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s版語文上冊教學設計(全冊)1
4、師小結。
變化比較明顯的事物適于記錄它連續幾天的不同變化。變化時間相對長一些的事物,適于記錄它有突出變化的那幾天的情況。
5、強化習作要求。
寫出所見所感;幾則日記之間內容要銜接,事情要完整。
6、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說出在習作時應注意的問題。先進行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
(包括觀察日記的寫法、格式等方面內容)
7、試著口頭練習說一則日記。先自由練說,同桌互說,再小組交流。
【設計意圖】:這樣做,是讓學生懂得如何去應用觀察記錄進行習作。在訓練說話的過程中,充分采用個人練習說、小組互說、全班交流等形式,以調動學生說的積極性,讓他們在熱烈交談、積極討論的氛圍積極開動腦筋思考。
五、學生試寫一則。
六、當堂講評、修改典型習作。
1、選出典型的習作(好的和差的)進行評議。讓學生評價好的好在哪里,差的有哪些不足,共同修改。教師對好的習作給予肯定。
2、師提出修改的要求,學生自行修改。
是否寫出了所觀察事物的特點及自己的感受和啟示;是否按一定的觀察順序來寫;句子是否通順;能否正確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使習作內容更為生動;有無錯別字。
3、展示讀改后習作。
【設計意圖】:重視習作后的交流、修改、展示,引導學生“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七、布置作業:寫連續觀察日記。(幾則日記之間內容要注意銜接、完整。)
【整體設計意圖】:本節習作指導課,我采用了“學、說、寫、評”四步法進行教學。課前讓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作好觀察記錄,積累素材。在教學過程中,先通過復習閱讀平臺中的《螳螂的啟示》,讓學生又進一步明確了連續觀察日記在寫法上的特點。然后通過指導審題和研讀“習作討論平臺”,使學生明確了具體的習作要求,為進行習作作好了鋪墊。在進行習作時,先說后寫,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又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寫作興趣。習作完成后,學生交流習作,一方面讓他們體驗寫作的成功帶來的喜悅,增強他們的寫作信心;另一方面,讓“耳朵”做老師,訓練學生的語感,培養他們自己會分析、會修改習作的能力。
通過本次習作,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讓他們在實踐中懂得生活的美好,知道習作的素材都來源于生活,養成愛觀察、愛發現的好習慣。
【評析】:鮑老師的這節習作課,從學生年齡特點和教材內容多方面考慮,確定了教學目標,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
習作指導在小學階段是一個難點,如何讓學生會寫,樂寫,在本節課教學中,鮑老師教學設計有以下特點:
1、教學中注重習作興趣的培養,開始教師從學生的發現入手,讓學生自由表達,給學生寫作奠定了基礎。引導回顧《螳螂的啟示》,明確在寫法上的特點,讓學生習作有章可循,語言材料和寫作方法上有了方向。
2、新課內容從寫作要求入手,讓學生明確寫什么,怎樣寫,讓學生讀一讀,畫一畫,從整體上把握寫作內容。由于本次寫的日記和以往不同,是幾篇連續的日記,教者通過讓學生研討得出注意之處:
(1)寫出所見所感。
(2)幾則日記之間內容要銜接,事情要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