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掌握本課生字詞,理解詞語意思。
2、指導學生朗讀,初步感受二泉映月的創作背景,感受阿炳的坎坷人生。
一、檢查預習
指生默寫生字詞。齊讀詞語,簡要理解詞語意思,結合句子。
二、談話
交流課文內容。
從課題入手,課題也是一首二胡曲。請同學慢慢加修飾詞,進而感受《二泉映月》的地位,感受它的與眾不同,理解“享有盛譽”,并適當補充資料介紹。
談及創作者——對于阿炳的了解。原名,家庭,悲慘命運。
對比上一課,海倫與他的不同,體會阿炳雖然不幸但又有幸的前半生,為學習后文作鋪墊。(可以引導學生體會到它創作這首樂曲的情感變化)
三、入文
1、打開課文,瀏覽課文,尋找剛才談話涉及的內容和問題的答案。(例如:有關阿炳的生世,二泉映月的地位等內容)同時思考,這篇文章還寫了什么?
2、交流引導:課題是《二泉映月》,圍繞課題我們還可以提什么問題?(它是怎么創造出來的?)師引導,那么這篇文章其實就很好地告訴了我們這首曲子的創作過程,是嗎?
3、學習第一小節,指生讀,概括段意,體會二泉的環境優美。
4、初讀第二小節,是引導生概括(時間地點事情)生基本能概括出來。
同時引導學生區別,這樣的概括行嗎?
5、齊讀第四小節,發現其中奧秘。(很類似的概括)讓學生自己加詞區別段意。比較不同,同樣是聽泉,聽到的是一樣的聲音嗎?
指生找出不一樣,讀好句子。“淙淙的流水……”“他聽到了深沉的嘆息……”指導學生不能掉詞“似乎”,否則容易產生歧義。引導學生特別讀好第二次聽泉,為什么此時的感受不一樣,三十歲之后的阿炳遭遇悲慘,感觸頗多,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指導朗讀。
四、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搜集了解阿炳的有關資料。
2、文中景色描寫很美,請把那些詞語歸納出來,想想寫景是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