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
學習目標 1培養獨立鑒賞詩詞的能力,形成個性化的審美情趣。 2培養豐富的聯想、想象能力。 3積累詠月的詩詞。 一、學生活動 1課前準備:利用書籍、報刊、網絡收集關于詠月的詩詞、佳句,謄寫在小卡片上。 2小組評析其它詠月的詩詞佳句。組長記錄有價值的賞析,綜合成一篇賞析短文,全班交流。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誦明月之詞,歌窈窕之章”這是歷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們將通過《十五夜望月》來學會如何賞析這些名句佳作。 (二)賞析《十五夜望月》 教師印發《十五夜望月》的賞析文章,讓學生加以體會,并進一步展開討論,哪些地方特別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見解或補充? 《十五夜望月》賞析 在唐代詠月的篇章中,這是較為著名的一首。 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翩,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濕了桂花樹吧?這樣,\"冷露無聲濕桂花\"的意境,就顯得更悠遠,更耐人尋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懷人之情,卻是人各不同的。詩人悵然于家人離散因而由月宮的凄涼,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濃摯的。 這首詩意境很美,詩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環境氣氛,把讀者帶進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加上一個唱嘆有神悠然不盡的結尾,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得非常委婉動人。 (三)誦明月之詩 小組之間把準備好的有關“明月之詩”的小卡片,相互交換賞析,組長記錄學生的賞析或評價,大家動手把有價值、有個性的見解綜合成一篇賞析文章,全班交流。 (四)思維訓練 用媒體展示不同角度所看見的月,(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樓新月、水中望月等)學生對自己有所感悟的圖景發揮想象、進行聯想。 (五)學生小結 你認為這堂課好不好?說明原因。 (這既是使學生總結所得的過程,也是教師了解學生所需的過程,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因此,學生即使否定了這堂課,教師也要辨證地接受學生的否定。
語文樂園(一)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自主認讀學字學詞,在互相交流中積累詞語,并弄清詞語的含義。
2更深刻的了解標點符號的用法,準確的讀出句子所包含的語氣。
3積累關于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
4通過讀短文感受學生時代讀書的快樂,并學習寫讀后感。
(二)過程與方法:
給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時間,運用多種形式進行語言訓練。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和探索語言規律的勤于動腦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詞語和句子。
教學難點:積累詞語并運用。
教學安排:1課時
一.學習“讀一讀,想一想”:
1、學生自由讀詞。
2、指名讀。
3、在小組中說說這些詞語的含義。
4、全班交流,理解詞語意思。
5、再次齊讀詞語,仿造著再說幾個詞語。
二.學習“讀一讀,說說下列句子的語氣有什么不同”:
1.學生自由讀句子。
2.說說下列句子的語氣有什么不同。
3.自由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感情。
4小組評讀,讀出句子的語氣。
三.學習“讀一讀,記一記”:
1.學生讀句子,指名讀。
2.你知道這些句子的意思嗎?學生交流。
3.回想句子的意思,嘗試背一背。
四學習“讀一讀”
1自由讀短文。
2說說短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3學習了短文給你什么啟發?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