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毛信
學生分析
現在的學生似乎離戰爭比較遙遠,炮火紛飛的鏡頭只在電視劇電影中見到過,那是遙遠的彼時的回憶了。電視新聞中的戰爭場面雖然發生在此時,但是在遙遠的彼地。因此學習本組課文時,不能僅僅局限于文章中的幾篇課文,那樣學生是難以真正體會到編寫本單元的主旨“了解戰爭,呼吁和平,為世界和平做點事情”的。應該從學生現有的經驗出發,給學生比較廣闊的視野,比較詳實的資料,比較感性的材料。讓學生真正走近戰爭,更多地了解戰爭中孩子的生活,了解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危害,進而從內心深出發出和平的呼喚。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兒童團長海娃克服重重困難,把一封雞毛信送給游擊隊并配合游擊隊消滅敵人的故事,表現了我國少年兒童在對敵斗爭中的機智勇敢。
此文篇幅較長,近2500字,共26個自然段。1―3自然段寫兒童團長海娃接受任務;4―9自然段寫海娃遇到鬼子后巧妙藏信;10―12自然段寫海娃騙過鬼子深夜逃走;13、14自然段寫海娃丟信、找信,再次被抓;15―18自然段寫海娃誘敵入圈,不幸負傷;19―26自然段寫海娃完成任務,受到贊揚。文章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具體生動地記敘了海娃送雞毛信的前后經過,作者濃墨重彩地描述了“藏信”“夜逃”“誘敵”等內容,有力地突出了這位14歲的小英雄的高大形象和優秀品質。
文章的重點是第二段“藏信”,第三段“夜逃”,第五段“帶路”三部分內容。課文通過重點段的詳細記敘,表現了海娃沉著機智、勇敢堅強的品質。教學的難點是課文較長,不容易瞻前顧后把握重點。學生閱讀時,感興趣的是故事情節,而不注意通過海娃的言行去認識他的品質,更不懂得聯系戰爭時期敵我斗爭的危險情況去感受這位小八路、小英雄的崇高精神。
教學建議
1.以讀為本,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本文篇幅長,首先要給足時間,讓每個學生充分、自主地讀書,發現并提出問題。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采用瀏覽與略讀的讀書方法。
2.活動、表演是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形式,在本文的教學中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鼓勵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讀一讀,演一演。
3.海娃送信遇到了種種困難,但他憑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克服了困難,終于完成了任務,受到了張連長的稱贊。教學中可設計下列問題引導學生探究:
(1)海娃送信一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樣克服的?教師可設表格式作業讓學生讀、找、填、議加深理解。
(2)為什么張連長稱贊海娃是小八路、小英雄?
(3)為什么海娃能夠這樣機智勇敢?
4.師生共同查找有關戰爭的資料,讓孩子對戰爭有更充分的了解,讀書時體驗會更深刻,更獨特。
5.推薦一些戰爭題材的文學作品以及電影、電視作品。
教學流程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海娃沉著機智、勇敢堅強的品質和愛國主義精神。
2.通過海娃的言行去體會人物的思想品質。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海娃沉著機智、勇敢堅強的品質和愛國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