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拓展三
教學目標:
1.交流本單元的課文內容和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
2.背誦《囚歌》
3.閱讀革命書籍
教學重點:交流本單元的課文內容和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在習作中學會運用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盤點
二、交流平臺
1.讀對話,想想這次我們交流的主題是什么?
(本組單元的課文內容和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
2.回顧課文內容
(1)本單元每篇課文分別講了什么?
a.請學生分小組交流
b.抽生說
3.回顧《十六年前的回憶》的寫作方法(首尾呼應)
4.結合所學課文《匆匆》等討論首尾呼應的好處
5.結合自己的作文談談自己是如何運用這種方法的。
二、日積月累
1.讀詩《囚歌》
2.交流這首詩的時代背景和葉挺生平
3.交流這首詩的意思
4.朗誦
5.背誦
6.你還知道哪些革命詩歌?交流。
三、課外書屋
1.讀短文
2說說課外書屋推薦了哪些書籍?
3.你曾經看過類似的哪些書籍?有何感受?交流。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鞏固歸納主要內容的能力
2. 能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文章的真情實感。
3. 能找出文首尾呼應的句子。
教學重點:鞏固歸納主要內容的能力
教學難點:能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文章的真情實感。
教學過程:
一、回顧知識點
二、交流平臺
1. 本單元要我們掌握哪些知識點?
2. (能抓文章的主要內容,能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文章的真情
實感,會在習作中運用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
三、復習方法
1.我們歸納主要內容常用哪些方法?
2.(題目拓展法抓六要素 段意連接法 抓重點句段的方法)
什么叫首尾呼應?運用它有什么好處?
(呼應指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內容前面說到了,后面又作必要
的交代;有的內容雖然主要在后面說,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
這就是首尾呼應。
好處:可以使讀者明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
四、鞏固訓練
《飛奪瀘定橋》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紅軍向天險大渡河挺進。大渡河水流湍急
,兩岸都是高山峻嶺,只有一座鐵索橋可以通過。這座鐵索橋,就
是紅軍北上必須奪取的瀘定橋。
國民黨反動派早就派了兩個團防守瀘定橋,阻攔紅軍北上;后來又
調了兩個旅趕去增援,妄想把我紅軍消滅在橋頭上。我軍早就看穿
了敵人的詭計。28日早上,紅四團接到上級命令:“29日早晨奪下
瀘定橋!” 時間只剩下20多個小時了,紅四團離瀘定橋還有240里
。敵人的兩個旅援兵正在對岸向瀘定橋行進。 搶在敵人前頭,是
我軍戰勝敵人的關鍵。
紅四團翻山越嶺,沿路擊潰了好幾股阻擊的敵人,到晚上7點鐘,
離瀘定橋還有110里。戰士們一整 天沒顧得上吃飯。天又下起雨來
,把他們都淋透了。戰勝敵人的決心使他們忘記了饑餓和疲勞。在
漆黑的夜里,他們冒著雨,踩著泥水繼續前進。
忽然對岸出現了無數火把,像一條長蛇向瀘定橋的方向奔去,分明
是敵人的增援部隊。紅四團的戰士索性也點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
對岸的敵人賽跑。 敵人看到了這邊的火把,扯著嗓子喊:“你們
是哪個部分的?”我們的戰士高聲答話:“是碰上紅軍撤下來的。
”對岸的敵人并不疑心。兩支軍隊像兩條火龍,隔著大渡河走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