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拓展二》(通用5篇)
《回顧拓展二》 篇1
教學設計一
西湖區教科所 萬一
學習目標
1.回顧本組課文內容,引導學生用心體會課文作者怎樣用具體的景物或事情表達思鄉之情的。
2.拓展學生視野,引領學生積累有關抒發思鄉之情的詩文,佳句。激發學生熱愛家鄉之情。
課前準備
1.查找有關故鄉情詩文。
2.布置學生留心觀察自己家鄉的變化,用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記下自己的所見。
↘ 談話導入明內容
①”望著云彩,思念故鄉。思念故鄉,望著云彩”這詩句表達了一種什么情感?
② 這思鄉情是人世間一種美好的情感,本組課文表達的都是思鄉之情。通過課文的學習,我們收獲了什么呢?讓我們共同走進──板書課題:回顧·拓展。
↘ 賞讀片段悟鄉情
①讀著一篇篇思鄉的課文,一些感人的描寫會深深地印在我們腦海里,下面這些內容還記得嗎?出示相關語句。
◆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 我很小的時候,外祖父常常抱著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讀唐詩宋詞。每當讀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思雨細如愁”之類的句子,常會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
◆ 夏天,涼爽的清風從南窗里吹進來,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東窗可以望到那條小溪和小橋,還有那幾株依依多情的楊柳。
② 這些語句出自哪些課文?從這些描寫中我們讀到了什么? (a詩人觸景生情。b 通過寫具體的事表達外祖父思鄉之情。c通過寫景物抒發懷念故鄉之情。)
過渡:課文中這樣的描寫還有哪些呢?本組的幾篇課文是通過哪些人、事、景、物來表達思鄉之情的?
↘ 交流平臺抒己見
①回顧課文內容,找出作者或寫事或寫景表達思鄉之情的內容讀一讀,一邊讀,一邊批注。
②你找到了哪些這樣的描寫?從這些描寫中讀到了什么?小組里互相交流。暢所欲言。
③全班交流。小組派代表發言。
a 課文中通過描寫具體的事物表達思鄉之情的語句。
b 課文中通過寫景表達思鄉之情的語句。
④小結:表達思鄉之情不能空泛地抒情,應通過描寫具體的事物或景物來體現。作家的作品是這樣,我們的習作也要這樣。
⑤ 平時我們的習作是怎樣表達感情的?(指名說一說)。
↘ 詩文鏈接內化積累
①回顧課文的學習,通過交流平臺,我們收獲了很多,不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體的事物或景物來表達,還積累了不少感人的片段。誰能背誦一兩段?
②表達思鄉情的詩文還有很多很多,讀一讀下面的詩句(日積月累中的),能把它們印在腦海里嗎?練習背誦。(個人背,同桌背)
③你還讀到過哪些這樣的詩文?也能把它們記下來嗎?(指名讀背)
↘ 作品展示家鄉美
①愛家鄉,是每個公民應有的一種感情。讀著美文,看看我們的家鄉,熱愛之情定會油然而生。我們的家鄉美不美,拿出我們的作品,以小組為單位,盡情展示。
②欣賞作品之時,不要忘了獻上你的評價花。
《回顧拓展二》 篇2
《回顧●拓展二》
學習目標
1、回顧本組課文內容,引導學生用心體會課文作者是怎樣用具體的景物或事情表達思鄉之情的。
2、拓展學生視野,引領學生積累有關抒發思鄉之情的詩文、佳句、激發學生熱愛家鄉之情.
3、通過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課前準備:收集有關思鄉的詩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提出學習目標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些詩句表達了一種什么情感?
(2)這思鄉情是人世間一種美好的情感,本組課文表達的都是思鄉之情.通過課文的學習,我們收獲了什么呢?讓我們共同走進。(板書課題:回顧●拓展),賞讀片段,感悟鄉情。
2、提出學習目標
(1)本組的幾篇課文是通過哪些人、事、景、物來表達思鄉之情的?
(2)說說自己的習作是怎么表達感情的。
二、展示學習成果
1.我會悟
生1:我從“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我感受到了詩人觸景生情。
生2:“我很小的時候,外祖父常常抱著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讀唐詩宋詞。每當讀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之類的句子,常會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從這我知道了通過寫具體的事表達外祖父的思鄉之情。
生3: “夏天,涼爽的清風從南窗里吹進來,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東窗可以望到那條小溪和小橋,還有那幾株依依多情的楊柳。”我懂得了通過寫景物抒發懷念故鄉之情。
生4:“至今一看到茶樹,腦海里立刻會浮現出當時的情景來。”從這句話可以看出,當時這個情景給作者留下了極為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所以他至今難忘,一看到茶樹,就會想起與茶樹有關的這些事,從中可以體會出作者對家鄉的懷念。
生5:“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看到春天滿目的新綠,想到春天去了,有再來的時候,而自己離開了家鄉,什么時候能再回來呢?在這里詩人通過綠草和明月把思鄉的愁緒表現得淋漓盡致。
……
2小結:
表達思鄉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應通過描寫具體的事物或景物來體現.作家的作品是這樣,我們的習作也要這樣。
3.平時我們的習作是怎樣表達感情的?(結合本次習作中的典型例子進行交流.)
三、創作性展示
1、交流課前收集到的有關思鄉的詩句。
2、展示運用借景(物、事)抒情的寫作方法創作的片段。
四、知識的拓展延伸
第二課時
一、提出學習目標
1、理解“日積月累”中的詩句,體會作者的思鄉、思友之情,
2、閱讀《“推敲”的來歷》,體會趣表現在哪里。
二、展示學習成果
(一)“日積月累”部分
1、“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的意思是:在空曠的天宇之下,我思鄉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2、“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這句詩中的游子指的是李白。所謂“浮云游子意”,人們拿浮云比游子,是說他們的行蹤都是飄浮不定的。這句詩的意思是:浮云整日飄來飄去,遠去的朋友已好久沒有相見了。可以看出詩人心中充滿思念和惆悵。
3、“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意思是:他鄉的樹已經落葉了,夜里,在寒冷的燈光下,也是飄泊他鄉的孤獨的人啊。
4、“明月有情應識我,年年相見在他鄉。”意思是:如果明月有情的話,它應該認識我啊,因為每年我們都能在他鄉相見。
5、“家在夢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幾人還。”意思是:家鄉只在我的夢里,什么時候才能回去呢?你看那春天的江面上來來往往的人,有幾個是回去的呢?
6、“江南幾度梅花開,人在天涯鬢斑白了。意思是:記不清東南的梅花開了有多少次了,離開家鄉的我已是雙鬢斑白了。
(二)“趣味語文”部分
生1:我知道短文講的是唐代詩人賈島作詩琢字煉句的故事。
生2:賈島在作詩時用字非常講究。
生3:韓愈挺平易近人的,他也是一個治學非常嚴謹的人。
……
三、創作性展示
1、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思鄉的詩句。
2、我知道賈島的原詩是:
賈島《題李凝幽居》
閑居少鄰并, 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 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 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 幽期不負言。
3、我知道唐朝有位名叫齊已的詩僧,寫了一首《早梅》詩,其中有這樣的兩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鄭谷看了,提出不如把“數枝”改為“一枝”好,因為“一枝開”與“早梅”的詩意更加貼切。齊已深以為然,立即下拜,尊奉鄭谷為“一字師”。
《回顧拓展二》 篇3
學習目標
1.回顧本單元所學內容,交流感情。
2.積累讀書方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臺
(一)交流對課文內容的感受
1.導入:同學們,最近幾天,我們學習了幾篇寫我們同齡人生活的課文,我們深深被感染了。課文中的那些事,好像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讀起來非常親切。說說課文中的哪些事讓你感到特別親切,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學生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二)交流從課文得到怎樣的啟示
1.導語:作者怎樣做到讓文章這樣親切感人,打動我們呢?
2.學生發言。
3.歸納:
(1)作者把看到的、想到的如實地寫下來,不說假話,比如,《祖父的園子》里,把“我”的頑皮,干的傻事都一一寫下來,這樣讓人覺得真實可信,讓我們覺得寫的就是我們同齡人的真實生活,所以才打動了我們,感染了我們。
(2)作者觀察細致,把細節描寫得很生動,比如《童年·冬陽·駱駝隊》中對“我”模仿駱駝磨牙動作的描寫。由于作者描寫細致,所以更能表現童年的天真無邪。
(三)交流讀書方法
1.導語:那么,我們應該怎樣讀好這樣的課文呢?
2.學生發言。
3.歸納:有感情地朗讀首先要讀正確、讀通順;其次要深入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次,在讀的時候腦海中要呈現出課文描寫的場景,想象如果是自己將會怎么做?把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把自己的真實感受讀出來。
二、日積月累
1.借助手頭學習資料,提早預習,理解句子大意及出處。
2.自由誦讀,初步理解句子含義,有不理解的可與小組同學合作探討。
3.指名讀,注意句子的節奏、韻律。
4.交流句子含義。第一句:君子處世,就應該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永不止息。第二句:不一定年齡大的人才有理想,一個沒有遠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歲數也是虛度光陰。第三句:不要虛擲光陰,否則到老的時候,后悔也無濟于事。第四句:時間是過得很快的,一轉眼就告別少年時光了,但要掌握一門學問卻是很難的,所以請珍惜時間,不要浪費光陰。第五句:追尋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長的,我將不斷地追尋、探索。第六句:不積累半步一步行程,就無法到達千里遠的地方;不匯集涓細的水流,就無法形成江河大海。
5.說說從這些句子中受到怎樣的啟示,準備把哪些話語送給誰,為什么。
6.練習背誦。指名背誦,要求讀出感情。
8.齊讀日積月累中的語句,并默記心頭。
三、課外書屋
1.師:今天首先給大家介紹大家十分熟悉的偉大作家──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童年》,有聽說過這本書嗎?
2.學生互動介紹該書內容簡介以及其他與之相關兩部作品──《在人間》與《我的大學》。大致了解高爾基其人其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3.師生根據自己已有的閱讀經驗推薦其他名人、偉人傳記,并介紹其主要內容,將書目板書于黑板上,供學生閱讀時參考。
4.教師小結,結束本課時教學。
(福建省寧德師范附小 章淑勇)
《回顧拓展二》 篇4
學習目標
◆回顧本組課文內容,引導學生用心體會課文作者是怎樣用具體的景物或事情表達思鄉之情的.
◆拓展學生視野,引領學生積累有關抒發思鄉之情的詩文、佳句、激發學生熱愛家鄉之情.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明確內容
◆“望著云彩,思念故鄉.思念故鄉,望著云彩”這詩句表達了一種什么情感?
◆這思鄉情是人世間一種美好的情感,本組課文表達的都是思鄉之情.通過課文的學習,我們收獲了什么呢?讓我們共同走進.(板書課題:回顧?拓展),賞讀片段.感悟鄉情
◆讀著一篇篇思鄉的課文,一些感人的描寫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腦海里,下面這些內容還記得嗎?出示相關語句.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我很小的時候,外祖父常常抱著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讀唐詩宋詞.每當讀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之類的句子,常會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
“夏天,涼爽的清風從南窗里吹進來,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東窗可以望到那條小溪和小橋,還有那幾株依依多情的楊柳.”
◆這些語句出自哪些課文?從這些描寫中我們感受到了什么?(詩人觸景生情;通過寫具體的事表達外祖父的思鄉之情;通過寫景物抒發懷念故鄉之情.)
過渡:課文中這樣的描寫還有哪些呢?本組的幾篇課文是通過哪些人、事、景、物來表達思鄉之情的?
互相交流,各抒己見
◆回顧課文內容,找出作者或寫事或寫景表達思鄉之情的內容讀一讀,邊讀邊批注.
◆你找到了哪些這樣的描寫?小組里互相交流,暢所欲言.
◆全班交流.小組派代表發言.
a.課文中通過描寫具體的事物表達思鄉之情的語句.
b.課文中通過寫景表達思鄉之情的語句.
◆小結:表達思鄉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應通過描寫具體的事物或景物來體現.作家的作品是這樣,我們的習作也要這樣.
◆平時我們的習作是怎樣表達感情的?(結合本次習作中的典型例子進行交流.)
詩文鏈接,內化積累
◆回顧課文的學習,通過充分交流,我們收獲了很多,不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體的事物或景物來表達,還積累了不少感人的片段.誰能背誦一兩段?
◆表達思鄉情的詩文還有很多很多,讀一讀下面的詩句(日積月累中的),你能把它們印在腦海里嗎?練習背誦.(個人背,同桌背.)
◆你還讀到過這樣的詩文嗎?能向同學們介紹介紹嗎?(指名讀背.)
趣味語文.激發興趣
◆學生自讀“推敲的來歷”一文,不認識的字查字典.
◆同桌互讀,糾正字音;小組互問,解決不懂的問題.
◆全班交流對“推敲”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對語言文字進行推敲的實例.
交流平臺
教學交流平臺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體會抒發感情的表達方法。交流的時候,除了聯系課文,聯系自己的習作,也可以聯系讀過的其他詩文,這樣話題會更展開一點。交流時,可以一邊談表達方法,一邊讀相關的段落或句子,這樣一是避免交流時語言枯燥,二是與文章緊密聯系,會加深對表達方法的體會。
當然,這個內容可以根據教學實際來靈活安排。比如,可以分成幾個層次來交流:在教學的過程中初步交流一篇課文是怎樣表達思想感情的;在課文都學完之后,整體交流幾篇課文分別是怎樣表達思想感情的,為學生的寫奠定一個基礎;在學生寫完了習作后,安排交流習作中是怎樣表達思想感情的,進一步學習并掌握課文的表達方法。
日積月累
1.教學建議
“日積月累”安排的內容是積累表達鄉思的詩句。目的是使學生積累優美詩句,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鄉、思友之情。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的意思是:在空曠的天宇之下,我思鄉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這句詩中的游子指的是李白。所謂“浮云游子意”,人們拿浮云比游子,是說他們的行蹤都是飄浮不定的。這句詩的意思是:浮云整日飄來飄去,遠去的朋友已好久沒有相見了。可以看出詩人心中充滿思念和惆悵。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意思是:他鄉的樹已經落葉了,夜里,在寒冷的燈光下,也是飄泊他鄉的孤獨的人啊。
“明月有情應識我,年年相見在他鄉。”意思是:如果明月有情的話,它應該認識我啊,因為每年我們都能在他鄉相見。
“家在夢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幾人還。”意思是:家鄉只在我的夢里,什么時候才能回去呢?你看那春天的江面上來來往往的人,有幾個是回去的呢?
“江南幾度梅花開,人在天涯鬢斑白了。意思是:記不清東南的梅花開了有多少次了,離開家鄉的我已是雙鬢斑白了。
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自己反復讀一讀詩句,想想這些詩句有什么共同的特點,說說從哪兒體會出來的。比如“故鄉情”“浮云”“游子”“他鄉”“家在夢中”“人在天涯”“明月”等詞,都能感受到詩人的思鄉、思友之情。在大致了解了詩句的意思后,練習把詩句背誦下來。
如果學生對詩句感興趣,想進一步了解原詩,可以鼓勵學生搜集原詩讀讀背背。
《回顧拓展二》 篇5
教學目標1.善于和同學分享讀書學文的感受,提高表達能力。2.交流綜合性學習的開展情況,并進行成果展示。3.積累名人名言,感悟偉人的愛國情操,受到感染,積累語言。課前準備1.整理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搜集到的有關愛國的格言、古詩詞。2.展示活動前,師生共同設計布置展示區域。交流平臺憶課文,交流收獲(1)用直線將相關的詞語連起來,并說說理由:季羨林 京張鐵路詹天佑 《懷念母親》雷達兵 蝴蝶小高 授粉(2)回憶說說學過的課文中,哪些人、哪些事打動了你,給你留下了比較深的印象?和同桌交流,再推薦全班交流。(3)引導評議:大膽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談活動,交流感受 (1)談談本次綜合性學習中都開展了哪些活動? (2)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也可以是同一主題活動的同學進行合作交流。 (3)引導學生說說在活動中遇到了什么困難、問題,是怎樣克服、解決的?由小組內指定同學進行記錄。 (4)推薦交流活動情況,對于還沒有克服解決的問題和大家一起討論,提出方案。 (5)談談自己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得到了哪些收獲? (6)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組內成員的自我評定,然后引導全班進行互評,評比”最佳活動小組”、“最佳活動者”。 日積月累 1.身為炎黃子孫,我們為自己是黃種人而感到驕傲;作為華夏兒女,我們更為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燦爛文化而自豪。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的名人志士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著對中華民族的熱愛,對自己祖國的鐘情。 2.出示日積月累中的名人名言。 ⑴自由朗讀這些名人名言。 ⑵選擇其中的一兩句名言,說說含義。 ⑶展開想象:你仿佛看到他們在說這些話的時候,是怎樣的心情?怎樣的表情? a.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泉源。這是選自1949年4月周恩來在《關于和平談判問題的報告》中的一句愛國名言。主要意思是只有熱愛自己的民族才能有自信心,才能有為祖國、為民族而獻身的精神,中華民族的愛國情操,是在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基礎上產生與發展起來的,它源于對生育自己的故土、家鄉、民族的愛。 b.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這是1981年2月14日鄧小平為英國培格曼出版公司出版的《鄧小平文集》英文版寫的序言中一句充溢著愛國激情的話語,體現了鄧小平同志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了他深愛著的祖國和人民。他這種無限高尚的愛國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c.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這句話選自魯迅的《華蓋集續集·學界的三魂》,文中他分析中國的國魂有官魂、匪魂和民魂三種,他認為“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d.我愛我的祖國,愛我的人民,離開了她,離開了他們,我就無法生存,更無法寫作。這句話選自巴金的《隨想錄》,體現了巴金對祖國、對人民深沉而執著的愛。 ⑷朗讀并背誦這些名言,進行語言積累。 3.交流自己收集的愛國格言或古詩詞。 (1)朗讀自己收集的愛國格言或古詩詞。 (2)介紹所收集句子或古詩詞的意思,談談自己的想法。 (3)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積累展示臺 1.展示準備 (1)觀察展示臺中的圖片,讀讀學習伙伴的話,說說課本中這些學生分別展示的是什么? (2)分組,綜合性活動主題相同或相近的學生為一組。 (3)以組為單位,確定自己組內展示的內容,展示的形式,展示的特色以及分工情況。鼓勵學生超越課文中展示的形式,自行設計新的展示形式。 (4)各組共同討論,互相協作,進行展示準備。(班長或學習委員了解各組的展示準備情況,并進行協調。) 2.舉行“祖國在我心中”展示會 (1)各組輪流介紹,并把自己組的作品帶到展示區域進行展示、介紹。 (2)組織學生進行參觀學習。 (3)評選最佳展示組,視情況評選“惜時獎”“毅力獎”“才藝獎”“創造獎”“能手獎”、“勤勞獎”等個人獎,教師頒獎。 (浙江省紹興市靈芝鎮中心校 王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