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五年級語文《將相和》導學提綱(通用13篇)
第五單元五年級語文《將相和》導學提綱 篇1
一、初學提綱
1、自學生字。書寫難定:諾、廉、御、侮辱、荊
2、正確讀寫詞語。
召集、大臣、允諾、廉頗、抵御、侮辱、戰袍、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理屈、理直氣壯、無價之寶、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同心協力。
3、默讀課文,給每個故事加個小標題。( )、( )、( )。
二、深學提綱
1、按“起因、經過、結果”把第一個故事分為三部分。
2、勾畫完璧歸趙中藺相如與秦王斗爭的重點詞句,你認為藺相如是個 的人。
3、勾畫澠池之會中藺相如與秦王斗爭的重點詞句,你認為藺相如是個 的人。
4、勾畫負荊請罪中藺相如與廉頗從“不和”到“和”言行的重點詞句,你認為藺相如是個 的人,廉頗是個
的人。
5、藺相如在“完璧歸趙、澠池之會”中立了大功,被封為 ,職守比廉頗高,于是將相 。廉頗有意讓藺相如下不了臺,藺相如為了國家退避三舍,廉頗深受感動,于是上門 , 保衛趙國。
三、學習課文內容。
。ㄒ唬┳x課文內容,考慮下面的問題:
1、“將”指______“相”指_______ “和”的意思是 從“和”字可以推想出什么?
2、這個故事發生在_____時候,主要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三個故事。
。ǘ⿲W習“完璧歸趙”
1、讀第一個故事思考:
因為 所以趙王和大臣們都知道秦王不過想把和氏璧騙到手罷了。可是又不能不答應, 結果 。
因為 ,所以只好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到秦國。
2、讀文中藺相如說的話,思考并填空。
藺相如看這情形,知道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說:“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
藺相如捧著璧,往后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 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F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
到了舉行典禮那一天,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說:“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您如果有誠意的話,先把十五座城交給我國,我國馬上派人把璧送來,決不失信。不然,您殺了我也沒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
。1)“完璧歸趙”這個故事的起因是
經過是
結果是
。2)通過藺相如的語言和動作你認為藺相如是一個怎樣的人?
第五單元五年級語文《將相和》導學提綱 篇2
設計理念: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和”文化作為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一部分,在今天依然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在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時期,我們更加要學習和發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而語文是一個文化性以及文學性很強的科目,對文化的傳播起著重要的作用。本篇課文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從多角度去發現、領略人物的形象與品質的同時,深深感悟蘊含在文中的“和”文化,自覺接受“和”文化的熏陶。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隆重、膽怯、諸位、和氏璧、無價之寶、理直氣壯、完璧歸趙、負荊請罪、同心協力”等詞語。
2.了解課文內容,領悟3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系;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的愛國思想和他們各自的高尚品質。
3.弘揚和學習中華傳統優秀的“和”文化,感悟蘊含在文中的“和”文化,自覺接受“和”文化的熏陶。
教學重點:
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從多角度去發現、領略藺相如的形象與品質。
教學難點:
把握“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3個小故事之間復雜的因果關系,以及感悟蘊含在文中的“和”文化。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1.學生結合題目,搜集一些生活中與“和”字有關的常用成語、俗語等。
2.查找藺相如與廉頗的相關文學常識,也可以找找相關的成語、詩詞、典故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學生閱讀歷史故事的興趣以及加深對“和”文化的理解。
1.同學們,我們中華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和”文化作為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一部分,在今天依然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比如說同學們搜集的成語、俗語 “和氣生財”、“萬事以和為貴” 、“家和萬事興”、“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钡鹊龋羞@些詞語無一不體現了“和”文化。今天讓我們在學習歷史故事的過程中,在了解歷史名人的同時,一起來慢慢品味其中的“和”文化吧。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將相和》。
2.板書課題。
3.同學們之前已預習過課文,知道題目的“將”、“相”分別是誰嗎?“和”在這里應該是什么意思嗎?說說對于題目你是如何理解的?
。ā皩ⅰ 指大將軍廉頗,“相”指上卿藺相如,“和”是和好、團結的意思。題目是指大將軍廉頗和上卿藺相如和睦相處,重歸友好。后世常用“將相和”比喻文官和武將能團結一致,共同把國家的事情辦好。)值得注意的是“將、相、和”這三個字都是多音字。將來、將要;將士,大將;相信;丞相;he和平;he附和,唱和;huo和面;huo和藥、和弄;hu和牌。
4.(在鑒賞課文之前,我們先簡單來了解一下本篇課文的相關常識)人物以及文學常識理解:學生根據課前搜集的資料介紹他所了解的歷史人物,教師根據學生的談話適當的激勵與點評。)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將”與“相”之間為什么和好,他們之間為什么曾經不和?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理清課文圍繞廉頗和藺相如講了幾個小故事,劃分好段落,并用一個合適的小標題概括每個小故事的內容,并想想故事之間有什么聯系。
本文講了三個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1—10自然段):完璧歸趙。
第二個故事(11—14自然段):澠池之會。
第三個故事(15-18自然段):負荊請罪。
三個故事之間有什么聯系?將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藺相如“完璧歸趙”、“澠池之會”的兩次立功,被趙王封為上卿,致使廉頗不服氣才有了“負荊請罪”的故事。因此,這三個小故事之間有著因果關系。
。ㄇ皟杉戮且,“負荊請罪”是果。)
、 將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他們的愛國。板書:愛國(此外還有其他原因嗎?請同學們再思考一下。)
歷史背景展示
戰國是我國歷的一個動蕩不安,連年征戰的時期,當時比較強的國家有七個,即秦、楚、齊、趙、燕、魏、韓,稱為“戰國七雄”,秦國是的一個。課文中所講的趙國緊挨著秦國,另一邊是富強的齊國,處于兩大強國之間的趙國,在軍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有關系國家興亡的重大意義。
。ㄓ浀糜芯涔旁捠沁@樣說的,時勢造英雄。而我想要說的是在當時動蕩不安的社會背景下,人們渴望安居樂業,繁榮富強。正因為人們有了安穩過日子的想法,)“和”文化也就應運而生了。所以我認為將相和的另一個根本原因,就是“有共同的文化意識——‘和’文化”。
百家爭鳴: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處于大變革時期,產生了各種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等等,他們各自著書立說,如: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以和作為人文精神的核心。其弟子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孟子也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道家的“天人合一”自然和諧觀;墨家主張“兼愛、非攻”,提倡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
關于“和”文化的簡單概括以及聯系生活。
其實蘊含“和文化”的事例很多,比如(1)、戰國后期,六國聯盟合力攻秦;(2)、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兩黨能拋開成見,共同抗日。(3)、而在我們生活中,作為一名學生,能做到與同學們和諧相處,互相幫助,愛護班集體的利益。那么你就是一個傳播“和”文化的好學生;回到家里,能和家人互相諒解,維護家庭和睦,那么你就是一個傳播“和”文化的好孩子。
2.暢所欲言(我們將繼續學習這篇課文,再次零距離接觸這些歷史人物。):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喜歡哪個人物,聯系上下文,想想為什么?
請同學們互相討論,交流:(藺相如臨危不懼、機智勇敢,胸懷寬廣愛國情深;廉頗知錯就改、勇于改過;秦王陰險狡詐、貪得無厭……)
。1)、藺相如看這情形,知道秦王沒有拿城換壁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說:“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
交流:藺相如覺察到秦王根本無誠意拿城換壁,就上前一步,故意說璧上有瑕,巧妙地將和氏璧要回手中,這一言行充分表現了他的機智。
3.藺相如捧著璧,往后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并不想……這柱子上!”說著,他舉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俳涣鳎骸袄碇睔鈮选,指理由充分,說話有氣勢。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藺相如知道秦王特別喜歡這塊璧,于是抓住秦王喜歡璧的心理,威脅秦王,嚇唬秦王。一個“撞”字足以表現出藺相如的勇敢無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過人。
②藺相如的勇敢無畏震撼了在場的每一個人,也嚇壞了非常喜歡和氏璧的秦王,請同學們再讀一讀藺相如的動作,語言感受他的無所畏懼。(點名回答,要求在讀的過程中配上適當的動作、表情等,演好角色。)
4.到了舉行典禮那一天,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說:“和氏璧已經送回……從來不講信用的!”秦王沒有辦法,只得客客氣氣地把藺相如送回趙國。
、偬接懀禾A相如非常聰明,派人把璧送回趙國,先發制人。藺相如面對強大的敵人毫無懼色,由被動變主動與秦王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從中看出他機智勇敢、做事果斷、不畏強暴的性格。
②板書:機智勇敢,不畏強暴
5.他走到秦王面前說,“請您為趙王擊缶!鼻赝蹙芙^了。藺相如再要求,秦王還是拒絕。藺相如說:“您現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
①藺相如面對秦王對趙王的侮辱,奮起反抗, 為了國家的尊嚴他不畏強暴,不畏犧牲。(愛國情深)
、谇榫忱首x,體會藺相如的勇敢無畏。假如你就是藺相如你會怎樣對秦王說這些話,指名讀。
“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將軍嗎?……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呀!”從藺相如的語言、行動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高尚品質。
“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從廉頗的話中,你發現廉頗有什么特點?(廉頗居功自傲、性格直率)
秦王:陰險狡詐、言而無信、貪得無厭
同學們的感受真不少!我發現大家說的最多的就是藺相如,看來同學們都對正面人物藺相如情有獨鐘。。ㄎ恼轮兄饕霈F了幾個人物?同學們似乎都不咋喜歡秦王啊,他是個怎樣的人,同學們到底為何如此抗拒呢?請聯系上下文說說你的理由。)
想一想:趙國“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你為趙王感到幸運嗎?為什么?
藺相如具有不畏強暴、機智勇敢,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高尚品質;廉頗也能以國家利益為重,勇于認錯,知錯就改。而他們兩人的共同特點是愛國,有這樣兩位文臣武將處理大小事務,趙王是非常幸運的。
第二課時
一、通讀課文,生字詞、成語查漏補缺。
1.多音字:著(zháo)急、上當(dàng)、答應(yìng )、為(wéi)難、便(pián)宜、上朝(cháo),據詞定音。
2.認清字形,比較形近字,璧(壁)、秦(奏)、歸(舊)、克(刻)。
3.體會詞語的意思,找出課文中帶這些詞的句子讀一讀。
攻無不克:攻城奪地,沒有拿不下來的。
戰無不勝:形容強大無比,每戰必勝。
同心協力:協,合。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二、我們所學的成語中,有哪些是出自本文的?想想它們是什么意思?
1.負荊請罪:負,背著。荊,荊條,用來打人的東西。本課指廉頗光著上身,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請罪。這個成語現用來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2.完璧歸趙:負:背著;荊:荊條。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在文中是指廉頗向藺相如請罪。
三、各抒己見,問題討論(釋疑環節)。
提出自己感興趣的或者不懂的的問題,和大家一起討論。
如:廉頗負荊請罪的過程中,他會和藺相如說些什么呢?
四、學有所悟。
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即寫法。(要求學會融會貫通,學會遷移,運用到寫作中。)
1.人物描寫方法
。1)動作描寫
(2)語言描寫
(3)神態描寫
2.修辭手法:對比
3.文章謀篇布局上:呼應題目,揭示主題。
五、總結。
本篇課文,我們就學習到這里,希望同學們能把握住用典型事件刻畫典型人物性格形象的方法,懂得把本課學習的寫法運用到作文中,學以致用。同時能夠牢記從中學習的“和”文化,做一名傳播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承者。
第五單元五年級語文《將相和》導學提綱 篇3
下面是小學語文課文《將相和》說課稿,歡迎借鑒!
一、說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材六年制第11課《將相和》。
二、教材簡析
本課是第12冊教材第四組“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這一重點訓練項目中的課文!秾⑾嗪汀肥歉鶕抉R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一篇歷史故事課文。課文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突出表現了藺相如臨危不懼、足智多謀、顧全大局,廉頗知錯就改以及他們兩人為了國家利益團結協作的品質。三個小故事敘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緊密相關。文章篇幅較長,語言簡練,人物個性鮮明。根據教學大綱、教材編排意圖、課文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特作以下設計: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一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二是學習掌握“廉頗、璧、侮辱”等7個詞語。
2、操作目標:一是借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二是品味“完璧歸趙、絕口不提、理虧、示弱、能耐”等重點詞語的意思;三是給三個小故事加上小標題;四是復述“負荊請罪”的故事;五是弄清第一自然段和下面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系;六是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品質。
▲教學重點:
1、抓關鍵詞句,品味人物言行,準確概括人物特點,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一步訓練學生語感及其它語文能力。
2、借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1、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
第五單元五年級語文《將相和》導學提綱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分析人物品質。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朗讀能力、表演能力、轉述能力等。
3、德育目標:
學習藺相如和廉頗為國家利益著想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通過討論分析人物品質。
【教學難點】透過人物外在分析人物心理。
【教學方法】朗讀法、自學指導法、表演法等。
【教學手段】液晶投影、微機、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8課《將相和》。(板書:18、將相和)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上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生:(略)
二、廉頗的話
師:廉頗很不服氣,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的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
師:大家評一評他讀的怎么樣?
生:(評略)
師:那你來試一試?
三、完璧歸趙、澠池之會
師:藺相如官拜上卿,只是靠一張嘴嗎?(不是)靠的是什么?請同學分組研究課文,可以選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
生:(研讀)
師:藺相如到底靠的是什么?
生:(討論、分析人物心理和品質)
師:(相機指導藺相如語言朗讀以及《澠池之會》的表演。)
四、負荊請罪
師:說得對,藺相如以他的智慧和勇敢維護了趙國的利益,被趙王封為上卿,廉頗應不應該服氣?
生:應該!
師:是什么最終讓廉頗服氣了?
生: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合,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
師:如果藺相如說的話沒有傳到廉頗的耳中,也就沒有負荊請罪這個故事了,你愿意做一回傳話人嗎?
生:(轉述略)
師:聽了藺相如的話,廉頗是怎么做的呢?同學們,看!(出示負荊請罪圖)這時,你對他們兩人有何評價?
生:(分析人物品質略)
師:同學們,想一想,將相和好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答略)
師:所以他們才能成為───
生:好朋友!
師:才能──
生: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五、總結擴展,布置作業
師:對,他們都有著滿腔的愛國熱情,都要維護國家的利益。學了這一課,同學們受到什么啟示和教育嗎?
生:(答略)
師:說的真好!布置一項作業;丶液螅檎乙幌沦Y料,看看既然將相同心協力保衛趙國,最終趙國為什么還是被秦國滅亡了呢?它是怎樣滅亡的?
第五單元五年級語文《將相和》導學提綱 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評價人物。
3、理解課文內容,從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對敵不畏強暴、機智勇敢,對友胸懷寬廣、忍辱退讓的好品質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教學重難點: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評價人物。
教學過程:
一、讀題、解題
1、故事引入:
你們還記得《完璧歸趙》的故事嗎? 請同學們講一講。引入新課。
2、板書課題
3、出示填空,檢查預習:
“將”→(廉頗)→(大將軍)
“相”→(藺相如)→(宰相)
“和”→(同心協力)
二、了解因果:
1、找到文中的過渡句,指名讀。
2、出示圖示,幫助學生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
三、反復讀文,感知人物形象:
1、分角色讀課文,力求讀通、讀熟、讀好。
2、出示填空完成“人物開花”成語游戲。,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填出可以用在這兩個人物身上的成語——課內、課外的成語都可。)
四、借助名言,豐滿人物形象。
1、在藺相如、廉頗兩個人物,你喜歡(敬佩)誰?說說理由。
2、根據課文內容對對子:如:宰相肚里能撐船,將軍背上能負荊。
3、出示填空練習,加深認識:
因為藺相如(顧全大局)、廉頗(知錯能改),更因為他們都有(精忠報國)的精神,所以他們能化干戈為玉帛,(同心協力)保衛趙國,他們文武雙全,真是趙國的(無價之寶)。
四、借助課劇,展現人物形象
請同學自編、自演課本劇,可以從中選擇一個故事或一個角色進行表演(作為表演的同學來說,實踐了一次,本身就多一次體驗;對于觀演的同學來說,又有了一次很真切,很實在的感悟)
第五單元五年級語文《將相和》導學提綱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感受藺相如的機智勇敢,大局和大將軍廉頗顧全大局,知錯認錯等優秀品質.
2,能抓住人物特點,理清各段之間的聯系及與整篇文章的關系,培養邏輯思維能力考核成績和務求理解的讀書習慣.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間的聯系.
[教學重點]
感受藺相如的機智勇敢,識大局和大將軍廉頗知錯就改的優秀品質.
[教學難點]
懂得遇事要從國家利益出發,顧大局,識大體,講團結.
[教學準備]
負荊請罪的圖片,自制課件,配樂.
[教學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將相和》教學設計
執教者:傅麗霞
一,任務驅動,引發探究: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三個故事.你覺得廉頗和藺相如由和轉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 課文中哪里開始寫到了不和.
(課件出示):"我廉頗功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
2,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看看你從廉頗的話中能讀懂些什么
(生1:我讀出了廉頗內心的強烈不滿,心里很不服氣,嫉妒.
3,句中的"爬到我的頭上去了"指的是什么 從這句中你讀懂了些什么
4,小結:
5,激起沖突:同學們,你們猜猜,假如說廉頗整天這樣生著悶氣,整天想著怎樣尋機報復,后果會怎樣
(生1: 他們的矛盾可能會激化,給趙國帶來不穩定,從而削弱趙國的力量.
6,小結: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藺相如說的話吧!
二,整體閱讀,主動探究:
1,俗話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現在你們都是廉頗的屬下,你們怎樣阻止這場災難的發生.你怎樣勸服正在生氣廉頗呢 我相信你們都是心明眼亮的人,我也相信你們有這個能力.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張嘴,沒什么能耐 現在請同學們看看老師給你的提示.
2,提供學習支架:(投影幻燈)
多媒體出示學習提示:
學習任務:一邊讀一邊感悟,哪些地方你看出了藺相如并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
學習建議:老師建議大家先劃出重點句子或重點詞揣摩人物特點,并感情朗讀,然后采用擺事實或講道理的方法,來說服廉頗.
友情提醒:你可以直接從藺相如的語言,動作來體會藺相如的特點;也可以從趙王和秦王的表現跟藺相如作對比,從而體會藺相如的特點.
3,學生自主研究(學生小組交流)
4,同桌,前后練說---指名說
5,教師相應點撥:你覺得應該怎樣勸服廉頗
生1:廉大將軍,我看你還是和藺上卿和好吧!
師:憑什么
生1:我覺得藺相如之所以能當上上卿,也不是光靠一張嘴皮子呀!
師:哦 我倒想聽聽!
生1:在"完璧歸趙"事件中,其他大臣都沒有主意,可藺相如勇敢得擔當起了重任.從這件事中,他表現出了超人的智慧和舍己為國的精神.這樣一個好人,難道就不值得你和他交朋友嗎 再說了,趙國那么大,你們兩個能共處一室也是一種緣分,為什么不好好相處呢
師:不錯,在危難之際,藺相如能挺身而出,擔當重任,此種勇氣,的確令人佩服!
……
6,小結.
三,還原對話,角色體驗
1,師:廉頗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錯誤.于是有了動人的負荊請罪這一幕.
2,出示 "負荊請罪"圖,現在請同學們看看插圖,書上只說:"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親自到藺相如門上請罪.現在老師想讓兩位同學來表演表演一下.
3,(角色表演)
4,(幻燈考考你):想象說話:(1)如果當時圍觀的百姓看到了這動人的一幕,他們會說些什么 (2)這件事傳到趙王或秦王的耳朵里,他們可能會說些什么 請你任意選擇一個角色說一說.
生(百姓):如果當時圍觀的百姓看到了這動人的一幕,我們會說:"我們趙國有這樣兩位寬宏大量,一心為國的大臣,真是我們的福氣呀!"
生(秦王):秦王可能會說:"真可惜,本來我就可以坐收魚翁之利了.廉頗和藺相如竟然和好了,趙王真是如虎添翼呀,今后攻打趙國可謂難上加難啊!"
……
5,小結:出示:宰相肚里能撐船,將軍背上能插荊.
四,總結提升,課后延伸
1,師:同學們,今天,你學了這一課,有什么收獲嗎
(生1:我們做人要心胸寬闊,不能為了一點小事而斤斤計較.)
2,我們知道,后來秦國還是滅了六國,趙國也包括在內.那么趙國后來怎么也逃脫不了被滅亡的命運呢 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后去閱讀有關的書籍.
3,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個被后人傳為美談的故事吧!
五,作業:找《史記》一文,找書中自己最感興趣的故事讀一讀,并做在閱讀記錄卡中.
板書設計:
負荊請罪
廉頗 藺相如
背上荊條 迎接
跪下
勇于認錯 顧全大局
為了趙國利益
第五單元五年級語文《將相和》導學提綱 篇7
佚名
一、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個歷史故事,是根據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它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通過三個小故事,寫出了將相之間由不和到和好的發生、發展和結果。贊揚了藺相如勇敢、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政治遠見,也贊揚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精神,贊揚了兩人愛國的好思想。
二、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從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對敵人不畏強暴,機智勇敢,對友胸懷寬廣、忍辱退讓的好品質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抓住人物特點,搞清各段之間的聯系及各段與整篇的關系,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和務求理解的讀書習慣。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復述“負荊請罪”這一故事。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 教學重難點:
1、 理解三個故事的原因和結果。
2、 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系。
四、 教時安排:三課時
五、 課前準備:掛圖、小黑板、布置學生預習
課前預習:
1、 讀課文自學生字詞,理解課后第4題中帶點的詞;
2、 按“預習”弄清題意,給課文分段,起小標題;
3、 再讀課文,思考課后第1題。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在預習的基礎上,從整篇入手,初步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組織分段;仔細閱讀第一大段,開始接觸第二大段。
教學重點:
掌握生字新詞,分段,講讀第一大段。
教學過程 :
一、 板書課題提問分析檢查預習情況
1、 將相和:廉頗和藺相如同心協力。比喻文官武將團結一致,共同把國家的事情辦好。
2、 簡介導入 :這是一篇歷史故事,是根據司馬遷的《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它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靜,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寫了三個小故事。哪三個小故事呢?
二、 學生默讀課文(自學)
1、 掌握生字詞;
2、 給課文分段,弄清課文講了哪三個小故事。
三、 檢查自學情況
1、 生字:指導讀準“允”“yun”不念“run”;要與“充”區別;
指導書寫“廉”“廣”部,剩10畫,不是8畫。
2、 課后第4題的詞,理解帶點的詞。
3、 課文主要講了哪三個小故事?(完璧歸趙、澠池會、負荊請罪)
4、 提問分段(按故事分三大段)
四、 學習第一段:完璧歸趙
1、 齊讀第一節,思考:這節與下面三個故事有什么聯系?(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和背靜。三個故事都是在這樣的歷史背靜下發生的。)
戰國: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時期。
趙國處在秦齊兩大國之間,因此軍事、外交方面的措施,關系國家興旺的重大意義。
2、 指名讀2、3節,解釋“和氏璧”;
思考回答:趙王接到信為什么非常著急?
3、齊讀4、5節
藺相如是怎樣說的?指名讀第6節
4、 藺相如是怎樣造成秦國理屈,完璧歸趙的?
(1)出示掛圖,學生自瀆8、9節,把畫中藺相如的動作詞打點;
。2)指名口述過程
。3)這表明藺相如有怎樣的精神?(不畏強暴,機智勇敢的斗爭精神)
5、 結果怎樣?齊讀第10節
(藺相如完璧歸趙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了上大夫。)
大夫:官職,分上、中、下三等,上大夫為最高一級的大夫。
五、小結“完璧歸趙”的前因后果
。ㄆ鹨蚴乔赝跗髨D騙取趙國的和氏璧,結果由于藺相如的機智勇敢而完璧歸趙。)
六、 自學下兩個故事,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學習第二、三大段,分清每個故事的前因后果,搞清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系及三個故事與整篇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系。
教學過程 :
一、 指名說說第一個故事“完璧歸趙”的前因后果。
二、 明確本課學習內容。
閱讀思考:(小黑板)
1、 你會提出什么問題?
2、 弄清每個小故事的原因和結果。
3、 藺相如、廉頗是怎樣的人?
三、 學習第二段
1、 學生默讀、思考
2、 你會提出什么問題?
質疑解難:瑟——古時候的一種彈奏樂器。
缶——瓦制的器皿。(瓦罐)
我們把大家提出的問題歸納為幾個重點討論。(出示小黑板)
。1) 誰為什么提出澠池會?
。2) 趙王決定怎樣?
。3) 藺相如為什么逼秦王擊缶?
。4) 秦王擊缶后,為什么“不敢把趙王怎么樣?”
3、 逐問題討論
答(1):指名讀11節,此時將相關系怎樣?(和)
答(2):指名說(秦王叫趙王鼓瑟并叫人記錄,表示秦趙地位不平等,以此侮辱趙國。藺相如逼秦王擊缶,也叫人記錄,維護了趙國的尊嚴。)
答(3):指名讀14節(藺相如逼秦王擊缶是為了維護趙國尊嚴。)
答(4):(因為秦王知道了趙國文官藺相如的厲害,所以他不敢把趙王怎么樣。)
4、 弄清故事的原因和結果。
齊讀第15節藺相如立了什么功?(他維護了趙國的尊嚴)所以趙王封他為上卿。
四、 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第三個故事。
1、 學生小聲自瀆,思考總要求。
2、 你會提出什么問題?(學生互問)
歸納問題(出示小黑板)
。1) 廉頗為什么不服氣?
。2) 藺相如是怎樣做的?他為什么避著廉頗?
。3) 廉頗為什么負荊請罪?
3、 小組討論
4、 逐問題討論
答(1):指名說讀第16節(藺相如職位比廉頗高。)
答(2):指名說(藺相如避著廉頗)為什么?指導讀藺相如說的一段話,體會他是為了趙國,心胸開闊。
答(3):(出示掛圖)指名讀第18節(誠意和好、勇于改過)
5、 說一說故事的前因后果
結果中哪個詞點了題意?(同心協力)
6、 說說藺相如、廉頗是怎樣的人?(見板書)
藺相如為什么會機智勇敢、心胸開闊?(愛國)
廉頗為什么會勇于改過?(愛國)
7、 思想教育:我們平時,只有全班同學團結一心,才能把班級工作搞好。
五、練習:指名說原因、結果,然后同桌互說。
板書設計 :
11、將相和
廉頗 藺相如(齊心協力)愛國
完璧歸趙 立功 機智勇敢
澠池會見 再立功 心胸開闊
居功自傲 負荊請罪 勇于改過
。ㄔ颍 (結果) (品質)
第五單元五年級語文《將相和》導學提綱 篇8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10個生字,能正確的讀寫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愛國思想和他們各自的美好品質。
4、領悟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在連系。
教學重點:
有感情朗讀,體會人物的美好品質,受到思想教育。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將相不和的原因。
教學課時: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ò鍟n題)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的這一課,雖然只有三個字,卻包含了兩個人物,三個小故事。你們能從標題中看出是哪兩個人物嗎?(學生自由發言)那么“將”“相”各指誰?“和”又是什么意思呢?讓我們讀文去看看吧!
二、自讀自悟,了解故事內容。
1、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試給文中的三個小故事加一個小標題,想想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系。
3、提出你感興趣的問題或不懂得問題準備組內討論。
三、交流自學情況。
1、檢查讀文,糾詞正音。
2、交流三個小故事所加小標題: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
3、學生現在小組內交流提出的不懂的問題,初步解決一部分問題,留出有價值的問題和難以解決的問題,班內交流。
4、教師同學生共同分類歸納重點問題
(1)完璧歸趙
藺相如為什么要說“這塊比上有點兒小毛。俊
藺相如為什么要讓自己的腦袋和璧一起撞碎在這柱子上?
秦王沒有得到和氏璧怎么會心甘情愿的讓藺相如回國?
。2)澠池之會
藺相如為什么逼秦王擊缶?
秦王擊缶后為什么不敢拿趙王怎么樣?
。3)負荊請罪
藺相如為什么要避讓廉頗?
廉頗至藺相如門上請罪時為什么要脫下戰袍,背上荊條?
四、布置作業。
要求學生精讀課文,勾畫重點問題答案,為下一節課的匯報做準備。
第二課時
一、導入。
這節課讓我們再一次走進廉頗和藺相如,讓我們感知古人的機智和風度。
二、再一次出示重點問題提示。
引導: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個小故事?練習多讀讀,自由結組,解決故事中的問題。
三、圍繞“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說說為什么?”這一話題,交流討論并指導朗讀。
1、藺相如:機智勇敢;熱愛祖國;胸懷寬廣;顧全大局;
2、廉頗:英勇善戰;熱愛祖國;知錯就改;
3、要求學生想全理由,組織好語言。
4、指導學生朗讀藺相如和廉頗的相關語句。
重點語句
1、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的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
2、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呀!
四、總結。
《將相和》中,藺相如和廉頗使兩個同樣熠熠生輝的人物,他們的故事流芳千古,傳為佳話,讓他們身上的這種優秀品質在我們的身上發揚光大吧!
第三課時
一、出示掛圖“負荊請罪”,觀察想想。
廉頗到藺府負荊請罪會怎么說,怎么做呢?藺相如又會如何做和說呢?
1、學生自己練習說一說。
2、把“負荊請罪”的結尾補充豐滿,寫一個片斷。
3、讀習作,師生評議。
二、編排課本劇。
1、選擇一個小故事,試演。
2、師生品評
三、布置作業。
1、抄寫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選做)有條件的學生看看表現“將相和”內容的戲曲的錄像、錄音。
第五單元五年級語文《將相和》導學提綱 篇9
課題:18、將相和
課時:二課時
學習目標:
1.生字:璧、允、廉、頗、侮辱、拒。新詞:理屈、示弱、抵御、推辭、侮辱、拒絕、無價之寶、絕口不提、完璧歸趙、同心協力、負荊請罪。
2.給課文分段,并給每段加上一個合適的小標題。
3.通過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4.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間的聯系。
學習重難點:學習藺相如對敵不畏強暴、機智勇敢,對友胸懷寬廣、忍辱退讓的高尚品質;學習廉頗知錯就改、勇于改過的精神;學習他們兩個的愛國精神。
教學過程:學生活動預設:
教師活動預設
一、自學目標。(3分鐘)
與以往不同的是目標較多,要邊學邊標記重點。
二、挑戰自我。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本課的朗讀比拼進行一部分,請同學們做好準備。
2、很多同學在家里已經對生字新詞進行了學習,所以只給大家6分鐘的時間練會(田字格),在聽寫比拼中注意把字寫正確,更要寫漂亮。
三、品讀感悟。
1、自主學習。
。1)、概括主要內容,寫在規定處。
。2)、默讀課文,給三個故事加上小標題,并批注三個故事的主要內容及之間的聯系。有好提示:1>批注時要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2>批注時要邊讀邊找出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做好批注。
。3)、通過剛才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發現?寫在書的空白處。(篇章結構、寫法等)
2、組內交流,二次批注。
按4321號的順序對以上學習內容進行交流,在交流中要認真傾聽,提出質疑和補充。結合別人的建議再進行梳理,查缺補漏。(藺相如、廉頗各有哪些高尚品質?他們的共同點是什么?你更喜歡誰?為什么?)
四、老師分工。
五、準備匯報。
1、本課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各組自己選擇匯報內容,每組選一個小故事。
3、根據任務組內分工。注:說清故事的前因后果。
六、作業。
1、抄寫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有條件的可以看一看《將相和》內容的錄像。
七、資料推薦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刎頸之交》
第五單元五年級語文《將相和》導學提綱 篇10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讀并理解:侮辱、鼓瑟、上大夫、擊缶、理屈、無價之寶、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理直氣壯、同心協力、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等詞。
2、熟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完璧歸趙”、“澠池會見”、“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前因后果。
3、初步感受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系。
第 二 課 時
教學目標
1、揣摩課文語言,感受人物形象,體會課文著重用語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表達效果。
2、理解“將相和”故事意義,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
3、能對課文中的人物說出自己的喜歡、厭惡……等感受。
教學設計:
一、探究起點,整體感受人物形象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8課《將相和》。我們已經了解到,這個歷史故事由三個小故事構成,分別是——“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
2. 還記得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嗎?
你喜歡哪個人物,為什么?
對秦王和趙王,你們有什么看法?
3.看來大家都比較喜歡廉頗和藺相如!那么,課文是怎樣刻畫這兩個人物的呢?請打開書,快速默讀課文,你覺得課文在寫這兩個人物時,什么地方寫得最精彩?把他們分別找出來,用心體會。
(設計意圖:通過對人物的簡單品評,初步感受人物的形象,為體會以強欺弱、以弱勝強做準備。然后快速進入對語言的揣摩感受。)
二、品味語言,深入感悟人物形象
師:咱們來交流一下,你覺得課文在刻畫人物的時候,哪些地方描寫得最精彩?
(一)研究“完璧歸趙”
預設一: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現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撞碎在這柱子上!”
你們注意到了嗎?課文寫藺相如的這句話,用了哪組關聯詞?讀著這樣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誰也來讀藺相如理直氣壯的話。
像這樣用假設關系的句式來描寫藺相如的語言,在完璧歸趙故事中還有幾處,找出來讀一讀,再感受感受。
(設計意圖:學生對人物的理解來自于具體的描寫,而且在第一課時已經有了初步的感受,因此,這里要做的就是直接將學生的目光引向語言。)
預設二: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說:“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從這兩個表示假設關系的句式中,我們又能感受到什么?
預設三:到了舉行典禮那一天,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說:“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您如果有誠意的話,先把十五座城交給我國,我國馬上派人把璧送來,絕不失信。不然,您殺了我也沒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
秦王愿意別人說他沒誠意、不講信用嗎?用這樣的方式和秦王說理,你認為有什么好處?抓住人物的語言,我們就揣摩到了人物的內心想法(板書:刻畫內心)難怪古人說“言為心聲”。
。ㄔO計意圖:此兩處的略處理,在于都是第一個故事,且語言描寫上都有驚人的相似,即采用了假設關系的句式。)
。ǘ┭芯俊皾瞥刂畷
預設四:藺相如說:“您現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
你發現作者了嗎?作者是怎樣寫出這種氣勢的?也就是說,藺相如又在用假設的句式,以不容商量的口氣,逼秦王為趙王擊缶。但他憑什么敢和秦王拼呢?這一拼,最終拼來的是趙國的——
(設計意圖:再抓假設句,體會藺相如的勇敢、愛國、智慧,然后重點突出“拼”字的教學,感受作者在用詞上的準確生動。)
。ㄈ┭芯俊柏撉G請罪” 分
師:完璧歸趙,藺相如使趙國免受了秦國的欺騙。秦王很不甘心,又搞了一個澠池之會要侮辱趙王,藺相如再一次以弱勝強,維護了趙國的尊嚴,回國后連升幾級,被趙王封為上卿。本來順理成章的事,卻造成了將與相的不和,于是有了負荊請罪的故事。課文還有哪些描寫人物的地方讓你覺得特別精彩呢?咱們繼續交流。
。ㄔO計意圖:解決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系,突破教學難點。)
預設五: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呀!”
藺相如的這一“避”,與完璧歸趙的一“撞”和澠池之會的一“拼”一樣,都是為了——趙國。難怪藺相如要語重心長的說——引讀藺相如的話。
為了理解得更深刻,我們不妨把他們的話對比著讀一讀。看看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出示: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
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呀!”
1)廉頗:個性耿直、心直口快、直截了當。
課文是用怎樣的語言來寫出他們不同的性格的?
2)藺相如:反問、因果、假設。
廉頗:對比
3)有比較才有鑒別呀!同樣是語言描寫,人物的個性不同,語言也不一樣。我們以后在描寫人物的時候,也要注意語言必須體現人物的個性。(板書:體現個性)
4)說來說去,藺相如就是想強調為了國家安危,“將”和“相”應該——和好。為了趙國,就應該——將相和。
。ㄔO計意圖:此處的對比,目的是想在學生對人物形象有了初步體驗后,再從語言的角度感受任務的個性不同,語言也不一樣。)
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廉頗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哪一句話直接寫出了成語“負荊請罪”的意思?看看插圖,再讀讀寫廉頗負荊請罪的句子,你體會到了什么?
寫話:此時的廉頗會對藺相如說些什么?藺相如熱情相迎,又會怎樣對廉頗說呢?拿起筆,選擇你喜歡的一個人物,想象他們見面的情景,把他們可能說的話寫下來。寫的時候,如果能夠用上課文中寫人物語言的表達方式更好。
。ㄔO計意圖:此處寫話,一是體現讀寫結合的理念,同時意在使學生遷移運用課文中用假設復句、因果復句等表達方式寫人物語言的表達效果。)
三、拓展提升,揭示“和”的意義
1. 一個知錯就改,另一個真誠相待,都是多么的難能可貴!從此過后(出示齊讀)——從此以后,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師:同心協力這四個字濃縮為一個字,就是課題中的——和。是呀,俗話說:“人和百事旺,家和萬事興”,國家也一樣,正由于將相二人同心協力、和衷共濟保衛趙國,秦國很多年都不敢再來進犯趙國。
2. 從此,“負荊請罪”就成了中國歷史上一段感人的佳話,《將相和》的故事也千古流傳,家喻戶曉,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同學們,這篇課文改編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史記》是一部很有價值的歷史著作和杰出的文學著作,曾被當代文學家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想知道廉頗和藺相如和好后,又發生了什么故事嗎?建議你去買一本《史記》來讀,你會感受到歷史名著刻畫人物形象的不同魅力。
(設計意圖:回扣課題,既是對故事意義之提升,同時也在于引導學生由讀一篇課文到讀整本的名著。)
板書設計:
18 將相和
為了趙國 人物語言:
藺相如 廉 頗 刻畫內心
撞 拼 避 負荊請罪 體現個性
一堂“和諧育人”的好課——評渝中區人和街小學劉小波執教的《將相和》一課
重慶教科院 楊世碧
在春暖花開的人間四月,我們相聚在書香滿園的人和街小學,參加“人和街小學首屆教師特色課堂展示活動”,共同研討深入語文課程改革的措施策略,研討“人和課堂”特色。我感到非常高興,愿與在座的老師們一起新課程課堂教學的研討。
老師們:當前全國小學語文課程改革正處于由課改初期的亢奮期轉向“語文本體回歸”的調整期,正朝著正確、健康、高效的方向發展。具體表現為:一、突出語文意識、基礎意識、文本意識、訓練意識;二、突出語文學科本質特征,擯棄非語文、泛語文現象。三、突出鉆研教材,注重挖掘語言訓練點。四、突出學生自主學習,指導學習方法,培養學習能力。把握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發展方向,對課堂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就以此為指導來談談我聽劉小波老師執教的《將相和》一課的感受。我認為劉小波老師的課較好體現了以下四個方面的特色:
一、教學目標和諧落實。
《將相和》是五年級下冊第五組中的課文,教師在教學中實施的教學目標是:1、揣摩課文語言,感受人物形象,2、體會運用語言刻畫人物所采的表達方法及表達效果。3、能對課文中的人物說出自己的喜歡、厭惡……等感受。鮮明準確體現了《語文課標》第三學段的教學目標。且教學目標貫穿與教學的始終。始終抓語言刻畫人物的詞句、表達方法、表達效果等語文知識與能力的有機訓練,始終抓對人物形象的體會、感受,潛移默化地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熏陶感染。呈現出“教學目標落實清清楚楚一條線”的態勢?朔水斍伴喿x教學出現的“教學目標的階段性不明,越位和不到位的問題同時存在現象”。(如閱讀教學低年級向中年級靠,中年級向高年級靠;字詞教學中高年級與低年級區別不大。)較好的體現了“三緯目標”的和諧統一。
二、教學內容和諧取舍。
《將相和》是根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改編。也是人教版教材的傳統課文,大家耳熟能詳,膾炙人口。課文由三個小故事組成,篇幅較長。怎樣做到“長文短教”收到好的教學效果,劉老師的課做了一個很好的示范!伴L文短教”首先是對課文內容進行合理、和諧地取舍。因為“教學內容不等于課文內容。”我們進行閱讀教學不是以教課文內容為目的!叭 薄獮槁鋵嵔虒W目標服務的重點詞句段;“舍”—學生自學能讀懂的課文內容、情節部分。劉老師根據學情,根據課文由三個小故事組成的特點,每個故事都準確選擇重點句段進行語言訓練,再用教師的小結語言進行串聯提升,點明三故事之間的聯系。這樣教學既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又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白叱隽藘热莘治龅奶茁。”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教學結構和諧鮮明
課堂教學呈現板塊結構。以三個小故事為三個板塊,三個板塊用兩條線索(一條語言文字訓練線,一條感受人物形象情感線)串聯起來,塊線相綴相連,相互映襯。在實施過程中,體現了“主次分明,靜動相宜,讀寫結合”的特色。表現為:
主次分明。以語言描寫人物形象、以表達方法及效果為主要教學內容,而課文內容分析為次要教學內容,體現了閱讀教學的“二八定律”,即20%的課文內容分析,80%的語言訓練,在其中尋求語言訓練點、能力增長點、方法習得點。突出了主次分明的特色。
靜動相宜。開課的環節,就設計了學生自讀課文,勾畫課文怎樣運用語言刻畫人物形象的句段,讓學生潛下心來靜靜地默讀課文,走進文本,去對人物進行情感的感受。如:你喜歡文中那個人物?你從文中哪些語句獲得這樣的感受的?獲得了靜讀,潛心讀書的效果。而在讀文本,體會人物形象和性格時,學生則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如在理解寫藺相如的語言“您現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時提問:“這一拼,拼來了什么?”學生理解回答非常精彩—— 拼來了趙國的尊嚴、勝利、榮譽……;在進行廉頗、藺相如人物形象對比理解時,學生則思維活躍,暢所欲言,學生思維得到迸發、碰撞,較好的體現了課堂教學的活躍性。教師在課結束時設計了寫的練習,又讓學生精心思考,想象,表達,有效的進行語言的運用。這樣的教學,有靜有動,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靜動相宜,和諧有效。
讀寫結合。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都非常注重引導學生用不同的形式讀書,以讀帶講,讀中理解,讀中感受,這是值得提倡的。在課結束時還設計了寫的練習,從讀學寫,在學《負荊請罪》后,設計了“廉頗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兩人見面時會說什么?請運用課文語言的表達方式。”的習作練習,有效地進行語言文字的運用,實現了讀寫的有機結合。
四、教學方法和諧靈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的采用了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開課時設計的牽一發動全身的問題—— “大家都喜歡藺相如和廉頗這兩個主要人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是怎樣運用語言刻畫這兩個人物形象的?”并以此貫穿教學全過程,較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師生的和諧,師生的平等性。較好地克服了當前教學中普遍存在的“教師過于強勢,教學霸權”的現象。在引到學生探究語言刻畫人物形象時,教師引導學生“讀中間的句子,看還能發現什么關聯詞?”“你有什么新的體會?具體是從哪些語言描寫體會到的?”讓學生去發現,幫助學生愉快地獲取知識,得到發展與提升。較好地踐行了“人和課堂”的特色教學理念。
教師還設計了“前后呼應”的教學環節,對課題中的“和”作了巧妙地處理。教師在《負荊請罪》前以小結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將相為什么“不和”,然后在通過人物語言形象的對比理解,幫助學生理解將相為什么“和”。通過師生共讀課文的方式,通過教師的談話,使學生的認識得以又一次提升,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達到了和諧的統一。
當然,也還有值得研究的問題:1、通過語言理解人物形象還應全面一些,使人物形象更豐滿;2、理解語言表達方法應更深入一些,使之融會貫通;3、語言表達效果的理解應加強。
總的來說,劉小波老師的課較好地體現了全國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方向,體現了語文課程的本體的回歸,體現了“和諧育人”的“人和課堂”特色,是一堂難得的樸實、扎實、有效的好課,為我們深入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各位老師,各位同行,今天我們欣喜地看到了人和街小學在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中邁出的可喜步伐,取得的可喜成績,打造出的特色好課,培養出的特色新秀。我希望“人和課堂”特色這一枝獨秀,為我們課堂教學改革引來萬紫千紅,春色滿園的美好景象!
第五單元五年級語文《將相和》導學提綱 篇11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
2.能抓住人物特點,理清各段之間的聯系及各段與整篇的關系,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和務求理解的讀書習慣;
3.懂得遇事要從國家利益出發,顧大局,識大體,講團結。
教學重點:
準確概括人物特點,理清各段之間的內在聯系及各段與整篇文章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
1.題解。
2.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提示學習課文的要求。(學習方法)
、賹懭宋锏奈恼拢プ∪宋锾攸c。
②課文是由三個獨立完整的故事結構而成,寫的是兩個人物間發生的事,學習時還應抓線索以理解三個故事是怎么聯系在一起的。
二、指導分段
1.通讀全文,考慮分段要求。
2.討論分段。重點研究二、三兩段間過渡段的歸屬,要從內容和邏輯關系上理解。
三、講讀第一大段
1.輕聲朗讀,讀后說出小標題,寫誰。
2.理出故事的情節(起因,經過、結果)。
3.討論:從三層內容的敘述看出藺相如是怎樣一個人。
4、形成的板書
22.將相和
5.小結。
、龠@個故事為什么叫“完璧歸趙”?藺相如為什么能完璧歸趙?
②挖掘藺相如的思想品質。
、墼O疑。這個故事與下文有什么聯系,與全文有什么關系。(圍繞線索考慮)
、軞w納學法(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抓人物特點)。
四、閱讀課文。
用學習第一大段的方法學習第二大段,考慮怎樣理清情節,抓人物特點
五、作業
繼續閱讀二、三兩段,并思考學習第一大段結束時的設疑問題。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學習本文的要求(學習方法)。
2.第一大段的主要內容及藺相如的特點。
二、講讀第二大段
1.說出本段寫了一個什么故事,是寫誰的。
2.默讀,并理清故事情節,抓人物特點。
3.討論:澠池會上發生了什么事,藺相如是如何斗爭的?表現了藺相如什么品質?趙國勝利的原因是什么?
4.思考,暫不作答。這個故事還是寫藺相如,與其他故事有什么聯系,與“將相和”有什么關系。
三、講讀第三大段,先小聲朗讀后討論
、龠@是一個什么故事。主要寫誰,故事的情節是怎樣的?
、趶奶A相如對廉頗的步步退讓中,進一步看出他有什么特點,他為什么能這樣做。
、哿H為什么能負荊請罪,廉頗這個人有什么特點?
、芄适碌慕Y果怎樣。
四、討論(搞清聯系)
1.課文的結構特點,是由三個相對獨立的故事組成,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系是怎樣的,它們與全文的關系又是怎樣的。
2.總結本課學習方法。
3.練習歸納中心思想。
板書設計:
22.將相和
一、完璧歸趙 抓人物特點
藺相如 勇敢機智 忠貞愛國 抓線索、聯系
二、澠池之會 ↓
藺相如 不顧個人安危 和的重要
三、負荊請罪 失和的原因
廉頗 知錯就改 言和的基礎
五、作業
1.熟讀全文,歸納中心思想,歸納人物特點。
2.復習生字,練習要求聽寫的詞語。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各部分內容及小標題,進一步明確各部分間,各部分與整篇的關系
二、通讀全文,準確歸納中心思想及人物特點
1.中心思想:課文突出地表現了藺相如勇敢機智、顧全大局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品質,以及他們從國家利益出發,加強團結的精神。
2.人物特點
三、字詞練習
1.講講對“完璧歸趙”“負荊請罪”兩個成語的理解,練習造句。
2.聽寫詞語。(見課后作業 3)
四、作業
1.復習本文,重點復習人物特點和文章各部分的內在聯系,以及學習類似文章的方法。
2.預習下文,要會讀,并考慮課后問題。
第五單元五年級語文《將相和》導學提綱 篇12
【說教材】
〖教材內容〗
《將相和》是十冊第五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的故事,稱頌了藺相如機智、勇敢、謙讓的美德,廉頗勇于認錯和他們的愛國主義思想。這個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根據課文內容和本單元訓練重點,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理解課文內容,從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對敵不畏強暴,機制勇敢和對友胸懷寬廣,忍辱推讓的好品質,從中受到啟示和教育。(體會人物的愛國思想和他們各自美好的品質。)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從三個小故事中任選一個演一演。
〖教學重點〗
1、理解三個故事的原因和結果。
2、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系。
【說程序】
一、導入
1、復習提問導入。
2、交流自學情況:
。ㄒ龑W生討論喜歡文中的那一個人物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對敵不畏強暴,顧全大局機智勇敢和對友胸懷寬廣,忍辱推讓的好品質,廉頗勇于認錯。)
總結:這兩個人物都有美好的品質,大家都喜歡.但為了交流方便,下面我們對“完璧歸趙”進行交流、體會。
二、學習“完璧歸趙”
1、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藺相如是個機智勇敢、不畏強暴的人?(有5句,并體會)
2、理解最后一句:“秦王沒辦法,只得客客氣氣的送藺相如回趙國”。
3、藺相如所做的一切是為了什么?(為了國家的利益和尊嚴)
小結:秦王想殺他,本想愚弄趙國,可是反而被藺相如捉弄了,他現在是啞巴吃黃連有口說不出,這句話僅僅是寫秦王的心理嗎?(突出了藺相如的機智)可見作者用詞是多么的好、巧妙。
過度:通過這次完璧歸趙,藺相如為趙國立了大功受到趙王的重用。我們再看一看幾年以后的澠池之會上藺相如是如何表現的。
三、學習“澠池之會”
1、在澠池之會上藺相如有什么表現?具體說說你從那里看出來得?(有3點)
2、同學們想一想這場政治斗爭秦趙兩國打成平局,還是決出勝輸?為什么?(當時秦被趙強大。從敲打的樂器上說瑟可以敲出樂音而是破罐子)
3、澠池之戰獲勝,功勞應屬于誰?
過度:由于藺相如又一次維護了國家的尊嚴,立了大功,應而封他為上卿,位比廉頗高,因而藺相如和廉頗不和,也就引出了“負荊請罪”。
四、學習“負荊請罪”
1、你覺得廉頗是一個怎樣的人,說說為什么?
2、你覺得藺相如是一個怎樣的人,說說為什么?
3、你有什么收獲?
【說教法】
古語云:教學相長。學生的學需要老師的教,這就需老師選用恰當的方法。我在講授本文時主要用以下方法:
1、提問法:
由于本文是講讀課文,所以提問法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可以引導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內容。
2、朗讀法:
讀書百遍其意自現。本文是講讀課文,讀課文有助于學生理解,何況本文有些問題答案就在文中。所以用此法。
【說教法】
教與學是雙邊活動,一堂課是否成功,除了看教師的教,重點看學生如何學,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重課前預習,通過布置預習,設置預習題進行預習。
2、課堂指導學生學習新知識。通過對個別句子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能力,思考能力。
3、指導學生完成課堂練習。
總之,本課通過巧妙設疑,多種教法的應用,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想象力,實現了教學目標。
【板書設計】
藺相如 廉頗
機智勇敢 不畏強暴 知錯就改
完璧歸趙 澠池之會 負荊請罪
第五單元五年級語文《將相和》導學提綱 篇1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等詞語的意思。
2、初步認識過渡句,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3、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質,懂得“國家利益高于一切”、“和為貴”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深入品析人物言行,感受藺相如和廉頗忠于國家、顧全大局的高尚品質。懂得“國家利益高于一切”、“和為貴”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板書課題):同學們,上節課我們預習了課文《將相和》,誰來說說課題的意思?(武將和文官和好)
2、既然是“和好”,說明將相以前有過“不和”,他們為什么不和了呢?看看廉頗是怎么說的?
⑴ 生讀文,找到第十六自然段廉頗說的話,指名讀:“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去!”
、啤≈笇Ю首x:讀書要讀得“聲情并茂”,老師教大家一個方法:邊讀邊揣摩廉頗當時的心理,想象他說話時的表情,動作,這樣自然而然就讀得“聲情并茂”了。想不想試試?
、恰∩杂删氉x后指名讀,師生共同評議。
3、找到將相矛盾的焦點了嗎?(師生討論交流)
4、小結:
在廉頗的心目中,自己是身經百戰,屢建奇功的大功臣。而藺相如只會耍嘴皮子,沒什么真本事。竟然爬到他頭上去了,心里就不平衡,不服氣。那么藺相如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的嘴到底厲害不厲害?官到底該不該升?這就是咱們要重點研究的問題。
二、新授
1、我們先來看“完璧歸趙”這個故事。請大家自由讀課文,找到描寫藺相如面見秦王說話時表現的兩個詞語,做上記號。
、拧∩杂勺x文。
、啤≌垉晌煌瑢W將詞語板書到黑板上。(理直氣壯 大大方方)
2指名讀“理直氣壯”,理解詞意,指導讀出詞語的味道來。
3、引讀:藺相如理直氣壯地說──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個城……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
4、藺相如的理“直”在哪里?請大家默讀2到8自然段,劃出重點句,組織好語言,替藺相如來擺擺這個理。(師生共同討論交流)
5、導讀:
是啊,拿城換璧是你秦王提出來的,我把和氏璧給你送來了,你卻不交城。理由充分,說話才有氣勢。藺相如理直氣壯地說──
。ㄉx“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個城……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
有理有據,所以藺相如面對的雖然是虎狼之國的秦王,卻仍然毫無懼色,言語中字字擲地有聲。藺相如理直氣壯地說──
。ㄉR讀“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個城……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
6、討論交流:藺相如真的撞嗎?
(引導:秦王對和氏璧是愛不釋手,藺相如已看在眼里。這是藺相如使的“金蟬脫殼”之計。)
7、除了金蟬脫殼之計,藺相如還用了幾個計。請大家接著讀書,看看誰能讀出來?
(生讀書后交流,師相機引導: “緩兵之計、瞞天過海、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等 )
8、過渡:和氏璧完好無損地回到了趙國。藺相如心里的一塊石頭總算落地了。所以到了舉行典禮的那一天,他進宮見了秦王才會──(師指板書“大大方方”,生齊讀)
9、引讀:藺相如大大方方地說──
“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您殺了我也沒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
10、討論交流:藺相如難道不怕秦王殺他嗎?這可是欺君之罪呀!請大家再讀藺相如的話,揣摩一下秦王當時的心理。
。ㄏ鄼C指導:藺相如已揣摸透了秦王的心理: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殺了藺相如也沒有用。反而落下不講信用的惡名,讓天下人恥笑。)
11、導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藺相如已經摸透了秦王的心理,知道秦王不會殺他,所以才會大大方方地說──
。ㄉR讀“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您殺了我也沒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保
12、你們讀出一個怎樣的藺相如來?(不畏強暴 機智勇敢)
13、小結:
藺相如憑著過人的機智和超人的膽識,用他的那張嘴和秦王針鋒相對。不僅“完璧歸趙”,還讓秦國沒有理由對趙國動兵。你們說說,他這張嘴厲害不厲害?
。ú寥ズ诎迳稀皡柡Α焙蟮摹埃俊,改為“!”)
14、和氏璧完好無損地回到了趙國,藺相如也被秦王客客氣氣地送回了趙國。咱們懸著的心總算可以放下來了。讓我們靜下心來想想:藺相如決定接受趙王讓他帶璧入秦的使命時,他心里有把握嗎?請大家讀書,找出文中的句子來。
“我愿意帶著這塊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拧≈该x后自由讀。
、啤∧銈冇肿x出一個怎樣的藺相如來?(交流:“自信、胸有成竹”,相機指導朗讀)
15、總結提升:
“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一切盡在掌握。這就是大智大勇的藺相如。正是有了這樣的大智大勇,才敢帶璧入秦,最終完璧歸趙,不辱使命。(板書:不辱使命)
16、同學們,如果你是趙王,面對這樣一個擁有大智慧的人才,要不要給他升官?
。◣煵寥ズ诎迳稀吧焙蟮摹?”,改為“!”)
三、復習檢查
進一步指導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四、課堂小結
藺相如憑著過人的機智和超人的膽識,用他的那張嘴和秦王針鋒相對,不僅“完璧歸趙”,還讓秦國沒有理由對趙國動兵。正是有了這樣的大智大勇,藺相如才敢帶璧入秦,最終完璧歸趙,不辱使命。
五、作業
1、朗讀課文。
2、預習第二個小故事:澠池之會。
【板書設計】
將(廉 頗) 負荊請罪
→ 不和 →和
相(藺相如) 完璧歸趙──澠池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