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草原
【教學目的】認識草原特點,提高認識和審美能力,滲透民族團結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教學要求】 1.學會字詞,了解課文內容,認識草原特點。 2.提高認識能力和審美能力,滲透民族團結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段。 【教學重點】認識草原特點,體會民族感情。 【教學難點 】 1.體會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體會第2—5段文字中所蘊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以情貫穿,保持作者感情的連續性。 【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教學課文第1段;第二課時教學課文第2—5段。 【課前準備】教學掛圖2幅。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一、揭示課題: 19.草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讓學生談一下自己閱讀課文后的初步印象與體會。 三、理清課文層次,劃分段落,了解大意。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了解草原“天”的特點,理解草原的天為什么比別處的天“更可愛”,體會作者激動的感情。 2.了解草原的特點,抓住“一碧千里”帶動全段的學習。 3.體會作者感情。 4.理解“駿馬”、“大牛”句。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一、學習課文第二段。 1.默讀思考:作者在去牧業公社的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時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結合“灑脫”、“怎么走都可以”及“河”句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 2.理解“歡迎遠客”這層文字,結合“彩虹”“歡呼”句理解。體會主人的熱情好客。 3.結合汽車“飛”與“走”的不同描寫,深入體會作者心情的激動。 二、學習課文第3—5段。 1.第三段:結合“熱乎乎”“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等語句,體會主人的熱情,客人的動情。 2.第四段:結合蒙民的招待物品及人們的表現,體會主人的熱情;結合“會心”等句,體會兩族人民感情的交融。 3.第五段:結合主客表現,理解結尾詩句,深入體會蒙漢人民的深情厚誼。 三、歸納全文,回到整體,揭示“民族大團結”的課文主題,體會寫作方法。 四、布置作業 :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民族感情。 2.寫一篇讀后感,談談學習體會。 【板書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