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閱讀練習(精選16篇)
《松鼠》閱讀練習 篇1
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馴良,乖巧,很討人喜歡。
它們面容清秀,眼睛閃閃發光,身體矯健,四肢輕快,非常敏捷,非常機警。玲瓏的小面孔,襯上一條冒纓形的美麗尾巴,顯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翹起來,一直翹到頭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它們常常直豎著身子坐著,像人們用手一樣,用前爪往嘴里送東西吃,可以說,松鼠最不像四足獸了。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經常在高處活動,像鳥類似的住在樹上,滿樹林里跑,從這棵樹跳到那棵樹。它們在樹上做窩,摘果實,喝露水,只有樹被風刮得太厲害了,才到地上來。在田野里,在平原地區,是找不到松鼠的。它們從來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樹叢里,只喜歡大的樹林,住在高大的樹上。在晴朗的夏夜,可以聽到松鼠在樹上跳著、叫著、互相追逐的聲音。它們好像很怕強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窩里歇涼,晚上出來練跑,玩耍,吃東西。它們雖然也捕捉鳥雀,卻不是肉食獸類,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櫸實和橡栗。
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說,松鼠過水的時候,用一塊樹皮當做船,用自己的尾巴當做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樣一到冬天就蟄伏不動。它們是十分警覺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樹根上觸動一下,它們就從窩里跑出來,躲在樹枝底下,或者逃到別的樹上去。松鼠跑跳輕快極了,總是小跳著前進,有時也連蹦帶跳。它們的爪子是那樣銳利,動作是那樣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樹,一忽兒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聲很響亮,比黃鼠狼的叫聲還要尖些。要是被人家惹惱了,還會發出一種不高興的恨恨聲。
松鼠的窩通常搭在樹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凈又暖和。它們搭窩的時候,先搬些小木片,錯雜著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蘚編扎起來;然后把苔蘚擠緊,踏平,使那建筑物既寬廣又堅實,可以帶著兒女住在里面,既舒適又安全。窩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狹窄,勉強可以進出;窩口有一個圓錐形的蓋,把整個窩遮蔽起來,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窩里。
松鼠通常一胎能生三四個。它們的毛是灰褐色的,過了冬就換毛,新換的毛比脫落的毛顏色深些。它們用爪子和牙齒梳理自己的毛,弄得光關溜溜,干干凈凈的,沒有什么壞氣味。松樹也是一種有用的小動物。它們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畫筆,皮可以制成皮衣。
1、本文作者是法國著名的 家,作家,著有《 》等。
2、辨字組詞:
豎( ) 扎( )
堅 ( ) 札( )
3、解釋下列帶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它們面容清秀,眼睛閃閃發光,身體矯健,四肢輕快,非常敏捷,非常機警。
它們是十分警覺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樹根上觸動一下,它們就從窩里跑出來,躲在樹枝底下,或者逃到別的樹上去。
4、本文共6個自然段,下面對這篇文章結構層次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a、1\2345\6
b、1\2\345\6
c、1\2\3\45\6
d、1\23\45\6
5、松鼠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6、說明松鼠,你喜歡下邊的句子嗎?為什么?
它們搭窩的時候,先搬些小木片,錯雜著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蘚編扎起來;然后把苔蘚擠緊,踏平。
《松鼠》閱讀練習 篇2
很多同學在面對閱讀題時往往抓不住要領,因此加強閱讀題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小編給你推薦的松鼠閱讀題及參考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松鼠》閱讀原文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
它們面容清秀,眼睛閃閃發光,身體矯健,四肢輕快,非常敏捷,非常機警。玲瓏的小面孔,襯上一條冒孆形的美麗尾巴,顯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翹起來,一直翹到頭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它們常常直豎著身子坐著,像人們用手一樣,用前爪往嘴里送東西吃。可以說,松鼠最不像四足獸了。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經常在高處活動,像飛鳥一樣住在樹頂上,滿樹林里跑,從這棵樹跳到那棵樹。它們在樹上做窩,摘果實,喝露水,只有樹被風刮得太厲害了,才到地上來。在平原地區是很少看到松鼠的。它們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樹叢里,只喜歡住在高大的老樹上。在晴朗的夏夜,可以聽到松鼠在樹上跳著叫著,互相追逐。它們好像很怕強烈的陽光,白天躲在窩里歇涼,晚上出來奔跑,玩耍,吃東西。它們雖然有時也捕捉鳥雀,卻不是肉食動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櫸實和橡栗。
松鼠不愛下水。有人說,松鼠橫渡溪流的時候,用一塊樹皮當作船,用自己的尾巴當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樣,一到冬天就蟄伏不動。它們是十分警覺的,只要有人觸動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樹,它們就從樹上的窩里跑出來躲到樹枝底下,或者逃到別的樹上去。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樹空心的縫隙里,塞的滿滿的,留到冬天吃。在冬天,它們也常用爪子把雪扒開,在雪下面找榛子。松鼠經快極了,總是小跳著前進,有時也連蹦帶跑。它們的爪子是那樣銳利,動作是那樣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樹,一忽兒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聲很響亮,比黃鼠狼的叫聲還要尖些。要是被惹惱了,還會發出一種很不高興的恨恨聲。
松鼠的窩通常搭在樹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凈又暖和。它們搭窩的時候,先搬些小木片,錯雜著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蘚編扎起來,然后把苔蘚擠緊,踏平,是那建筑足夠寬敞,足夠堅實。這樣,它們可以帶著兒女住在里面,既舒適又安全。窩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狹窄,勉強可以進出。窩口有一個圓錐形的蓋,把整個窩遮蓋起來,下雨時雨水向四周流去,不會落在窩里。
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個。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過了冬就換毛,新換的毛比脫落的毛顏色深些。它們用爪子和牙齒梳理全身的毛,身上總是光關溜溜,干干凈凈的。
《松鼠》閱讀題目1.認真研讀課文第3自然段,作者著重介紹松鼠哪個方面的特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介紹松鼠搭窩的目的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5段第一句中的“通常”一詞可否去掉?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2段劃線句用了什么修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從下列句子中找出表示時間的副詞,并說明它們在表情達意上有什么妙處。
A.它們從來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樹叢里,又喜歡大的樹林,住在高大的樹上。
B.松鼠跑跳輕快極了,總是小跳著前進,有時也連蹦帶跳。
C.它們的爪子是那樣銳利,動作是那樣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樹,一忽兒就爬上去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給文中空缺處選擇恰當的詞語填空。
7.③④兩段都說明了松鼠“乖巧”的特點,請分別指出這兩段文字說明的角度。
第③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簡明的語言概括第⑤段的內容及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寫松鼠的搭窩過程,運用了什么樣的說明順序?找出語言標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結合具體語境,解釋并品賞下列句中畫線的詞語。
A.玲瓏的小面孔,襯上一條帽纓形的美麗尾巴,顯得格外漂亮。
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它們是十分警覺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樹根上觸動一下,它們就從窩里跑出來,躲在樹枝底下,或者逃到別的樹上去。
觸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松鼠》閱讀答案1.著重介紹松鼠馴良的特性。它從松鼠活動的范圍、活動的時間以及主要的食物和尋食的習慣等三個方面來說明它的馴良。它們住在樹上,在樹林里活動,從不騷擾人的住宅;白天歇涼,晚上才出來活動;它們不是肉食獸類,常吃的是杏仁、棒子、櫸實和橡栗。這就顯示出松鼠與人無爭、秉賦善良的習性。“滿樹林里跑”“在樹上跳著叫著互相追逐”“歇涼、練跑、玩耍”等擬人化語句,筆端流情,活畫出松鼠活潑可愛的性格,突現了它的“討人喜歡”。
2.第5自然段從窩址的選擇、搭窩的方法和窩口的奇特三方面介紹松鼠的筑窩的特點,突出一個“巧”字。作者選用準確的動詞“搬”“編扎”“擠緊”“踏平”以及形容詞“錯雜”“寬廣”“堅實”“舒適”“安全”,生動地表現了松鼠的靈巧與能干。窩址的選擇與窩口處理的合理科學,更突出松鼠的智慧,富有靈性,因而“很討人喜歡”。
3.結尾側重交代松鼠繁殖、換毛和精心梳理皮毛的習性,接著依次從肉、毛、皮等說出經濟價值,動詞“梳理”“弄”的準確使用和形容詞“光溜溜”“干干凈凈”的重迭更強調松鼠愛整潔的習性。這樣,既照應開頭的“很討人喜歡”,又點明經濟價值,加深對它的了解,使全文首尾呼應,內容完整,渾然一體。
4.第二自然段說明松鼠吃相的特點,用以同一般四足獸用嘴啃相區別。第3段意在說明松鼠不是肉食獸類,因而不像它們那樣兇猛,用以表明它的馴良。所以,盡管都是寫吃東西,但具體內容和寫作目的不同,就不能放在一起。
5.表示時間的副詞有:A.從來 B.總是 C.就
“從來”表示從過去到現在一直保持某種情況或狀態,加強語氣。“總是”表示在一定時間里始終如此。“就”表示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以上表示時間的副詞使用精當,極其傳神地說明了松鼠的習性。
6.蟄伏、警覺、輕快、錯雜。
7.第③段:過水方法、警覺性強、跑跳敏捷、叫聲特點。
第④段:窩址的選擇、搭窩的方法、窩口的特點。
8.補充交待了松鼠的生理特征及經濟價值。通過說明這些內容,指出它“也是一種很有用的小動物”,使文章對松鼠的說明更加完整。這樣結尾,既照應文章開頭“很討人喜歡”,又點出松鼠的用途,加深人們對松鼠的了解,使全文首尾呼應,結構嚴密,介紹完整。而生動的描寫又一貫到底,顯得全文風格統一。
9.時間順序。解析:抓住關鍵詞“先搬些……再用一些……然后……”即可。
4.A.襯:一般有兩個解釋,一是“在里面再托上一層”,一是“搭配上別的東西”。對課文中的“襯”的理解應取后者,對松鼠身上最富有特色的尾巴作了細致描述,巧用一個“襯”字,把松鼠的小面孔和俏尾巴連成一個漂亮的整體,讓人對松鼠的外形留下了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
B.觸動:該詞有三種解釋:一是激起,打動;二是觸犯;三是碰,撞。文中應取碰、撞的意思,而且程度十分輕微,著實“十分警覺”,這就使人們能具體感知松鼠的機敏與快速反應的能力。
《松鼠》閱讀練習 篇3
教學目標 :
1、 領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2、 掌握根據事物特點組織材料的方法。
3、 采用擬人手法形象,生動地說明事物。
教學重點、難點
1、 先總說后分說的邏輯順序
2、 準確運用擬人手法形象、生動地說明松鼠漂亮、馴良、乖巧的特征。
教學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
(根據文后結構圖串講課文內容)
一、 導入 新課
導語 :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有沒有見過松鼠?想不想了解它的故事?那就讓我們隨同法國的博物館布豐去看看松鼠吧。(出示松鼠的有關彩圖)
二、 出示本課教學目標 (略)
三、 學生集體朗讀課文,隨文指點生字讀音。
四、 理清作者思路
1、 先總說松鼠的特征——具體說明松鼠的主要特征——補充說明有關松鼠的一些知識。
2、 劃分課文段落層次,明確本文采用的主要說明順序,結合完成課皇思考和練習一,1、3題。
五、 分析課文內容
1、 分析第一部分,(1)從中找出說明松鼠主要特征的詞語,即“漂亮”、“馴良”、“乖巧”隨文解釋這三個詞的含義,(2)結合讀中提示,這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這一題,明確觀察順序由外到內,為什么采用這種順序,與下文2—5小節內容排列的聯系。
2、 分析第二部分第一層,即第2自然段。
(1) 松鼠外形的漂亮體現在哪些方面?
(2) 哪些詞能說明其漂亮?
(3) 這段文字除運用說明發外,還采用了哪種表達方式?主要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4) 歸納總結,初步指明用擬人手法進行說明可使讀者對松鼠漂亮的外形留 下深刻印象。
(5) 齊聲朗讀這一自然段。
快速閱讀了3—5節,結合思考練習五,圍繞松鼠的“吃”、“住”“行”分組展開了小型討論,可根據課文中內容加以合理想象,設制一定的情節,以小故事的形式向同學們講述。
目的:
1、 通過討論了解松鼠內在習性的“馴良”和動作的“乖巧”
2、 精彩的故事片斷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更熟悉,進一步體會生動說明的妙處。
3、 訓練了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4、 明確課文中材料安排與我們的討論的不同之處,從而掌握根據事物特征組織材料的方法。
5、 第三部分,補充說明的作用。
六、 總結課文,再次明確目標。
七、 仿寫訓練
“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愛吃蘿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愛”是同學們非常熟悉的一首兒歌,小白兔也是同學們非常喜愛和了解的一種小動物。請同學們仿照《松鼠》一文的寫法,采用生動說明的手法,抓住白兔的特征,寫一篇關于“小白兔”的說明文。
八、 布置家庭作業
九、板書
一、(1)總說松鼠特征:(漂亮、馴良、乖巧)
總 很討人喜歡
眼睛、身體、四肢 美麗而有
1. 外形漂亮 活力
外 尾巴、坐肢、吃相
分 活動時間范圍 與人無擾
二、(2-5)分說松鼠特征 2.習性馴良 主要食物 稟賦善良
主 覓食習慣
內 過水方法、警覺性強 機靈
3.性格乖巧 動著敏捷、叫聲特點
窩址選擇、搭窩方法 巧
次 窩口特點 能干
三、(6)補充說明松鼠的其它特征 1.繁殖、換毛2.精心梳理皮毛
3.經濟價值
《松鼠》閱讀練習 篇4
教學目標:1,懂得松鼠是一種很討人喜歡的小動物.
2,模仿本文的說明順序,學會寫簡單的介紹事物的說明文.
教材分析:《松鼠》是一篇有代表性的說明文范文.初一學過的幾篇課文側重于說明的目的,特點,而本冊說明文教學重點側重說明的順序.這樣兩者結合便從內容到形式兩方面突出說明文的特色,培養學生學會鑒賞和寫作說明文的能力.
教學過程:
1,同學們,你了解松鼠嗎 請把你知道的給大家說說.
今天我們學習法國著名的博物學家布豐所寫的《松鼠》,讓我們看看他又給我們介紹了松鼠的哪些方面內容.
2,自學課文:說說這篇文章讓你了解了松鼠的哪些方面內容 (聯系課文交流自學結果,練習概括文章的內容.)
3,假如你是一只可愛的小松鼠,你該如何介紹自己的三個特點呢
先介紹自己的"漂亮" 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坐姿,吃相.
再說說"我"的"馴良":
活動范圍:樹林;
活動時間:晚上;
常吃食物:杏仁,榛子,櫸實和橡栗等.
最后說說我的"乖巧":
從動作,行為上:過水方法,警覺性強,跑跳敏捷,叫聲特點;從搭窩特點上:選擇窩址,搭窩過程,窩口設計
4,那能否顛倒介紹的順序呢 (注意理解文章第一段的作用.)
5,思維拓展
除了文章中介紹的松鼠特點外,你認為松鼠還具有哪些特點 請說出來.
6,比較閱讀,感知說明文語文.
投影一段平實說明的材料:進一步體會本文生動說明的妙處
《辭海》:松鼠亦稱"灰鼠",哺乳綱,松鼠科. 體長20—28厘米.尾蓬松,長16—24厘米.體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棲;用樹葉,草苔筑窩,或利用鴉,雀的廢巢.嗜食松子,胡桃等果實,有時食昆蟲和鳥卵……年產1—4窩,每產5—10仔.分布于我國東北至西北,以及歐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筆.
比較文章和投影各自的特點.
7,課堂訓練
學習了本文后,寫一個說明文片斷,完成習作《介紹一個動物》,抓住它的一兩個特點,寫出自己的思想感情.這實際是課堂教學的內容的輻射和延伸,目的是引導學生會模仿,觸類旁通培養和強化說明文的寫作能力,完成知識遷移能力的整體設計和實施.
《松鼠》閱讀練習 篇5
一、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來認識一種小動物──松鼠。(板書課題)你了解松鼠嗎?說給大家聽聽。
生1:松鼠非常活潑,特別喜歡爬樹。
師:你還想了解哪些方面呢?
生1:松鼠喜歡吃什么。
生2:松鼠喜歡住在哪里?
……
師:下面我們來讀一讀課文,看看能幫助大家多少。
二、講授新課
師:大聲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剛才大家朗讀的熱情很高。下面請五位同學朗讀,其他同學認真聽他們讀的是否準確。
生1:我來糾正一下“榛”應該讀“zhēn”而不應該讀“qín”。
生2:我覺得他們讀得非常有感情。
師:生字都認識了,課文應該讀得更流利了,下面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
生1:“歇涼”和“苔蘚”是什么意思?
師:哪位同學能解答一下?
生2:我來。“歇涼”就是歇息、乘涼的意思;“苔蘚”是生長在潮濕環境中的一種植物。
師:咱們同學自己掃清了閱讀中的障礙,可真了不起,下面請大家再讀課文,想一想文章中的松鼠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生:美麗、可愛。
師:短短的一篇文章給大家介紹了一種美麗、可愛的松鼠,那么小松鼠哪些方面美麗、可愛呢?下面咱們先來欣賞一張松鼠的照片。你能從書中找出描寫松鼠外貌的語句嗎?
生:發光的眼睛、光滑的毛、毛茸茸的尾巴、四肢靈活。
師:你能用兩個字來描述一下松鼠的外貌嗎?
生:美麗。
師:松鼠不僅美麗而且還可愛,小組里說說哪些方面可以看松鼠可愛?
生:第二段到最后。
師:讀了第二段,你覺得松鼠怎樣?
生:機靈。
師:第三段介紹了松鼠的什么呢?
生:這一段介紹了松鼠搭窩的事情。
師:介紹松鼠搭窩的時候運用了哪些表示順序的詞語呢?
生:先……然后……接著……又……最后。
師:這一段松鼠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它很可愛。
師:第四段中有三個它們,指的是什么呢?找出這三句話,分析一下。
生:第一個和第三個“它們”指的是松鼠,第二個“它們”指的是食物。
師:看來,大家對這篇文章確實讀懂了。希望我們也能學習作者的描寫方法,寫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如果別人讀了你的文章后,跟你有同樣的感受就說明你成功了。
《松鼠》閱讀練習 篇6
【教學目標】
1、掌握《松鼠》一課的生字詞。
2、了解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激發學習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3、引導學生抓住抓重點詞語理解課文,積累詞匯。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5、結合語文天地,引導學生學會用表示順序的詞語說話。
【教學重點】
了解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能按不同方面把課文分為兩部分,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各部分寫具體的。
【教學準備】
查找有關松鼠的資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解決課后生字詞。
2、熟讀課文,并根據課文內容將課文分成兩個部分。
3、通過松鼠有關資料的查找活動,激發學習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導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這里有一個謎語: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像把傘?
(學生回答:松鼠)
二、學生交流資料
你喜歡松鼠嗎?為什么?你對松鼠了解什么,知道什么?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松鼠》。(板書課題。)
三、自讀課文,說說松鼠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學生們談感受:
美麗的小動物討人喜歡。四肢靈活、行動敏捷、閃閃發光的小眼睛,全身光滑,尾巴大而漂亮。
(能談出自己的感受就行,不強調統一。)
四、學生通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
全文共4個自然段,可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從外形上介紹松鼠是一種美麗的小動物。
第二部分(2~4自然段)介紹了松鼠的生活習性。
松鼠在樹枝上跳來跳去,十分機靈。
學生總結:并板書:
1、活動:
喜歡在樹枝上跳來跳去,十分的機靈。
2、住的:
喜歡住在高大的老松樹上,窩暖和安全。
3、吃食:
松子、榛子、橡栗、鳥蛋。
四、交流
熟讀課文后,你最喜歡文中哪些詞語?
五、生字自學檢測
1、教師檢測學生自學生字情況。
2、書寫生字的練習。
六、作業
1、熟讀課文,思考課后問題。
2、觀察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及特征。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解決課后兩個思考題。
2、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連詞造句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
3、學生在體會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的同時,學習小作者描寫小動物的方法。
〖導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并板書課題
教師出示燈片(1)進行導入談話。
板書課題。
二、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讀一讀”:
⑴ 指名讀、評一評、再齊讀。
⑵ 回顧課文內容,填一填:
松鼠的__小面孔上,嵌著一雙的__小眼睛。身上__的毛,得好像搽過油。一條__的大尾總是__,顯得格外___。
從而進一步感受作者對于小松鼠的喜愛之情,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⑶ 找出作者是怎樣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來描寫了松鼠的外形特征。
2、學習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小松鼠不但外形十分可愛,它的生活習性更是可愛。
小松鼠是怎樣活動的呢?
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劃記相關詞語并說一說。
看錄像感知松鼠的活動情形,從而進一步感受作者對于小松鼠的喜愛之情,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學習第三自然段:“說一說”:
小松鼠活蹦亂跳、連蹦帶跳,互相追逐嬉戲,顯得十分機靈,小松鼠不但機靈,還很聰明,是建筑師。
⑴ 學生帶著問題齊讀課文:
問題:小松鼠住在什么地方,窩在哪?窩是怎樣搭的?
⑵ 評一評讀得怎樣。
⑶ 學生復述小松鼠是怎樣搭窩的,引導學生找出表示順序的詞語,教師板書:先、再、然后、還。
結合語文天地。讓學生學習用表示順序的詞語來練習說話。
方法:教師導說──學生小組內交流──匯報。
3、學習第四自然段:“問一問”:
⑴ 指名讀或默讀。
⑵ 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提問:
預設問題:
松鼠吃什么?怎么吃?秋天會怎樣?三個“它們”分別指的什么?
如果學生沒有提到三個“它們”分別指的什么,可以由老師提出這個問題。然后用燈片幫主學生推理判斷。
⑶ 適當擴展:
你對松鼠還有什么疑問想要了解的。
5、全課小結:
全文從松鼠的外形到松鼠的生活習性(活動、住、吃)描寫了小松鼠那美麗、機靈、活潑、可愛的形象。
三、習作
1、用表示順序的詞語寫一段話。
2、認真觀察動物,為作文做準備:
⑴ 外形特征。
⑵ 吃食物時的樣子、神態動作。
⑶ 睡覺時的樣子。
⑷ 做游戲時的特點。
《松鼠》閱讀練習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0個字。正確讀寫“敏捷、光滑、搭窩”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鼓勵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一個自然段。
3、了解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激發學生以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4、學習作者是怎樣把各部分寫具體的,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教學重點】
了解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學習作者是怎樣把各部分寫具體的。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寫小動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猜謎語,猜猜這是什么動物?
(出示謎語:形狀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樹枝上,忙著摘果子),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松鼠。齊讀課題兩遍。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如果是你來寫松鼠,你打算從哪幾方面來寫它呢?咱們來看看別人是怎樣來寫這美麗的可愛的松鼠的。
2、自讀課文,畫出課文生字新詞,對于不懂的地方可以采用查字典,問老師和同學等方式來解決,也可以在課文中做一個標記,在課文的進一步學習中慢慢體會,慢慢解決。邊讀邊想一下作者都寫了松鼠的哪些方面?
3、小黑板出示生字,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采用多種方式進行:
(指名領讀,分男女生讀,小組賽讀,開火車讀,搶讀等方式進行。)
4、指名接讀課文,要求讀通順、流利。讀完后讓學生講價一下學生讀得怎么樣。
三、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1、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
課文都寫了松鼠的哪些方面?你喜歡對松鼠哪部分的描寫?學生自由讀課文,用筆圈畫出自己喜歡的詞句,對不理解的地方可在旁邊打個問號。
2、匯報交流:
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講解,具體可涉及到的內容是:
⑴ 描寫松鼠的外形的部分(第一自然段):
① 這部分課文中用了一句話概括了松鼠的外形特點,誰讀給大家聽聽:
(板書重點詞:美麗,討人喜歡)
② 你能讀一讀描寫松鼠美麗、討人喜歡的句子嗎?
(朗讀指導:讀的時候要讀出那種喜歡的語氣。)
③ 總結板書:
松鼠是一種美麗的小動物,很討人喜歡,圍繞著它的美麗,它的討人喜歡,作者寫了松鼠的“玲瓏的小面孔”,“閃閃發光的小眼睛”,“灰褐色的毛”,“毛茸茸的大尾巴”。
④ 知識積累:
指導背誦:這一段里共有5句話,依次寫了:
a、松鼠的美麗,討人喜歡。
b、四肢靈活、行動敏捷。
c、小面孔上的小眼睛。
d、毛。
e、尾巴。
⑵ 讓喜歡的學生讀一下喜歡的段落,并說一說喜歡的原因或者喜歡其中的具體的哪一點或者哪一句。
⑶ 指導朗讀,第2自然段要求學生讀出它的靈活機敏:
(讀的方式:指名讀,范讀,男女分句接讀。)
只要有人觸動一下樹干,它們就躲到樹枝底下,或是連蹦帶跳地逃到別的樹上去。晴朗的夏夜……它們好像怕強烈的日光,白天常常躲在窩里歇涼,只在樹枝被刮得亂搖晃的時候,它們才到地面上來。
⑷ 第3自然段著重讓學生讀一下松鼠怎樣搭窩,體會松鼠搭窩的有條理性:
(讀的方式:齊讀,指名讀。)
先……再……然后……還……
(師小結語:多么有心機的松鼠呀,把窩搭得這樣細致,考慮得這樣周密,這樣的窩就不怕風吹雨打了,這樣的窩多暖和,多安全呀!)
⑸ 第4自然段(讀的方式:指名讀)要讀出松鼠的聰明有趣:
它們吃東西的時候……直著身子坐……用前爪捧著往嘴里送。
秋天,……塞……;冬天,……扒開……
3、集體總結:
松鼠這篇課文作者都寫了松鼠的哪些方面的特點,作者是怎樣寫的。
四、品讀課文,感悟語言
你喜歡作者對哪部分內容的描寫,讀一讀。
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些句子,讀一讀。
五、積累運用
1、你喜歡哪些句子或詞語,請抄在詞語積累本上。
2、你喜歡哪種小動物,回家觀察一下,仿照本文作者的寫法把你喜歡的小動物寫一寫。
《松鼠》閱讀練習 篇8
一、說教學內容
《松鼠》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一篇略讀課文。
主題闡述: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在《略讀教學舉隅》中提出:“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讀文章,只能把它認作例子與出發點,既熟悉了例子,只定了出發點,就得推廣開來,閱讀略讀書籍。”葉老已經十分精辟地闡述了精讀與略讀的關系,精讀是略讀的基礎,略讀是精讀的補充,它們都是閱讀的最基本的方法,有著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讀與精讀一樣重要。《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為此我確立的主題是“如何使略讀課文為習作服務。”
二、說教材分析
《松鼠》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閱讀說明文,在這組說明性文章”中,重點是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說明方法,選編這組教材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了解一些科學知識,喚起學生探索自然、科學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另一方面是讓學生了解說明方法,體會作者怎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形象地表達,并能在習作中加以運用。我認為教材編者的目的還在于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動物的外形、特點、習性,從而呼喚我們人類關注動物世界的生存狀態,激發我們人類關愛動物、保護動物的熱情。 這篇課文是一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很強的文藝性說明文(又稱科學小品)。本文側重于介紹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動。采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文章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
三、說學生分析
根據本班學生平時學習情況,所以我在教學中設計了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的教學思路。使學生走進文本,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
三、說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正確讀記“馴良、勉強”等詞語。
2、朗讀課文,了解松鼠的習性特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
3、比較《鯨》的說明方法,明白異同點,并充分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細致的描寫,積累語言。
4、能用較準確、生動的文字對某一種動物的特點進行說明。
四、說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在讀中感受松鼠的可愛之處及生活習性特點。
教學難點:通過與《鯨》進行比較閱讀,探究兩篇課文不同的寫法,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五、說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評價方式及教學手段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因此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啟發、引導、輔導及促進作用,另外《課程標準》也指出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對話的過程。因此這節課我采用啟發式、談話式和課件演示的教學方法來突破重點、難點,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本文是比較淺顯的文章,介紹的又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小動物,所以本課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主,老師的啟發、引導為輔。學生以讀為主,以閱讀促進學生思考,通過師生交流、溝通,生生交流、溝通,合作探究,達到共識,進而完成教學目標的目的。
對比教學法:通過比較《鯨》的表達方法,加深對本課說明方法的認識,學習抓住事物特征描寫小動物的方法。
快速默讀法:依據本學段中“默讀要有一定速度”的要求,快速閱讀文章,捕捉重要信息。
六、說教學流程:
(一)揭示課題,談話導入
依據教參中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求,略讀課文的教學第一步是先讓學生參照連接語中的提示,獨立閱讀、思考、交流。所以,我采用開門見山的直接導入方法,讓學生讀導讀中的一段話,找出向我們提出了哪三個問題,使學生有了學習的目標。從而做到學習不盲目。這樣,既節省了教學時間,又使學生很快的走進文本。為后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略讀課文的教學一般強調的是“粗知文章大意”詞句的理解不作為重點,但這一環節的教學是不能隨意刪減的。所以在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一些詞語,讓學生讀一讀,理解個別詞語,為學習課文服務。
(三)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五年級要求學生默讀要有一定的速度。所以此環節,讓學生圍繞“課文是從那幾方面向我們介紹松鼠的。”這一問題默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默讀時給學生一定的默讀時間,讓他們有思考的時間。這樣才能做到讀有實效性。通過學生充分的讀課文,打開學生思想的閘門,一邊讀書,一邊匯報。抓住問題的主線,使學生整體把握文章。
(四)再讀課文,感悟寫法
學生邊讀邊思考:《鯨》這篇課文和《松鼠》這一課比較一下,看看這兩課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學生獨立思考之后,小組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學生匯報時可以從說明的角度(內容)、表達方法、語言風格三方面進行比較。此問題是三個大問題中比較難理解的一個,所以,教學此環節時,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集思廣益,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小組力量,使問題迎刃而解。
(五)自主閱讀,體會喜愛之情
此環節教學,讓學生自由的讀課文,圈畫出作者對小松鼠喜愛的語句。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句子。教學時,我把介紹松鼠外形特點和搭窩過程兩個內容作為重點,多媒體出示內容和松鼠圖片,使學生通過看圖,理解帽纓形的尾巴的樣子。此時再一次讀書,使學生對課文已經有所了解的基礎之上,通過教師的點撥,鼓勵,使學生和作者產生共鳴。
(六)小結方法、拓展延伸
學習文章,是為了平時更好地運用它。所以,我在學習完這篇文章之后,我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學習了本文和《鯨》之后,你們覺得怎樣才能更好的介紹動物呢?”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平時的寫作中去。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七)作業超市
1、改寫練習
既可以把課文《鯨》仿照本文的表達方法進行改寫,也可以將本文仿照《鯨》的表達方法改寫成一般性的說明文。
2、仿寫練習
運用本課學習到的表達方法,寫一種你喜歡的小動物。
3、課外閱讀描寫動物的文章,并摘錄精彩的語段。
板書設計:
漂亮 (外形)
松鼠
馴良
(生活習性)
乖巧
七、說教學效果預測
正像閱讀教學不同于閱讀一樣,略讀教學也有別于略讀。略讀只是一種閱讀的方式,它的任務比較單一,只是為了獲取相關的信息。而略讀教學則是一種教學活動,它承擔了更為廣泛的任務,不止是讓學生在略讀實踐中獲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學習略讀方法,學會略讀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略讀能力。因此,在略讀教學中光讓學生略讀是不夠的,還要授之以法,循法而學。所以整節課,我僅僅圍繞導讀中的三個問題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反復的讀文本,盡可能的給學生創造與文本對話的機會,使學生和作者產生共鳴。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想:只要我們教師能夠掌握略讀課文的教學方法,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靈活的設計教學環節。學生一定能在略讀課文學習的這片沃土上收獲地很多很多……
《松鼠》閱讀練習 篇9
教學目標:
1、了解松鼠的特點
2、學會有條理地觀察和介紹小動物。
3、學習用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提高表達能力。
4、培養熱愛動物、保護動物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師:同學們,我請大家猜個謎語(出示幻燈片:形狀象耗子,生活象猴子,爬在樹枝上,忙著摘果子。打一動物)
生:是松鼠。
師:真棒!松鼠是一種非常可愛的小動物,(幻燈片出示一組松鼠的圖片)你能不能聯系謎語和圖片說說松鼠的特點。
生:松鼠的尾巴非常大,很漂亮。
生:我最喜歡松鼠的坐著吃東西的樣子,前面的爪子很像人的手。
生:我從謎語中了解到松鼠非常喜歡吃果子,而且動作非常敏捷。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你們想不想進一步了解這種可愛的小動物呢?(生齊聲:“想。”)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布豐的《松鼠》。去獲取更多關于松鼠的知識。
二、整體感知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完成兩個任務:(出示幻燈片)1、用直線劃出文中概括松鼠特點的句子。2、這些特點具體體現在文章的哪些段落?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按要求思考問題)
師:誰來說說文中哪句話概括了松鼠的特點?
生:松樹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馴良,乖巧,很討人喜歡。
師:你真聰明一下就找到了。哪位同學能用詞語來概括松鼠的特點?
生:漂亮、馴良、乖巧。
師:那這些特點具體體現在文章的哪些段落呢?
生:我覺得第二小節是寫松鼠的漂亮,第三小節是寫馴良,第四、五小節是寫乖巧。
三、明確思路
師: “漂亮”“馴良”“乖巧”三個詞語能否交換位置,為什么?(學生思考)
生:我覺得不可以換位置,因為漂亮是我們眼睛可以看見的,而馴良、乖巧是需要進一步接觸才能感受到的,是松鼠的習性。
生:第一小節的三個詞語和第二、三、四、五小節是一一對應的,如果這三個詞語調換位置的話,那后面的內容也要作調整。
生:我覺得漂亮和后面兩個詞語不可以換位置,但是訓良和乖巧這兩個詞語是可以換的,不過如果這兩個詞語換的話,那三和四、五小節也要換。
師:通過剛才同學們的答案,我們可以知道第一小節和二到五小節是(學生齊答:總分的關系)并且在介紹松鼠特點的時候是先介紹外形,再介紹松鼠的內在習性、性格。
四、品味語言
師:在反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說說你最喜歡小松鼠的哪個方面,作者是怎樣來介紹的。(幻燈片提示:可從詞語、修辭、情感等方面來考慮)
生:我最喜歡松鼠的漂亮,“玲瓏的小面孔,襯上一條帽纓形的美麗的尾巴,顯得格外漂亮”這句話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非常形象地寫出了松鼠尾巴美麗的特點,所以我很喜歡。
師:是從修辭的角度來談的,還有誰也喜歡松鼠的漂亮?
生:我也喜歡松鼠的漂亮,“矯健”“輕快”“敏捷”“機警”這些詞語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松鼠富有活力的特點。
生:“尾巴老是翹起來,一直翹到頭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這句話讓我感覺松鼠很聰明,所以我喜歡。
生:我覺得“松鼠最不像四足獸了。”這句話流露出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進一步加深了我對松鼠的喜愛。
師:剛才幾位同學分別從修辭、詞語、情感的角度談了對松鼠漂亮的喜歡的理由,說得都非常好,那有沒有同學喜歡松鼠的訓良?
生:我喜歡松鼠的訓良,“滿樹林里跑”“在樹上跳著叫著”“互相追逐的”“歇涼”“練跑”“玩耍”這些擬人化的語句,寫出了松鼠活潑可愛的性格特點。
生:“它們雖然也捕捉鳥雀,卻不是肉食獸類,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櫸實和橡栗。”從這里可以看出松鼠非常的善良。
師:有多少同學喜歡松鼠的乖巧?
生:松鼠被惹惱時會發出“恨恨聲”可以看出它非常有靈性。
生:在寫松鼠搭窩時,作者用了很多的動詞,比如“搬”“放”“編扎”“擠”“踏”這些詞準確、生動地體現了松鼠的巧妙與能干。
生:“松鼠過水的時候,用一塊樹皮當做船,用自己的尾巴當做帆和舵”從兩個“當做”可以看出松鼠非常聰明,非常乖巧。
師:除了課文的介紹,小松鼠還想讓同學們更多地認識它,了解它。請看《辭海》中對它是怎樣說明的(出示幻燈片:松鼠亦稱“灰鼠”。哺乳綱,松鼠科。體長20-28厘米;,長16-24厘米。體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棲;用樹葉、草苔筑窩,或利用鴉、雀的廢巢。嗜食松子、胡桃等果實。年產1-4窩,每產5-10仔。分布于我國東北至西北,以及歐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筆。)請同學們來比較一下課文和《辭海》中的語言,如果你是小松鼠,你更喜歡哪一種介紹語言?為什么? 請結合具體的詞語或句子談談。
生:我喜歡課文的介紹,《辭海》中說松鼠尾巴的時候就說了“尾蓬松”可是課文中卻說“一條帽纓形的美麗的尾巴”,用了比喻的修辭,非常的生動。
生:我也喜歡課文的介紹,課文用了很多的動詞來寫松鼠的搭窩,并且用了很多的形容詞來形容窩的“巧”可是《辭海》中只用了“用樹葉、草苔筑窩”沒有課文生動。
師:作者喜愛松鼠,他把這份感情融進了人格化的描寫和富含感情的語言中,所以把小松鼠寫得非常可愛。,希望你們能學習本文的寫法,抓住你喜歡的小動物的特點,生動而有條理地向同學們介紹。
五、拓展延伸
師:松鼠這么可愛,你們忍心傷害它嗎?(學生齊答:不忍心)可作者在文章結尾卻寫松鼠肉、皮、毛的經濟價值,有人認為文章的最后兩句話是這篇文章中的一個不和諧音符,你是怎么看的,請說說理由。
生:我認為這不是不和諧的音符,因為最后兩句話告訴讀者,松鼠不僅可愛還有很大的作用,這樣的話,人們反而會更喜歡小松鼠,更不會傷害它。
生:我也認可,從我的角度來看,我看了最后兩句話,也加深了對松鼠的喜歡。
生:我還想補充一點,本文是一篇說明文,那么就應該全面地介紹松鼠,因此這最后兩句話不僅不是不和諧的,還是必須要寫的。
六、出謀劃策
師:我們的同學都很有愛心,可現實卻是殘酷的,由于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可愛的小松鼠正面臨著生存危機。它們需要得到我們的幫助,請你為保護松鼠行動設想一個好辦法。
(問題出來后,學生一段時間沒有反應,教師適時讓學生相互討論。)
生:我覺得可以劃出一塊地方專門給松鼠住,這樣它的家就可以得到保障。
生:可以多種一些樹給松鼠住,另外可以讓我們人來喂養、照顧它們。
生:我認為可以給更多的人介紹松鼠,讓人類了解到松鼠的可愛,主動地加入到保護松鼠的隊伍中來。
師:同學們的想法都有一定的可行性,我代小松鼠謝謝大家。就讓我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保護松鼠這一可愛的小生靈貢獻出應有的力量吧!
七、課后作業
師:請同學們學習本文的寫法,(出示幻燈片)生動而有條理地向同學們介紹你喜歡的小動物。450字左右。
《松鼠》閱讀練習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正確讀記“乖巧、馴良、清秀、矯健、機警、玲瓏、躲藏、追逐、強烈、溪流、警覺、觸動、銳利、錯雜、狹窄、勉強、遮蔽”等詞語。
2、朗讀課文,了解松鼠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
3、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細致的描寫,積累語言。
4、能用較準確、生動的文字對某一種動物的特點進行說明。
【教學重難點】
感受松鼠的特點,通過與《鯨》比較閱讀,探究兩篇課文不同的表達方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今天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板書:松鼠,(學生跟老師一起書空)見過松鼠嗎?書確實是個好東西,雖然我們沒有親眼看過大灰狼,但我們從中知道它是一種兇猛、善戰的動物,還有……說說在你的腦海里松鼠是個什么樣的形象?這節課,我們將與松鼠做一次親密的接觸。
二、熟讀課文,感知內容
邊讀邊感受:松鼠是一種怎樣的動物。
學生自由讀文,要求:
第一遍,把句子讀通讀順。第二遍,畫出不明白的詞語,想辦法理解,實在不會做上標記提出來。
接讀課文,指導朗讀,并解決字詞疑問:乖巧、馴良、矯健、蟄伏不動。
剛才我們的問題是?
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默讀課文,思考:
這些特點分布在課文的哪些段落當中?
三、研讀課文,體會松鼠的特點
1、松鼠的漂亮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吃食、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坐姿。
誰愿意做這只美麗的小松鼠來介紹一下自己,讀讀這段話。
2、松鼠的性格馴良體現:
活動范圍;活動時間。
3、松鼠行為特征(3~4段)。
4、補充說明:
生育、何時換毛、喜歡潔凈。
四、梳理文章,領悟表達方法
與《鯨》進行對比閱讀,比較:
1、說明的角度:
《鯨》:體形和生活習性。
《松鼠》:外貌、性格、行動。
2、表達方法:
《鯨》:運用了舉例子、擬人、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
《松鼠》:擬人。
3、語言特點:
《鯨》:精練、平實。
《松鼠》:生動傳神、具有文學色彩。
【板書設計】
10、松鼠(文藝性說明文)
討 漂亮(第1段) 外貌
人 馴良(第2段) 性格
喜 乖巧(第3~4段) 行動
歡
擬人手法 語言生動
《松鼠》閱讀練習 篇11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使學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激發學生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猜謎語:“頭像小老鼠,尾像降落傘,常在樹上住,忙著摘果子。”揭示課題。
2、欣賞課文動畫。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松鼠給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用一個詞或一個句子簡要的說一下。
3、檢察讀課文:
把你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4、教師對詞語的讀法做以指導。
三、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1、學習第一自然段:
⑴ 找出描寫松鼠外形的內容讀一讀。
⑵ 出示課件:(要求學生完成課件中的填空。)
松鼠__的小面孔上,嵌著一雙__的小眼睛,身上__的毛__得好像擦過油。一條__的大尾巴總是__,顯得格外__。
這段話按照從__到__的順序,寫出了松鼠的__。
⑶ 教師小結:
這段話采用先總后分的形式,按從上到下的順序,介紹了動物的外形,同學們要記住這種寫作手法。
2、學習第二自然段:
⑴ 自由讀第二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⑵ 指名讀把松鼠的機靈讀出來。
⑶ 師生評價朗讀,并相機進行指導。
3、學習第三自然段:
⑴ 讀一讀這一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⑵ 默讀這一自然段。找出表示順序的詞語。
⑶ 同桌互說:
用“先……再……然后……最后”造句。
4、學習第四自然段:
⑴ 默讀第四自然段,畫出這段中的三個“它們”。
⑵ 小組討論:
最后一段中三個“它們”各指代什么?
四、總結全文,豐富感受
1、分組表演松鼠的生活習性:
(活動、吃、住)
2、小記者到小組內采訪松鼠的活動以及吃、住情況。
【板書設計】
外形 美麗 可愛
松鼠 生活習性 活動 機靈 討人喜歡
住 聰明
吃 有趣
《松鼠》閱讀練習 篇12
教學目標:
1,抓住關鍵句子,準確把握說明文說明事物的特征;
2,學習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語言;
3,了解松鼠的生活習性,激發關愛,保護野生動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課文中準確的說明,生動形象細致的描寫.
教具:電腦,液晶投影儀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先請同學們看一段錄像,大家注意出現了哪些動物 待會兒請大家用"我看到 的 "的句式來描述其中的一種動物.(例句:我看到可愛的小狗)
播放錄像,生談
今天老師不想和大家談這些動物,我們今天的主角是松鼠,先通過一段短片大體了解一下松鼠.(出示課題)
播段片
生談觀后感.(我看到一個 的松鼠)
二,作者簡介
有一個人對這種動物也非常喜歡,而且觀察得非常仔細,這個人就是法國博物學家,作家布豐.下面請同學們把文章朗誦一遍,看看在布豐的眼中,松鼠是一種怎樣的動物.
三,整體感知(快速瀏覽全文)
1,自由朗讀課文,了解說明對象的特征;
2,勾畫圈點,畫出文中運用擬人手法的句子;
四,課文研習
1,你能用"松鼠是 的動物"的句子來概括一下作者心中對松鼠的印象嗎
明確:松鼠是種漂亮,馴良,乖巧,很討人喜歡的小動物.
2,文中哪些段落介紹了松鼠漂亮的形體 從哪幾個方面介紹的
3,哪些段落介紹松鼠馴良的習性
4,哪些段落介紹松鼠乖巧的習性
五,學生小組活動活動
第一小組:第二節從哪幾個方面表現松鼠的漂亮的 為什么說"松鼠最不象四足獸"
第二小組:第三節從哪幾個方面表現松鼠的馴良的 為了表現出松鼠活潑,可愛的性格,在這一節中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第三小組:第四,五節從哪幾個方面表現松鼠的乖巧的
第四小組:第六節介紹了松鼠的哪些特點 對前面幾節起著怎樣的作用
五,明確課文結構和說明順序
1,有人說,能不能把外形和習性或性格的順序調整一下,你覺得呢 為什么
2,誰能說說第一節和后面幾節之間是什么關系嗎
3,從2-5節到第6節又是什么順序
六,比較閱讀,感知說明文語文.
投影一段平實說明的材料:進一步體會本文生動說明的妙處
《辭海》:松鼠亦稱"灰鼠",哺乳綱,松鼠科. 體長20—28厘米.尾蓬松,長16—24厘米.體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棲;用樹葉,草苔筑窩,或利用鴉,雀的廢巢.嗜食松子,胡桃等果實,有時食昆蟲和鳥卵……年產1—4窩,每產5—10仔.分布于我國東北至西北,以及歐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筆.
比較文章和投影各自的特點.
1,這段文字和文章哪個讀起來感覺有什么不一樣
2,你覺得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區別
七,拓展訓練
1,文章學到這里,我們對松鼠這種可愛的小動物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現在如果讓你來選一張你最喜歡松鼠的圖片,你會選擇哪一幅 說說你的理由.
2,有一首兒歌《小白兔》大家都聽過,(播錄音),請同學們模仿《松鼠》這篇文章的結構和語言寫一段50字以上,介紹小白兔的文字.
八,總結
1,生:請用"今天,我們認識了松鼠這種小動物,文章運用 的結構順序,以 的語言,向我們描述了 的松鼠.通過本文的學習,我認識到要 ."的句子總結本節課你的學習心得.
2,師:從愛護動物,保護環境的角度總結.
《松鼠》閱讀練習 篇13
第十四課 《松鼠》
學習目標
1、 抓住關鍵句子,把握說明事物的特征;
2、 體會準確、生動的說明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課文中準確的說明,生動形象細致的描寫
課時數:一課時
8. 導入
1、 欣賞電影,同學們對影片中的小松鼠有什么印象呢?(用一個詞語)
3、那么,作者介紹了松鼠的那些特點?又是如何介紹的呢?(示幻燈片,并板書課題)
4、明確學習目標(示幻燈片)
二、交流預習成果
1、作者簡歷(由導入中提到布豐,同學介紹作者)
2、檢查字詞掌握清況
馴xùn良 矯jiǎo健 敏捷jié 帽纓yīng 榛zhēn子 櫸jǔ實 蟄zhé伏 錐zhuī形 編扎zā 勉miǎn強qiǎng 遮zhē蔽bì 苔tái蘚xiǎn
3、理解下列詞語在文中意思
馴良 乖巧 矯健 玲瓏 蟄伏 機警
4、松鼠的特點是什么呢?
三、指名朗讀課文,小組研討(大家思考預習時生成的問題,看是否能解決,小組內討論)
結合學案中動物說明文的要點,提出問題,小組內討論解答
三、師生合作,研討問題:
四、深入文本,研討問題:
一、本文是怎樣體現這三個特征的?假如你就是一只可愛的小松鼠,請你為在坐的朋友展現一下你的這三個特點好嗎?(同桌先互展示)
(提示:結合文章的內容,先確定自己要說的思路。形式:我 ,因為 )
漂亮: 面容:清秀 馴良: 活動范圍:樹林(不侵犯人類)
眼睛:閃閃有光 活動時間:夜晚(不騷擾人類)
肢體:矯健、輕快 主食種類:果實(不傷害人畜)
尾巴:帽纓形、美麗
體態吃相:坐著 用前爪送吃
乖巧:過水方式 警覺性強
跑跳敏捷 叫聲特點
選擇窩址 搭窩過程 窩口設計
二、說明文的語言要求是準確,本文除了符合這一基本要求外,它的語言還非常生動:
請從文章中找出相應的例句來分別談談自己的賞析
(提示兩種生動說明的方法,小組討論)
1、比喻、擬人修辭生動得說明事物:
1、將尾巴比喻為“帽纓”,既寫出了特征,又給人美感。
2、擬人化的描寫,賦予松鼠人的習性
漂亮:“面容清秀”、“玲瓏的小面孔”、“美麗的尾巴”來描寫
性格:“馴良、乖巧、機警、警覺”等來形容
心理和感情:“不敢下水”、“發出一種不高興的恨恨聲”
2、使用動詞、形容詞、副詞等加以描寫。
1、“滿樹林里跑”、“在樹上跳著、叫著、互相追逐”、“歇涼”、“練跑、玩耍”等擬人化的動詞語句,活畫出松鼠活潑可愛的性格特征,突出“很討人喜歡”。
2、搭窩時,運用準確的動詞“搬、放、編扎、擠、踏”以及形容詞“錯雜、寬廣又結實、舒適又安全”,生動體現了松鼠的乖巧和能干。
3、介紹松鼠尾巴時,用副詞“老是、一直”,既說明了翹的狀態和高度,又流露作者的喜愛之情。
4、“它們是十分警覺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樹根上觸動一下,它們就從窩里跑出來,躲在樹枝底下,或者逃到別的樹上去。”
用“只要……就……“這一句式來表現松鼠靈敏的反應與動作,“觸動”這個動詞前又加了一個“稍微”,以表示這種“觸動”程度之輕,在“觸動”后又用了三個動詞“跑”“躲”“逃”來表示松鼠對微小危險的快速應變能力,從而更顯出它“十分警覺”的靈性,由此強調它的“乖巧”。
5、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經常在高處活動。
經常:指大多數時間,而非全部時間都在高處活動。
6、它們好像很怕強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窩里歇涼,晚上出來練跑,玩耍,吃東西。
好像:表示猜測,并非肯定,體現措辭的慎重。因為松鼠白天不出來的原因也許不光是這些,可見作者的科學態度。
7、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說,松鼠過水的時候,用一塊樹皮當作船,用自己的尾巴當作帆和舵。(有人說:表示聽說,并非親眼所見,體現實事求是的態度)
五、知識鞏固
出示幻燈,學生進行比較閱讀,總結生動說明的方法
9. 四肢強健,前后足均較長,但前肢比后肢短。趾有銳爪,爪端呈鉤狀,體重通常在350克左右。
10. 尾毛密長而且蓬松,尾長為體長的三分之二以上,尾的背面和腹面呈棕黑色,毛基灰色,毛尖褐黑色。
課文運用擬人化描寫、比喻。語言生動,富有感情。來體現漂亮,討人喜歡得特點。
六、作業練習
請你分別以“漂亮”、“馴良”“乖巧”為中心描述一種小動物。
板書:
討人喜歡 —— 總括特點
松 漂亮
馴良 具體介紹
鼠 乖巧
經濟價值 —— 補充說明
《松鼠》閱讀練習 篇14
《松鼠》這篇課文屬于科學小品文,知識性較強,一不小心,就會把這堂語文課上成生物課。在備課時,我盡可能地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把重點放在本文極富感染力的語言上,引導學生分析欣賞文章生動形象的語言。同時,讓學生在賞析完富有生動性、趣味性的語言后,能夠學以致用,在實際寫作中學會運用這樣的生動說明語言。
怎樣才能既完成教學目標,又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呢?經過反思前期培訓積累的經驗,及近期與同仁們一起觀課、評課、摩課的過程,我對本課的教學有如下幾方面體會。
一、反復研讀文本,制定合理教學目標:
記得上半年培訓時一位老師曾說過:“要用學生的眼光看課堂。“即從學生的角度設計、組織、調整課堂教學,以更有效地達到教學目的。”先自行充分讀懂文本,形成自己的認識之后,適當借鑒相關資料補充疏漏的地方。梳理文本要點,可先羅列出本文所能夠給與學生的。教學的目標是學生的需求。根據教學大綱、學生情況進行要點篩選,最后確立本課教學目標。可從三維目標的角度考慮,但不必拘泥于形式,實際教學中往往是相互滲透的。
為此,我先參考了教學大綱要求:“預備年級第一學期能閱讀一般的說明文,初步學會寫作不少于500字的簡單的說明文,做到能抓住事物的特點,說明有一定的順序,能運用學過的說明方法,語句通順,表達明白。”
然后,我又從教材編排上作了分析:《松鼠》是第五單元(動物世界)中一篇文藝性說明文,抓住了松鼠漂亮、馴服、乖巧的特點,采用擬人的手法介紹了松鼠的外形、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性,準確、生動的語言滲透著作者對說明對象的喜愛。
鑒于此,我把這課的教學目標定為:“1.學習抓住動物主要特征進行說明、并根據其特點來安排說明順序的寫作方法。2.體會科普小品文準確說明與生動描寫巧妙結合的語言風格。3.感悟松鼠可愛之處,樹立關愛、保護動物的意識。”
通過交流與學習,讓學生了解科普小品文準確說明與生動描寫巧妙結合的語言風格,這雖是個難點,但預備年級的孩子仍是稚氣未脫、充滿好奇,活潑可愛的小動物最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且在學習體會的過程中,能產生閱讀與寫作的興趣,同時也能激發起學生內心珍愛生靈的美好情感。因此,本文也是是一篇通過形象描寫來達到生動說明目的的較好范文,適宜預備年級的孩子進行仿寫練習。
因此,備課首先要自己反復研讀文本,再次才是設計教案。正如劉勰所說:“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
二、通過比較閱讀,指導學生品味語言
為體現既定的三個教學目標,起先我設計了兩大環節,一是“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環節:1.朗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2、思考:布豐筆下的松鼠有怎樣的特點?3.提問:松鼠的這些特征是從文中何處找到的?此段在全文中起到怎樣的作用(板書“總——分”)。二是“研讀課文、抓住特征、品味語言”環節: 1、抓特征——“先聽我自我介紹”:要求學生結合圖片,以文有關內容為依據,用第一人稱的口吻來介紹它。內容不一定要全面,可以選擇印象最深的某個特點進行介紹。2、品語言——“讓你更加喜歡我”。出示《辭海》中對松鼠的說明的文字(見附錄)。提問:(1)如果你是小松鼠,你更喜歡哪一種介紹你的語言?為什么?3、悟情感——“請你也來幫助我” 由文章最后一節寫“用途”引出:由于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討人喜歡”的小松鼠也面臨著生存危機,它們需要我們的幫助。)請學生為松鼠保護行動設想一個可行性辦法。并總結:動物是我們的朋友,讓我們共同努力,珍愛動物就是珍愛我們自己。
我的初衷是好的,可在試教時,我仍在課文內容分析上花費了較多時間,這樣留給語言賞析、寫作片斷練習的時間就有些捉襟見肘了,這樣也就導致了我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個較嚴重的問題:學生活動太少,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有些本來設計了小組交流的環節被迫減掉,例如從文中找出讓人覺得松鼠討人喜歡的句子,先讓學生討論交流一下再回答應該會更全面。還有最后學生寫完片段的,也因時間關系被我當成作業布置了。
如何做到既要體現教學目標,又能節省時間,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正當我思忖時,一起幫我摩課的幾位同仁給了我如下建議:優化教學預設。于是我對以上兩大環節作了如下調整。
我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環節,就先出示《辭海》中說明松鼠的文字,布置學生散讀并思考:1、與課文比較有何不同?2、布豐筆下的松鼠有怎樣的特點?讓學生初步了解科普小品文準確說明與生動描寫的巧妙結合的語言風格。然后在后一個環節中進一步引導學生圍繞問題研讀課文:作者是如何分別介紹松鼠“漂亮、馴良、乖巧”的特征?請圈畫出讓你覺得松鼠很討人喜歡語句。教師適時從學生發言內容上點評、引導。這樣通過進一步分析松鼠特征,既完成了預定目標:引導學生學習如何抓住動物主要特征進行總分說明的方法,品味文中運用比喻、擬人修辭和生動描寫的語言;又省出時間為下一環節作了鋪墊。
事實證明,學生也特別喜歡這篇文章,并沒有學習說明文時的枯燥感。另外,在學習小松鼠的外形描寫的段落時,我還適時插入一些松鼠的圖片,有的攀援在樹杈上,有的翹著毛茸茸的大尾巴,還有的在跟人作交流……它們身上的毛色彩也不一樣,看到這樣逼真的圖片,學生不時發出驚嘆聲。在這樣感性的認識下,再去品讀松鼠外形的描寫,變對文字多了一份親切感,小松鼠活靈活現地出現在學生的腦海里。
三、學以致用,注重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
語文課堂應是讀、說、寫有機結合的和諧課堂。學生對小動物都是很喜愛的,進行這篇文章教學過程中,最讓我感覺滿意的環節是課堂上的模仿寫作。學生都很喜歡小動物,但如果讓他們去寫,卻寫不出動物的神韻。正在學的《松鼠》這篇文章不就是個很好的范文嗎?于是我讓學生回憶自己熟悉的小動物,模仿文章中的段落,寫一種小動物,由于時間關系,只寫一個方面,可以寫熟悉動物的外形,可以寫它的活動,或者寫寫小動物的生活習性等。
開始設計這一環節時,我曾猶豫擔心過:對于平行班的學生,他們是否能當堂完成?因為平時的仿寫、練筆基本上都是在課文完成的。然而,我又想:這何不正是對學生、更是對我自己的一次挑戰?既然本單元的其它幾篇動物主題的文章先已上過了,學生對動物的各方面描寫已不再陌生;況且本節課前面設計的幾個環節都是在為此打基礎:如在“導入新課”環節時,采用創設情境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性趣,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軌道上來.請學生用“我喜歡 (特點)的 “(動物名)的句式介紹動物,從學生介紹身邊熟悉的動物入手,調動其積極性,為引導學生掌握介紹動物的一般方法作鋪墊;在“總結寫法、鞏固訓練”環節時,結合板書,引導學生總結本文寫法,在梳理中促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本文寫法,并以鞏固課堂所學。所以我決定嘗試一下。
我先出示動物圖片,啟發學生選擇自己熟悉、喜愛的動物;再出示一段寫小燕子的范文,指導學生當堂嘗試遷移運用:要求用幾句話描述一種動物,注意突出其特征,且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情趣,(可不必說出動物的名字,讓大家猜猜是誰。)巡視中,我發現原來還是學生很有話說,只一會兒功夫,大約10分鐘不到,一百多字的小段落便陸續出現在作業本上,最后還當堂交流了4篇寫得不錯的,如有寫金魚、熊貓、臘腸狗、小鴨子的。可見,范文的作用是巨大的,寫作的滲透有時候是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當很好的范文出現在學生的面前,老師要抓住恰當的時機,給學生創制一個好的機會,讓靈犀一點就通。
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重要的是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作為一篇寫作訓練的課文,課文內容一般比較淺顯易懂,學生可以通過自學、小組討論完成教學任務。所以在教學上,要體現利用課文充當范文,為學生提供寫作仿效的“摹本”,以此來打開學生的寫作思路,使他們初步學會寫一般的說明文的思路。
這堂挑戰自我的公開課上下來,聽課老師們一致反映:教學流程自然、層次清晰、學生活動較充分。自己的感覺是結合學生實際,自然、緊湊,容量大,時間安排恰到好處。但教學總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只顧想著盡快完成預設好的所有教學內容,卻忽略了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去品味語言的生動性,讀書聲不夠多,學生的主人翁地位未能體現,還停留在問答式的課堂模式中;另外板書設計也有加強。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上,我要努力克服這些弊病,爭取做到真正地還課堂于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各教學環節的過渡語言還有可推敲之處。
反思就是為了超越,反思是把經歷變成經驗,我將繼續積極投身新課程改革的浪潮,吸取先進的課改成果,不斷實踐并作出冷靜的思考與總結,使自己逐漸成熟,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
《松鼠》閱讀練習 篇15
目標: 抓住關鍵句子,準確把握說明文說明事物的特征;
了解松鼠的生活習性,激發關愛、保護野生動物的興趣;
學會觀察自己熟悉的小動物,用準確而生動的語言進行細致的描寫練習。
重點:通過閱讀感受作品中生動形象細致的描寫,學習準確、生動的語言。
教學難點:了解松鼠的特征及生活習性,激發學生關心、愛護動物的美好感情。(難點)
第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同學們,你看過《人與自然》節目嗎?你喜歡其中介紹的動物們嗎?在這些可愛的精靈中你最喜歡誰呢?用一兩句話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它呢?(用“我喜歡_____的_____”句式)
可以寫出許多如:(溫順的小貓,忠誠的小狗,蹦蹦跳跳的兔子,會唱歌的鸚鵡,憨態可掬的熊貓,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老黃牛)……
2、引出新課
今天老師要跟大家介紹的也是一種小動物,(用多媒體播放“松鼠”影片),
看完了影片之后,用簡潔的語言告訴老師,你喜歡這位剛認識的朋友嗎?你最喜歡它什么?用一個詞概括一下。
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關于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法國著名博物學家布豐的一篇文藝性說明文——《松鼠》。我們先認識一下作者:(多媒體:作者簡介)
經過同學們的預習,現在還有生僻的字詞嗎?那我們就來一個課前游戲——
二、課前游戲(多媒體演示)
1、你能讀準下列生字嗎?
馴良( ) 矯健( ) 帽纓( ) 榛子( )
橡栗( ) 蟄伏( ) 苔蘚( ) 櫸實( )
2、你能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嗎?
馴良 矯健 蟄伏(通過叫學號等形式來檢查學生的預習。)
三、整體感知(快速瀏覽全文)
1、自由朗讀課文,帶著問題分段閱讀課文:
(1)松鼠是一種怎樣的動物?
(2)課文是從哪些方面描寫小松鼠的?
(3)了解說明對象的特征;
明確:第一段在全文中總寫。(松鼠是種漂亮的小動物,它馴良、乖巧、很討人喜歡。)
第二個問題以小組 合作解決
1、a組:(1)你認為本文的結構層次是怎樣的?
(2)你喜歡松鼠嗎?請你結合課文介紹的順序說說松鼠在哪些方面討人喜歡?
b組:你在剛才的閱讀中發現了哪些問題,經過小組討論后,有沒有還未解決的呢?說出來,我們大家一起來解決。(互相質疑,解疑)
(a)為什么說松鼠最不像四足獸?
(b)為什么說松鼠不是肉食類的動物?
(c)第6自然段起什么作用?
四、才藝表演
假如你就是一只最漂亮的松鼠,請你給大家展示一下自己動人的外貌、馴良的性格、乖巧的動作吧!(老師用多媒體展示松鼠漂亮的外形,指導思路:順序、語言)(寫作—交流—點評)
面容 眼睛 身體 四肢 尾巴 體態吃相
清秀 閃閃有光 矯健 輕快 美麗 坐著,用前爪送吃
(剛才同學的發言,不僅注意了語言的準確,而且還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盡量做到了生動,這也正是本文語言的一大特色。)
五、比較閱讀
下列有兩段同樣是介紹松鼠的文字,試與原文比較一下有什么不同。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在高處活動,因為怕強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窩里歇涼,晚上出來練跑、玩耍、吃東西,它過水的時候,用一塊樹皮當做船,用自己的尾巴當做帆和舵。它十分警覺,只要有人在樹根上觸動一下,它們就從窩里跑出來。松鼠的窩搭在樹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凈又暖和。它一胎能生三四個。
松鼠亦稱灰鼠,哺乳綱,松鼠科。體長20—28厘米;尾蓬松,長16—24厘米。體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棲,用樹葉、草苔筑巢,或利用鴉、鵲的廢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實,有時食昆蟲和鳥卵。年產1—4窩,每窩產5—10仔。分布于我國東北至西北,以及歐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筆。
(讓學生了解平實的說明與用文學筆調描述這兩種說明方法的不同。)
六、布置作業
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特點。
第二教時
一、閱讀感悟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特點。
勾畫一些準確、形象的詞語,然后再讓學生說一說文中其他類似的句子,特別是運用擬人寫法來說明小松鼠的句子,討論這樣寫的好處。(準確、生動、形象)
2、作者為什么能準確、生動寫出松鼠的特征及生活習性。這些寫對我們有何啟示?學生很自然得出結論:這離不開認真細致的觀察。點撥學生注意以下幾個方面:認真、細致、長時間、多方面多角度。我們寫作文也應如此。
二、遷移訓練:
以小白兔或小花貓等動物為題,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一下它的特征,快速練習口頭作文,找幾個同學代表發言即可。
三、梳理鞏固
學生談收獲,教師總結:本文用細致的描述,文藝的筆調,準確生動的說明了松鼠漂亮、馴良、乖巧的特點,表現松鼠是一個很討人喜歡的動物。
四、寫作練習
以“我最喜愛的一種動物”為題,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多方面、多角度介紹動物的特性、習性,字數在300左右①本文是按先總說、后分說的邏輯順序安排的。善于把握說明的順序,大有益于思維的條理性。
②觀察和表達有著密切關系。只有對事物做了細致的觀察,才能用生動、準確的語言表達觀察的結果;反過來說,生動準確的表達,要依靠認真、細致的觀察。
課外活動:利用假日組織學生到動物園參觀,或就在自己家里,細心觀察某一種動物,把觀察到的某種動物的特點或可愛之處,在小組里給同學們說一說,相互交流,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松鼠》閱讀練習 篇16
《松鼠》教學反思
《松鼠》是一篇描寫動物的課文,介紹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表達了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其中,課文第三自然段從“住”這方面介紹了松鼠的生活習性。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a指名介紹松鼠是怎樣搭窩的。 b從中畫也表示時間先后順序的詞語,體會這段話是按照事物的先后順序來介紹松鼠搭窩的, c從這一自然段,你體會到松鼠的什么? d指導感情朗讀。 教學后,我發現學生還不大能夠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松鼠做事聰明、認真的特點。如果我先引導學生齊讀重點句子“它們帶著兒女住在里邊又暖和又安全”,接著讓學生找一找哪些詞句可以看出這窩搭得暖和又安全,然后請學生談談對松鼠的感受,效果可能會更好。因為學生抓住重點句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課文,從而體會動物的可愛,激發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松鼠》教學反思
《松鼠》是一篇描寫動物的課文,語言生動,內容淺顯易懂,介紹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表達了對動物的喜愛之情。因而,上課前我創設了情境,利用播放松鼠活動片以及歌曲《小松鼠快長大》,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小松鼠的喜愛之情,這樣的設計效果很好,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到教學軌道上來。
為了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查找和搜集資料的能力,我設計了交流資料這一環節,來豐富學生的知識,使課內課外有機結合起來,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后,讓學生說一說對松鼠的印象,幫助學生形成一個整體感知,并初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體現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文體”,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為了幫助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和理解課文內容,我設計了不同的形式來引導學生體會, 1 、個人思考到教師小結—讓學生先讀松鼠外形的部分,然后出示課件填空,教師進行對本段小結,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手法。 2 、找時間詞,加以運用 ———讓學生劃出課文中的表示順序的詞,并出示順序詞,鼓勵學生運用這些詞說一段話,可以同桌試說,再在班上說。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讓學生學以致用。為了把學生的認識與創造結合起來,我設計了采訪,表演這一環節,使學生體會交流、合作的快樂,并加深對課文的感悟,猶如身臨其境之感,同時,也提高了語文素養。
《松鼠》教學反思
《松鼠》是一篇描寫動物的課文,語言生動,內容淺顯易懂,描寫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表達了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為了培養學生查找和搜集資料的能力,來豐富學生的知識,使課內課外有機結合起來,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后,讓學生說一說對松鼠的印象,幫助學生形成一個整體感知,并初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體現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文體”,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為了幫助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和理解課文內容。
1、外形特點:
先布置學生畫松鼠,用一兩句話介紹松鼠的外形,然后讓學生看圖說一說松鼠的外形,使學生的頭腦中形成清晰的松鼠形象,懂得介紹動物外形要按一定的順序。
2、生活習性
松鼠的生活習性包括三個方面,我讓學生自由選擇最喜歡的一方面來學習,再結合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松鼠的可愛。
上完這堂課,我覺得有許多不足之處,松鼠活動這一環節,學生通過自學能找出松鼠活動的三種情況,應讓學生說說畫面的內容,訓練他們口頭表達能力。學生欣賞動物前,如能引導學生解讀(觀察、說、想象)使學生對動物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許效果會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