自由選擇其中的一個事例,自主讀文探究:這個事例和“滴水穿石”有什么聯系?
3、同桌合作交流自讀體會。
4、組織交流,教師隨機評點,并指導讀好事例。
。1)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從李時珍、愛迪生和齊白石各自專一的奮斗目標、如何為目標持之以恒地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幾個方面去領悟事例和“滴水穿石”的聯系。
。2)相機理解“迷戀”、“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閑過”、“堅持不懈”的意思。
5、合作朗讀這三個事例。
6、小結: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都成就了他們的事業,他們的成功經驗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你能幫他們來總結一下嗎?
學生回答后引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著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嗎?”
(1)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指什么精神,“滴穿頑石”揩什么意思。
。2)練讀。
7、以讀代講第四節,想想這一節寫了什么,課文為什么要寫上這一節。
學生交流,教師點明:這是從反面來說明道理,可增強課文的說服力。
四、照應課始,交流感受,讀記“滴水穿石”的啟示。
1、學到這里,那把打開理想大門的鑰匙你找到了嗎?學生交流后出示:“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2、理解“銘記”,學生讀背。
五、領悟寫法,誘發寫作動機,布置搜集事例,為說寫作準備。
1.領悟說明道理的方法:我們讀了這篇課文,都領悟了滴水穿石的啟示,懂得了要實現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磥,作者說明道理的本事可真大。那么,作者有那些說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呢?
(領悟本課舉例。從正反兩方面說理的方法)
2.誘發動機:其實,能夠證明課文道理的事例還有很多,老師有個想法,我們也來寫一個這方面的事例,來證明“摘水穿石”的道理,好嗎?
3.布置課外作業 ,指導搜集渠道:搜集一個事例,可通過閱讀、。上網等渠道去搜集。
板書:
滴水穿石的啟示
目標專一
實現理想
持之以恒
《滴水穿石的啟示》 篇7
[課前思考]
《滴水穿石的啟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課文的脈絡非常清楚,先是講安徽廣德太極洞內一塊石頭被水滴穿,接著講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來列舉三位名人因著這種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最后揭示作者從中受到的啟示.
考慮到課文的這一脈絡,我分幾步設計了教學程序:開始先讓學生談談"你對滴水穿石這四個字有怎樣的理解",意在理解"滴水穿石"的意思,這是知識的基礎部分;然后通過學習第一部分讓學生了解滴水能夠穿石的原因,接下來通過學習文中的三個例子,讓學生們懂得具有這種精神便會取得成功,為了讓他們對此有更深的體會,課中我安排了"小小交流會",把課內的知識向課外延伸.最后讓學生在自悟中得到啟示.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有條理地復述課文.
2,理解詞語,會用"滴水穿石"和"啟示"造句.了解本課正反說明的寫作方法.
3,引導學生領悟要實現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標轉移,持之以恒的去做.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 導入新課
大家已經讀過這篇文章了,能簡單談談你們讀文章后的感受嗎
二,直奔中心 感知課文.
出示:我們要銘記"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啟示:只要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請同學自由讀這句話,你能找出幾組反義詞.
出示:鍥而不舍 微不足道 堅持不懈 孜孜不倦
指名讀.說說"持之以恒"的近義詞.
出示:如果我們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夠實現美好的理想);反之,如果我們(三心二意,半途而廢),就(不能實現我們的理想).
齊讀一遍.
小結:這句話從正反兩方面準確而又全面地揭示"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啟示.
過渡:這意思在文中似曾相識,在哪兒見過嗎 請大家把書打開,看看哪兒也說了這層意思,文章是如何把這層意思說具體的
三,讀順課文,理清文脈.
自由讀課文,讀通順后再讀給同桌聽聽,一起討論一下課文有哪些內容,如何布局的.
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指名評價,齊讀.
討論文章的結構:
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觀引出觀點:如果我們也能做到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
第三,四自然段用中外名人靠著"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業的三個事例證明這一觀點,并通過"水滴"與 "雨水"作對比,從反面進一步說明這一觀點.
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給予我們的啟示.
四,朗讀課文.
五,作業
《習字冊》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指名說說文章的大意及中心議題.
二,讀透課文,領悟課文主題.
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塊滴穿.
朗讀.
不改變愿意,換一種說法,先自己練練,再指名交流.
指名讀第1小節.
討論:課文中哪些地方告訴我們小水滴"目標專一持之以恒".
出示"水滴接連不斷地從巖縫中滴落下來,而且總是滴在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幾千年,幾萬年過去了……水滴鍥而不舍,日雕月琢,終于滴穿了這塊石頭,成為今天太極洞內的一大奇觀."
指導感情朗讀.
自由讀這段話.
讀給你的同桌聽,請同桌評一評.
班上交流.
齊讀.
小結:小小的身體中竟然蘊藏著如此堅定的信念,令人震撼,小水滴憑著它堅定的信念,持之以恒滴穿了頑石,如果我們也像小水滴那樣,還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三,學習三,四自然段.
小組內商量一下,選你們喜歡的方式讀書.
讀后試著做一做:
1.把你最感興趣的內容說給小組里的同學聽.
提示:可用上"因為……所以……"或"……是因為……"
2.填一填
出示:古今中外,如_____,______,_______事業取得成功,是因為______________;而——沒有成功,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結:這里共舉了四個例子,李時珍,齊白石,愛迪生說明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都靠著"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又舉了一個雨水的例子,告訴我們目標不專一,什么事都做不成的道理.這樣一正一反兩方面說明,增強了說理的效果.
3.交流學法.
剛才你們小組是怎樣讀書的 這樣安排有目的嗎
現在想怎樣讀 請你組織全體同學分工讀3,4小節.
四,小結
1.通過學習,哪位同學能用一句話向我們說一說"滴水穿石"的字面意思.(水滴接連不斷地滴在石頭的同一個地方,天長日久,就能把石塊滴穿)
2."滴水穿石"是一種罕見的奇特的現象,同學們看到過嗎 其實課文的作者也沒見到過.但是作者卻憑著仔細的觀察和豐富的想象,為我們描繪出了這一奇特的現象.我們一起來把作者的描寫讀一讀.
五,作業
《天天練》
第三課時
一,讀深課文,感悟"滴水穿石"的精神.
1.品讀"滴水穿石"的現象部分.
、沤處熗队皟x出示:
原來在這塊石頭的上方……一大奇觀.
、谱屑氶喿x,這段話中你對哪些詞語的感受比較深 談談體會.
、窃趯W生交流中,教師相機點出重點詞語"接連不斷","總是一個地方","鍥而不舍","日雕月琢","終于".并引導學生交流感悟到的內容.
⑷用自己的話說:"滴水為什么能夠穿石",并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
⑸關于"滴水能夠穿石"的原因,作者是怎么寫的呢
指導朗讀,點出"可是","所以"兩個關聯詞,體會"可是"前后語氣的不同.
2.品讀"名人"一部分
、艔牡嗡┦@種罕見的自然現象中你感受到什么
出示句子:如果我們也能像水滴那樣,還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反復讀.
誰能把這個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比較讀,討論語氣的不同.(反問句的意思比陳述句更加肯定.)
⑵讀讀第3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話寫出了作者的這種想法,引導學生找到"你看,古今中外……取得成功的嗎 "并出示.
自讀,這句話比較長,又是一個問句,讀時既要注意停頓,又要注意語氣.
指名朗讀,然后師生評價.(反復多遍)
古今中外成就事業的人,作者在課文中舉了幾個人的事例 依次是哪些人 用一句話完整地表達清楚.
3.在這三位名人身上,"滴水穿石"的精神表現在哪里呢
四人小組選擇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名人的事例有感情地朗讀,要把"滴水穿石"的精神讀出來.
朗讀交流:
①《本草綱目》 這個事例中要從"從小立志學醫二十幾年不懈努力"引導學生主動體會其中"滴水穿石"的精神.
、诘诙䝼事例中要從"迷戀","畢生孜孜不倦"去體會"滴水穿石"的精神,這句話可反復朗讀感悟.
、鄣谌齻事例要在完整朗讀中感悟,可讓喜歡讀的同學一起讀,訓練學生的語感.
二,拓展遷移
1.課前老師讓大家收集一位名人的事例和他的圖片(可以自己創作).下面召開一個小小的交流會,要求和程序如下:
(1)仿照課文簡要介紹一位名人事跡(可以附圖片)
(2)圍繞"滴水穿石"的精神談出自己的感想.
(3)能用上剛剛學到的詞語和相關的名人名言就更好.
(4)推薦代表上臺交流.(2位)
2,按要求和程序操作,教師注意隨機點撥與評價.
五,作業
《補充習題》
[教學反思]
2007/12/17
這是一片說理性文章,學法上安排讀,說二個環節,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充分地讀"滴水穿石"給我們的啟示,然后抓住"滴水穿石"這一自然現象的形成方式,展開討論,讓學生說說從著一自然現象中,你看到了什么樣的精神,對課文中的句子是怎樣理解的.緊接著讓學生說說如果這樣目標專一,鍥而不舍的精神在人類身上存在,會有什么樣的奇跡呢 讀課文中的三個例子,說說他們都取得了怎樣的成績,是什么讓他們能夠成功的 這里設置小組學習,給每個人安排小組學習中的任務,讓學生真正的學習.
《滴水穿石的啟示》 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3、感悟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啟示,學習這種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貴精神。
4、體會作者的正反說明的寫作手法。
●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領悟要實現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地去做。
2.了解作者前后照應,正反說明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在讀中體會語言文字的前后照應和內在聯系,在舉例中加深對“滴水穿石”精神的體會,并提高表達能力。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 光盤、課件。
●主要板書計劃
22滴水穿石的啟示
目標專一
實現理想
持之以恒
●作業設計、安排
課內
把詞語抄寫2遍,注意寫正確。完成2號本作業。
課外
完成練習冊部分作業。
●教學過程 教學隨筆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3、初步感受要實現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地去做。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了解課文內容,感受到要實現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地去做。
一、談話激趣,引入課題:
1、同學們,在宜興與安徽的交界處有一個叫廣德的地方,有一個太極洞,洞中有個景點——“滴水穿石”,給游客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書:滴水穿石。
這到底是一處什么景觀呢?請看——(出示“滴水穿石”景觀圖)學生說說圖意:在安徽廣德太極洞內,有一大奇觀。讓學生描述,后小結這就是“滴水穿石”。
引出題目,補完整板書:“的啟示”
二、了解奇觀,引導質疑,探究形成原因,感知“滴水穿石”的啟示。
1、引導質疑:對“滴水穿石”這一奇觀,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學生提 出問題,師引導歸納,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為什么能把石頭滴穿?)
2、讀文探究:
a.學生自讀課文第一、二節,圍繞問題圈畫有關詞句,加以體會。
b.組織交流閱讀感受。
(1)剛才你們提出的問題弄懂了嗎?你是從課文中那些語句讀懂的?
生交流,示文字:
1、“原來在這塊石頭的上方,有水滴接連不斷地從巖縫中滴落下來,而且總是滴在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幾千年、幾萬年過去了……水滴楔而不舍,日雕月琢,終于滴穿了這塊石頭,成為今天太極洞內的一大奇觀!
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塊滴穿!
。2)從第二段文字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說說“持之以恒”的意思。
。3)結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標專一”和“持之以恒”的具體意思,感受水滴的“專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機進行朗讀指導。
(4)指導朗讀:要讓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標專一和持之以恒。
三、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2):寫安徽廣德太極洞的滴水奇觀,并引出觀點: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事。
第二段(3~4)從正反兩面說明這個觀點。
第三段(5)揭示“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啟示。
四、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詞:
1 、讀課文生字表上的生字。
2、出示課文中的詞語,指名讀。
理解部分詞語:鍥而不舍:鍥:雕刻。不斷地雕刻一件東西。
日雕月琢:琢:雕刻。不停地雕刻。
。 微不足道:非常微小,不值得一提。
持之以恒:恒,永久。長久地堅持下去。
迷戀:過分愛好而戀戀不舍。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勤奮努力,不知疲倦。
堅持不懈:懈,松懈。堅持下去,一點也不松勁。
。 爐火純青:比喻學問、技術或辦事達到了純熟的地步。
銘記:銘,在器物、石碑上刻字。深刻地記在心里。
五、作業: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點評課)
教學要求:
1. 理解課文內容,領悟滴水穿石的啟示。
2. 繼續有感情朗讀課文,感悟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啟示,學習這種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貴精神。
3. 體會作者的正反說明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領悟要實現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地去做。
2.了解作者前后照應,正反說明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在讀中體會語言文字的前后照應和內在聯系,在舉例中加深對“滴水穿石”精神的體會,并提高表達能力。
一、導入揭題:
a)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引讀課題)22.滴水穿石的啟示。
b) 同學們你們知道“滴水”是指什么?(水不斷下滴)“穿石”有是指什么意思?(滴穿石頭)
3、你看到過小水滴嗎?你看到的小水滴是什么樣的?滴在手上有什么感覺?與石頭相對而言,水滴的力量怎么樣?課文中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小水滴,那就是點擊課題:“微不足道”。
4、什么是“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過渡:力量這么藐小的小水滴怎么能把石頭滴穿的呢?我們今天就從課文中找找答案吧。
二、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請同學們自讀第一自然段,看看水滴是怎么滴穿石頭的?(學生自讀)把課文中具體描寫“滴水穿石”的句子畫出來。
1、指名讀第1自然中具體描寫“滴水穿石”的句子(點擊課件:這個小洞……幾千年、幾萬年過去了……)。
2、在這段話中,你讀懂了什么?(學生交流中,教師相機點出重點詞語“接連不斷”、“總是”“同一個地方”“幾百年”“幾千年”“鍥而不舍”、“日雕月琢”。
從“總是”“同一個地方”中你讀懂了什么?請你用一個詞語來形容(相機板書:目標專一)。
從“接連不斷”“幾百年”“幾千年”“鍥而不舍”、“日雕月琢”,這些詞語中你讀懂了什么?也可以用一個詞語形容(相機板書:持之以恒)這里還有一個省略號,表示什么?(甚至更長時間)
3、我們一起把這些句子讀一讀,感受一下小水滴是怎么滴穿石頭的?這些關鍵詞就是滴水穿石的關鍵所在,我們要讀好它。
4、現在我們有沒有明白“滴水穿石”的原因呢?點擊課件:請你用 “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滴水穿石”的原因?
5、我們來看看書上是怎么寫小水滴滴穿石頭的?點擊課件: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所以能把石塊滴穿。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同學們,你們還見過雨水嗎?(見過)你見到的雨水是什么樣的,淋在身上的感覺又是什么樣的?
課文中第四自然段舉了一個雨水的例子,我們一起來讀讀第四自然段。(齊讀)
2、在第四自然段中你讀懂了什么?雨水和水滴哪個力量大?那為什么小水滴能滴穿石頭,而雨水不能,其根本區別在哪里?看看作者是怎么寫的?(課件出示:這是什么原因呢?因為它沒有專一的目標,也不能持之以恒。)
3、這是一個什么句子?(自問自答的設問句),用設問句能引起注意。
過渡:水滴的力量雖然很渺小,但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頭滴穿,這僅僅是一種自然現象嗎?不,它還是一種精神。
四、繼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如果我們人類做事能像小水滴那樣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會發生怎樣的奇跡呢?請讀這句話,點擊課件:“如果我們也能像水滴那樣,還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2、這是一個什么句?(反問句)你讀懂了什么?(如果我們也能像水滴那樣目標專一,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那作者為什么不直接說,而要用反問句呢?(更強調了說話的語氣)
過渡:作者為了說明,如果我們也能像水滴那樣,什么事情都能做成的觀點,舉了三個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人物的事例,在他們身上正是因為具有了“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取得成功的。
五、學習第三自然段。
1、請大家默讀第三自然段,用不同的記號畫出能體會到他們 “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詞或句?等會兒我們來交流,你讀懂了什么?
2、學生自學,老師巡視指導。(放音樂)
3、交流學習體會:
a、我們按順序來交流。誰敬佩李時珍的,請你來交流一下,你從李時珍的事例中讀懂了什么?
①請你說說,在李時珍身上,“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精神表現在哪里呢?
李時珍事例:根據學生回答,相機點出:“從小立志學醫”說明他目標專一,“二十幾年”、“不懈努力”說明他能持之以恒,取得了怎樣的成就?(寫成了醫學巨著《本草綱目》。)
師簡單介紹《本草綱目》:名代著名藥物學專著,是李時珍深入民間調查研究,刻苦鉆研了27年才寫成的,至今一直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谀銈兣宸顣r珍嗎?請敬佩李時珍的同學一起讀,把你對他的敬佩之用朗讀表達出來。
b、請佩服愛迪生的同學來交流。
、僬埬阏f說,從哪些詞語中讀懂了愛迪生“目標專一”, “持之以恒”?
愛迪生事例:相機點出, “迷戀”電學研究說明他目標專一, “畢生孜孜不倦”說明他能持之以恒,取得了怎樣的成就?(取得了一千多項的發明專利)。
②請同學們一起讀讀愛迪生事例,體會一下他所具有的“滴水穿石”的精神吧。
c、請佩服齊白石的同學來交流。
、僬l能一口氣說出,哪些詞或句是說齊白石“目標專一”,哪些是說他能“持之以恒”的?
齊白石事例:從“始終沒有停止過”揮毫作畫可以看出他目標專一、“數十年”“堅持每天”、“堅持不懈”說明他能持之以恒。
②“不教一日閑過”是什么意思?(不能讓一天白白地浪費掉)
齊白石是一個非常勤奮的大畫家,昨天我們欣賞的他畫的“花、鳥、蟲、魚”你們覺得怎么樣?(活靈活現、栩栩如生,跟真的那樣),所以稱他的畫畫技藝達到了(引讀)“爐火純青的地步”。
、勰銈兣宸R白石嗎?(佩服)下面我們來一次朗讀比賽,第一第二和第三第四組比,看你們誰能把對他的敬佩之情用朗讀表達出來。
4、同學們,通過這三個名人的事例,你明白了什么?(要想成就事業,一定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恒”)
請看作者是怎么寫的?(點擊課件:你看,古今中外……最終取得成功的嗎?)
這是一個什么句?(也是反問句)你讀懂了什么?這里強調的是什么?(更強調相機點出:“滴水穿石”的精神)“滴水穿石”的精神其實就是指(引讀):目標專一,持之以恒。
這個句子較長,讓我們一起來讀好它?注意停頓。(齊讀)
在這個句子中誰能說說 “滴穿”和“頑石”具體指什么?(指名說:“滴穿”指名人堅持不懈的努力所取得的成功!邦B石”指名人遇到的一個個困難。)
5、文中的省略號說明什么?(這樣的例子還很多)
課前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收集了一些名人事例,現在請你們把資料拿出來。
有的同學找的資料很長,老師給你們設計了一個句式,點擊課件:誰,經過怎樣的努力,取得了怎樣的成就?請你用用一句話概括介紹一下你知道的名人,寫在資料下面,然后我們再交流。(齊讀交流要求)。
教師巡視。指名請學生交流。
7、同學們交流得真好。課文中三個名人的例子與雨水的例子,正好是截然相反,這種寫作方法叫正反說明,它能讓我們更明白,人要取得成功,一定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我們以后在寫作中也可以學習這種寫作方法,來增強說理的效果。
過渡:小水滴憑著它堅定的信念,持之以恒滴穿了“頑石”,作者從“滴水穿石”的精神中得到了這樣的啟示。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1、這段話你會填嗎?
課件出示:(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目標專一”和“三心二意”,“持之以恒”和“半途而廢”是兩組反義詞,兩組反義詞中更突出的是哪兩個詞?這使我們更清楚(引讀相機板書:實現理想)只有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才能實現美好的理想。
這段話與前面哪個自然段相對應?(第二自然段),這種寫作方法叫前后呼應。
最后一個自然段,是作者在看了安徽廣德太極洞內“滴水穿石”情景后得到的啟示,這何嘗不也是給我們的啟示呢?這段話也可以說是一段名言,讓我們好好品讀,細細地領會吧。(齊讀第5自然段)
2、同學們,學到這兒,你有什么想法呢?(提示:你以前有沒有過做事三心二意或半途而廢的?以后該怎么做?)
五、作業:
請看我們課后要完成的作業:(課件出示)
寫一篇學習了這篇課文的讀后感。
要求:結合“滴水穿石”的精神,談談如何實現自己的理想?
《滴水穿石的啟示》 篇9
14
【課前預習】
1、通讀課文,要做到字字入目。
2、自學生字詞。(會讀,理解意思,寫正確)
3、初步理清文章條理,感知文章運用了哪些事例,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4、畫出文中你認為含義比較深的句子,在空白處寫一寫簡單的體會。
5、搜集有關“滴水穿石”的資料。
6、提出問題。(滴水為什么能夠穿石呢?滴水穿石給予我們什么啟示?)
【教學過程 】
一、復習
1、我們已經通讀了課文,誰來說說你對“滴水穿石”這四個字是怎樣理解的?
2、對“滴水穿石”這一奇觀,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學生提出問題,師引導歸納,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為什么能把石頭滴穿?)
3、課文的作者在觀賞了安徽廣德太極洞內這樣一塊石頭后,欣然提筆,把它寫了下來。
二、學習第1、2自然段
1、讀文探究:學生自讀課文第一、二節,圍繞問題圈畫有關詞句,加以體會。
2、這一段文字老師也讀了好幾遍。有一個詞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這個詞是“接連不斷”。(出示文字:“原來在這塊石頭的上方,有水滴接連不斷地從巖縫中滴落下來,而且總是滴在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幾千年、幾萬年過去了……水滴鍥而不舍,日雕月琢,終于滴穿了這塊石頭,成為今天太極洞內的一大奇觀!保
。c擊詞語)你想,這么微不足道的小水滴,往下滴啊,滴啊,不間斷,不停止,這多不容易啊。你們讀了這段文字,知道了什么,有感想嗎?和大家交流交流好不好?
、賹W生交流。
。ㄗプ 耙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鍥而不舍”“日雕月琢”這些詞理解,隨學生的交流點擊詞句)
(相機出示句段“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塊滴穿!保
、趶牡诙挝淖掷斫獾嗡┦脑颍f說“持之以恒”的意思。
③結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標專一”和“持之以恒”的具體意思,感受水滴的“專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機進行朗讀指導。
、埽ㄕn件出示“滴水穿石”動畫圖)不管歲月如何滄桑變化,水滴就對著一個目標,重復著一個動作:滴,滴,絕不停止,絕不放棄,這就叫“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多么令人佩服啊!能把這一節讀好嗎?(指導朗讀:要讓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標專一和持之以恒。)
3、感知啟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它憑著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夠穿石,對此你有什么感想嗎?引出下一句(“如果我們也能像水滴那樣,還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這句反問句的意思是?指導讀好反問句。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為了說清楚這個道理,作者舉了一些例子,他列舉了哪些人?(分別出示第三自然段中的名人頭像及相應文字)三個人中,有中國的,有外國的,有現代的,有古代的,用一個詞說就叫——(古今中外)。
2、請你選擇一個最佩服的人物來讀,用心讀,把你的敬佩之情放進去讀。并找出重點詞句,理解他們是如何為了各自專一的奮斗目標、持之以恒地努力,最終取得成就的。
3、朗讀、交流、體會。
。ɡ顣r珍事例:請同學和老師比賽讀,齊讀。愛迪生事例:男女同學分角色讀。齊白石事例:所有敬佩他的人齊讀。)
5、小結: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都成就了他們的事業,他們的成功經驗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你能幫他們來總結一下嗎?
6、學生回答后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著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嗎?”
⑴自己練讀、理解、體會。
⑵指名讀,談談自己的理解。(結合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滴穿頑石”的意思。“滴水穿石的精神”指“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滴穿頑石”指克服困難、取得成功)
7、這里,作者舉了古今中外三位名人的事例來說明“滴水穿石”的精神,此外,課文又舉了一個什么事例呢?讀一讀第四節,想想這一節寫了什么,這個事例能說明“滴水穿石”的精神嗎?
學生交流,教師點明:這是從反面來說明道理,可增強課文的說服力。
四、學習第4自然段
1、讀完了這幾個事例,你從“滴水穿石”的精神中得到了什么的啟示?
2、談得真好。(課件出示)“只要____而不____,____而不____,就一定能夠____!边@就是“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啟示,讓我們時刻銘記這一啟示。
2、其實,從一年級到現在,我們學過許多方面的內容,比如這些成語故事,你會填嗎?
。ǔ鍪荆├K鋸( )、精衛( )、聚沙( )、愚公( )
五、領悟寫法,擴展延伸
1、領悟說明道理的方法:我們讀了這篇課文,都領悟了,懂得了要實現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恒。作者從正反兩個方面分別舉例來說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2、誘發動機:其實,能夠證明課文道理的事例還有很多,老師有個想法,我們也來寫一個這方面的事例,來證明“摘水穿石”的道理,好嗎?
3、布置課外作業 ,指導搜集渠道:搜集一個事例,可通過閱讀、上網等渠道去搜集。
《滴水穿石的啟示》 篇10
一、漫談理想,引入課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1、猜猜老師的理想是什么,再說說自己的理想。
2、談話激趣,今天,老師要和同學們=起去尋找一把打開理想大門的最重要的鑰匙。它在哪兒呢?就在我們要學習的課文里。用心讀書思考你就能找到。
3、揭題讀題。板書課題。
二、了解奇觀,引導質疑,探究形成原因,感知“滴水穿石”的啟示。
1、了解奇觀:在安徽廣德太極洞內,有一大奇觀。同步示圖,讓學生描述,后 小結這就是“滴水穿石”。
2、引導質疑:對“滴水穿石”這一奇觀,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學生提出問題,師引導歸納,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為什么能把石頭滴穿?)
3、讀文探究:
A.學生自讀課文第一、二節,圍繞問題圈畫有關詞句,加以體會。
B.組織交流閱讀感受。
。1)剛寸你們提出的問題弄懂了嗎?你是從課文中那些語句讀懂的?
生交流,示文字:
1、“原來在這塊石頭的上方,有水滴接連不斷地從巖縫中滴落下來,而且總是滴在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幾千年、幾萬年過去了……水滴楔而不舍,日雕月琢,終于滴穿了這塊石頭,成為今天太極洞內的一大奇觀!
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塊滴穿!
(2)從第二段文字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說說“持之以恒”的意思。
。3)結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標專一”和“持之以恒”的具體意思,感受水滴的“專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機進行朗讀指導。
。4)指導朗讀:要讓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標專一和持之以恒。
4、感知啟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憑著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夠穿石,對此你有什么感想嗎?引出下一旬,讓學生變換句于的說法。
“如果我們也能像水滴那樣,還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教師點明:用反問句就是強調了這個意思,指導讀好反問句。
過渡,你相信嗎?怎樣才能讓讀者也相信這個道理呢?課文用的是什么寫法?(舉例)
三、精讀事例,探究聯系,領悟“滴水穿石”的啟示。
1、默讀第三節,說說課文舉了哪三個事例。
2、學生自由選擇其中的一個事例,自主讀文探究:這個事例和“滴水穿石”有什么聯系?
3、同桌合作交流自讀體會。
4、組織交流,教師隨機評點,并指導讀好事例。
(1)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從李時珍、愛迪生和齊白石各自專一的奮斗目標、如何為目標持之以恒地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幾個方面去領悟事例和“滴水穿石”的聯系。
。2)相機理解“迷戀”、“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閑過”、“堅持不懈”的意思。
5、合作朗讀這三個事例。
6、小結: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都成就了他們的事業,他們的成功經驗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隳軒退麄儊砜偨Y一下嗎?
學生回答后引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著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嗎?”
(1)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指什么精神,“滴穿頑石”揩什么意思。
。2)練讀。
7、以讀代講第四節,想想這一節寫了什么,課文為什么要寫上這一節。
學生交流,教師點明:這是從反面來說明道理,可增強課文的說服力。
四、照應課始,交流感受,讀記“滴水穿石”的啟示。
1、學到這里,那把打開理想大門的鑰匙你找到了嗎?學生交流后出示:“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2、理解“銘記”,學生讀背。
五、領悟寫法,誘發寫作動機,布置搜集事例,為說寫作準備。
1.領悟說明道理的方法:我們讀了這篇課文,都領悟了,懂得了要實現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磥恚髡哒f明道理的本事可真大。那么,作者有那些說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呢?
。I悟本課舉例。從正反兩方面說理的方法)
2.誘發動機:其實,能夠證明課文道理的事例還有很多,老師有個想法,我們也來寫一個這方面的事例,來證明“摘水穿石”的道理,好嗎?
3.布置課外作業 ,指導搜集渠道:搜集一個事例,可通過閱讀、。上網等渠道去搜集。
板書:
目標專一
實現理想
持之以恒
《滴水穿石的啟示》 篇11
一、漫談理想,引入課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1、猜猜老師的理想是什么,再說說自己的理想。
2、談話激趣,今天,老師要和同學們=起去尋找一把打開理想大門的最重要的鑰匙。它在哪兒呢?就在我們要學習的課文里。用心讀書思考你就能找到。
3、揭題讀題。板書課題。
二、了解奇觀,引導質疑,探究形成原因,感知“滴水穿石”的啟示。
1、了解奇觀:在安徽廣德太極洞內,有一大奇觀。同步示圖,讓學生描述,后 小結這就是“滴水穿石”。
2、引導質疑:對“滴水穿石”這一奇觀,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學生提出問題,師引導歸納,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為什么能把石頭滴穿?)
3、讀文探究:
a.學生自讀課文第一、二節,圍繞問題圈畫有關詞句,加以體會。
b.組織交流閱讀感受。
。1)剛寸你們提出的問題弄懂了嗎?你是從課文中那些語句讀懂的?
生交流,示文字:
1、“原來在這塊石頭的上方,有水滴接連不斷地從巖縫中滴落下來,而且總是滴在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幾千年、幾萬年過去了……水滴楔而不舍,日雕月琢,終于滴穿了這塊石頭,成為今天太極洞內的一大奇觀!
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塊滴穿!
。2)從第二段文字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說說“持之以恒”的意思。
。3)結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標專一”和“持之以恒”的具體意思,感受水滴的“專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機進行朗讀指導。
(4)指導朗讀:要讓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標專一和持之以恒。
4、感知啟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憑著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夠穿石,對此你有什么感想嗎?引出下一旬,讓學生變換句于的說法。
“如果我們也能像水滴那樣,還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教師點明:用反問句就是強調了這個意思,指導讀好反問句。
過渡,你相信嗎?怎樣才能讓讀者也相信這個道理呢?課文用的是什么寫法?(舉例)
三、精讀事例,探究聯系,領悟“滴水穿石”的啟示。
1、默讀第三節,說說課文舉了哪三個事例。
2、學生自由選擇其中的一個事例,自主讀文探究:這個事例和“滴水穿石”有什么聯系?
3、同桌合作交流自讀體會。
4、組織交流,教師隨機評點,并指導讀好事例。
。1)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從李時珍、愛迪生和齊白石各自專一的奮斗目標、如何為目標持之以恒地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幾個方面去領悟事例和“滴水穿石”的聯系。
(2)相機理解“迷戀”、“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閑過”、“堅持不懈”的意思。
5、合作朗讀這三個事例。
6、小結: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都成就了他們的事業,他們的成功經驗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你能幫他們來總結一下嗎?
學生回答后引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著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嗎?”
(1)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指什么精神,“滴穿頑石”揩什么意思。
(2)練讀。
7、以讀代講第四節,想想這一節寫了什么,課文為什么要寫上這一節。
學生交流,教師點明:這是從反面來說明道理,可增強課文的說服力。
四、照應課始,交流感受,讀記“滴水穿石”的啟示。
1、學到這里,那把打開理想大門的鑰匙你找到了嗎?學生交流后出示:“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2、理解“銘記”,學生讀背。
五、領悟寫法,誘發寫作動機,布置搜集事例,為說寫作準備。
1.領悟說明道理的方法:我們讀了這篇課文,都領悟了滴水穿石的啟示,懂得了要實現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磥恚髡哒f明道理的本事可真大。那么,作者有那些說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呢?
(領悟本課舉例。從正反兩方面說理的方法)
2.誘發動機:其實,能夠證明課文道理的事例還有很多,老師有個想法,我們也來寫一個這方面的事例,來證明“摘水穿石”的道理,好嗎?
3.布置課外作業,指導搜集渠道:搜集一個事例,可通過閱讀、。上網等渠道去搜集。
板書:
滴水穿石的啟示
目標專一
實現理想
持之以恒
第二課時(略)
一、 復習導入,點明中心。
二、 學習事例,內化啟示。
三、 拓展延伸,升華啟示。
四、 總結全文,學習寫法。
設計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本課的教學設計我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注重教學評價,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獲取知識,受到情感的熏陶,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初讀課文時我拿出成塊的時間讓學生沉下心來讀書,讓他們讀進去,讀正確,讀流利。相信他們獨立識字的能力,加強對理解詞語的指導。在學文中抓住“奇觀”這一關鍵詞語切入,引領學生自主探究,突破難點,感悟水滴“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可貴精神。引發學生與作者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提高認識,內化吸收,努力做到“扣讀導悟,讀中見悟!
《滴水穿石的啟示》 篇12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結合課文理解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孜孜不倦等詞語意思。學習寫隨感的方法。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搜集材料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做事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好品質。
重點:理解“滴水穿石”現象給人什么樣的啟示。
難點:學習寫作方法(受一件事物啟發而悟出一定道理的寫作方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石塊、水瓶(做滴水穿石的實驗用)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教師做滴水擊石的實驗,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水滴不停的滴落,結果會怎樣?你從這個實驗能聯想到什么?
二、新課
。ㄒ唬┳灾魈骄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2、說說課文哪分寫的是實在的自然現象?哪部分是為說明道理而例舉的事例?哪部分是作者的感受和要說明的道理?
。ǘ┖献鲗W習
1、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1、2自然段圍繞滴水為什么能夠穿石?這一問題圈畫有關詞句。
。2)組織交流閱讀感受
、僦该卮穑旱嗡疄槭裁茨艽┦?結合學生回答,出示文字
a “原來在這塊石頭的上方,有水滴接連不斷地從巖縫中滴落下來,而且總是滴在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幾千年、幾萬年過去了……水滴鍥而不舍,日雕月琢,終于滴穿了這塊石頭,成為今天太極洞內的一大奇觀。
b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塊滴穿。”
②讓學生朗讀這兩端文字,說說那個詞語最吸引你?讓你感受了什么?(結合學生回答點擊重點詞,引導學生理解“鍥而不舍,日雕月琢,接連不斷”等詞語的意思。
③小水滴不管外面的世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總是對著一個目標,滴啊、滴啊永不停歇,這就叫“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出示滴水石穿的動畫,讓我們懷著敬佩的感情再讀這兩段話,引導學生體會滴水穿石的精神)。
、芸催@小小的水滴,多么令人佩服,作者看到這一現象會聯想到什么呢?全班齊讀。讓學生變換句子的說法。指導讀好反問句。
1、學習第三自然段
。1)學生自讀3自然段,明確作者舉了那些人的例子?(出示第三自然段中例舉名人事例的文字),三人中有古代的,有現代的,有中國的,有外國的,永一個詞就是——古今中外。
。2)選擇三個事例中你最敬佩的人的事例來讀出你的敬佩之情,再說說哪些詞語最能體現他們“滴水穿石”的精神。(結合學生回答,點擊詞語“堅持不懈”“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閑過”并說說怎樣理解詞語的含義)。
。3)小結: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這些偉大的人物他們的成功經驗真是值得我們總結一下(出示文字:你看,古今中外所有……)
。4)學生自己練讀文字,和小組同學說說自己的理解體會的再指名讀說說對“滴水穿石精神”和“滴水頑石”的理解?
。5)小組比賽讀第三自然段
3、學習第四自然段
作者從正面例舉了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來說明滴水穿石的精神。其實文中還有一個反面的例證,我們來看第四自然段。
(1)自由讀第四自然段,說說這一節寫了什么?例舉了一個什么事例?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學生交流:明確,從正反兩方面例證,增強課文說服力。
(2)說說作者受到了怎樣的啟示?結合學生回答出示:目標專一而不 ,持之以恒而不 ,就一定能夠 。
。3)指導學生朗讀并背誦這句話。
三、鞏固延伸
1、讀了這篇課文,你領悟了什么道理,作者在說明道理的方法上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2、你還知道哪些能說明滴水穿石精神的事例?
四、課堂小結
讓學生說說本節課的收獲?
五、布置作業
利用讀書,上網等渠道搜集能證明滴水穿石道理的事例。
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設計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開放了教學內容,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一、大膽采用了源于探究性學習的問題教學法,在課堂學生的問題生成和解決過程中達成三維教學目標,促進了學習方式的改變。
二、尊重孩子的個性,尊重孩子的情感體驗是這節課的亮點。在朗讀時讓學生喜歡讀哪段話就讀那段話。喜歡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
語文課堂是學生放飛心靈的天空,是個性飛揚的綠地,也是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的主要陣地,所以教師要利用這片“風水寶地”改變傳統語文課堂,激活學生的思維。
教材分析
《滴水穿石的啟示》這篇課文,寫的是作者由太極洞內“滴水穿石”這一自然現象而引起的聯想,并列舉了古今中外名人取得成功的實例,說明了具有水滴石穿的精神,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這是一篇精讀課文,篇幅短小,層次清楚,不但適合朗讀,而且是典型的隨感例文。重點是讓學生理解“滴水穿石”現象給人們的啟示,難點是學習受一件事物的啟發而悟出一定的道理的寫作方法。
學生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取向,所以能夠比較容易地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所以可以將本課的訓練重點設在朗讀培養良好的語感和語言積累上。在學習形式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設計意圖
這是一篇由見到自然現象而引起作者的感想,進而說明道理的課文。是一篇精讀課文,考慮到文章的特點,我分布設計了幾個教學程序,首先通過演示實驗調動學生思維,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形式,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滲透寫作方法的指導。再通過讀一讀,議一議合作學習的方法了解文章的內容,明白要說明的道理。通過自由讀,抓住點詞語讀,情境導讀,比賽讀等方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朗讀和積累能力。通過組內交流,師生交流等合作交流形式讓學生充分發表見解。為了讓他們有更深的體會我還安排了查找事例的課外作業,將知識由課內向課外延伸。
《滴水穿石的啟示》 篇13
教學內容: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2、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抓關鍵詞理解內容,感悟體會“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可貴精神。
4、讓學生領悟要實現理想,就要做到目標專一,持之以恒。
教學重難點:
1、抓關鍵詞理解內容,感悟體會“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可貴精神。
2、讓學生領悟要實現理想,就要做到目標專一,持之以恒。
教學過程:
一、交流引入課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同學們,你們一定有自己的理想,誰能說說自己的理想?
。ㄉ鷷痴劺硐耄
2、今天,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去尋找一把能打開理想大門的鑰匙。它的威力可大了,它就在我們要學習的課文里。認真聽講的學生肯定能在課文還沒學完的時候找得到,老師相信同學們都能找得到,大家有信心嗎?
3、板書課題:滴水穿石的啟示。
二、由奇觀初步感知“滴水穿石”的啟示。
1、了解奇觀:在安徽廣德太極洞內,有一大奇觀。觀察插圖,讓學生描述,后小結這就是“滴水穿石”。
2、引導質疑:對“滴水穿石”這一奇觀,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
預設:它是怎么形成的?
預設:水滴為什么能把石頭滴穿?
3、讀文探究:
a.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標劃有關語句。
b.交流討論。
(1)剛才你們提出的問題弄懂了嗎?你是從課文中那些語句讀懂的?
生交流:
1、“原來在這塊石頭的上方,有水滴接連不斷地從巖縫中滴落下來,而且總是滴在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幾千年、幾萬年過去了……水滴鍥而不舍,日雕月琢,終于滴穿了這塊石頭,成為今天太極洞內的一大奇觀。”
(理解“鍥而不舍”、“日雕月琢”)
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塊滴穿。”
從第二段文字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說說“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意思。
。2)讀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寫水滴“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詞句,感受水滴的“專一”和“持之以恒”。
。ǖ卧谕粋地方;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省略號)
3、哪位同學能把水滴的“目標專一”和“持之以恒”通過自己的聲音表達出來?(指名讀,教師及時點評)
4、小結: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憑著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夠穿石,對此你有什么感想嗎?(引出反問句,讓學生變換句式。)
“如果我們也能像水滴那樣,還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用反問句就是強調了我們的力量無限大,擁有了“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必定能成功。咱班誰想成功,誰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啊?那就用你的聲音告訴大家吧。ㄖ该x反問句)
三、整體感知
過渡:是啊,微不足道的水滴竟有如此大的力量,那我們人類的力量更是強大的很了。下面我們了解幾位古今中外的名人,課文講了他們的那些事情呢?
。x課文第三自然段)
1、交流
生:李時珍編成《本草綱目》
愛迪生擁有一千多項發明
齊白石繪畫達到爐火純青的技藝
2、他們真厲害,誰能告訴我他們是憑著什么實現理想的?
生:目標專一持之以恒
3、同學們,現在你們找到實現自己理想的鑰匙了嗎?它在哪?
生齊:目標專一持之以恒
4、課文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詮釋,大家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四、升華拓展
“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正是我們打開理想之門的鑰匙,怎樣的“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才能實現我們的理想呢?讓我們下節課解決這個問題吧。
五、布置作業
完成以下表格
姓名
目標專一 持之以恒
成就
李時珍
愛迪生
齊白石
六、板書:
滴水穿石的啟示
目標專一
持之以恒
分析:
蘇教版第九冊的《滴水穿石的啟示》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以安徽廣德太極洞內的奇觀揭題,接著講奇觀形成的原因,接下來列舉因為這種精神而取得成功的三位名人,最后畫龍點睛,揭示作者從中受到的啟示。在教學中,我用“理想”將課文內容導入,很快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后試著運用“問題”教學的方法,組織了本課的教學:開始先讓學生說說觀看奇觀圖片后的疑問,意在明白奇觀形成的原因,理解“滴水穿石”的意思;并且隨機學習新詞“鍥而不舍”、“日雕月琢”,通過這些詞再次感受“水滴”的力量;緊接著以小見大,引出“如果我們也能像水滴那樣,還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激起學生的成功欲;再通過了解文中提到的三位名人事例,明白成功必須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最后齊讀作者給予的最好的詮釋——最后一自然段。在品讀中一次次讓學生們懂得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會取得成功。課堂上,學生在讀中、悟中得到啟示,學習起來輕松快樂,而且有了奮發向上的興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