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4篇)蘇教版
《金蟬脫殼》》教學反思
《金蟬脫殼》讓孩子親眼目睹了金蟬脫殼的全過程。用生動有趣的故事,引領孩子走進動物世界,聆聽動物的歌唱,讓學生感受動物世界的奇妙與情趣,萌生對自然科學研究的興趣。
在讀了課題之后,我讓觀察課文中的幾幅插圖,然后讓他們說說你找到金蟬了嗎?有的孩子把蟬殼說成了金蟬,有的孩子把出殼的蟬兒說成了金蟬。大家各抒己見,好不熱鬧。這時,我讓孩子們結合第三自然段中對金蟬的描寫:“肥肥的、通身發著金黃色的亮光”,再判斷自己說的對不對,大家都搖頭了。在這一關鍵時刻,我出示了一張金蟬的圖片,學生們都不禁驚訝以來:“噢,原來這才是金蟬呀!”這時候,孩子們的興趣被激發出來了。我問他們是否愿意和我一起觀看蟬脫殼的過程,大家一致贊同。我們便隨著作者一起上了那棵樹,親眼目睹了脫殼的過程。
第四、五自然段,先讓學生反復朗讀,感受那奇特動人的情景,圈出有關詞語,與同學交流閱讀感受,且邊讀邊想象金蟬脫殼的過程。特別是蟬尾脫殼的情景,學生相應找出了“抖動”、“伸著”、“仰”、“撲”、“抓”、“抽”這些動詞,并能試著模仿蟬兒的這些動作,使得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盡管課文中對金蟬脫殼的情景描寫得十分細致,但畢竟離學生的生活實際離得較遠,根本沒有學生親眼目睹那神奇的情景,比較抽象。因此,教學中,我相機播放了金蟬脫殼的畫面,由此激發學生興趣,啟發學生思維。由于畫面不是動畫,過程不夠生動。
在此基礎上,追問:作者為什么能發現并用細膩的筆觸表現出“金蟬脫殼”的情景呢?通讀全文,學生不難發現——是觀察,讓我揭開了金蟬脫殼的秘密;是觀察,讓我捕捉到了金蟬脫殼這奇特動人的情景?梢哉f,觀察揭開秘密、發現美好的鑰匙。怎樣才容易發現美呢?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三種觀察方法:一是有順序,二是有重點,三是有感情。學生不僅欣賞到了金蟬脫殼的神奇有趣、奇特動人,還學到了觀察的方法。整堂課的學習應該說還是較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