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拓展三》(精選7篇)
《回顧拓展三》 篇1
教學目標:
1.交流本單元的課文內容和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
2.背誦《囚歌》
3.閱讀革命書籍
教學重點:交流本單元的課文內容和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在習作中學會運用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盤點
二、交流平臺
1.讀對話,想想這次我們交流的主題是什么?
(本組單元的課文內容和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
2.回顧課文內容
(1)本單元每篇課文分別講了什么?
a.請學生分小組交流
b.抽生說
3.回顧《十六年前的回憶》的寫作方法(首尾呼應)
4.結合所學課文《匆匆》等討論首尾呼應的好處
5.結合自己的作文談談自己是如何運用這種方法的。
二、日積月累
1.讀詩《囚歌》
2.交流這首詩的時代背景和葉挺生平
3.交流這首詩的意思
4.朗誦
5.背誦
6.你還知道哪些革命詩歌?交流。
三、課外書屋
1.讀短文
2說說課外書屋推薦了哪些書籍?
3.你曾經看過類似的哪些書籍?有何感受?交流。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鞏固歸納主要內容的能力
2. 能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文章的真情實感。
3. 能找出文首尾呼應的句子。
教學重點:鞏固歸納主要內容的能力
教學難點:能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文章的真情實感。
教學過程:
一、回顧知識點
二、交流平臺
1. 本單元要我們掌握哪些知識點?
2. (能抓文章的主要內容,能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文章的真情
實感,會在習作中運用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
三、復習方法
1.我們歸納主要內容常用哪些方法?
2.(題目拓展法抓六要素 段意連接法 抓重點句段的方法)
什么叫首尾呼應?運用它有什么好處?
(呼應指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內容前面說到了,后面又作必要
的交代;有的內容雖然主要在后面說,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
這就是首尾呼應。
好處:可以使讀者明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
四、鞏固訓練
《飛奪瀘定橋》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紅軍向天險大渡河挺進。大渡河水流湍急
,兩岸都是高山峻嶺,只有一座鐵索橋可以通過。這座鐵索橋,就
是紅軍北上必須奪取的瀘定橋。
國民黨反動派早就派了兩個團防守瀘定橋,阻攔紅軍北上;后來又
調了兩個旅趕去增援,妄想把我紅軍消滅在橋頭上。我軍早就看穿
了敵人的詭計。28日早上,紅四團接到上級命令:“29日早晨奪下
瀘定橋!” 時間只剩下20多個小時了,紅四團離瀘定橋還有240里
。敵人的兩個旅援兵正在對岸向瀘定橋行進。 搶在敵人前頭,是
我軍戰勝敵人的關鍵。
紅四團翻山越嶺,沿路擊潰了好幾股阻擊的敵人,到晚上7點鐘,
離瀘定橋還有110里。戰士們一整 天沒顧得上吃飯。天又下起雨來
,把他們都淋透了。戰勝敵人的決心使他們忘記了饑餓和疲勞。在
漆黑的夜里,他們冒著雨,踩著泥水繼續前進。
忽然對岸出現了無數火把,像一條長蛇向瀘定橋的方向奔去,分明
是敵人的增援部隊。紅四團的戰士索性也點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
對岸的敵人賽跑。 敵人看到了這邊的火把,扯著嗓子喊:“你們
是哪個部分的?”我們的戰士高聲答話:“是碰上紅軍撤下來的。
”對岸的敵人并不疑心。兩支軍隊像兩條火龍,隔著大渡河走了二
三十里。雨越下越猛, 像瓢潑一樣,把兩岸的火把都澆滅了。對
岸的敵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來宿營。紅四團仍舊摸黑冒雨前進,
終于在29日清晨趕到了瀘定橋,把增援的兩個旅的敵人拋在后面了
。
瀘定橋離水面有好幾丈高,是由13根鐵鏈組成的:兩邊各有兩根,
算是橋欄;底下并排9根,鋪上木 板,就是橋面。人走在橋上搖搖
晃晃,就像蕩秋千似的。現在連木板也被敵人抽掉了,只剩下鐵鏈
。向橋下一看,真叫人心驚膽寒,紅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樣,從上
游的山峽里直瀉下來,撞擊在巖石上,濺 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濤
聲震耳欲聾。橋對岸的瀘定橋背靠著山,西門正對著橋頭。守城的
兩個團的敵人早已在城墻和山坡上筑好工事,憑著天險,瘋狂地向
紅軍喊叫:“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
紅四團馬上發起總攻。團長和政委親自站在橋頭上指揮戰斗。號手
們吹起沖鋒號,所有武器一齊開火,槍炮聲,喊殺聲,霎時間震動
山谷。二連擔任突擊隊,22位英雄拿著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
彈, 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跟在他們后面
的是三連,戰士們除了武器,每人帶一塊木板,一邊前進一邊鋪橋
。
突擊隊剛剛沖到對岸,敵人就放起火來,橋頭立刻被大火包圍了。
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傳來了團長和政委的喊聲:“同志們!為了
黨的事業,為了最后的勝利,沖呀!”英雄們聽到黨的號召,更加
奮不顧身,都箭一般地穿過熊熊大火,沖進城去,和城里的敵人展
開了激烈的搏斗。激戰了兩個小時,守城的敵人被消滅了大半,其
余的都狼狽地逃跑了。
紅四團英勇地奪下了瀘定橋,取得了長征中的又一次決定性的勝利
。紅軍的主力渡過了天險大渡河,浩浩蕩蕩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線。
1.讀短文,想想短文寫了一件什么事?著重寫了哪兩方面的內容
?
2.文章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3.讀了這篇短文,你想到了什么?
4.請用“──”勾出首尾呼應的一組句子。
五、總結
談談學習本組課文的收獲。
板書:抓主要內容 體會真情實感 學會首尾呼應
《回顧拓展三》 篇2
學習目標
1.學習用表格的方式做單元小結.
2.推薦好書《森林報》,培養學生課外書的興趣.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一張白紙,學習列表格.
教學過程
導入
本單元我們學習了一組說明性文章,你一定增長了不少知識,和同學們一起交流一下這方面的收獲吧!
這一單元我們主要學習了一些說明的方法,你能填寫一下這張表格嗎?(課文中涉及到的盡可能都填上.)
說明的方法課文中的例子舉例子 用數字 作比較 打比方
除了課文中的,在其他的習作或課外書中的例子你還能找到嗎?
除了以上四種方法,你還發現什么好方法了嗎?試著填一填.
說明的方法課文中的例子舉例子 用數字 作比較 打比方
除了用表格的方式小結單元的學習內容,你還有什么好的方法?向大家介紹一下.
日積月累
◆讀讀這首小詩,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查查字典.
◆這首小詩向我們展現了怎樣的畫面?和你的同桌說說.
◆你還知道描寫四季的諺語和詩歌嗎?向大家推薦推薦.
課外書屋
默讀課外書屋的介紹,明確閱讀要求.
◆你喜歡《森林報》嗎?挑選你印象最深的章節介紹給同學聽.
《回顧拓展三》 篇3
學習目標
1.回顧本單元的課文,交流學文的感受、體會與收獲,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
2.交流搜集、積累的相聲、劇本、快板等語言材料,不斷豐富語言積累,學習用得體的語言進行表達。
課前準備
整理在綜合性學習中搜集到的各類語言材料;小組合作演一演語言類節目。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交流平臺)
一、激qing導入
師:在本單元的課文學習中,我們時時處處可以感受到機智巧妙、幽默風趣的語言藝術。小林和小東兩位小朋友學完課文后很有自己的感觸,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讀對話,交流感受
1.學生自讀“交流平臺”,想想是否也有同感,或者還有自己的獨特的體會與感受。
2.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讀文感受。(教師巡視課堂,使小組內的交流能圍繞“說話”這個話題展開。)
3.全班討論、交流自己的感受。
(1)指名結合本單元的課文談感受,其余同學進行質疑、補充。
例1:我覺得《晏子使楚》一課中“大伙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云;大伙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這句話把齊國人口眾多說得很形象生動。
例2:我覺得相聲特別有意思,因為里面有很多語言很幽默,它不是直接地告訴我們說話不要羅嗦,而是通過有趣的對話讓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
……
(2)指名結合課外的知識與資料談感受,其余同學進行質疑、補充。
①結合生活中的例子或見聞談怎樣說話。如同學之間有時因為一句話不中聽而鬧矛盾;有時因為話說得委婉巧妙而化干戈為玉帛。
②結合課外閱讀知識談怎樣說話。如:有一次周恩來總理接受外國記者采訪時,外國記者問了他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西方人走路時總昂著頭,而中國人走路時總是低著頭?這個記者的本意是想貶低中國人,給周總理難堪,可是周總理略一思索,說:因為西方人走的是下坡路,而中國人走的是上坡路。那位西方記者對周總理的敏捷才思和機智從容十分佩服。
(3)教師小結。
希望同學們在將來的學習和生活中能繼續關注、學習語言,在交流中有意識地練習用得體、精當的語言與他人進行交流,不斷豐富自身的語言,提高口頭表達的能力。
第二課時(日積月累和展示臺)
一、導入
同學們,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種獨特的文學藝術形式,那就是對聯。(請學生談談對對聯的了解。)
1.讀對子,讀準字音,想想意思。
2.出示文中的四句對聯,學生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流利。
3.指名讀,正音。
二、感悟對聯特點
教師點撥:你們再認真讀讀這幾句對聯,看你有什么發現。
1.生自讀,反復吟誦,感悟特點。
2.四人小組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討論。
回文聯:由前往后讀,由后往前讀都可以
數字聯:中有數字,并且對仗整齊。
疊字聯:聯中有疊詞出現,并且對仗整齊。
頂針聯:前一句的尾字為后一句的首字。
4.全班再讀這些對聯,體會特點,大致了解對聯的內容。
5.全班交流。師適時點撥。
6.課外拓展:
(1)教師提供對聯,學生誦讀,感悟特點。
水車車水,水隨車,車停水止
風扇扇風,風出扇,扇動風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
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
(2)交流課外收集的對聯。
師:你還見過類似這樣的對聯嗎?有積累這樣的對聯嗎?
頂針聯:“松葉竹葉葉葉翠,秋聲雁聲聲聲寒。” “開口便笑,笑古今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地難容之事。”
數字聯:“一掌擎天,五指三長兩短;六合插地,七層四面八方。”
回文聯:“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秀秀明明處處山山水水。”
疊字聯:“重重喜事,重重喜,喜年年獲風收;盈盈笑語,盈盈笑,笑頻頻傳報捷。”
(3)說說你喜歡這些對聯嗎?為什么?
可以從內容上說,對聯的內容包羅萬象,有寫景、有說理……可以從語言形式上說,對聯短小精悍,對仗工整,富有音樂感,讀來朗朗上口……
三、背誦積累
1.學生讀課文中的對聯,試著背誦。
2.同桌互相背誦。
3.指名背誦。
4.自由選擇老師提供或同學交流的對聯抄寫背誦。
四、展示臺
展示、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資料。可以
1.表演課文中劇本或故事中的片斷。
2.相聲表演。
3.展示自己收集的諺語、歇后語、廣告詞等等,并交流看法。
4.播放收集的相聲或小品、電視劇的精彩片斷,觀看并交流。
5.動手設計廣告詞、提示語等。
發揮資源共享的作用,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語言形式中、在自主的語言實踐中,調動探究感悟語言的興趣、熱情,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開拓眼界。
(福建省廈門市康樂小學 黃巧藝)
《回顧拓展三》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回顧、交流學習本組課文后的收獲,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如何通過環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動進行細致的描寫。
2.讀背并積累中華傳統美德的名言警句。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有關中華傳統美德的名言警句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交流平臺
1.學生讀例句,討論這些句子對于抒發美好情感的作用。
a、“地掃得干干凈凈,爐子里的火還沒有熄,食具在擱板上閃閃發亮。”
(側面烘托出桑娜對家人的熱愛)
b、“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表明桑娜非常善良,寧愿自己吃苦也要幫助他人的品質)
c、“林子里靜極了。沙沙的足音,聽起來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表現了“我”第一次到林中拉琴時那種興奮的心情,暗示“我”對拉好琴充滿了信心)
2.回憶本組課文,找出其他類似的句子,交流各自的體會和感受
3.交流自己在習作中是如何運用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心理活動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
4.課后積累相關的句子。
[評:通過交流讓學生再次回顧本單元文章中,作者是如何通過環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來抒發美好情感的,還安排了交流自己的習作中這樣的典型描寫,使學生的學習落到實處,活學活用,不但豐富了積累,還教會了學生理性寫作,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習作的能力。]
日積月累
1.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幾天我們一起欣賞有關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的名言警句。
2.自由讀句子,把句子讀通順。
3.同桌互讀,借助工具書理解交流句子的意思。
4.全班交流,交流句意。
“輕諾必寡信”意思是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
“民無信不立”意思是如果百姓對當局失去信心,那么國家就失去生存之本。
“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意思是不真誠就不能打動別人。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意思是真誠,是萬事萬物共同遵循的準則;真誠待人,是做人的基本準則。
“有所期諾,纖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意思是答應給別人的東西,一絲一毫都不能少;與人約好的時間,一時一刻也不能改。
5.學生自由吟誦。
6.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名言警句。
課外書屋
1.自由讀。
2.交流最感興趣的地方。
3.交流課外閱讀的其他歌頌人的美好心靈的作品。
4.拓展閱讀:
綠山墻的安妮(片段)
那天晚上的節目是一連串“激動人心的節奏”,至少對于觀眾席上的一位傾聽者來說是這樣的。當唱詩班唱起《飛翔在遠處的嬌嫩的雛菊上》時,安妮凝視著天花板,好像那上面有著彩繪的天使;當薩姆?斯隆用動作表演“塞克里怎樣使母雞抱蛋”時,安妮大笑不止,使得坐在她附近的人們也笑了起來,不過他們是受了她的感染,并非覺得有趣,因為這個選篇即使在阿馮利也已經老掉牙了;當菲利斯先生用最激動人心的語調朗誦馬克?安東尼在凱撒遺體前的演說時,安妮感到,只要有一位羅馬公民帶頭,她就會當場站起來參加叛變。
只有一個節目使她不高興。當吉爾伯特?布萊恩背誦《萊茵河畔的狂歡》時,安妮拿起羅達默里從圖書館借來的書,一直看到他背誦結束,而當她一動不動直僵僵地坐著時,黛安娜卻把手掌都拍痛了。
她們回到家里,已經十一點了。她們飽嘗了歡樂,又懷著更大的喜悅議論將要到來的幸福時光。每個人好像都睡熟了,房子里靜悄悄的,一片漆黑。安妮和黛安娜踮著腳尖輕輕走進客廳。這是一間狹長的屋子,有門通向客房。屋子里溫暖舒適,壁爐的余火把屋子照得朦朦朧朧。
[評:語文教材及其課堂,對學生的學習起到的應該是鑰匙作用,它通過有限的篇章,開闊學生眼界,打開學生心門,有目的地將學生引領至真善美的世界。但更多的積累感悟,人生觀的樹立,高尚人格的形成,都應該來自于學生廣博的閱讀,故學生的學習不應局限于課堂,不應局限于教材。這兩個環節特別注重課外的積累,使課內外閱讀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對人間真情的體會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最延展至自己的生命。]
《回顧拓展三》 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用表格的方式做單元小結.
2.推薦好書《森林報》,培養學生課外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用表格式總結基本的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
在課外閱讀中感悟基本的說明方法。
課前準備:
1收集描寫四季的諺語和詩歌。
2、閱讀《森林報》等科普名著,并把自己喜愛的科普讀物帶來與同學共享。
第一課時(交流平臺、日積月累)
一、提出學習目標
1、本單元我們學習了一組說明性文章,你一定增長了不少知識,和同學們一起交流一下這方面的收獲吧!
2、提出學習目標
(1)根據這一單元學習的一些說明的方法,填寫表格。
(2)讀讀日積月累中的《四時之風》這首小詩,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多讀幾遍。
(3)感悟四時之風各有什么特點?
(4)課外資料搜集展示。
(5)能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二、展示學習成果
1、小組內完成表格,交流
2、全班交流展示
(1)、說明文的說明方法,課文中的例子、課外書中的例子。
(2)朗讀《四時之風》這首小詩。
(3)對詩的理解。四時之風的特點。
(4)描寫四季的諺語和詩歌。
三、教師總結
1、教師總結
2、練習朗讀,并熟讀成誦《四時之風》。
第二課時(課外書屋)
一、提出目標
1、談話導課,激發興趣
森林中每天都有很多新聞。比如,兔媽媽什么時候生下了小兔?黃鸝的住宅是什么樣的?“林中大漢”麋鹿為什么打架?這些消息,你都能在《森林報》中看到。你喜歡《森林報》嗎?
2、提出目標
(1)默讀“課外書屋”的介紹。
(2)在《森林報》中,挑選你印象最深的章節介紹給同學聽。說說作者是怎樣把它寫得形象生動的。
(3)、你還閱讀了哪些科普文章?談談你的讀書收獲。
二、展示學習成果
1、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
(1)介紹《森林報》中印象最深的章節。
(2)談談讀書收獲。
三、拓展延伸。
1、閱讀著名的科普名著:(1)高士其的《細菌世界歷險記》,李四光的《穿過地平線》,賈蘭坡的《爺爺的爺爺從哪里來》,法布爾的《昆蟲記》,房龍的《地球的故事》,伊林的《十萬個為什么》。
2、建立一個科普讀物圖書角,舉辦課外閱讀活動。
《回顧拓展三》 篇6
學習目標1、回顧本單元所學內容,交流感悟。2、積累諺語。3、推薦課外讀物。課前準備1、至少各摘抄一個有關環境描寫、人物心理活動描寫的片斷。2、收集與“誠信”有關的名言警句,可活用在“辯論”運用過的。3、根據“課外書屋”的推薦書目,布置學生提前了解相關書籍,給自己喜歡的書籍寫一段廣告詞、一份推薦書或簡介。教學過程對話導入1、讀著一篇又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享受著一份又一份美麗的感動,浸潤著我們一顆又一顆善良的心靈,真的很快樂!今天就讓我們快樂地走進“回顧·拓展三”,進行一場知識大比拼!怎么比拼呢?請瀏覽一下課本中的“交流平臺”“日積月累”“課外書屋”三部分內容。2、師生討論比拼方式與方法。3、總結討論結果:積累警句多的為“收藏家”,朗誦用情的為“朗誦家”,理由說得充分的為“演說家”。比拼一:分享精彩片斷4、討論分享程序:朗讀精彩片斷→分析精彩片斷→說明分享理由。分享精彩片斷一──環境描寫。(1)指名讀來自課文的片斷→分析片斷→說明分享理由。其他同學評價、補充。(2)學生自告奮勇讀來自課外的片斷→分析片斷→說明分享理由。其他同學再評價、補充。(3)再推薦一名學生讀自己習作中的精彩片斷→自我剖析→說明分享理由。教師小結:同學們不僅能用心用情地讀,能充分地表達自己的分享理由,還能理解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真是厲害!希望各位繼續努力,各顯神通,爭取成為班級中真正的收藏家、朗誦家、演講家。預祝本次大比拼,人人有所得!同桌分享自己收集的環境描寫的精彩片斷。分享精彩片斷二──心理活動描寫。 (1)組內分享,注意傾聽與評判。 (2)小組推薦一名學生進行班級分享,教師積極參與各小組,搜索“最佳分享者”。 (3)幾名學生向全班交流,其他學生評價、補充。 (4)教師適時點撥、歸納,關注學生的傾聽習慣、評價措辭、補充的方法。民主評選第一輪的朗誦家、演講家、收藏家,并用熱烈掌聲表示祝賀與鼓勵。比拼二:讀悟警句1、把“日積月累”中的名言警句朗讀成誦。(1)學生自選日積月累中的一句名言警句,向全班作深入淺出的解釋,如同學都舉手表示懂了,此生即為本輪演講家的競爭對手。(2)教師適當啟發、引導,根據學生實際,難理解的名句進行趣味性操練:同桌互說。(3)至少背誦5句中的2句,指名背誦成功者為本輪朗誦家競爭的實力派選手。2、朗讀課外收集的有關誠信的名言警句。(1)小組長負責:比比本小組誰收集的名言警句最多,并記錄姓名、條數報學習委員,由班長宣布本輪的收藏家,宣布前請老師鑒定。(2)同桌互談自己收集的名言警句,向小組長推薦優秀者。(3)小組長負責:競選本組最佳名言警句朗誦家。(4)各小組最佳朗誦家競選班級朗誦家,朗誦前由小組長說明推薦理由。(5)全班參與評選。3、民主選舉第二輪的朗誦家、演講家、收藏家。比拼三:推薦優秀書籍1、自由朗讀“課外書屋”中對《綠山墻的安妮》一書的介紹。2、通過談話提問,了解學生通過前一段時間的準備,對文中提及的《根鳥》、《窗邊的小豆豆》、《小海蒂》的熟知程度。3、知識大比拼──課外書屋中,你認為哪本書最值得推薦?我們來發表演說,說出你的理由。看誰勇敢;看誰最幽默;看誰的書最有吸引力;看誰的書最值得看!(1)發表演說要有稱呼,有開場白,有結束語;還要注意聲音響亮,富有感情;態度自然大方。老師傳授秘訣:設置懸念;用自己的話講而不是讀。(2)自練。(3)自薦,上臺推薦書籍。(4)學生舉手上臺挑戰擂主。(5)評價兩位選手,確定新擂主。(6)鼓勵學生挑戰新擂主,再作分析與評價。(7)根據小組交流,推薦新的挑戰者,產生新擂主。(8)推薦本輪演講家、收藏家、朗誦家候選人名單。(9)對當選者表示祝賀。比拼四:合創精美小報1、教師小結過渡:通過一次一次緊張而快樂的比拼,同學們的收獲更多了,體會更深了,對同學的了解更全面了,對嗎?我想如果把這一塊一塊分散的比拼內容進行信息處理,知識整合,制作成一張一張精美的小報,不僅我們的同學可以學到知識,還可以讓更多的老師、同學了解我們,認識我們,讓他們也獲得知識。讓我們趕快行動吧!2、尋找合作伙伴,要求: (1)至少2人,最多3人。 (2)強強合作或強弱合作,杜絕弱弱合作。3、比拼時間為一星期,要求書寫整潔,內容豐富,富有創意。4、一周后評比,評選出一等獎、二等獎、優秀獎各若干名。
《回顧拓展三》 篇7
學習目標
1.通過回顧、交流,學習首尾呼應的寫法,并試著運用。
2.積累革命詩歌。
3.推薦好書,培養學生讀課外書的興趣。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詞語盤點”
1.自讀“詞語盤點”中的詞語。
2.積累本組詞語,進行聽寫或抄寫。
二、交流平臺
1.讀一讀對話,說說小林和小東在交流什么?
2.再讀《十六年前的回憶》的開頭和結尾,體會“首尾呼應”這種寫法的好處。
3.課外閱讀中,你留意到哪些文章也采用了“首尾呼應”的寫法,讀給大家聽。
4.把有這個特點的習作讀給大家聽。
三、日積月累
1.談話導入
革命戰爭時期,許多愛國志士用詩歌的形式表達了對敵人的仇恨與對革命勝利的向往之情。閱讀這些詩歌,透過字里行間,我們會在作者精煉的語言中看到他們視死如歸的高大形象。
2.朗讀《囚歌》,讀懂主要內容。
a自由朗讀,讀準字音。
b交流:從詩中感受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問題。
3.背誦《囚歌》。
4.課外再搜集一首革命詩詞,練習朗讀、背誦。
四、課外書屋
1.閱讀《課外書屋》中推薦的書目。
2.課外找其中一兩本讀一讀。
3.召開“緬懷先烈、繼承遺志”讀書會。
(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沙河鎮二小 杜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