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 《回顧·拓展七》教學設計(精選10篇)

《回顧·拓展七》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7-05

《回顧·拓展七》教學設計(精選10篇)

《回顧·拓展七》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回顧拓展七是結合本單元的專題“勿忘國恥”安排的,“交流平臺”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交流搜集到的近代中國屈辱歷史的資料;二是交流搜集、整理、運用資料的收獲。而“日積月累”安排的是  個成語,這些成語都是褒義詞,與本組教材“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主題密切相關,充滿激勵性。“展示臺”展示的內容是豐富多樣的,特別是要充分結合本地本校的課程資源優勢進行。如,請老紅軍、抗日老戰士講故事,參觀烈士陵園等;還可以結合清明節、紀念抗戰勝利  周年、“七·七事變紀念日”、“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等相關的重大節日、紀念日、紀念活動等進行交流展示活動。

  【設計理念】

  初步具有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是“語文課程總目標”明確提出的。學生通過幾年來的實踐,積累了一些搜集、整理、運用資料的方法,也有許多感受與體會,本次“交流平臺”要引導學生進行一個稍微系統的總結,推廣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和新做法,以利于學生今后更好地搜集與處理信息。把交流有關“屈辱的歷史” 的資料整合于交流搜集、整理、運用資料收獲的過程中,在交流中,獲得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言的學習、應用需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到了高年級,“展示臺”不僅給學生提供了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而且更加關注學生獲得收獲的實踐過程,讓學生在展示中相互得到知識、能力、方法等多方面的啟迪。

  【教學目標】

  1、交流搜集到的近代中國屈辱歷史的資料,激發學生勿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交流搜集、整理、運用資料的收獲,培養搜集、處理資料的能力。

  3、積累詞匯,豐富語言的同時,增強愛國主義的熏陶與感染。

  4、讓學生在展示中相互得到知識、能力、方法等多方面的啟迪。

  【教學重點】

  學習整理和運用資料,使學生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難點】

  要在學生交流搜集、整理資料方法過程中隨機訓練和規范語言,循序漸進提高口語表達水平。

  【教學準備】

  1、查閱學生收集的資料,了解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建議學生整理自己搜集的資料,以便展示。

  3、制作隨堂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交流平臺

  一、談話引入

  1、回顧本組課文,激發交流資料的興趣:

  隨著本組課文的學習,我們的內心一次次被強烈地撞擊著。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讓我們至今隱隱作痛;“五壯士”壯烈豪邁的聲音仿佛依然回響在我們耳畔;“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那飽含深情的語句將我們的雙眸潤濕。

  祖國曾經的屈辱,中國民眾抗擊侵略者的故事,同學們搜集了并條理清晰地整理在了資料積累本上。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搜集的資料。

  2、交流彼此搜集的資料,教師巡視。

  從回顧本組課文內容切入話題,肯定學生搜集的資料,更加激發學生交流資料的興趣。

  二、交流搜集、整理資料的經驗

  1、剛才同學們在組內交流資料。老師到各個小組看了看,發現大多數同學的資料內容豐富、條理清晰,查閱起來非常方便。在本單元課文的學習中,我經常被同學們恰當引用的資料所吸引,感到非常佩服。

  2、你能談一談自己搜集、整理運用資料的好方法嗎?

  課件出示:

  搜集、整理、運用資料經驗交流

  友情提示:從以下幾方面介紹,可任選其一:

  ⑴ 搜集資料的途徑。

  ⑵ 搜集資料的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

  ⑶ 資料保存的方法,分類方法。

  ⑷ 資料的整理與運用。

  3、小組交流。

  交流資料前教師的友情提示,為學生的討論、交流提供了參考,使學生的交流目的明確,指向清晰,不至于“一盤散沙”。

  三、共享經驗,平等交流

  請同學們暢談自己在搜集、整理、運用資料時的做法與經驗。

  預設:

  1、我經常到圖書館或者像“《竊讀記》”中的小女孩似的到書店去查閱資料。搜集資料的時候,我先判斷自己所要找的資料屬于哪個范疇的圖書,比如搜集本組課文的有關資料。我一般是查閱“中國近代史”類的,或者“記實文學”類的書籍。找到書,我會先粗略的瀏覽,找到最有價值的資料再仔細閱讀并記錄下來。

  2、我一般是通過網絡來獲取資料,我覺得更方便、快捷。只需輸入關鍵字,點擊搜索,就能獲得許多資料。但要注意搜索出來的材料有得很有價值,值得借鑒,也有些是垃圾,我們不要理睬。

  教師相機引導:

  要注意分辨網絡資料的真偽和優劣,因為網絡資料往往寶藏與垃圾共存,權威網站的資料可信度較高;還要注意健康上網不能借機沉迷于網絡游戲或聊天之中。

  3、我在電腦上建立了自己的資料文件夾和各級子目錄,把我搜集的資料按主題分類。比如第七單元的文件夾為“勿忘國恥”,在這個文件夾里又可分為“列強欺辱類”“中華兒女抗爭類”“愛國名人名言類”等。下面我為大家讀一讀“中華兒女抗爭類”中的一篇文章。

  愛國──永不言棄

  吉鴻昌自幼即以岳飛、文天祥等為心目中的英雄,所以在行伍中他待人誠懇,吃苦耐勞,勇敢善戰。1930年,也就是吉鴻昌35歲那年,被提拔為國民軍第22路軍的總指揮。當時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虎視眈眈,可是國民黨借口“攘外必先安內”,拼命剿殺共產黨。吉鴻昌親眼見到共產黨的真實情況準備率部起義。不料蔣介石得到密報,很快解除了吉鴻昌的兵權,以“考察”的名義將他驅逐到國外。

  就在吉鴻昌出國前夕,9·18事變發生,他聽到這一消息“發指眥裂”,聲淚俱下地說:“國難當頭,凡有良心的軍人都應該誓死救國!”堅決要求留在國內,與日本帝國主義血戰到底。但蔣介石無動于衷,依然逼令他出國。滿懷悲憤的吉鴻昌無奈,只好在上海下榻的旅館墻上,留下了“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詩句,表明自己的心志。

  赤心愛國的吉鴻昌在美國受盡了民族歧視,有人告訴他,你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以受到禮遇。吉鴻昌怒不可遏,說:“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此,他特意做了一枚木制胸卡,上面用英文寫著:“我是中國人!”而且隨時隨處佩戴,直面那些看不起中國人的人,用中華民族的自尊向美國的種族歧視挑戰。

  吉鴻昌在國外到處宣傳抗日,一次在記者招待會上有人問他:“日本有飛機大炮,中國憑什么抗日?”他拍著胸脯憤然回答道:“我們有熱血,有四萬萬人的熱血。中國人的憤激已經達到了極點,莫不抱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決心。誓愿犧牲一切,為生存而戰!為真理而戰!”

  1932年淞滬抗戰爆發,吉鴻昌聞訊提前回國。船到上海,他見到日本軍艦正在攻打吳淞炮臺,而國民黨的軍艦卻不還一槍。吉鴻昌在甲板上頓足高呼:“放炮啊!放炮啊!”然后對周圍的人說:“看!我們的數百萬同胞就在那炮火里!”言迄失聲痛哭。

  為實現抗日救國的誓愿,1933年5月吉鴻昌變賣家資,購置武器,聯合了愛國軍人馮玉祥等,在張家口組織起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收復了張家口以北的大片土地。其間他即興作詩說:“有賊無我,有我無賊。非我殺賊,即賊殺我。半壁河山,業經改色。是好男兒,舍身報國!”后來,由于蔣介石想方設法破壞抗日同盟軍的愛國行動,致使吉鴻昌因彈盡糧絕而失敗。

  吉鴻昌潛回天津后并不灰心,又在天津組織了中國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在法租界花園路5號家中的三樓,購置印刷設備,印刷出版宣傳抗日的刊物《民族戰旗》,后來又改名《華北烽火》、《長城》,繼續從事抗日活動。

  4、我建立了資料積累本,建好了目錄(包括標題與頁碼),查找時便可信手拈來,也是十分方便的。我搜集了愛國名人名言,有些是圖書館查找的,有些是通過網絡搜索的。

  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源泉。

  ──周恩來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陸 游

  人民不僅有權愛國,而且愛國是個義務,是一種光榮。

  ──徐特立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曹 植

  位卑不敢忘憂國。

  ──陸 游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顧炎武

  5、我覺得搜集資料的主要目的是運用資料,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學會運用資料。比如學習了24課《最后一分鐘》,通過預習我知道故事發生在中國臺灣,于是我查找了有關中國臺灣的資料。得知目前還有少數分子在惡意阻止中國臺灣回歸,而大多數臺胞對祖國懷有深厚的感情,迫切希望回到祖國的懷抱。我還找到了聞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在上課的時候我就把資料讀給大家聽,使同學們更強烈地感受到中國臺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和濃濃的民族情感。

  交流平臺是學生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舞臺,為學生提供寬松而愉悅的氛圍使其暢所欲言,不僅讓學生習得了搜集、運用資料的方法而且提升了口語表達的能力。

  四、鼓勵搜集資料

  同學們,搜集資料的主要目的是運用資料,為學習與生活服務。同學們在課堂交流、習作、口語交際、其它學科學習甚至日常生活中,都應恰當運用所搜集的資料。

  第二課時

  日積月累、展示臺

  日積月累:

  一、激情導入

  1、中華民族在任何內憂外患、艱難險阻面前,都表現出了堅韌不拔的英雄氣概。正是因為有著千千萬萬為國捐軀、大義凜然的革命英雄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2、請同學們自由誦讀日積月累的中16個成語,注意讀準字音:

  邊讀邊巡視、糾正:

  “同仇敵愾”中“愾”的音為“kài”意思是“憤恨”;“大義凜然”“凜”的音為“lǐn”不是“lǐng”;“披荊斬棘”中“荊”的音為“jīng”不是“jīn”。

  3、嘗試理解:

  學生交流對這些成語的大致理解。

  對于不理解的詞語提倡學生利用工具書。

  4、根據自己的感悟,再去讀這些詞語,注意讀出自己的感覺。

  從自由誦讀,讀對成語,到嘗試理解并且根據自己的感悟再讀成語都是學生自主地學習、感悟,教師只是起到點撥、引領作用。

  二、多種形式讀,熟讀成誦

  1、指名讀。

  2、賽讀,比一比誰能讀出英雄的風度與氣魄。

  3、開火車讀。

  4、激勵背誦:

  ⑴ 按文中的編排順序背誦。

  ⑵ 分類背誦:

  教師提示:

  有表示發憤圖強的,如:

  奮發圖強、勵精圖治、豪情壯志、任重道遠、再接再厲。

  有表示團結一心的,如:

  同仇敵愾、眾志成城、前赴后繼。

  有表示勇敢頑強的,如:

  臨危不懼、勇往直前、不屈不撓、大義凜然、披荊斬棘。

  有表示英雄氣概的,如:

  力挽狂瀾、中流砥柱、大義凜然、舍生取義。

  5、小組賽背,評出優秀小組。

  三、交流課外成語, 拓展積累

  1、鼓勵學生讀出搜集的成語:

  預設:

  一馬當先 一身正氣 萬夫不當 無所畏懼 

  氣沖牛斗 氣沖霄漢 氣壯山河 氣宇軒昂 

  氣吞山河 正氣凜然 龍驤虎步 百戰百勝 

  沖鋒陷陣 英姿煥發 奮不顧身 奮勇當先 

  頂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闊步 赴湯蹈火 

  挺身而出 戰無不勝 臨危不懼 威震天下 

  面不改色 勇冠三軍 驍勇善戰 鎮定自若 

  慷慨就義 大智大勇 仰不愧天 視死如歸

  2、教師利用投影展示學生提供的成語,提倡其他同學積累。

  3、讀一讀,背一背積累的成語。

  描寫英雄人物成語的搜集與展示,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詞匯量,也使他們對英雄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四、嘗試運用成語

  今天我們學習了很多描寫英雄人物的成語,我們不僅要會背、會寫,也要會用,請同學們用上書上或者你課外積累中的幾個成語寫一段話。

  積累是運用的基礎,為運用服務,利用已積累并感悟的成語進行寫話訓練。實現了課程總目標中的建議──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展示臺:

  一、參觀烈士陵園

  1、帶領學生走入陵園,通過掃墓、敬獻鮮花、默哀、讀碑文上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等活動。再次讓他們感覺到革命先烈的事跡并不遙遠,就是這些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爭得了今天平安而幸福的生活。

  2、寫一寫參觀烈士陵園的感受:

  (文體不限,可以是散文、詩歌等。)

  二、請抗日老英雄講戰爭時期的故事

  老英雄講完話可組織學生與之交流。

  戰爭年代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遙遠,請抗日老戰士講故事,現身說法,更能激發學生對戰爭的不滿,向往和平的感情。

  三、圍繞“祖國的昨天和今天”舉辦展覽

  1、整理、提煉自己搜集的資料,制作“手抄報”。

  要求:主題鮮明,內容真實。

  2、展示作品,同學評議出“最佳設計獎”。

  展覽的舉辦,手抄報的制作,不僅給學生提供了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而且更加關注學生獲得收獲的實踐過程,讓學生在展示中相互得到知識、能力、方法等多方面的啟迪。

  【教學建議】

  1、回顧拓展七是本單元的專題學習的延伸,對課文內容的回顧與課外資料的有機整合讓同學們對中華民族遭受的屈辱、中華兒女奮力抗爭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且有感而發,通過寫“讀后感”和“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演講活動直抒胸臆。努力提升學生閱讀和作文的能力,口語表達能力。

  2、“交流平臺”讓學生自主感知歸納搜集、整理、運用資料的方法,并在平等的氛圍內合作、探究,相互共享。搜集、運用信息能力的提升不應是教師的僵硬的講解,而是通過學生的實踐,與他人的交流,反思,自我習得。

  3、積累描寫英雄人物的成語,通過朗讀體會表達,并嘗試運用。學習積累語言,就應該創設情境鼓勵其運用,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4、“展示臺”的設計,體現語文學習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整合。展示作品不僅是為了展示成果,更要關注在完成作品的過程中學生在知識、能力、方法等方面的收獲,學生在實踐、展示的過程中自然會受到愛國主義的感染和熏陶。

《回顧·拓展七》教學設計 篇2

  【學習目標】

  1、通過交流平臺,引導學生進行方法的小結,培養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2、積累詞匯,豐富語言的同時,加深學生對愛國主義思想的感悟。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臺

  1、讀題,了解要求。

  2、討論:

  通過閱讀課文和搜集資料,你對舊中國所受的屈辱和新中國取得的成就有哪些了解?

  獨立準備;分組交流。

  3、交流:

  在資料的搜集和運用方面,你有哪些新的收獲?

  引導學生從搜集、處理、運用等方面進行小結,注意點撥:

  ⑴ 資料分類的方法:

  主題分類法──根據每個單元不同的主題對資料進行分類;項目分類法──本單元“勿忘國恥”可分“列強欺辱”“中華兒女抗爭”等。

  ⑵ 學會建立自己的資料目錄。

  ⑶ 養成定期整理資料的習慣。

  ⑷ 從多種渠道獲取資料。

  二、日積月累

  1、自讀成語,讀準字音,了解這些成語的共同點。

  2、同桌對讀,分組比賽,熟讀成誦。

  3、任選一個成語為同學做講解。

  4、勾畫出講解后仍不懂的成語,查詞典解決(家庭作業)。

  5、拓展:

  嘗試說同類的其他成語。

  三、展示臺

  1、學習本組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暢談收獲,引導歸納出需要展示的項目。

  以下活動可結合班隊會活動在平時進行:訪問老紅軍、抗日老戰士;參觀烈士陵園等。

  2、根據學生具體的準備情況,課堂上可進行以下活動:

  抗戰英雄故事會、手抄報評比等。

  3、評選活動:

  評選各項活動的能手;評出最有創意的活動小組;評出最佳作品,如手抄報。

《回顧·拓展七》教學設計 篇3

  回顧•拓展七

  【教材分析】

  回顧拓展七是結合本單元的專題“勿忘國恥”安排的,“交流平臺”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交流搜集到的近代中國屈辱歷史的資料;二是交流搜集、整理、運用資料的收獲。而“日積月累”安排的是個成語,這些成語都是褒義詞,與本組教材“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主題密切相關,充滿激勵性。“展示臺”展示的內容是豐富多樣的,特別是要充分結合本地本校的課程資源優勢進行。如,請老紅軍、抗日老戰士講故事,參觀烈士陵園等;還可以結合清明節、紀念抗戰勝利周年、“七•七事變紀念日”、“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等相關的重大節日、紀念日、紀念活動等進行交流展示活動。

  【設計理念】

  初步具有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是“語文課程總目標”明確提出的。學生通過幾年來的實踐,積累了一些搜集、整理、運用資料的方法,也有許多感受與體會,本次“交流平臺”要引導學生進行一個稍微系統的總結,推廣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和新做法,以利于學生今后更好地搜集與處理信息。把交流有關“屈辱的歷史”的資料整合于交流搜集、整理、運用資料收獲的過程中,在交流中,獲得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言的學習、應用需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到了高年級,“展示臺”不僅給學生提供了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而且更加關注學生獲得收獲的實踐過程,讓學生在展示中相互得到知識、能力、方法等多方面的啟迪。

  【教學目標】

  1、交流搜集到的近代中國屈辱歷史的資料,激發學生勿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交流搜集、整理、運用資料的收獲,培養搜集、處理資料的能力。

  3、積累詞匯,豐富語言的同時,增強愛國主義的熏陶與感染。

  4、讓學生在展示中相互得到知識、能力、方法等多方面的啟迪。

  【教學重點】

  學習整理和運用資料,使學生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難點】

  要在學生交流搜集、整理資料方法過程中隨機訓練和規范語言,循序漸進提高口語表達水平。

  【教學準備】

  1、查閱學生收集的資料,了解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建議學生整理自己搜集的資料,以便展示。

  3、制作隨堂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交流平臺

  一、談話引入

  1、回顧本組課文,激發交流資料的興趣:

  隨著本組課文的學習,我們的內心一次次被強烈地撞擊著。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讓我們至今隱隱作痛;“五壯士”壯烈豪邁的聲音仿佛依然回響在我們耳畔;“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那飽含深情的語句將我們的雙眸潤濕。

  祖國曾經的屈辱,中國民眾抗擊侵略者的故事,同學們搜集了并條理清晰地整理在了資料積累本上。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搜集的資料。

  2、交流彼此搜集的資料,教師巡視。

  從回顧本組課文內容切入話題,肯定學生搜集的資料,更加激發學生交流資料的興趣。

  二、交流搜集、整理資料的經驗

  1、剛才同學們在組內交流資料。老師到各個小組看了看,發現大多數同學的資料內容豐富、條理清晰,查閱起來非常方便。在本單元課文的學習中,我經常被同學們恰當引用的資料所吸引,感到非常佩服。

  2、你能談一談自己搜集、整理運用資料的好方法嗎?

  課件出示:

  搜集、整理、運用資料經驗交流

  友情提示:從以下幾方面介紹,可任選其一:

  ⑴搜集資料的途徑。

  ⑵搜集資料的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

  ⑶資料保存的方法,分類方法。

  ⑷資料的整理與運用。

  3、小組交流。

  交流資料前教師的友情提示,為學生的討論、交流提供了參考,使學生的交流目的明確,指向清晰,不至于“一盤散沙”。

  三、共享經驗,平等交流

  請同學們暢談自己在搜集、整理、運用資料時的做法與經驗。

  預設:

  1、我經常到圖書館或者像“《竊讀記》”中的小女孩似的到書店去查閱資料。搜集資料的時候,我先判斷自己所要找的資料屬于哪個范疇的圖書,比如搜集本組課文的有關資料。我一般是查閱“中國近代史”類的,或者“記實文學”類的書籍。找到書,我會先粗略的瀏覽,找到最有價值的資料再仔細閱讀并記錄下來。

  2、我一般是通過網絡來獲取資料,我覺得更方便、快捷。只需輸入關鍵字,點擊搜索,就能獲得許多資料。但要注意搜索出來的材料有得很有價值,值得借鑒,也有些是垃圾,我們不要理睬。

  教師相機引導:

  要注意分辨網絡資料的真偽和優劣,因為網絡資料往往寶藏與垃圾共存,權威網站的資料可信度較高;還要注意健康上網不能借機沉迷于網絡游戲或聊天之中。

  3、我在電腦上建立了自己的資料文件夾和各級子目錄,把我搜集的資料按主題分類。比如第七單元的文件夾為“勿忘國恥”,在這個文件夾里又可分為“列強欺辱類”“中華兒女抗爭類”“愛國名人名言類”等。下面我為大家讀一讀“中華兒女抗爭類”中的一篇文章。

  愛國──永不言棄

  吉鴻昌自幼即以岳飛、文天祥等為心目中的英雄,所以在行伍中他待人誠懇,吃苦耐勞,勇敢善戰。1930年,也就是吉鴻昌35歲那年,被提拔為國民軍第22路軍的總指揮。當時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虎視眈眈,可是國民黨借口“攘外必先安內”,拼命剿殺共產黨。吉鴻昌親眼見到共產黨的真實情況準備率部起義。不料蔣介石得到密報,很快解除了吉鴻昌的兵權,以“考察”的名義將他驅逐到國外。

  就在吉鴻昌出國前夕,9•18事變發生,他聽到這一消息“發指眥裂”,聲淚俱下地說:“國難當頭,凡有良心的軍人都應該誓死救國!”堅決要求留在國內,與日本帝國主義血戰到底。但蔣介石無動于衷,依然逼令他出國。滿懷悲憤的吉鴻昌無奈,只好在上海下榻的旅館墻上,留下了“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詩句,表明自己的心志。

  赤心愛國的吉鴻昌在美國受盡了民族歧視,有人告訴他,你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以受到禮遇。吉鴻昌怒不可遏,說:“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此,他特意做了一枚木制胸卡,上面用英文寫著:“我是中國人!”而且隨時隨處佩戴,直面那些看不起中國人的人,用中華民族的自尊向美國的種族歧視挑戰。

  吉鴻昌在國外到處宣傳抗日,一次在記者招待會上有人問他:“日本有飛機大炮,中國憑什么抗日?”他拍著胸脯憤然回答道:“我們有熱血,有四萬萬人的熱血。中國人的憤激已經達到了極點,莫不抱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決心。誓愿犧牲一切,為生存而戰!為真理而戰!”

  1932年淞滬抗戰爆發,吉鴻昌聞訊提前回國。船到上海,他見到日本軍艦正在攻打吳淞炮臺,而國民黨的軍艦卻不還一槍。吉鴻昌在甲板上頓足高呼:“放炮啊!放炮啊!”然后對周圍的人說:“看!我們的數百萬同胞就在那炮火里!”言迄失聲痛哭。

  為實現抗日救國的誓愿,1933年5月吉鴻昌變賣家資,購置武器,聯合了愛國軍人馮玉祥等,在張家口組織起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收復了張家口以北的大片土地。其間他即興作詩說:“有賊無我,有我無賊。非我殺賊,即賊殺我。半壁河山,業經改色。是好男兒,舍身報國!”后來,由于蔣介石想方設法破壞抗日同盟軍的愛國行動,致使吉鴻昌因彈盡糧絕而失敗。

  吉鴻昌潛回天津后并不灰心,又在天津組織了中國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在法租界花園路5號家中的三樓,購置印刷設備,印刷出版宣傳抗日的刊物《民族戰旗》,后來又改名《華北烽火》、《長城》,繼續從事抗日活動。

  4、我建立了資料積累本,建好了目錄(包括標題與頁碼),查找時便可信手拈來,也是十分方便的。我搜集了愛國名人名言,有些是圖書館查找的,有些是通過網絡搜索的。

  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源泉。

  ──周恩來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陸游

  人民不僅有權愛國,而且愛國是個義務,是一種光榮。

  ──徐特立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曹植

  位卑不敢忘憂國。

  ──陸游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顧炎武

  5、我覺得搜集資料的主要目的是運用資料,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學會運用資料。比如學習了24課《最后一分鐘》,通過預習我知道故事發生在中國臺灣,于是我查找了有關中國臺灣的資料。得知目前還有少數分子在惡意阻止中國臺灣回歸,而大多數臺胞對祖國懷有深厚的感情,迫切希望回到祖國的懷抱。我還找到了聞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在上課的時候我就把資料讀給大家聽,使同學們更強烈地感受到中國臺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和濃濃的民族情感。

  交流平臺是學生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舞臺,為學生提供寬松而愉悅的氛圍使其暢所欲言,不僅讓學生習得了搜集、運用資料的方法而且提升了口語表達的能力。

  四、鼓勵搜集資料新 課 標第一 網

  同學們,搜集資料的主要目的是運用資料,為學習與生活服務。同學們在課堂交流、習作、口語交際、其它學科學習甚至日常生活中,都應恰當運用所搜集的資料。

  第二課時

  日積月累、展示臺

  日積月累:

  一、激情導入

  1、中華民族在任何內憂外患、艱難險阻面前,都表現出了堅韌不拔的英雄氣概。正是因為有著千千萬萬為國捐軀、大義凜然的革命英雄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2、請同學們自由誦讀日積月累的中16個成語,注意讀準字音:

  邊讀邊巡視、糾正:

  “同仇敵愾”中“愾”的音為“kài”意思是“憤恨”;“大義凜然”“凜”的音為“lǐn”不是“lǐng”;“披荊斬棘”中“荊”的音為“jīng”不是“jīn”。

  3、嘗試理解:

  學生交流對這些成語的大致理解。

  對于不理解的詞語提倡學生利用工具書。

  4、根據自己的感悟,再去讀這些詞語,注意讀出自己的感覺。

  從自由誦讀,讀對成語,到嘗試理解并且根據自己的感悟再讀成語都是學生自主地學習、感悟,教師只是起到點撥、引領作用。

  二、多種形式讀,熟讀成誦

  1、指名讀。

  2、賽讀,比一比誰能讀出英雄的風度與氣魄。

  3、開火車讀。

  4、激勵背誦:

  ⑴按文中的編排順序背誦。

  ⑵分類背誦:

  教師提示:

  有表示發憤圖強的,如:

  奮發圖強、勵精圖治、豪情壯志、任重道遠、再接再厲。

  有表示團結一心的,如:

  同仇敵愾、眾志成城、前赴后繼。

  有表示勇敢頑強的,如:

  臨危不懼、勇往直前、不屈不撓、大義凜然、披荊斬棘。

  有表示英雄氣概的,如:

  力挽狂瀾、中流砥柱、大義凜然、舍生取義。

  5、小組賽背,評出優秀小組。

  三、交流課外成語,拓展積累

  1、鼓勵學生讀出搜集的成語:

  預設:

  一馬當先一身正氣萬夫不當無所畏懼

  氣沖牛斗氣沖霄漢氣壯山河氣宇軒昂

  氣吞山河正氣凜然龍驤虎步百戰百勝

  沖鋒陷陣英姿煥發奮不顧身奮勇當先

  頂天立地昂首挺胸昂首闊步赴湯蹈火

  挺身而出戰無不勝臨危不懼威震天下

  面不改色勇冠三軍驍勇善戰鎮定自若

  慷慨就義大智大勇仰不愧天視死如歸

  2、教師利用投影展示學生提供的成語,提倡其他同學積累。

  3、讀一讀,背一背積累的成語。

  描寫英雄人物成語的搜集與展示,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詞匯量,也使他們對英雄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四、嘗試運用成語

  今天我們學習了很多描寫英雄人物的成語,我們不僅要會背、會寫,也要會用,請同學們用上書上或者你課外積累中的幾個成語寫一段話。

  積累是運用的基礎,為運用服務,利用已積累并感悟的成語進行寫話訓練。實現了課程總目標中的建議──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展示臺:

  一、參觀烈士陵園

  1、帶領學生走入陵園,通過掃墓、敬獻鮮花、默哀、讀碑文上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等活動。再次讓他們感覺到革命先烈的事跡并不遙遠,就是這些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爭得了今天平安而幸福的生活。

  2、寫一寫參觀烈士陵園的感受:

  (文體不限,可以是散文、詩歌等。)

  二、請抗日老英雄講戰爭時期的故事

  老英雄講完話可組織學生與之交流。

  戰爭年代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遙遠,請抗日老戰士講故事,現身說法,更能激發學生對戰爭的不滿,向往和平的感情。

  三、圍繞“祖國的昨天和今天”舉辦展覽

  1、整理、提煉自己搜集的資料,制作“手抄報”。

  要求:主題鮮明,內容真實。

  2、展示作品,同學評議出“最佳設計獎”。

  展覽的舉辦,手抄報的制作,不僅給學生提供了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而且更加關注學生獲得收獲的實踐過程,讓學生在展示中相互得到知識、能力、方法等多方面的啟迪。

  【教學建議】

  1、回顧拓展七是本單元的專題學習的延伸,對課文內容的回顧與課外資料的有機整合讓同學們對中華民族遭受的屈辱、中華兒女奮力抗爭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且有感而發,通過寫“讀后感”和“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演講活動直抒胸臆。努力提升學生閱讀和作文的能力,口語表達能力。

  2、“交流平臺”讓學生自主感知歸納搜集、整理、運用資料的方法,并在平等的氛圍內合作、探究,相互共享。搜集、運用信息能力的提升不應是教師的僵硬的講解,而是通過學生的實踐,與他人的交流,反思,自我習得。

  3、積累描寫英雄人物的成語,通過朗讀體會表達,并嘗試運用。學習積累語言,就應該創設情境鼓勵其運用,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4、“展示臺”的設計,體現語文學習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整合。展示作品不僅是為了展示成果,更要關注在完成作品的過程中學生在知識、能力、方法等方面的收獲,學生在實踐、展示的過程中自然會受到愛國主義的感染和熏陶。

《回顧·拓展七》教學設計 篇4

  一、教學內容:回顧拓展八

  二、教學目標:

  1、完成日積月累。

  2、回顧本單元學習內容,歸納寫作方法。

  3、完成練習。

  三、教學重點:完成日積月累、回顧本單元學習內容,歸納寫作方法。

  四、教學難點:回顧本單元學習內容,歸納寫作方法。

  五、教學方法:朗讀、閱讀、總結歸納。

  六、教學準備:課件PPT

  七、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一、師談話導入:

  1、成語是我國歷史文化的瑰寶,是在近千年的文化積淀過程中形成的。它猶如我國燦爛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內涵豐富,意義深遠,讀起來朗朗上口,非常便于記憶和傳播;其中一些成語的背后還有生動的故事和傳說,用起來極為生動、形象。可以說,他們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成語大展臺。

  二、成語大闖關

  (一)第一關:我會讀

  1、學生自讀成語后

  2、指名讀成語,說說這些成語和什么有密切的聯系

  (二)第二關:我會猜

  1、師出示圖畫

  2、生根據圖畫說成語,并說說是根據什么來猜的。(形象地理解成語意思)

  (三)第三關:我會說

  請生說說有關的成語故事或前面沒有說過的成語的意思,還可以用成語說話。(根據故事內容了解成語意思,加深理解,并活學活用。)

  (四)第四關:我會用

  請生選用恰當的成語填空

  1、小作者真是,寫出的文章構思,內容。

  2、音樂會上,既有的流行音樂,也有的世界名曲,一曲終了,,令人回味無窮。

  3、這些冰雕藝術品太美了,真是、。

  (五)第五關:我拓展

  請生說說同類的成語。

  (六)學《響遏行云》這個成語故事

  1、學生自己讀成語故事,并讀懂內容。

  2、說說這個成語的意思。(響是指聲響;遏是指阻止,使停止;行云是指流動的云彩。想遏行云指聲音高亢阻攔了天上的流云,多用形容聲音響亮。)

  3、再聯系生活實際交流讀后和受到的啟發,并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4、拓展練習:你還知道哪些成語故事。

  (引導學生把閱讀成語故事的興趣延伸到課外,鼓勵學生多讀書,多積累。)

  (七)師總結

  (八)作業

  1、背背日積月累中的成語并繼續搜集同類成語

  2、繼續搜集成語典故

《回顧·拓展七》教學設計 篇5

  【設計理念】

  初步具有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是“語文課程總目標”明確提出的。學生通過幾年來的實踐,積累了一些搜集、整理、運用資料的方法,也有許多感受與體會,本次“交流平臺”要引導學生進行一個稍微系統的總結,推廣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和新做法,以利于學生今后更好地搜集與處理信息。把交流有關“屈辱的歷史”的資料整合于交流搜集、整理、運用資料收獲的過程中,在交流中,獲得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言的學習、應用需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到了高年級,“展示臺”不僅給學生提供了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而且更加關注學生獲得收獲的實踐過程,讓學生在展示中相互得到知識、能力、方法等多方面的啟迪。

  【教學目標】

  1、交流搜集到的近代中國屈辱歷史的資料,激發學生勿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交流搜集、整理、運用資料的收獲,培養搜集、處理資料的能力。

  3、積累詞匯,豐富語言的同時,增強愛國主義的熏陶與感染。

  4、讓學生在展示中相互得到知識、能力、方法等多方面的啟迪。

  【教學重點】

  學習整理和運用資料,使學生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難點】

  要在學生交流搜集、整理資料方法過程中隨機訓練和規范語言,循序漸進提高口語表達水平。

  【教學準備】

  1、查閱學生收集的資料,了解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建議學生整理自己搜集的資料,以便展示。

  3、制作隨堂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交流平臺

  一、談話引入

  1、回顧本組課文,激發交流資料的興趣:

  隨著本組課文的學習,我們的內心一次次被強烈地撞擊著。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讓我們至今隱隱作痛;“五壯士”壯烈豪邁的聲音仿佛依然回響在我們耳畔;“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那飽含深情的語句將我們的雙眸潤濕。

  祖國曾經的屈辱,中國民眾抗擊侵略者的故事,同學們搜集了并條理清晰地整理在了資料積累本上。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搜集的資料。

  2、交流彼此搜集的資料,教師巡視。

  從回顧本組課文內容切入話題,肯定學生搜集的資料,更加激發學生交流資料的興趣。

  二、交流搜集、整理資料的經驗

  1、剛才同學們在組內交流資料。老師到各個小組看了看,發現大多數同學的資料內容豐富、條理清晰,查閱起來非常方便。在本單元課文的學習中,我經常被同學們恰當引用的資料所吸引,感到非常佩服。

  2、你能談一談自己搜集、整理運用資料的好方法嗎?

  課件出示:

  搜集、整理、運用資料經驗交流

  友情提示:從以下幾方面介紹,可任選其一:

  ⑴搜集資料的途徑。

  ⑵搜集資料的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

  ⑶資料保存的方法,分類方法。

  ⑷資料的整理與運用。

  3、小組交流。

  交流資料前教師的友情提示,為學生的討論、交流提供了參考,使學生的交流目的明確,指向清晰,不至于“一盤散沙”。

  三、共享經驗,平等交流

  請同學們暢談自己在搜集、整理、運用資料時的做法與經驗。

  預設:

  1、我經常到圖書館或者像“《竊讀記》”中的小女孩似的到書店去查閱資料。搜集資料的時候,我先判斷自己所要找的資料屬于哪個范疇的圖書,比如搜集本組課文的有關資料。我一般是查閱“中國近代史”類的,或者“記實文學”類的書籍。找到書,我會先粗略的瀏覽,找到最有價值的資料再仔細閱讀并記錄下來。

  2、我一般是通過網絡來獲取資料,我覺得更方便、快捷。只需輸入關鍵字,點擊搜索,就能獲得許多資料。但要注意搜索出來的材料有得很有價值,值得借鑒,也有些是垃圾,我們不要理睬。

  教師相機引導:

  要注意分辨網絡資料的真偽和優劣,因為網絡資料往往寶藏與垃圾共存,網站的資料可信度較高;還要注意健康上網不能借機沉迷于網絡游戲或聊天之中。

  3、我在電腦上建立了自己的資料文件夾和各級子目錄,把我搜集的資料按主題分類。比如第七單元的文件夾為“勿忘國恥”,在這個文件夾里又可分為“列強欺辱類”“中華兒女抗爭類”“愛國名人名言類”等。下面我為大家讀一讀“中華兒女抗爭類”中的一篇文章。

  愛國──永不言棄

  吉鴻昌自幼即以岳飛、文天祥等為心目中的英雄,所以在行伍中他待人誠懇,吃苦耐勞,勇敢善戰。1930年,也就是吉鴻昌35歲那年,被提拔為國民軍第22路軍的總指揮。當時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虎視眈眈,可是國民黨借口“攘外必先安內”,拼命剿殺共產黨。吉鴻昌親眼見到共產黨的真實情況準備率部起義。不料蔣介石得到密報,很快解除了吉鴻昌的兵權,以“考察”的名義將他驅逐到國外。

  就在吉鴻昌出國前夕,9•18事變發生,他聽到這一消息“發指眥裂”,聲淚俱下地說:“國難當頭,凡有良心的軍人都應該誓死救國!”堅決要求留在國內,與日本帝國主義血戰到底。但蔣介石無動于衷,依然逼令他出國。滿懷悲憤的吉鴻昌無奈,只好在上海下榻的旅館墻上,留下了“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詩句,表明自己的心志。

  赤心愛國的吉鴻昌在美國受盡了民族歧視,有人告訴他,你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以受到禮遇。吉鴻昌怒不可遏,說:“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此,他特意做了一枚木制胸卡,上面用英文寫著:“我是中國人!”而且隨時隨處佩戴,直面那些看不起中國人的人,用中華民族的自尊向美國的種族歧視挑戰。

  吉鴻昌在國外到處宣傳抗日,一次在記者招待會上有人問他:“日本有飛機大炮,中國憑什么抗日?”他拍著胸脯憤然回答道:“我們有熱血,有四萬萬人的熱血。中國人的憤激已經達到了極點,莫不抱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決心。誓愿犧牲一切,為生存而戰!為真理而戰!”

  1932年淞滬抗戰爆發,吉鴻昌聞訊提前回國。船到上海,他見到日本軍艦正在攻打吳淞炮臺,而國民黨的軍艦卻不還一槍。吉鴻昌在甲板上頓足高呼:“放炮啊!放炮啊!”然后對周圍的人說:“看!我們的數百萬同胞就在那炮火里!”言迄失聲痛哭。

  為實現抗日救國的誓愿,1933年5月吉鴻昌變賣家資,購置武器,聯合了愛國軍人馮玉祥等,在張家口組織起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收復了張家口以北的大片土地。其間他即興作詩說:“有賊無我,有我無賊。非我殺賊,即賊殺我。半壁河山,業經改色。是好男兒,舍身報國!”后來,由于蔣介石想方設法破壞抗日同盟軍的愛國行動,致使吉鴻昌因彈盡糧絕而失敗。

  吉鴻昌潛回天津后并不灰心,又在天津組織了中國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在法租界花園路5號家中的三樓,購置印刷設備,印刷出版宣傳抗日的刊物《民族戰旗》,后來又改名《華北烽火》、《長城》,繼續從事抗日活動。

  4、我建立了資料積累本,建好了目錄(包括標題與頁碼),查找時便可信手拈來,也是十分方便的。我搜集了愛國名人名言,有些是圖書館查找的,有些是通過網絡搜索的。

  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源泉。

  ──周恩來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陸游

  人民不僅有權愛國,而且愛國是個義務,是一種光榮。

  ──徐特立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曹植

  位卑不敢忘憂國。

  ──陸游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顧炎武

  5、我覺得搜集資料的主要目的是運用資料,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學會運用資料。比如學習了24課《最后一分鐘》,通過預習我知道故事發生在中國臺灣,于是我查找了有關中國臺灣的資料。得知目前還有少數*分子在惡意阻止中國臺灣回歸,而大多數臺胞對祖國懷有深厚的感情,迫切希望回到祖國的懷抱。我還找到了聞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在上課的時候我就把資料讀給大家聽,使同學們更強烈地感受到中國臺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和濃濃的民族情感。

  交流平臺是學生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舞臺,為學生提供寬松而愉悅的氛圍使其暢所欲言,不僅讓學生習得了搜集、運用資料的方法而且提升了口語表達的能力。

  四、鼓勵搜集資料新課標第一網

  同學們,搜集資料的主要目的是運用資料,為學習與生活服務。同學們在課堂交流、習作、口語交際、其它學科學習甚至日常生活中,都應恰當運用所搜集的資料。

  第二課時

  日積月累、展示臺

  日積月累:

  一、激情導入

  1、中華民族在任何內憂外患、艱難險阻面前,都表現出了堅韌不拔的英雄氣概。正是因為有著千千萬萬為國捐軀、大義凜然的革命英雄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2、請同學們自由誦讀日積月累的中16個成語,注意讀準字音:

  邊讀邊巡視、糾正:

  “同仇敵愾”中“愾”的音為“kài”意思是“憤恨”;“大義凜然”“凜”的音為“lǐn”不是“lǐng”;“披荊斬棘”中“荊”的音為“jīng”不是“jīn”。

  3、嘗試理解:

  學生交流對這些成語的大致理解。

  對于不理解的詞語提倡學生利用工具書。

  4、根據自己的感悟,再去讀這些詞語,注意讀出自己的感覺。

  從自由誦讀,讀對成語,到嘗試理解并且根據自己的感悟再讀成語都是學生自主地學習、感悟,教師只是起到點撥、引領作用。

  二、多種形式讀,熟讀成誦

  1、指名讀。

  2、賽讀,比一比誰能讀出英雄的風度與氣魄。

  3、開火車讀。

  4、激勵背誦:

  ⑴按文中的編排順序背誦。

  ⑵分類背誦:

  教師提示:

  有表示發憤圖強的,如:

  奮發圖強、勵精圖治、豪情壯志、任重道遠、再接再厲。

  有表示團結一心的,如:

  同仇敵愾、眾志成城、前赴后繼。

  有表示勇敢頑強的,如:

  臨危不懼、勇往直前、不屈不撓、大義凜然、披荊斬棘。

  有表示英雄氣概的,如:

  力挽狂瀾、中流砥柱、大義凜然、舍生取義。

  5、小組賽背,評出優秀小組。

  三、交流課外成語,拓展積累

  1、鼓勵學生讀出搜集的成語:

  預設:

  一馬當先一身正氣萬夫不當無所畏懼

  氣沖牛斗氣沖霄漢氣壯山河氣宇軒昂

  氣吞山河正氣凜然龍驤虎步百戰百勝

  沖鋒陷陣英姿煥發奮不顧身奮勇當先

  頂天立地昂首挺胸昂首闊步赴湯蹈火

  挺身而出戰無不勝臨危不懼威震天下

  面不改色勇冠三軍驍勇善戰鎮定自若

  慷慨就義大智大勇仰不愧天視死如歸

  2、教師利用投影展示學生提供的成語,提倡其他同學積累。

  3、讀一讀,背一背積累的成語。

  描寫英雄人物成語的搜集與展示,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詞匯量,也使他們對英雄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四、嘗試運用成語

  今天我們學習了很多描寫英雄人物的成語,我們不僅要會背、會寫,也要會用,請同學們用上書上或者你課外積累中的幾個成語寫一段話。

  積累是運用的基礎,為運用服務,利用已積累并感悟的成語進行寫話訓練。實現了課程總目標中的建議──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展示臺:

  一、參觀烈士陵園

  1、帶領學生走入陵園,通過掃墓、敬獻鮮花、默哀、讀碑文上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等活動。再次讓他們感覺到革命先烈的事跡并不遙遠,就是這些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爭得了今天平安而幸福的生活。

  2、寫一寫參觀烈士陵園的感受:

  (文體不限,可以是散文、詩歌等。)

  二、請抗日老英雄講戰爭時期的故事

  老英雄講完話可組織學生與之交流。

  戰爭年代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遙遠,請抗日老戰士講故事,現身說法,更能激發學生對戰爭的不滿,向往和平的感情。

  三、圍繞“祖國的昨天和今天”舉辦展覽

  1、整理、提煉自己搜集的資料,制作“手抄報”。

  要求:主題鮮明,內容真實。

  2、展示作品,同學評議出“設計獎”。

  展覽的舉辦,手抄報的制作,不僅給學生提供了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而且更加關注學生獲得收獲的實踐過程,讓學生在展示中相互得到知識、能力、方法等多方面的啟迪。

《回顧·拓展七》教學設計 篇6

  【學習目標】

  1、通過交流平臺,引導學生進行方法的小結,培養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2、積累詞匯,豐富語言的同時,加深學生對愛國主義思想的感悟。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臺

  1、讀題,了解要求。

  2、討論:

  通過閱讀課文和搜集資料,你對舊中國所受的屈辱和新中國取得的成就有哪些了解?

  獨立準備;分組交流。

  3、交流:

  在資料的搜集和運用方面,你有哪些新的收獲?

  引導學生從搜集、處理、運用等方面進行小結,注意點撥:

  ⑴資料分類的方法:

  主題分類法──根據每個單元不同的主題對資料進行分類;項目分類法──本單元“勿忘國恥”可分“列強欺辱”“中華兒女抗爭”等。

  ⑵學會建立自己的資料目錄。

  ⑶養成定期整理資料的習慣。

  ⑷從多種渠道獲取資料。

  二、日積月累

  1、自讀成語,讀準字音,了解這些成語的共同點。

  2、同桌對讀,分組比賽,熟讀成誦。

  3、任選一個成語為同學做講解。

  4、勾畫出講解后仍不懂的成語,查詞典解決(家庭作業)。

  5、拓展:

  嘗試說同類的其他成語。

  三、展示臺

  1、學習本組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暢談收獲,引導歸納出需要展示的項目。

  以下活動可結合班隊會活動在平時進行:訪問老紅軍、抗日老戰士;參觀烈士陵園等。

  2、根據學生具體的準備情況,課堂上可進行以下活動:

  抗戰英雄故事會、手抄報評比等。

  3、評選活動:

  評選各項活動的能手;評出最有創意的活動小組;評出作品,如手抄報。  

《回顧·拓展七》教學設計 篇7

  學習目標

  1.學習讀后感的寫作方法,寫一篇讀后感.

  2.通過習作和口語交際,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3.進一步提高學生搜集和運用資料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整理本組學習過程中收集的資料,閱讀一兩篇課外讀物.

  第一、二課時習作

  談話導入

  同學們,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我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民族的恥辱歷史、侵略者們的殘虐暴行、人民的沉重苦難、烈士們的光輝事跡,把一幕幕鮮活的、觸動人心的中國近代史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我想同學們和我一樣,很想把讀書后的感受寫下來,是這樣吧?

  明確要求

  ◆請同學們默讀習作提示,看看有哪些要求.

  ◆出示要求:讀懂文章內容;寫出讀后感受;引用相關資料.

  讀悟寫作方法

  轉自由讀例文《圓明園的毀滅》,用不同符號畫出哪些是課文中的內容,哪些是作者的感受,哪些是作者引用的相關課外資料?

  ◆小組交流,總結讀后感應怎樣寫.(使學生體會到,寫讀后感要先寫所讀文章的主要內容,然后重點寫自己對文章中一兩方面內容的感受,還可以結合其他相關資料進行思想表達.)

  自由寫作

  請同學們就本單元所讀的課文或課外讀的文章寫一篇讀后感.

  評議修改

  ◆讀一讀自己寫的習作,把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地方標出來.

  ◆在小組內互讀,小組推出兩篇習作在全班展示.

  全班評議,提出修改意見.

  ◆結合評議,自己修改作文.

  第三課時交流平臺口語交際

  圖像導入

  請同學們先看一段錄像,從錄像中你知道了什么?(激發學生的演講熱情.)

  提出要求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演講比賽,你們能說說演講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嗎?

  ◆是的,演講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圍繞一個主題

  ◆抓準幾個方面

  ◆列舉有力事例

  ◆組織通順語言

  ◆表達有聲有色

  這節課,就讓我們以“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為主題,展開一場演講比賽好嗎?

  自主準備

  ◆請同學們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想一想你對近代中國所受的屈辱有了哪些了解?

  ◆你認為要振興中華應從哪做起?列一個簡單提綱.自己先試著說一說.

  組內交流

  在小組內交流、試講,并提出改善意見.小組推選一個代表參加班組比賽.

  演講比賽

  全班評選演講優勝隊.

  第四課時詞語盤點日積月累展示臺

  詞語盤點

  ◆學生自讀.

  ◆出示投影,看拼音寫詞語.

  ◆同桌互查.

  ◆自選三個成語造句,寫在練習本上.

  日積月累

  ◆小組內互讀詞語,注意把字音讀準確.

  ◆請同學們說一說每個詞語所表達的意思,并選幾個說句子.

  展示臺

  辦一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中隊報刊,將同學們寫的讀后感、演講稿、收集的歷史資料(文稿、圖片)展示出來.

《回顧·拓展七》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積累語言,增強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鼓勵學生在內容選擇、順序的安排語言的使用上,能與他人有點不同,有新意。

  2.讓學生積累更多的名人名言,并領會其深刻的含義。

  3.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學重難點:

  會歸納總結本單元及本學期的寫作方法。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臺

  1.一是交流學生從電影、電視、書籍、報刊等渠道了解到的異域風情;二是交流本組課文表達上的特點;三是交流本學期自己在語文學習上的收獲、體會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與打算。

  本學期課文表達上的特點是

  我最喜歡的課文是__________________,因為我從中知道了_______________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因為我從他身上_______________

  我印象最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

  我還有很多收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今后努力的方向與打算

  3.自由組合,分小組進行討論,并交流心德。

  4.進行交流評價。

  5.各小組進行補充。

  6.交流完后辦一份“異域風情”手抄報(或剪貼報、黑板報)。

  二、日積月累

  1.自由讀名人名言。

  2.介紹自己所了解的這幾個名人。

  3.熟讀名人名言,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

  4.交流自己對名言的理解。

  歌德的名言強調奉獻的精神;雪萊的名言激勵人們用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工作、事業上的困難,遇事不悲觀失望;泰戈爾的名言贊頌了無私奉獻的精神;普希金的名言鼓舞人們要樂觀向上,積極生活,心平氣和地坦然面對一切。

  5.比一比,看誰讀得有感情,看誰背得快。

  6.你還讀過這幾位名人的哪些名言,讀給大家聽。

  三、趣味語文

  1.閱讀趣味語文,想想講了什么。

  2.交流自己的理解(有趣之處在哪里)。

  《手表廣告》言外之意是說這家鐘表公司的產品質量非常好;

  《最短的科幻小說》給人留有無限的想象空間;

  《交通告示》幽默風趣,富有人情味,提示司機注意交通安全──市區內限速30英里;超過60英里,要接受處罰;超過80英里,就會有安全隱患與生命危險。

  3.朗讀比賽。

  4.最后交流一下各自了解或搜集的趣味語文材料。

  教師也可相機補充一些

  如:勞特公司在其生產的勞特牌膠水廣告上寫道:誰能用手把勞特牌膠水粘到墻上的金幣掰下來,這塊金幣就歸他所有。

  再如:在美國西海岸一條公路的急轉彎處,有一幅標語牌是這樣寫的:“如果你的汽車會游泳的話,請照直開,不必剎車。”在長島公路路口,有一塊警示牌上寫道:“電線桿自衛時,會給汽車和司機帶來傷害。”

《回顧·拓展七》教學設計 篇9

  交流平臺

  一、讀交流平臺的內容,明白要求

  1、在課文中找出寫聯想和想象的句段,談談這樣寫的好處,并結合自身的習作談談體會。

  2、結合本學期的學習,跟同學交流自身學習語文的做法和經驗。

  二、找出課文中寫聯想和想象的句段,談談這樣寫的好處

  1、找出有關的句段,并讀一讀。

  2、讀后體會這些句子,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同桌互相說。)

  3、全班交流:

  ⑴《月光曲》中的聯想和想象的句段把《月光曲》那種不時跳躍的音符所蘊涵的生命力表示得淋漓盡致、惟妙惟肖,使我們雖然沒有聽到貝多芬的《月光曲》,但已經感受到了樂曲的旋律就像大海一樣由弱到強,由輕到重,起伏不定,扣人心炫,

  并讓同學明白寫文章的時候,把自身看到的。聽到的寫具體,并恰當地加上自身的想象和聯想,文章的內容就會更空虛,表達的感情就會更深刻,更富有感染力。

  ⑵《蒙娜麗莎之約》一文中的聯想和想象的句段,把對蒙娜麗莎神秘而迷人的微笑詮釋得淋漓盡致,使蒙娜麗莎的永恒美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里。

  讓同學明白恰當的聯想和想象,會是文章空虛,意境更深刻。

  4、教師可以結合同學的習作,舉一些運用得比較好的例子,或者讓同學談談自身是如何運用這種方法的。

  (設計意圖:抓住本單元訓練要點:恰當的聯想與想象和寫實相結合的寫法,讓同學回顧的同時理解更深刻,更利于在實際中運用。)

  三、教師創設寬松的交流氛圍,讓同學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交流第二個方面的內容

  1、同學結合本學期的學習,說說自身課外是怎樣學習語文的。

  (小組說,集體交流。)

  2、根據同學的發言總結同學的勝利做法,推廣一些課外學習語文的好習慣。

  有些同學課外閱讀養成好習慣,有些同學生活中交際能力很強,有些同學是有心人,經常采用”采蜜本”摘抄好詞佳句,有些同學堅持寫日記或小練筆,有些同學注重生活中積累語文知識。

  3、通過交流讓同學知道課外學習語文的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隨時隨地都可以學語文。

  (教學建議:交流學習語文的好習慣時,要多請學習語文有方法的同學交流,讓他們把自身的采蜜本、日記本等拿出來展示,或者介紹自身如何在生活中積累語文知識的方法,教師要適當梳理。)

  日積月累

  一、同學自身讀這些成語,說說這些成語和什么有密切的聯系

  有關于音樂方面的,有關于繪畫方面的,有關于建筑方面的,有關于書法方面的,有的成語可以同時運用到多個領域。

  二、自身理解這些成語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如查成語詞典,還可以請教同學和老師

  三、讓同學說說在哪里讀到過或聽到過這些成語,說說這些成語的出處,還可以讓同學自主說一說同類的其他成語

  四、背一背這些成語,看誰先記下來

  (教學建議:教學時要讓同學讀準這些成語,對于不理解的成語,讓同學自身查字典,還可以讓同學說說在哪里讀到或聽到這些成語,說說成語出處,再自主說一說同類的其他成語。通過讀、議、說、背,使同學積累詞匯,豐富語言,加深對本組單元主題思想的感悟。)

  成語故事

  一、同學自身讀成語故事,并讀懂內容

  二、說說這個成語的意思

  響是指聲響;遏是指阻止,使停止;行云是指流動的云彩。想遏行云指聲音高亢阻攔了天上的流云,多用形容聲音響亮。

  三、再聯系生活實際交流讀后和受到的啟發,并能用自身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四、拓展練習

  你還知道哪些成語故事?

  (教學建議:教學時應以同學獨立閱讀為主,自身讀懂故事,并進行簡單復述。教師可引導同學把閱讀成語故事的興趣延伸到課外,鼓勵同學多讀書,多積累。)

《回顧·拓展七》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將本組課文與以前學習過的描寫動物的課文從內容和寫法上進行比較,通過比較找出內容和寫法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學會在閱讀中總結和反思,不斷提高閱讀能力。

  2.積累古詩。

  3.通過閱讀相關的動物書籍,繼續了解動物故事,培養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做好從課內閱讀向課外閱讀的延伸。

  課前準備:準備豐自愷的《白鵝》、老舍的《貓》、布封的《松鼠》進行閱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

  1.我們以前學習過許多描寫動物的課文,例如豐自愷的《白鵝》、布封的《松鼠》、老舍的《貓》,同學們還記得課文的內容嗎?(學生簡單交流)

  2.現在我們再次閱讀這些文章,感受一下課文的內容和寫法。

  (學生再次自主閱讀《白鵝》《貓》《松鼠》)

  3.我們學習的本組課文也是描寫動物的文章,現在同學們再次快速瀏覽一下,回顧課文的內容和寫法。

  (學生瀏覽本組課文)

  4.本組課文和以前學習的描寫動物的課文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小組選擇其中的兩篇進行合作學習,找出內容和寫法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完成下表:

  課題內容相同點內容不同點寫法相同點寫法不同點

  (2)小組長將學習的結果進行總結,準備在全班匯報。

  5.班內交流匯報

  (1)名小組長將合作學習的結果匯報給全班同學。

  (2)一名小組長匯報完畢,其他學生互相補充,發表看法。

  (教師適時點撥引導。)

  6.教師總結

  我們閱讀課文,要善于比較,在比較中總結,在比較中反思,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第二課時日積月累

  一、日積月累

  引入:

  以前我們積累了一些古詩,今天咱們一起再積累一首古詩,它叫《馬詩》,我們要比一比,看誰背誦得最快。

  (1)學生自己試讀,讀準字音,讀熟詩句。

  (2)指名讀全詩,正音。

  (3)你認為這首詩該怎么讀?

  (4)指名讀。

  (5)這首詩中你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學生提出問題。

  (6)交流一下對詩句的理解,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

  (7)老師補充學生不理解的地方。

  (8)學生自主背誦,小組內交流背誦的技巧,互相背誦。

  (9)學生背誦展示。

  二、教學課外書屋

  1.老師讀《我的野生動物朋友》的精彩片段

  2.學生交流聽后感受。

  3.如果有學生已經看過,可以介紹自己閱讀的內容和感受,

  4.教師向學生簡要介紹《我的野生動物朋友》一書,引起學生的讀書興趣。

  5.拓展閱讀:《動物來自好人這一邊》、《我最喜歡的一張照片》、《阿布,我的大象哥哥》

  6.交流閱讀體會。

  7.老師向學生推薦動物文學書目。

  (1)中國作家沈石溪的《第七條獵狗》《狼王夢》。

  (2)加拿大作家西頓的《小戰馬》《紅脖子》。

  (3)美國作家杰克?倫敦的《荒野的呼喚》《海狼》。

  (4)日本作家椋鳩十的《孤島野犬》《赤鳥》。

  三.要求學生課外到圖書館和書店尋找這些書籍,利用課外時間閱讀。準備讀書交流會。

  [評與思:“交流平臺”采用表格對比的形式,讓人一目了然,教學這一版塊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進而讓學生明白同是寫動物的課文,著重點和所用的寫作手法都可能不一樣;“日積月累”重在學生對古詩詞的積累,不要把弄懂詩意作為重點;“課外書屋”只是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但教師要作好課外閱讀的指導,幫助學生擬訂閱讀計劃,并分階段開展閱讀指導和閱讀后的交流,使課外閱讀得到落實。]

《回顧·拓展七》教學設計(精選10篇) 相關內容:
  • 《回顧.拓展四》(精選10篇)

    (2篇)《回顧·拓展四》教學設計二東四九條小學 湯亞寧學習目標①積累、交流課文、課外書中的的重點語句。②了解、積累生活中的座右銘。③閱讀成語故事《水滴石穿》課前準備搜集平時在書中和生活中接觸到的有啟發的句子。...

  • 回顧·拓展四(通用9篇)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指定的段落。2.通過多元朗讀,體會作者怎樣逐步理解父母的兩種不同中飽含的愛,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3.通過朗讀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的語句,體會作者語言的準確性、流暢性。...

  • 《回顧·拓展三》(精選14篇)

    學習目標1.通過回顧、交流,學習首尾呼應的寫法,并試著運用。2.積累革命詩歌。3.推薦好書,培養學生讀課外書的興趣。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回顧“詞語盤點”1.自讀“詞語盤點”中的詞語。2.積累本組詞語,進行聽寫或抄寫。...

  • 《回顧·拓展七》課文簡說(精選11篇)

    【交流平臺】本次“交流平臺”安排了兩方面的任務:一方面是交流本組課文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另一個方面是關于學習和運用描寫人物方法的心得體會。這兩個方面的內容都是本組教學的重點,通過前面3篇課文的學習,在這里應該有個小結。...

  • 《回顧拓展三》(精選13篇)

    學習目標1.通過回顧、交流,學習首尾呼應的寫法,并試著運用。2.積累革命詩歌。3.推薦好書,培養學生讀課外書的興趣。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回顧“詞語盤點”1.自讀“詞語盤點”中的詞語。2.積累本組詞語,進行聽寫或抄寫。...

  • 《大人們這樣說》一課一練及課外拓展(精選12篇)

    《大人們這樣說》一課一練班級 姓名 一、近義詞: 真真切切----( ) 顯露----( )伸展---- ( ) 二、反義詞: 真真切切----( ) 顯露----( )伸展---- ( ) 三、讀課文,回答問題。...

  • 《回顧 拓展三》教案(精選8篇)

    學習目標1.學習用表格的方式做單元小結.2.推薦好書《森林報》,培養學生課外書的興趣.課前準備學生準備一張白紙,學習列表格.教學過程導入本單元我們學習了一組說明性文章,你一定增長了不少知識,和同學們一起交流一下這方面的收獲吧!這...

  • 《回顧·拓展二》教案(精選12篇)

    學習目標◆回顧本組課文內容,引導同學用心體會課文作者是怎樣用具體的景物或事情表達思鄉之情的◆拓展同學視野,引領同學積累有關抒發思鄉之情的詩文、佳句、激發同學熱愛家鄉之情。教學過程談話導入,明確內容◆“望著云彩,思念故鄉。...

  • 回顧·拓展二教案(通用11篇)

    學習目標回顧本組課文內容,引導同學用心體會課文作者是怎樣用具體的景物或事情表達思鄉之情的.拓展同學視野,引領同學積累有關抒發思鄉之情的詩文、佳句、激發同學熱愛家鄉之情.教學過程1、談話導入,明確內容“望著云彩,思念故鄉.思念...

  • 《陳毅探母》拓展練習(精選15篇)

    新課程理念認為:課程不再是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究知識的過程,教師和學生也都是課程。教師不能只成為課程實施中的執行者,更應成為課程實施者和開發者。...

  • 《回顧·拓展七》教案(通用10篇)

    學習目標1.回顧從本組課文中學到的描寫人物的方法。2.積累一批描寫人物肖像、語言、動作的成語。3.了解成語入木三分的來源和含義。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交流平臺)一、交流話題11.本組課文刻畫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 《回顧·拓展二》教學設計(精選11篇)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體會抒發感情的表達方法。2、積累優美詩句,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鄉、思友之情。3、學生通過讀故事,體會詩人寫詩時對運用字詞的認真態度,領悟到漢字的意趣和蘊味。...

  • 《回顧·拓展二》教案(精選4篇)

    【教學目標】1、善于和同學分享讀書學文的感受,提高表達能力。2、交流綜合性學習的開展情況,并進行成果展示。3、積累名人名言,感悟偉人的愛國情操,受到感染,積累語言。...

  • 《回顧·拓展七》教材簡說(精選8篇)

    【交流平臺】本次“交流平臺”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交流近代中國屈辱的歷史;二是交流搜集、整理、運用資料的收獲。重點是交流如何整理與運用資料。...

  • 《回顧·拓展三》教案(精選6篇)

    【學習目標】1、引導學生交流學了本組課文后的收獲和感受,引導學生讀書后要樂于和善于同別人交流。2、積累形式不同的對聯,感受中華語言文字的優美。...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97 | 日韩国产综合av | 最近日本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10秀 | 久久这里只精品99re66 |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视色 | 国产激情自拍视频 | av第一福利网站 | 欧美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一二三区免费视频 | 亚洲欧美专区 |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 亚洲久草在线 | 欧美极品另类 |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 | 日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视频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乱码 | 一女4黑人囗交 | 国产亚洲AV综合人人澡精品 | 俺也去久久 | 日韩视频免费 | 成人a片永久免费网站 | 好看的日韩精品视频在线 | 国产操人视频 | 爱逼爱操综合网 | 开心成人激情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麻豆 | 中文字幕免费不卡 | 亚洲自偷自偷在线制服 | 91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 秋霞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 999久久久精品 | 四虎成人在线视频 | 免费看黄色毛片网站播放 |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黑人 | 老司机午夜免费精品视频 | 99在线精品观看 | 亚洲日韩成人无码不卡 | 欧美黑人群一交 | 国语自产拍在线视频中文 | av成人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