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語文與生活”教材解讀及教學建議
一、教材解讀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六下單元練習教材的編排與第三學段前三冊相同,整個單元練習構成了一種綜合的、實踐的、開放的、靈動的訓練特質,同時又有意境、有韻味、有情趣,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心靈世界,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特別是單元練習的第一項“語文與生活”,仍以“大語文觀”為指導,保持了該板塊最明顯的綜合性特色,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做相互滲透,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巧妙融合。但有所區別的是,在六下教材中,該板塊設計的視點更高、視野更寬,將語文與生活、與人的發展成長緊緊聯系在一起,引領學生走進大千世界、多維時空。鼓勵學生在生活的涓涓細流中捕捉情感的浪花,找尋語文的身影,激發起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和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將語文教育與語文學習推到了一個更新更高的層次。具體地說,有以下四個特點:
1.抓住根本,巧妙整合,突顯主題。“語文與生活”這一板塊中的每一次訓練一般有二至三道訓練題,這些題分開看各自相對獨立,單獨成題;統整看來,各道題又互為依賴,緊密聯系,形成一個完整的、符合認識規律的小的練習體系。每一個練習體系都暗含著一個訓練主題,使之從目標到內容,從內容到形式都進行了巧妙的整合。如《練習3》:
《紅樓夢》里,有一段描寫眾人被劉姥姥逗得哈哈大笑的情節,十分精彩。同是寫笑,笑的神態各不相同。仔細讀讀有關句子,你能想象出當時的情景嗎?
有各種各樣的笑,下面四個句子中該是什么樣的笑?聯系上下文體會體會,然后選詞填空。
你能照樣子再寫幾個表示“笑”的詞語嗎?
哈哈大笑……
這三個小練習都圍繞“笑”這個主題來做文章,它們是“親親熱熱、甜甜蜜蜜的一家人”。這樣的訓練內容,無不體現著編者整合的智慧。
2.語文學習生活化,生活內容語文化。語文來自生活,自應服務于生活。學習語文的目的是為了在生活中應用。是為了使自己變成社會生活中的合格的“人”。恪守以生活為本、發展為本的理念,教材編者在“語文與生活”這一板塊中所選的內容既富有情趣,又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意在把整個世界作為語文學習的環境,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體驗生活,在生活實踐中活用語文。如《練習5》:
走上街頭,你會看到下面這些招牌。你知道它們經營的范圍和特點嗎?
超市自選商場 百貨商店 電子城 ……
皇甫東打算開個超市,請你幫他起個新穎而又有意思的店名。起個什么店名好呢?談談你的創意。
皇甫東新進了一批貨物,但他不知道怎么擺放。你能幫他把貨物分分類嗎?請將類別寫在后面的括號里。
教材中這種全新的設計給我們指出了語文教學的新的思路:努力營造一個寬松開放的語文教育環境,讓學生愛學語文,學有用的語文。
3.巧妙滲透必要的實用的語文基礎知識的訓練。
“課標”明確指出,“不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學知識是為了運用,是為了向能力方面轉化”。雖然“課標”淡化了對語文基礎知識系統和完整的追求,但它并不否定基礎知識的重要性。畢竟,不掌握和積累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要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要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那是不可能的。在“課標”理念的指導下,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教材的漢語知識不再系統編排,但精選了必要的和有用的語文基礎知識巧妙地滲透于課文練習和單元練習之中。如《練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