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教案(精選17篇)
《我想》教案 篇1
一、了解兒童詩,激發(fā)想象力
1、同學們,課前預習時,老師讓大家讀一些兒童詩。你能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說說什么是兒童詩嗎?(對!成人或兒童寫的具有兒童情趣、反映兒童生活、適合兒童閱讀的詩就是兒童詩。)
2、一起來看一首兒童詩。(課件:兒童詩)“天上月亮圓又圓,/照在海里像玉盤。/一群魚兒游過來,/玉盤碎成兩三片。/魚兒嚇得快逃開,/一直逃到巖石邊。/回過頭來看一看,/月亮還是圓又圓。”(自由讀)
在月照大海的靜態(tài)美景中,通過魚兒的“逃”和“看”的動態(tài)加入,寫活了一群小魚兒戲水觀月的畫面。這就是兒童詩的可愛之處。
3、(課件“0”)這是什么?看看它的形狀特點,展開想象的翅膀,想想:“0”是什么?
(數(shù)字零、字母0、雞蛋、石子、張開的嘴、圓圓的盤子、圓圓的月亮、紅紅的太陽……)
“0”是一 的
0是一輪火紅的朝陽;0是一枚大大的橙子;0是一個圓圓的月餅;0是一只好奇的眼睛……
二、導入課文
1、孩子們,老師真羨慕你們現(xiàn)在這個年齡,想怎么想就怎么想。你們敢把自己的想象在大膽些嗎?
2、此時,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幫你實現(xiàn)一個愿望的話,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3、同學們的想象豐富、奇特。是啊,每個人心里都會有許多這樣的美麗幻想,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走進她那美麗的幻想世界去看看吧!(板書課題,指名讀題。) (課件:課題)
三、初讀課文,體會詩境
1、現(xiàn)在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用鉛筆畫出小作者都想做什么?(或者小作者的愿望是什么?)
2、小作者有這么多美好的愿望,你愿意和他一起來分享一下嗎?現(xiàn)在請你再讀詩歌,邊讀邊感受,在那么多愿望中,哪一個最令你神往?把最令你神往的愿望多讀幾遍,想象那是一個怎樣的情景?在讀的過程中你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四、細讀詩歌,感悟體會
1、第一小節(jié)讓自己接在桃樹枝上還帶出一串花苞,為了讓自己夠漂亮來吸引布谷鳥的聲聲歌唱。是啊請同學閉上眼睛想像一下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面(桃樹枝上一串串含苞待放的桃花,正綻開笑臉,隨風悠哇,蕩啊,多美呀!布谷鳥也發(fā)現(xiàn)了桃花的美麗,你聽,她唱著動聽的歌飛來了“布谷、布谷…”,過渡語同步)。
孩子們,睜開眼睛吧,看看你眼前是一個怎樣的世界,你能一個詞來概括你所感受到的畫面嗎? (鳥語花香、春意盎然等),(課件:桃花)喜歡這樣的畫面嗎?
怎么會悠出春天的歌唱的,想象一下。
這一個“悠”字表達出了這么多的含義,真是太傳神了。
讓我們用最美的春的歌唱來感染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吧!
2、第二小節(jié)伸進濕軟的土地干什么!是啊,它要和根一起汲取甜美的營養(yǎng)讓自己快快長大,你能把汲取換個意思相近的詞嗎?
是啊,而汲取就是吸取吸收,我要忙著快點吸收這土地里的營養(yǎng),好能快點長成參天大樹垂下綠色的篷帳。(課件:柳樹)
我把腳丫接在柳樹上,伸進土里,長成一座綠色的篷帳后,可以干些什么?
老師仿佛看到了你們化作了柳樹的根,正努力地茁壯成長。喜歡這一小節(jié)同學一起來讀出你的渴望吧!
3、第三小節(jié)(課件:三句話)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是啊,同是在說看卻用了三個不同的字,你覺得這樣的表達方式怎么樣?用這樣的不同詞語來表達看讓我們覺得文章不單調不重復,富于變化。你們在寫作時如果也應用這種方法,一定會使你的文章錦上添花。
讓我們一起來讀出它的變化吧!長著眼睛的風箏在藍天上自由地飛啊飛,它看到了白云、太陽還會看到什么?(課件:天空 風箏)
風箏上的眼睛還能看到許多我們在地上無法看到的東西,學到許多新知識,所以說藍天是我的---課堂。
4、第四小節(jié)讀后談體會。 “我”為什么想把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把自己種在土地上,還會變成什么?(課件:土地)(平日里看見陽光的感受、腳踩土地的感覺以及結合天空、白云的樣子和土地上草木蔥翠的情景,談感受。)
我最大的愿望為什么是---成為柳絮和蒲公英?(課件:蒲公英)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朗讀指導)誰喜歡這樣的飛翔的感覺,一起站起來讀好嗎?
小柳絮,你要到飛到哪里去干什么?(飛向我的一下個幻想) 蒲公英你要到飛到哪里去干什么?
5、作者的愿望太多了,讓我們和他一起插上夢想的翅膀自由飛吧,但在那之前我們要先做件事,大家齊讀!如果你就是作者你會怎么和爸爸媽媽商量?(你會說些什么?)
6、我們領略了小作者的幻想世界,相信現(xiàn)在你也和他一樣沉浸在這春意盎然的美妙世界吧!一起來讀讀剛才我們學過的詩歌吧。
五、歸納總結、拓展空間
多美的畫面啊,多動聽的聲音,小作者想把手兒接在桃樹枝上,把腳兒連在柳樹枝上,把眼睛放在風箏上……一個個美好的幻想,讓我們如同身臨其境般瀏覽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你愿意也像小作者一樣把自己心中的幻想寫出來嗎?那現(xiàn)在就請你拿起手中的筆依照前三節(jié)的格式來寫出你心中的渴望吧!
交流朗讀 評議
六、總結:小作者的幻想,激起了我們心中的幻想與期盼,孩子們,盡情想像吧,別讓這個愛作夢的年齡虛渡,讓我們自由翱翔在這片幻想的海洋,說不定哪一天,你那遙不可及的夢想會成為真的呢!(課件:再見)
《我想》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文中13個生字,并能理解“花苞、汲取、柔軟、篷帳”等詞語的意思。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3.使學生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4.鼓勵學生大膽想像、仿照課文第三節(jié)再續(xù)編一段。
5.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教育。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老師請同學們先聽一段錄音,請同學們把眼睛閉上,一邊聽一邊想,然后說一說你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上課伊始,教師用一段“鳥語花香”的錄音來反映大自然的美好,把學生帶入一種輕松愉快的思想境界。來激起學生展開想像的欲望,為新課開了一個好頭。)
師:那你們能不能幻想一下在生活中沒有發(fā)生過的事情呢?
(這一問,再次激起學生想像的熱情,使學生的思維開始拓寬,達到一種幻想的境界)
師:同學們的想像力可真豐富,想像和幻想可以說就是你的愿望,我們先來學習第一篇課文《我想》并板書課題。
(教師巧妙地導入,使學生輕而易舉地明白了幻想和想像的意思,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理解字詞
1.自己先獨立讀文,一邊讀一邊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
2.和同桌互相說一說你又學會了什么?
3.大屏幕打出重要的詞所在的句子,讓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詞意。
(1)帶著一串花苞,隨著風兒悠蕩。
(2)伸進濕軟的土地,汲取甜美的營養(yǎng)。
(3)長成一座綠色的篷帳。
(4)看白云多柔軟,瞧太陽多明亮。
(教師用測試理解的方式,了解學生對字、詞已知情況,體現(xiàn)了教師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這樣能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又教給了學生理解詞意的方法。)
(三)細讀課文、理解意思
1.四人小組讀課文,講一講自己讀懂了什么?讀時想到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
2.全班交流小組內無法解決的問題。
(1)遙遠的地方會是哪里?飛到那里干什么?
(2)為什么還要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
學生解答不出的地方教師可適當給予點撥。
(這一環(huán)節(jié)目的是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習慣。以學生自主閱讀為主,學生能自己讀懂的教師就不再去多講,讓學生自讀自悟;對于疑難問題,教師只是給予引導、點撥,更大程度上是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發(fā)散思維,體現(xiàn)了課改新理念)
(四)品讀課文,加深理解
1.師生分別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jié)有感情地朗讀,師生互相評一評哪些地方讀得好?還有什么不足之處?
2.學生練讀。說一說每小節(jié)寫的是什么?
3.嘗試背誦。
(這一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了師生之間的互動,使課堂氣氛更加濃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漲。同時又注重培養(yǎng)學生概括段意的能力,使學生從讀、背中得到自悟。)
(五)發(fā)揮想像拓展延伸
1.師:你的愿望是什么?你們想不想仿照本文第三小節(jié)續(xù)編一段,把你的愿望也表達出來(比如畫出來、朗讀出來、寫下來都可以)
2.個別學生上臺表演朗讀,展示自己的愿望
(這篇課文前4小節(jié)句式整齊,結構相同,有利于學生積累語言,內化其表達方式。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發(fā)揮想像續(xù)寫一段,而且形式不拘一格,不但使學生產生了新奇感。同時又激發(fā)了學生很愿意去創(chuàng)造的情感。注重了不同興趣的培養(yǎng),滿足了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在展示作品的同時使學生又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六)欣賞圖片、滲透思想教育
師:同學們的愿望真好!老師也被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所感動,老師也畫了兩幅圖畫我們來欣賞一下,說一說你看后的感覺。
1.大屏幕展示做好第一幅圖(美麗的家園,大自然)
2.學生看完后談感覺。
3.展示第二幅圖(中國的名勝古跡、取得的科學成就)
4.師小結:這兩幅圖代表著我們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正是我們的先輩們用想像之筆為祖國勾畫出了美麗的藍圖,他們精心研究、探討、實踐,創(chuàng)造出了我們這個美麗、豐富的大千世界,說不定你的愿望也能實現(xiàn)呢?鼓勵鼓勵自己吧!(我行、我行、我能行!)
〖教學反思〗
《我想》這一課的教學設計,我主要體現(xiàn)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一是讓學生在獨立閱讀時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鼓勵學生認真對待學習,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二是通過初讀、細讀、品讀、背誦這種梯度讀的設計,讓學生在讀中質疑,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積累來內化文章的思想情感。再通過自己的多種表達方式把它真誠地表露出來。使文章的情感得以深化升華,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質。三是注重生與生、師與生之間的互動,既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又有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使每個學生能正確接受學生與教師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體現(xiàn)了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
〖案例點評〗
本節(jié)課教學從始至終都是以學生為學習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服務者,教師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聽、說、讀、寫、畫、演等一系列活動,來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孩子們在一個自由、寬松的課堂氣氛圍中學習,使學生真切感受課文的熏陶。在學習過程中教師非常注重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給學生充分的發(fā)揮想像及表達的機會,學生才會迸發(fā)出思維的火花。創(chuàng)造的激qing才會再現(xiàn)。
《我想》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這首詩通過幻想和想象,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指導學生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整體感知詩歌的音韻美。
3、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感受自然美,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4、仿照詩歌前三節(jié)再編一段。
教學重、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有聲有色地朗讀,在誦讀中體會詩歌的語言美和音韻美。
2、引導學生和文本進行對話,做到熟讀能誦。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新課
1、孩子們,我知道大家都很喜歡聽歌、唱歌,今天,我想送給同學們一首歌,我們一起來聽聽好嗎?(播放《種太陽》)
2、同學們聽得都很認真,很多同學都情不自禁地跟著哼唱起來了,讓我感受到你們也很喜歡這首歌,你能說一說這首歌表達了什么愿望嗎?(學生自由發(fā)言)
3、“種太陽”一個多么美妙而大膽的想法呀,我想在我們小小的童心中,也會有這許許多多的夢想,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夢想的天堂,共同走近“我想”。(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打開書,讀一讀這首詩,邊讀邊想:我的愿望是什么?(學生自由讀文)
2、讀后反饋,教師板書:
桃樹 引來布谷鳥
柳樹 長成綠色的帳篷
風箏 在藍天上學習
小草、小花、柳絮、蒲公英 飛到遠方
三、細讀課文,體味情感
(一)請你從中選出自己自喜歡的一小節(jié),反復地讀一讀,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二)同學們讀得都很認真,那就讓我們把這份認真延續(xù)到下面的學習中,請你把自己喜歡的小節(jié)讀給組內的小伙伴聽,并相互交流各自的感受。(小組活動,教師巡視)
(三)匯報交流。
(過渡)孩子們,你們交流得很熱烈,現(xiàn)在誰最先來匯報。
1、第一小節(jié)
①讀文,說一說為什么喜歡這一小節(jié)?
②誰還有不同的感受,讀出來。
③教師范讀,說一說你聽出了什么?
④自己練習朗讀,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⑤(出示課件)孩子們,當春天的腳步悄悄地走近我們,在和煦的春風中,桃花展開了粉紅的笑臉,散發(fā)著陣陣清香,我們漫步在桃樹林中,不時聽到布谷鳥清脆的鳴叫,這時你有什么感受?(學生自由發(fā)言)我們就是那一朵朵盛開的桃花,讓我們把這份幸福、愉快讀出來。(學生自由讀)
⑥喜歡第一小節(jié)的同學站起來讀。
(過渡)一雙普通的小手在我們插上想像的翅膀后,竟然變得如此美妙,如此神奇,這就是想像賦予大自然的活力,那就讓我們繼續(xù)展開想像的翅膀,去追尋美好的夢想吧!誰接著來回報。
2、第二小節(jié)
①指名讀,聽后說一說從他的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出示課件)孩子們,你們看:當一場場春雨過后,柳樹盡情地伸展著自己的小腳丫,貪婪地吮吸著大地母親的乳汁,你會發(fā)現(xiàn)柳樹的葉子更綠了,更繁茂了,在不知不覺中,柳樹一點點地長大了,請你邊讀邊想像,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學生練習朗讀)
③男生讀。
(過渡)春天來了,桃紅了,柳綠了,我們的夢想在春風中也更加美妙了,誰還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快樂?
3、第三小節(jié)
①指名讀,評讀。
②長了眼睛的風箏在藍天上自由地飛翔,它看到了太陽、白云,它還會看到什么?展開想像的翅膀想一想,說一說。(學生自由發(fā)言)
同學們,你們想得太美了,在藍天上我們看到了這么多、這么美的事物,難怪小作者說“藍天是我的課堂”。
(過渡)藍藍的天空讓我們的眼睛變得更加明凈,柔軟的白云讓我們的遐想更加美好。明亮的太陽給予了我們無限的力量,我們是一群渾身散發(fā)著太陽氣息的孩子,就讓我們的心,我們的理想繼續(xù)飛翔。誰來接著匯報。
4、第四小節(jié)
①讀,談自己的感受。
②是啊,我們的夢想飛啊飛,飛到了遙遠的地方,這遙遠的地方會是哪兒呢?我們飛到那兒去干什么呢?請你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地想一想,說一說。(學生自由發(fā)言)
③孩子們,你們真了不起,雖然年紀小,但夢想?yún)s如此遠大,老師為有你們這樣的學生感到驕傲,那就讓我們帶著自己美好的夢想,再來讀一讀這一小節(jié)吧!(齊讀)
④小朋友帶著夢想飛向遠方時,還要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我們會和爸爸媽媽商量什么呢?請同學們在小組中說一說。
⑤全班交流。
5、孩子們,當我們面對著這春天的美景時,我向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一份興奮、有一份沖動,現(xiàn)在請你插上想象的翅膀,模仿課文前三個小節(jié)自己編一節(jié),寫下自己的愿望。
6、全班交流(抽2個學生的作品展示)
總結: 孩子們,你們的心是火紅的,更是奔放的,小花、小草、柳絮、蒲公英是我們的夢想,飛上月球,遨游太空更是我們美好的幻想。我記得愛因斯坦說過這樣一句話:“想象力遠比知識本身更重要。”那就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插上想象的翅膀,用我們的刻苦和勤奮去努力實現(xiàn)我們美好的夢想吧!
板書:
我想
桃樹 引來布谷鳥
柳樹 長成綠色的帳篷
風箏 在藍天上學習,
小草、小花、柳絮、蒲公英 飛到遠方
(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
《我想》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文中13個生字,并能理解“花苞、汲取、柔軟、篷帳”等詞語的意思。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3.使學生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4.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仿照課文第三節(jié)再續(xù)編一段。
5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教育。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老師請同學們先聽一段錄音。現(xiàn)在請同學們把眼睛閉上,一邊聽一邊想,然后說一說你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上課伊始,教師用一段“鳥語花香”的錄音來再現(xiàn)大自然的美好,以激起學生想象的欲望。)
師:那你們能不能幻想一下在生活中還沒有發(fā)生過的事情呢?
(這一問,再次激起學生的想象,使學生的思維開始拓寬。)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我們先來學習第一篇課文《我想》。
(教師巧妙的導人,使學生明白了幻想和想象的意思,激發(fā)了他們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理解字詞
1.自己先獨立讀文,一邊讀一邊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
2.和同桌互相說一說你又學會了什么。
3.大屏幕打出文中重要的詞所在的句子,讓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詞意。
(1)帶著一串花苞,隨著風兒悠蕩。
(2)伸進濕軟的土地,汲取甜美的營養(yǎng)。
(3)長成一座綠色的篷帳。
(4)看白云多柔軟,瞧太陽多明亮。
三、細讀課文。理解意思
1.四人小組讀課文,講一講自己讀懂了什么,讀時想到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
2.全班交流小組內無法解決的問題。
(1)遙遠的地方會是哪里?飛到那里干什么?
(2)為什么還要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
學生解答不出的地方教師可適當點撥。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習慣)
四、品讀課文。加深理解
1.師生分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師生互相評一評哪些地方讀得好,還有什么不足之處。
2.學生練讀。說一說每小節(jié)寫的是什么。
3.嘗試背誦。
(這一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了師生之間的互動,使課堂氣氛更加濃厚。同時又注重培養(yǎng)學生概括段意的能力。)
五、發(fā)揮想象,拓展延伸
1.師:你的愿望是什么?你們想不想仿照本文第三小節(jié)續(xù)編一段,把你的愿望也表達出來?(畫出來、朗讀出來、寫下來都可以)
2.個別學生上臺表演朗讀,展示自己的愿望。
(這篇課文前4小節(jié)句式整齊,結構相同,有利于學生積累語言,內化其表達方式。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發(fā)揮想象續(xù)寫一段,而且形式不拘一格,不但使學生產生了新奇感,同時又激發(fā)了創(chuàng)造的情感。)
六、欣賞圖片。滲透思想教育
師:同學們的愿望真好!老師也被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所感動。老師也畫了兩幅圖畫,我們來欣賞一下。說一說你看后的感覺。
七、簡評
本節(jié)課的教學以學生為學習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服務者。教師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聽、說、讀、寫、畫、演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在一個自由、寬松的課堂氛圍中學習,真切受到課文的熏陶。在學習過程中,教師非常注重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給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及表達的機會,使學生進發(fā)出思維的火花、創(chuàng)造的激qing。
《我想》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8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小詩。
3.通過朗讀小詩激發(fā)學生想像力,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造力,去追求美好的向往。
4.續(xù)編小詩,感受語言文字的美。
〖學生分析〗
班級有學生60人,他們都喜歡語文課。課堂上思維活躍,想像力豐富,如在學習《愛什么顏色》一課時,學生喜歡白色,聯(lián)想到白衣天使是白色的,美麗的百合花是白色的,老師的粉筆是白色的,家是白色的……學生們都愿意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愿意與小組同學愉快合作。有一定的自我評價能力和生生評價的能力。教師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幫助他們學習、感悟小詩的美,并試著續(xù)編小詩。
〖課堂教學實錄〗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播放課件:一只小白兔頭戴草帽在森林里采蘑菇,下雨了,小白兔用草帽當雨傘往家走。
師:草帽還能當什么?
生1:天熱時可以當扇子。
生2:帽子可以裝東西。
生3:可以當降落傘。
生4:可以給小雪人當一頂漂亮的小帽子……
師:你們的想像力可真豐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十單元的內容《幻想和想像》中第一篇主體課文“我想”。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認識生字
1.初讀小詩。
師:喜歡小詩嗎?請同學們趕快讀一讀,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解決它。
2.學習生字。
師:到小組里把新認識的字詞讀給小組同學聽。
小組同學互相認讀、學習生字詞。
(三)細讀課文、感悟體會
1.自由讀文。
師:這首小詩可真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并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試著讀、想)
2.小組合作學習。
師:把你知道的說給小組同學聽,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也在小組里交流。
3.全班交流。
生1:在第一節(jié)中知道了這個小朋友想變成美麗的桃花,引來布谷鳥。
生2:第四節(jié)里我知道了自己想變成小草、小花、變成柳絮、蒲公英飛到遙遠的地方。
生3:第五節(jié)里說要飛到遙遠的地方,要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要和爸爸、媽媽商量什么?
師:是呀,要商量什么?
生1:怕爸爸、媽媽惦記所以要告訴媽媽、爸爸。
生2:到遙遠的地方爸爸、媽媽不同意怎么辦呀,應和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同意了才能去。
生3:……
4.分節(jié)讀。
師:同學們都很喜歡這首小詩了,有什么辦法既能把小詩讀好,又能體現(xiàn)它的美呢?老師推薦一種方法:喜歡哪一節(jié)就美美地讀一讀,自己試著讀一讀
5.找生讀。
師:誰愿意把這首小詩讀給大家聽,同學們認真聽,一會兒評一評。
找生讀,讀后評。
生1:他讀的很有感情。
生2:他讀時我好像也變成了桃花、柳樹,變成風箏飛上了藍天……
師:說的可真好。是呀,讀書就該這樣,邊讀、邊想、邊感受,一定能把小詩讀好。
6.配樂讀。
師:讓我們配上音樂一起來背背這首小詩吧!
(課件播放音樂,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jié)背。)
(四)續(xù)編詩歌,拓展訓練
1.續(xù)編小詩。
師:這么美的小詩,你能不能仿照第三小節(jié)自己也編一節(jié)?
生:能。
師:現(xiàn)在就張開想像的翅膀,嘗試著寫一節(jié)。
(生思考后陸續(xù)舉手)
生1:我想把眼睛裝在月亮上,看星星有多明亮,瞧藍天有多神秘。望啊,望――宇宙是我們探索的課題。
師:第一位小詩人誕生了,誰再說。
生2:我想把眼睛裝在電腦上,看江南山川秀麗的風景,瞧北國的銀裝素裹。望啊,望――描出了我的理想和希望。
師:有創(chuàng)意,可真棒。
生3:我想把眼睛掛在星星上。看銀河多明亮,瞧祖國多遼闊。望啊,望――一切奧秘就在星空。
生4:我想把眼睛裝在“神舟五號”上,和楊立偉叔叔共享歡笑。看呀,看――看宇宙多美麗,瞧我們各國小朋友在歌唱。
2.作業(yè):回家把自己編的小詩配上畫明天在班上展示。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上完了,但卻讓我久久不能平靜。我感嘆孩子豐富的想像力,感嘆孩子的聰明伶俐,感嘆孩子愿意把自己的快樂與大家分享。孩子們無論是在朗讀小詩上,還是續(xù)編小詩,以及小組交流中都是那么積極主動,他們被小詩所吸引,被小詩所陶醉,所以在編小詩中他們會想到把眼睛裝在“神舟五號”上、裝在宇宙中、裝在春天里……無盡的遐想給孩子插上翅膀,讓他們放飛想像,放飛理想。
在教學中我也融入其中,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和他們一起讀書,一起討論,一起想像。今后在語文課中,我還要與他們一同學習,一同感悟文章的美。
〖課堂教學實錄評析〗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特別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張老師的這節(jié)課,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點。首先,新課開始時的激趣導入,一下子就集中了全體學生的注意力,為下面的學習準備了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接下來的挑戰(zhàn)認讀生字,把學生的被動接受轉變?yōu)閷W生的自主探究。真正激發(fā)了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因。其次,在學生自己讀詩、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又到小組交流,有利于集思廣益、增進交流,鍛煉表達、擴大知識面。便于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最后,教者又安排了拓展思維的練習,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嘗試寫一首小詩。孩子的思維飛起來了,他們想到了把眼睛安在月亮上,安在電腦上,甚至把眼睛安在“神舟五號”上……
《我想》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讀準本課出現(xiàn)的生字“丫”“汲”,讀讀記記“花苞、腳丫、濕軟、汲取、篷帳、柳絮”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3. 能抓住重點句理解詩歌的內容,大膽想象,充分表達。
4. 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fā)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課前準備:學生搜集喜歡的兒童詩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更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有一位詩人,他以兒童的視角,寫出了一個孩子春天里的美好想象,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兒童詩《我想》。(板書課題)
詩歌中到底寫了作者哪些美好的愿望?相信同學們學了課文以后一定能有所感悟,有所啟發(fā)。
二、自主合作,整體感知。
1、交流學法
自由讀課文,明確要求:把詩歌讀準確讀通順。
師鼓勵:相信同學們做到這兩點,一定能把課文讀好。開始自己讀吧。讀出聲來。
2、學生自由試讀課文,讀完一遍的和同桌互相輪讀互相檢查。(自主 合作)
3、檢查生字詞
4、再讀課文,交流:這首詩歌有幾節(jié)?從中你知道“作者”的愿望是什么?
師: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可以是默讀,也可以是輕輕地吟讀)再讀課文,想想詩中寫了作者的哪些愿望?理解好的可以和搭檔互相交流、互相啟發(fā)。
5、交流反饋
三、精讀品味,感悟體驗。
1、誦讀積累,小組學習。
課文中寫了作者的好些個愿望,請同學們先自由讀詩歌,再把你最喜歡的那個愿望找出來,多讀一讀,邊讀邊想象,邊讀邊理解,你從這個愿望中讀出了什么?(自主學習好的同學和小組中的同學交流交流,互相補充。)
2、全班交流,相機朗讀。
師:咱們一起來交流學習成果,你喜歡的詩句是什么?為什么喜歡?其他同學要注意傾聽,隨時作補充。(師下去摸底)
◆品讀第一節(jié)詩:
①生讀,師評(我仿佛看到了盛開著的桃花是那么地鮮艷、那么地美麗。)
②你還體會到了什么呢?
③重點指導學生朗讀“悠啊,悠——”(我仿佛看到桃樹枝正帶著一串花苞,牽著萬縷陽光,隨著風兒悠蕩,悠得好輕,悠得好美,多么隨意,多么自由自在啊!)
④在這里作者把春天寫得那么美,你還可以從哪些地方看出來呢?(體會“安、帶、牽”等動詞的用詞準確性。)
⑤是呀,大自然是那么地熱鬧,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樂趣,喜歡嗎?能用你的朗讀把它表達出來嗎?(自由讀、齊讀)
⑥讓我們一起把這美好的心愿記在心里。
◆品讀第二節(jié)詩:
①運用打比方的手法,把柳樹林比作綠色的帳篷,很優(yōu)美。
②帳篷可以讓我們乘涼,遮擋陽光。
③“汲取”是什么意思?
④誰對這一小節(jié)還有補充嗎?(更深入一層去挖掘)
師:柳樹跟蔓延開去,可以長成一棵參天大樹,由此你想到了什么?(我們是祖國未來的棟梁……)
師:是呀,我仿佛看到了你們就是那柳樹根,正蓬勃生長著。讓我們帶著這種感情再去課文中讀一讀吧!(自由讀、指名讀)
④這樣一幅生機勃勃的畫面你把它記在心里了嗎?(指導背誦)
◆品讀第三節(jié)詩:
①質疑討論:風箏還會帶我們去看什么呢?(天空那么遼闊,放眼望去,還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了解,去發(fā)現(xiàn),所以說藍天是我們的課堂)讀
②作者想去天上學習知識,看看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十分好學,也讓我們跟著她一起去飛翔吧!(男女生讀)
③學了這一小節(jié),你能試著來仿寫一段嗎?(任選一題說一說)
出示 :我想把眼睛 我想把眼睛
﹎﹎﹎﹎﹎﹎﹎﹎﹎﹎
﹎﹎﹎﹎﹎﹎﹎﹎﹎﹎
﹎﹎﹎﹎﹎﹎﹎﹎﹎﹎
望啊,望—— 望啊,望——
大海是我的課堂。﹎﹎﹎﹎﹎﹎
④交流反饋
◆ 品讀第四節(jié)詩:
①生讀,談體會,相機理解“生輝”。
②質疑:“遙遠的地方”會是哪兒?去那里干什么?
③讀了這一節(jié),讓人感受到大自然那么地多姿多彩,我也很喜歡,你們呢?(自由讀,指名讀)
◆ 品讀第五節(jié)詩:
師:飛向遙遠的地方,爸爸媽媽會 ?
(飛向遙遠的地方,自己是快樂了,但爸爸媽媽會擔心的,會焦急的,會寢食難安的,所以要和父母商量!)
3、教師小結。
剛才,咱們細細品味了作者一個個美好的愿望,他分別把自己的小手、腳丫、眼睛甚至整個身體都和大自然緊緊地融合在了一起,在這里,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這一個個愿望都包含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板書:熱愛自然、熱愛生活)
是呀,大自然是那么地美麗,我們的生活是那么地美好,我更是從你們那聲情并茂的朗讀中體會到的。
四、展開想象,仿創(chuàng)詩歌。
1、播放課件。
師導語:為鼓勵你們,老師想帶你們去欣賞一幅幅絢麗多姿的風景畫,好不好?不過大家可要認真觀察,美美地感受一番。
2、學生觀看錄像。
3、交流感受。
①觀看了這些美麗的畫面,你有什么感受?大膽地說出來吧。
②我感受到同學們的心隨著老師播放的課件都快蹦出來了,有點激動吧!那就趕快行動起來,選擇你所感興趣的一幅畫面作為想象的依據(jù),用一節(jié)小詩記下你心中那個美好的愿望,讓這美妙的時刻成為永恒!
4、展示小創(chuàng)作,師生共同評議。
五、總結全文 感情朗讀
1、今天,我們大家都當了一回小詩人,開心嗎?讓我們飽含激qing,再一次強烈地去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吧!
2、結束課文。
同學們,想象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而你們,是擁有想象的富有者,你們最敢想象,也最會想象。愿你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放飛想象的翅膀,相信你們一定會在神奇的想象中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精彩。
最后,就讓我們一起在這首《為夢想插上翱翔的翅膀》中結束我們的課堂。
《我想》教案 篇7
《兒童詩兩首》是人教版課標版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第一首《我想》,作家高洪波以兒童的視角,抒寫了兒童春天里的想象,表達了兒童對美好事物的向往。第二首《童年的水墨畫》,表達了兒童世界處處皆美景。兩首詩適宜引導學生學習鑒賞性閱讀和仿寫兒童詩。教學時,可在課內完成《我想》的讀、賞、創(chuàng),《童年的水墨畫》則放到課外,實現(xiàn)遷移學習。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環(huán)節(jié)設計:
師: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jié),草長鶯飛、遍地春光;春天,是個想象的季節(jié),神游四野,上天入地。在春天里,你會想象些什么?
(學情預估:學生可能會想象春天實在的景物。)
2、點撥入題:
高洪波是個著名作家,他以《我想》為題,寫出了一個孩子春天里的美好想象。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讀《兒童詩兩首》的第一首《我想》。
二、初讀,感知內容
1、環(huán)節(jié)設計:
師:初讀詩歌,我們不僅要讀準確,還要用心去感受。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不添字,不漏字,把字音讀準確,還要把聲音放輕一些。讀完想一想,你從詩中感受到了什么。
(學情預估:學生比較重視把詩泉州市地讀下來,不很在意對詩歌的感受。)
2、點撥策略:
引導學生一節(jié)一節(jié)地體會:
在美好的春天里,“我”把自己想象成什么?
三、再讀,體驗情趣
1、教學環(huán)節(jié):
你能通過讀,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嗎?
(學情預估:學生一般能說出詩的大意,但不容易體會詩中的情趣。)
2、點撥策略:
主要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味。老師引讀課文,用語言描述調動學生的情感,把學生引入想象世界。
師:在那桃花盛開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了桃枝上……(讀第一節(jié));旭日、和風,垂柳拂岸,“我”想象自己的腳丫接在柳樹根上……(讀第二節(jié));春天是放風箏的季節(jié),藍天白云,風箏飄飛,給人們帶來多少歡樂,“我”把自己的眼睛裝在風箏上,體驗春天的快樂……(讀第三節(jié));陽春三月,綠草成茵,花繁似錦,“我”把自己想象成了大地……(讀第四節(jié));我是個向往自由的孩子,也是聽話的孩子……(讀第五節(jié))。
四、三讀,鑒賞表達特點
1、環(huán)節(jié)設計:
師: 只要找到竅門,我們也可以當小詩人。作者的小竅門是什么?大家看看每一節(jié)詩,寫的是哪個季節(jié)的想象,自己身體哪個部位的變化,有什么變化?
(學情預估:學生對把自己的什么部位變?yōu)槭裁矗菀拙窒抻谡n文的事物,要把打開思路作為指導重點。)
2、點撥策略:
是春天的桃花、柳樹、風箏,還有充滿綠意的大地啟發(fā)了作者的想象,春天的細雨、燕子,夏天的荷花、小溪和鳴蟬,秋天的桂花飄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啟發(fā)我們想象。還有干旱的大地、混濁的河流、沙塵暴,社會治安、國家安全等也可以觸發(fā)我們的想象。請同學們選擇一個事物作為想象的憑借,然后展開想象,并把它寫成一首小詩。
五、學習創(chuàng)編,合作交流
1、環(huán)節(jié)設計:
請同學們選擇一個事物作為想象的憑借,然后展開想象,并把它寫成一首小詩。
(學情預估: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展開想象,是學習創(chuàng)編的難點。)
2、點撥策略:
可先以老師的“下水文”指導:
這是老師寫的兩節(jié)詩,請同學們評一評,詩以什么為憑借,抓住了事物的什么特點,描述了怎樣的情境?再讓學生獨立思考、模仿創(chuàng)編,然后小組交流,最后班上交流。
六、遷移課外,拓展學習
讀《童年的水墨畫》,寫一首小詩。
【附“下水文”】
我想
(一)
我想把小手,
化作三秋桂子,
飄香宇宙,
連嫦娥也頻頻回望。
我想把腳丫,
化作潺潺流水,
讓母親河
永遠載舟遠航。
我想把眼睛
化作中秋的月亮,
榕樹下的孩子我想把身體
化作肥沃的土地,
讓西北部的不毛之地,
也有小麥的芳香。
我想
(二)
我想把耳朵,
高高地懸掛空中,
時時提高警惕,
讓犯罪分子無處躲藏。
【教學說明】
本教學設計比較充分體現(xiàn)了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科書的新課程理念。本課是略讀課文,按常規(guī)只要讀一讀,大體領會詩意即可。但兩首兒童詩除了意境優(yōu)美,適宜引導鑒賞性閱讀以外,文本的多元想象的特點,又特別適合模仿習作。因此,教者課內教一篇,引導學生讀、賞、創(chuàng),課外自學一篇,實現(xiàn)遷移性學習。
在教學設計上,“環(huán)節(jié)設計──學情預設──啟發(fā)策略”的教學程序安排,既做到充分預設,又為課堂生成預留了自由的空間。
《我想》教案 篇8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教材小學語文第五冊九單元“幻想與想象”第86-87頁詩歌《我想》
學生分析:本班學生為城郊小學生,學生具備較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能獨立識字讀文,但想象力狹促,在表達能力上略顯薄弱。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詩歌,作者充分發(fā)揮想象和幻想,寫出“我”小小的愿望。全詩共5節(jié),前4節(jié)結構基本相同,寫出自己的愿望,最后一節(jié)用兩行躍出一片童趣。全詩以“想”為詩眼,生發(fā)豐富的幻想,展現(xiàn)兒童美好、純真的內心世界。詩中采用比喻、反復等修辭手法,語言凝練、意境優(yōu)美,細心品讀、模仿創(chuàng)編,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新能力非常有益。
教學目標:
1、認字5個,繼續(xù)練習獨立識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并背誦詩歌,體會詩歌的結構,想象詩歌的意境。
3、激發(fā)學生追求美事物的心愿望,結合詩的寫作特點,大膽嘗試,仿照前三個小節(jié)編寫一節(jié)。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并背誦詩歌,體會詩歌的結構,想象詩歌的意境。
教學難點:激發(fā)學生追求美事物的心愿望,進行仿寫。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板書:想
孩子們能用這個字組詞嗎?
生組詞(相機板書“幻想”、“想象”)
今天咱們就一起進入一個幻想和想象的世界
2、cai:課題 生齊讀課題 補充板書“我想”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1.我想干什么?想知道嗎?
用自己的方式自由讀,標出小節(jié),把課文讀準確、通順
2.總共幾小節(jié)?生:5個小節(jié)
指名朗讀 師生檢查朗讀正確與否
3.齊讀課文,邊讀邊想“我”有幾個愿望——4個
我的愿望可真多啊!
三、深入學習,品讀說寫
(一)引導學習1小節(jié)
1.我的第一個愿望是什么?引讀“我想把手兒接在桃樹枝上”
是什么? 生匯報 師板書“手兒 接”
2.營造氛圍,引導感悟
cai:手接在桃樹上
⑴手兒接在桃樹枝上,桃樹枝細細的、長長的,它還,引讀 “帶著一串花苞隨著風兒悠蕩”
⑵一串串桃花散發(fā)出迷人的香氣,閉上眼睛,用心聞一聞,你聞到了嗎?
再讀一讀“帶著……”生齊讀
⑶桃花開了,是春天輕輕走來,用你的心去感受吧:春風拂過樹梢,撫摸著嬌嫩的花苞,輕輕的,溫柔的,你感受到了嗎?
再讀“帶著……”生齊讀
⑷桃樹枝再微風中輕輕搖晃,出示“悠蕩” 這個詞應該讀出怎樣的感覺?
生體會慢、長, 指名讀 齊讀“悠蕩”
⑸這一悠,悠出了——生接讀“布谷鳥的聲聲歌唱”
板書“悠——”這個破折號告訴我們要把“悠”讀得長一些
生齊讀“悠啊,悠——”
3.cai:春景
春天來了,到處鳥語花香,你有哪些感受?指名回答
cai:第一小節(jié)
讀出你的感受 指名2-3生讀
4.其他也感受到的孩子,咱們一起來讀第一小節(jié),把你的小手也接到春天的桃樹枝上 生齊讀5.美麗的春天印在你腦子里了嗎?能看著板書再來背一背嗎?生齊備第一小節(jié)
(二)合作學習2、3小節(jié)
1.我還有哪些愿望?
自由讀2、3小節(jié),找出我的愿望,用橫線勾畫下來
匯報:把腳丫連在柳樹根上、把眼睛裝在風箏上 板書:“腳丫 連 眼睛 裝”
cai:腳丫連在柳樹根上 眼睛裝在風箏上
2.我把腳丫連在柳樹根上能干什么呢?把眼睛裝在風箏上又能干什么呢?
熟讀2、3小節(jié),用波浪線勾畫答案,和你的同桌講講你仿佛看到什么?又感受到什么?
3.生匯報:a 汲取營養(yǎng) 張成綠色的篷帳
引導體會“汲取”“篷帳”競讀,讀出柳樹的蓬勃
b 看白云多柔軟 瞧太陽多明亮
4.我還能看到什么。瞧到什么? 生匯報
把你看到的,瞧到的填進是個里 cai:填空題
(三)仿寫指導
1.我們還能把眼睛、鼻子、耳朵、嘴巴裝在哪里?又可以做些什么?生匯報
2.能像課文這樣說一說嗎?
學生思考 小組討論
3.3——4學生仿說 評價
4.孩子們還有很多愿望,趕快把它寫下來
5.匯報、展示。
6.大家的愿望一下子說不完,還能記住作者的愿望嗎?
看板書試背2、3小節(jié) 師引背
(四)獨立學習4、5小節(jié)
1.“我”覺得這樣還不夠,自由讀4、5小節(jié),思考:我還想干什么?
2.匯報“變小花、變小草、飛到遙遠的地方” 板書
3.我要飛到遙遠的的地方干什么呢? 想象匯報
不過,飛到遙遠的地方,要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商量什么?
四、總結復習
1.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像小草、小花、蒲公英一樣美麗的事物,我們要用心去感受,去想象,世界是如此神奇。
2.讓我們再一起去享受幻想的美妙吧 生齊背課文
五、板書設計
手兒 接 悠——
腳丫 連 長——
我想
眼睛 裝 望——
自己 種 飛——
《我想》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8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小詩。
3.通過朗讀小詩激發(fā)學生想像力,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造力,去追求美好的向往。
4.續(xù)編小詩,感受語言文字的美。
〖學生分析〗
班級有學生60人,他們都喜歡語文課。課堂上思維活躍,想像力豐富,如在學習《愛什么顏色》一課時,學生喜歡白色,聯(lián)想到白衣天使是白色的,美麗的百合花是白色的,老師的粉筆是白色的,家是白色的……學生們都愿意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愿意與小組同學愉快合作。有一定的自我評價能力和生生評價的能力。教師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幫助他們學習、感悟小詩的美,并試著續(xù)編小詩。
〖課堂教學實錄〗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播放課件:一只小白兔頭戴草帽在森林里采蘑菇,下雨了,小白兔用草帽當雨傘往家走。
師:草帽還能當什么?
生1:天熱時可以當扇子。
生2:帽子可以裝東西。
生3:可以當降落傘。
生4:可以給小雪人當一頂漂亮的小帽子……
師:你們的想像力可真豐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十單元的內容《幻想和想像》中第一篇主體課文“我想”。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認識生字
1.初讀小詩。
師:喜歡小詩嗎?請同學們趕快讀一讀,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解決它。
2.學習生字。
師:到小組里把新認識的字詞讀給小組同學聽。
小組同學互相認讀、學習生字詞。
(三)細讀課文、感悟體會
1.自由讀文。
師:這首小詩可真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并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試著讀、想)
2.小組合作學習。
師:把你知道的說給小組同學聽,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也在小組里交流。
3.全班交流。
生1:在第一節(jié)中知道了這個小朋友想變成美麗的桃花,引來布谷鳥。
生2:第四節(jié)里我知道了自己想變成小草、小花、變成柳絮、蒲公英飛到遙遠的地方。
生3:第五節(jié)里說要飛到遙遠的地方,要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要和爸爸、媽媽商量什么?
師:是呀,要商量什么?
生1:怕爸爸、媽媽惦記所以要告訴媽媽、爸爸。
生2:到遙遠的地方爸爸、媽媽不同意怎么辦呀,應和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同意了才能去。
生3:……
4.分節(jié)讀。
師:同學們都很喜歡這首小詩了,有什么辦法既能把小詩讀好,又能體現(xiàn)它的美呢?老師推薦一種方法:喜歡哪一節(jié)就美美地讀一讀,自己試著讀一讀
5.找生讀。
師:誰愿意把這首小詩讀給大家聽,同學們認真聽,一會兒評一評。
找生讀,讀后評。
生1:他讀的很有感情。
生2:他讀時我好像也變成了桃花、柳樹,變成風箏飛上了藍天……
師:說的可真好。是呀,讀書就該這樣,邊讀、邊想、邊感受,一定能把小詩讀好。
6.配樂讀。
師:讓我們配上音樂一起來背背這首小詩吧!
(課件播放音樂,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jié)背。)
(四)續(xù)編詩歌,拓展訓練
1.續(xù)編小詩。
師:這么美的小詩,你能不能仿照第三小節(jié)自己也編一節(jié)?
生:能。
師:現(xiàn)在就張開想像的翅膀,嘗試著寫一節(jié)。
(生思考后陸續(xù)舉手)
生1:我想把眼睛裝在月亮上,看星星有多明亮,瞧藍天有多神秘。望啊,望――宇宙是我們探索的課題。
師:第一位小詩人誕生了,誰再說。
生2:我想把眼睛裝在電腦上,看江南山川秀麗的風景,瞧北國的銀裝素裹。望啊,望――描出了我的理想和希望。
師:有創(chuàng)意,可真棒。
生3:我想把眼睛掛在星星上。看銀河多明亮,瞧祖國多遼闊。望啊,望――一切奧秘就在星空。
生4:我想把眼睛裝在“神舟五號”上,和楊立偉叔叔共享歡笑。看呀,看――看宇宙多美麗,瞧我們各國小朋友在歌唱。
2.作業(yè):回家把自己編的小詩配上畫明天在班上展示。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上完了,但卻讓我久久不能平靜。我感嘆孩子豐富的想像力,感嘆孩子的聰明伶俐,感嘆孩子愿意把自己的快樂與大家分享。孩子們無論是在朗讀小詩上,還是續(xù)編小詩,以及小組交流中都是那么積極主動,他們被小詩所吸引,被小詩所陶醉,所以在編小詩中他們會想到把眼睛裝在“神舟五號”上、裝在宇宙中、裝在春天里……無盡的遐想給孩子插上翅膀,讓他們放飛想像,放飛理想。
在教學中我也融入其中,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和他們一起讀書,一起討論,一起想像。今后在語文課中,我還要與他們一同學習,一同感悟文章的美。
〖課堂教學實錄評析〗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特別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張老師的這節(jié)課,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點。首先,新課開始時的激趣導入,一下子就集中了全體學生的注意力,為下面的學習準備了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接下來的挑戰(zhàn)認讀生字,把學生的被動接受轉變?yōu)閷W生的自主探究。真正激發(fā)了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因。其次,在學生自己讀詩、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又到小組交流,有利于集思廣益、增進交流,鍛煉表達、擴大知識面。便于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最后,教者又安排了拓展思維的練習,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嘗試寫一首小詩。孩子的思維飛起來了,他們想到了把眼睛安在月亮上,安在電腦上,甚至把眼睛安在“神舟五號”上……
《我想》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我想》是一首清新悠暢的小詩,全詩以"我想"為主線,以獨特的視角,親切的語言展現(xiàn)了春天的美好,道出了孩子們置身春天的遐想,勾勒出一個純真的精神世界與想象世界……字里行間充滿了童心,童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通過讀,想自悟,來拓展課文內容,增強對詩歌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課文,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能續(xù)寫課文,培養(yǎng)想象力. 2,在學生理解詩的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設計理念:
1,讀中感悟
朗讀是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之一,新課標提倡學生以讀為主,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師對教材理解把握的深度,并不是學生理解課文的標準和尺度,教學時要始終堅持"淺化理解"的原則,要給學生的讀書體會留出余地.不需要教師作無意義的"深刻剖析",要重視學生讀的訓練,朗讀與理解相結合,體會到什么程度就讀出什么水平,讀出自己對文章的獨特體驗.
2,讀寫結合
讀的過程就是一種形象思維的過程,學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讀中,對故事的情趣有了更深的體驗,完成從語言到思維再到語言的完整的思維過程.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檢查學生對文中詞語的掌握情況
花苞 悠蕩 濕軟 汲取 篷帳 柔軟 明亮
營養(yǎng) 風箏 柳絮 遙遠 蒲公英 布谷鳥
大屏幕出示,學生領讀,開火車讀,搶讀
二, 精讀課文,感悟情感
1,自由讀課文,相信大家一定會把課文讀的更好,請你再來美美的讀一遍.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用心去體會小女孩的愿望,注意讀出詩歌的感覺.
(學生讀課文)
2,誰來說一說小女孩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3,指名分段讀,討論:你覺得小女孩想的怎么樣
4,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引入以下教學.
分段學習兒歌.
第一小節(jié).
(1)出示內容,指名讀,說自己的感受.
(2)討論,質疑,重點理解:悠蕩(動作演示),"悠出布谷鳥的聲聲歌唱"
(3)組內互讀,表演讀.
(4)指名讀,評議.重點指導朗讀"悠哇,悠——
悠出布谷鳥的聲聲歌唱."
a.出示句子,指名讀.
b. 師范讀.注意"——"(破折號)的語氣.
c. 生練讀,齊讀.
d. 出示第二,三,四小節(jié)中相同的句式:
"長啊,長——長成一座綠色的篷帳."
"望啊,望——藍天是我的課堂."
"我會飛呀,飛——飛到遙遠的地方."
5,自由學習第二,三,四小節(jié).
過渡:課文的后幾個小節(jié)還向我們介紹了小姑娘的各種想法.請大家自己讀讀課文的二,三,四小節(jié),喜歡哪一節(jié)就多讀幾遍,想想你讀懂了什么 有什么不懂的 和你周圍的小伙伴交流交流.
(1) 自由讀課文,交流.
(2) 全班討論,交流.
6,指名讀二,三,四小節(jié),邊看圖畫教師邊引導讀.
7,請全班同學一起來朗讀,帶著最飽滿的熱情,伴隨著音樂,放飛小女孩的美好愿望.
三,開放練習,續(xù)編詩歌
1,同學們,這畫面美嗎 是呀!在無垠的宇宙中,在廣闊的大自然中,美好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了!你們想不想當一回小詩人,也來創(chuàng)作一首詩歌,表達你的美好愿望.
2.出示句式:
我 想 把 眼 睛
裝在_____________
看______________
瞧________________
___啊,_____——
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
3,指名創(chuàng)編.
《我想》教案 篇11
教學要求:
1、理解詩的內容,通過幻想和想象,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2、學會本課九個生字和新詞,認識八個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這首詩。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我的小小愿望。
難點:大膽想象,仿照課文第三節(jié)再編一段。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詩的內容,了解“我”的小小的愿望。
2、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觀看美麗景色的畫面,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2、教師說:當同學們看到鳥語花香、綠樹成蔭、藍天白云這些美麗的景色時,想到了什么?讓我們一起走進作家的作品中,去品味生活。
3、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把生字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下來。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糾正讀音,你認為哪些字的讀音應注意,提醒大家注意。
“哇”讀“wa”,輕聲。
“汲取”中的“汲”讀ji
4、老師簡要介紹作者。
高洪波:1951年生于內蒙古自治區(qū)開魯縣,現(xiàn)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書記處書記。出版有兒童詩集《大象法官》《我喜歡你,狐貍》等。兒童詩《我像》獲全國作家協(xié)會第一屆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獎。
5、指名讀課文第一至四節(jié)。
三、理解內容。
1、從第一至第四節(jié)中選擇你喜歡的一節(jié)分組學習。
自學提示:
(1)我想變成什么?為什么?
(2)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小組討論。
(3)用讀或演的形式匯報。
2、交流匯報。
(1)交流第一、二節(jié)內容。
(2)學習第三節(jié)。
指名讀第三節(jié)。啟發(fā)學生想象:“我把眼睛裝在風箏上,飛上高高的藍天,望啊望——作者能望到什么?
鼓勵學生充分說。
解決疑難:為什么說“藍天是我的課堂”?
(3)、學習第四節(jié)。
齊讀第四節(jié)。請學生說說對蒲公英、柳絮的了解。
啟發(fā)學生想象:遙遠的地方會是哪里?作者飛到那里干什么?
3、學習第五節(jié)。
(1)指名讀第五節(jié)。分組討論:“我”要和爸爸媽媽商量什么?
(2)交流匯報。
四、鞏固練習。
1、配樂,同桌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互相評議。進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好。
2、推薦讀得好的同學向大家匯報。
3、配樂齊讀課文。
五、總結全文。
1、讀完課文,你有什么體會?
學生充分說。
教師總結。
大自然是這樣美好!我們的生活是這樣美好!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背誦這首詩。
2、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仿照課文第三節(jié)再編一段。
3、學會九個生字及由這些生字組成的新詞。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1、指名分小節(jié)朗讀課文。
2、配樂齊讀課文。
3、指名讀第三節(jié)。要求:仿照這一節(jié),再編一段。
(1)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想象。
(2)同桌相互說,相互評價。
(3)推薦讀得好的同學向大家匯報。
二、背誦指導。
1、依據(jù)板書內容自己獨立試背。
2、指名分小節(jié)背。
三、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詞卡片檢查認讀情況。
2、小組內相互交流識記字形的方法。
3、小組代表匯報。
悠 谷 腳 丫 軟
營 柔 堂 遙
4、指導書寫。
學生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四、擴詞練習。
悠:悠久 悠揚 悠閑
谷:稻谷 谷子 深谷
腳:腳印 腳步 腳趾
軟:松軟 柔軟 軟弱
營:軍營 營地 營房
堂:食堂 紀念堂 禮堂
柔:溫柔 柔弱 柔美
《我想》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背誦這首詩,體會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會寫本課9個生字,識記8個生字,繼續(xù)滲透和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大膽的幻想和想象能力,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學重點、難點
1、識記生字,感情朗讀。
2、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
3、體會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字卡,課件(根據(jù)詩歌內容制作)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不知不覺,我們已經(jīng)悄悄長大。隨著年齡增長,你們心中肯定有許多美好的愿望。誰想說一說自己美好的愿望是什么?(生自由發(fā)言)
師:同學們的愿望可真不少,我們的小朋友冬冬也有自己的愿望,并且希望大家和她一起分享。同學們愿意嗎?板書課題:我想
二、初讀詩歌、隨文識字
1、師:請同學們自己試著把這首詩讀兩遍,你愿意用什么方式讀都可以。(自己利用一切辦法解決不認識的字,如:查字典、問別人、查找字條等)
2、自由朗讀詩歌,自學不認識的字。(師巡視參與。表揚查字典的學生、小組合作識字的學生)
3、交流識字方法。
師:通過學習,你們認識了哪些字?能把你認識字的方法推薦給大家嗎?
生可能:“谷”就是“八”加“人”加“口”。
“丫”就是一棵樹上兩個杈。
“軟”由“車”加“欠”組成;“汲”是“吸”去掉“口”加三點水;“堂”是“尚”下面加“土”;鈴聲一響進課堂。
(師要適時鼓勵,表揚孩子的這些創(chuàng)新、發(fā)明,總結更好識字法)
三、品讀課文、體會情感
1、小組內互讀課文,說說冬冬都有哪些愿望?分別是什么?
2、交流詩歌內容,理解冬冬的愿望。
3、指導朗讀詩歌。
4、默讀課文、想象畫面
(1)師:冬冬的愿望多么美妙。你能邊默讀邊想,在頭腦中形成一幅幅美好的畫面嗎?
(2)學生活動:邊讀邊想。
(3)指名說說都想到了什么?(如鳥語花香、藍天白云……)
師:看來同學們都讀懂了課文。讓我們帶著美好的愿望,再一起感受一下吧。(播放課件:與詩歌內容相應的情景)
5、美讀課文、練習背誦
(1)選好自己喜歡的小節(jié),大聲地、美美地讀幾遍,并說說喜歡的原因。
(2)指名美讀,師生評價。
(3)練習背誦。
《我想》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1、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識字,并能大膽創(chuàng)新。
2、通過演想自悟,來拓展課文內容,增強對詩歌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檢查學生識字、讀詩的情況。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課文,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能續(xù)寫課文,培養(yǎng)想象力。
2、在學生理解詩的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策略與方法:
1、讀中感悟
朗讀是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之一,新課標提倡學生以讀為主,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師對教材理解把握的深度,并不是學生理解課文的標準和尺度,教學時要始終堅持“淺化理解”的原則,要給學生的讀書體會留出余地。不需要教師作無意義的“深刻剖析”,要重視學生讀的訓練,朗讀與理解相結合,體會到什么程度就讀出什么水平,讀出自己對文章的獨特體驗。
2、讀演結合
表演的過程就是一種形象思維的過程,學生在入情入境的表演中,對故事的情趣有了更深的體驗, 在表演之后,讓學生帶著表演的感受再讀課文,完成從語言到思維再到語言的完整的思維過程。
3、童話故事激趣導入,通過自讀、我寫你猜、看拼音等認識本課的生字,在各種形式的游戲活動中鞏固生字。
教學準備:
童話故事或童話故事光盤、生字卡片、課文錄音
教學過程:
教師與學生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教學再設計及隨筆
一、故事激趣,導入新課
1、播放光盤或講故事《神筆馬良》。問:“你覺得馬良這個人怎么樣呀?
(學生可能回答:
(1)馬良一心一意地幫助別人;
(2)馬良為了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而不怕危險;
(3)馬良真勇敢
……)
2、如果你是馬良,你會用神筆做什么呢?
(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暢所欲言)
3、師:同學們的想象力太豐富了,相信你們的這枝筆會有所作為的!孩子們, 今天,有一位大姐姐,她把自己交給了大自然,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你們想知道嗎?(板書:我想)
興趣是學生積極求知的誘因,由學生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導入,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上課一開始就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了,而且還設計了貼近孩子內心的談話話題,讓他們很快進入了情境。
用激勵、神秘的語言調動孩子學習課文的熱情,同時初步開啟他們想象的空間
二、檢查預習,識記生字,理解詞語。
1、老師給大家5分鐘,請同學們打開書自讀這首詩,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誰先讀熟了,告訴老師。
(學生自己讀詩歌。遇到不認識的字和讀不好的地方想辦法解決。)
2、指名讀。
師:誰愿意讀給大家聽一聽?師及時表揚讀的好的同學和認真聽的同學。
(請同學們一邊注意仔細聽準你不認識的字的讀音,一邊體會詩歌的韻味。)
教師在評價表上評分。(正確、流利、獎個“小麥克風”)
3、課件出示本課詞語:花苞、牽'萬縷、濕軟、汲取、營養(yǎng)、帳篷、風箏、柔軟、生輝、
柳絮
(學生自由讀詞語,同桌互讀)
(指名學生認讀、開火車讀。)
4、對于個別容易認錯的生字,教師可利用與形近字對比的形式,來記憶字形。
汲——吸 縷——樓
(學生認讀形近字,給形近字組詞。)
5、這些詞語,有無不懂的?共同研討解決。
(學生思考、質疑:(解決策略)
(1)“汲取、柔軟、濕軟、”讀書中的句子,結合上下文來理解。
(2)“柳絮、帳篷”一詞試著說一句話。
(其他的詞學生可以從字面上理解。)
6、再自由讀一遍課文。
7、師問:“讀完課文后,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學生整體感知后表達自己的見解。)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好習慣。
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
識記生字,把握“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則,不僅降低了難度,也使學生容易理解字義,體現(xiàn)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
通過形近字對比區(qū)分,達到識記鞏固、準確運用的目的。
詞語是理解課文的關鍵,本環(huán)節(jié)教師先引領學生掃清生詞的障礙,在解決生詞的過程中,體現(xiàn)語文學習實踐性的特點,運用找一找、讀一讀、做一做、說一說等方法來解詞,豐富了課堂內容。
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大致思路,為更好的學習課文打基礎。
三、精讀課文,感悟情感(第二課時)
1、指名讀課文,自由讀課文。
(學生讀課文)
2、師:你喜歡哪個小節(jié),就去讀哪個小節(jié)?讀后和小組同學交流你為什么喜歡它?
(小組內交流、討論,同學之間可以取長補短。)
3、全班交流:你喜歡哪一小節(jié)?先讀一讀,然后說說為什么喜歡?(教師可提示:抓住重點詞句來說)
注:學生圍繞著課文內容說,也可以通過自己的理解說。(學生之間可以互相補充,也可以提問題)
(教師要抓住亮點給予及時的評價)
(1)如果學生說到喜歡第三節(jié),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望到了什么?”也可以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說“藍天是我的課堂”?
也可以鼓勵學生根據(jù)第3小節(jié)再編一段。
學生各抒己見,不必拘于一格。
(學生說自己編好的那段,其他同學可以補充或提意見。)
(2)有的學生可能說喜歡第一節(jié)。教師問:“你覺得和桃樹一起悠來悠去,心情怎樣呀?
師:“喜歡第一節(jié)的同學請你們讀一讀吧!讀出你的心情、讀出你的情感!”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此時此刻的心情)
(3)有的學生可能喜歡第二節(jié)。教師可以追問:“綠色的篷帳是什么呀?作者為什么會用這個詞呢?”
(學生齊讀。)
(4)有的同學可能會喜歡最后一小節(jié)。教師可以問:“你想把自己種在哪里呀?變成什么呀?
(小組討論后發(fā)言。
學生各抒己見。)
4、最后聽課文錄音。
(學生閉著眼睛傾聽并想象課文所表達的內容。)
5、師小結:“我們學了這篇課文以后覺得心情好舒暢呀!你知道詩歌中小朋友的愿望是什么嗎?你有自己的愿望嗎?”(學生暢所欲言)
語文學習中,理解內容,體驗情感,都要以學生的充分閱讀為前提,因此,各種形式的反復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詩歌內容及在聽讀中識記生字。培養(yǎng)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自主識字的能力。
給學生自由、主動發(fā)揮的空間,由整體向局部遞進,來理解詩句的意思,就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學生只要理解大概意思即可,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就行)
通過學生的交流,充分發(fā)揮學生是學習主人的思想,學生愿意學哪就學哪,尊重孩子的主觀愿望,把握尺度,以學定教。使學生在生生、師生的交流與互動中理解課文內容,大膽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出富有個性的語言、動作和神態(tài)。
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
提高學生的作文和寫作的能力。
孩子能夠感覺到此時此刻的心情。
再一次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體會到柳樹在我的幫助和合作下快速地長大。
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在想象的空間里自由飛翔,通過充分的想象幫助孩子們樹立遠大的志向和抱負。
通過聽,進一步體會詩歌的意境。把詩的意境內化成學生自己的感情。
讓學生在意猶未盡中深化課文主題,達到充實文本的作用。
四、實踐活動,課外延伸
師:《我想》這首詩歌所描繪的景色是美麗的,想象力是豐富多彩的,你能為這首詩歌配上畫嗎?再寫上你創(chuàng)作的詩歌?
(學生可以畫畫,也可以貼圖片,還可以是學生自己想象的,只要是學生喜歡的都可以。)
課外拓展體現(xiàn)了開放性,使學生走出課本,融入生活,學會積累和運用想象,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力,使每節(jié)課都回味無窮。
五、小組合作,識記生字。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貼在黑板上問:“你有好辦法記住這些字嗎?誰愿意當小老師教教大家?”
(指名教大家記字,學生在教大家記字的時候,教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并相機指導學生組詞和造句)
2、學生獨立寫字。
應視需要而定抓住有利的時機引導學生進行識字,并不一定非得安排獨立的識字環(huán)節(jié),此環(huán)節(jié)設計的目的主要在于反饋學生的識字情況。
不管學生用什么方法記憶也不管方法是否巧妙都應鼓勵,因為這些都是經(jīng)過孩子們思考的個性化的結論。
書寫應重視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培養(yǎng)。
《我想》教案 篇14
教學要求:
1、 指導學生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2、 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3、 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仿照課文第三節(jié)再編一段。
4、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想象“我”要和爸爸媽媽商量什么。
教學重點難點:指導學生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仿照課文第三節(jié)再編一段。
第一課時
一、 預習課文要求
1. 自讀課文,借助字典把詩歌讀正確,讀通順,了解詩歌的內容。
2. 標記自己不懂的地方,以便上課進行討論。
二、導入新課
1. 學生閉上眼睛,聆聽老師范讀詩歌,想象詩歌情節(jié)。
2.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三、小聲讀詩歌,小組交流詩中的生字新詞,課文的大意。
四、檢查學生小組學習情況。
1. 認讀詞語:花苞悠蕩布谷鳥腳丫濕軟汲取營養(yǎng)風箏柔軟柳絮遙遠
2. 重點理解詞語:悠蕩汲取生輝柳絮遙遠
3. 選擇重點理解的詞語造句。
4. 說說你從詩歌中知道了“我”的愿望是什么。
五、指導認真閱讀,深入理解詩歌
1.指名讀分節(jié)讀詩歌,學生評價朗讀情況。
2.小組提問,全班討論交流。
3、全班討論:“我”要和爸爸媽媽商量什么?
4、齊讀最后一段,談談自己的感想。
六、選擇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想想怎樣才能讀得更好。
第二課時
一、 將自己喜歡的且又讀得最好的一段課文讀給同桌聽。
二、多種多樣的形式表達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分節(jié)進行)
1. 可以通過表情朗讀、給詩歌配畫、或者自己講講讀了詩歌之后感受到的場景,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等等。
2. 引導學生討論:我望啊望,望到了什么呢?
為什么說“藍天是我的課堂”?
遙遠的地方會是哪里?飛到那里干什么?
3、學生模仿詩歌自創(chuàng)詩歌: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想象,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先說再寫。
二、認讀和抄寫詞語
1、認讀詞語:花苞悠蕩布谷鳥腳丫濕軟汲取營養(yǎng)風箏柔軟柳絮遙遠
2、用自己的辦法記生字,評議生字的寫法,練寫生字:悠谷腳丫柔軟 營堂遙
3.在課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詞語讀一讀,抄下來。
三、鞏固練習:背誦《我想》
《我想》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能夠運用學過的最有效的識字方法認識本課的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展開想象,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3、體會詩歌的感情,展開想象,編寫詩句。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詩歌的感情,展開想象,編寫詩句。
教學方法:討論法、朗讀法。
教學準備:教師:傳聲筒、詞語卡。
學生: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板書“想”。組詞,說成語。
2.我們要敢想象,會想(強調“用心”并把“心”字底描成紅色),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誰能大膽想象,異想天開、冥思苦想、左思右想都行,大膽想,你才能浮想聯(lián)翩、奇思妙想層出不窮……
3.(教師描述,師生共同想象。)風兒來了,輕輕地吹著,漸漸地,你的身體變輕了,隨風飛起來,踩在白云上了,什么感受?(生說。)抬頭看,感受到太陽了嗎?說一說,聽到了嗎?什么聲音?聞什么味道?(新鮮空氣,花香)。
二、 學習生字。
1.讓我們跟小作者一起展開想象的翅膀去自由地翱翔吧!自由讀。
2.翱翔順利嗎?遇到障礙了嗎?教師出示詞語,認讀,理解。
“悠蕩 腳丫”讀一讀。
“柔軟”(什么是柔軟的?)“柳絮”(見過嗎?說一說。師誦古詩:無風才到地,有風還滿空。緣渠遍似雪,莫似鬢毛生。)把這個詞貼在黑板上。
“蒲公英”(見過嗎?說一說。)貼詞。
“遙遠”(哪些地方是遙遠的?)
“桃花、柳樹、風箏”(讀一讀后貼在黑板上。)
4.再次大聲朗讀,讀準字音。
三、 深入學習。
1、誰能讀一讀第一節(jié)詩,帶著大家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桃樹林中觀賞。
1)指名讀,眾生閉眼聽。
2)你看到了嗎?看到了什么?(生說)我看到的更多,我的面前是桃花的海洋,那一串串花苞都即將開放,大一些的,小點兒的,粉紅的顏色多美啊!閉上眼睛,看看你的四周,你看到了嗎?噓!聽到了嗎?都是誰的歌聲?模擬聲音,歌里唱的什么呀!(想象,生說。)
3)練讀,指名讀,齊讀。(教師相機指導朗讀,速度要慢一些,“別著急,美麗的景色一定要仔細地欣賞。”)
2、剛才,我們把手兒連在桃樹枝上,現(xiàn)在讓我們把腳丫連在柳樹根上,閉是眼睛,輕輕地把腳抬起來,慢慢地踩下去,誰的腳伸進了濕軟的泥土?感受到濕濕的氣息了嗎?那是甜美的營養(yǎng),趕快汲取吧!來,我們一起向上長,長啊長,長啊長,我們長成了一座綠色的篷賬。
1)、那綠色篷帳頂上的支架就是柳樹的——,那篷頂就是一片片的——。
2)、來,我們一起讀。
3、地面上的一切多美啊!讓我們飛上天空去看一看吧!讓我們把眼睛裝在高高飛起來的風箏上,看呀,迎著風,隨著風箏飛上天空。
(1)你看到了什么?什么樣的白云?什么樣的太陽……學到了這么多知識,讀“藍天是我的課堂”
(2)讀這一段。
(3)引導編寫詩歌。
a)同學們,把你看到的內容也寫進詩句吧?同桌或四人小組討論。
b)交流,直接讀出來。
c)讓我們把耳朵裝在高高飛起來的風箏上,聽吧!讀出來!
d)讓我們把鼻子裝在高高飛起來的風箏上,聞吧!讀出來!
e)你還可以把眼睛、耳朵、鼻子都裝在高高飛起來的風箏上,說一說吧!
4、讓我們繼續(xù)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吧!
(1)自由讀第4節(jié)詩,齊讀。
(2)風兒吹起來了,讓我們趕快變吧!趕快飛吧!
(3)你變成了什么?你呢?
(4)閉上眼睛,讓我們隨著風兒飛吧!飛過我們這座城市?飛過一座座高山,飛過一條條河流,飛到遙遠的地方。你來到哪里了?想干些什么呢?(請多位同學說一說。)
5、(師讀最后一節(jié)詩。)飛到遙遠的地方一定要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老師特別為你們準備了一個傳聲筒,讓我們通過這個傳聲筒和爸爸媽媽商量吧!(多位學生說。)
6、自由讀,讓我們投身大自然的懷抱,享受無窮的樂趣吧!
7、能夠背誦的同學背誦,還沒有背過的同學可以看書讀,師生共同朗讀全詩。
四、 作業(yè)建議:
把自己編寫的小詩寫出來,讀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我 想
下箭頭: 變
桃花 柳樹 風箏柳絮 蒲公英
投身自然的懷抱
我想
(北師大版語文三年級上冊)
我想把手兒
接在桃樹之上 。
帶著一串花苞,
隨著風兒悠蕩。
悠哇,悠----
悠出布谷鳥的聲聲歌唱。
我想把腳丫
連在柳樹根上。
伸進濕軟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營養(yǎng)。
長啊,長----
長成一座綠色的帳篷。
我想把眼睛
裝在風箏上。
看白云多柔軟,
瞧太陽多明亮。
望啊,望----
藍天是我的課堂。
我想把我自己
種在春天的土地上。
變小草,綠得生輝,
變小花,開得漂亮。
成為柳絮和蒲公英,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會飛呀,飛呀----
飛到遙遠的地方。
不過,飛到遙遠的地方,
要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
《我想》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使學生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3.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仿照課文再續(xù)編一段詩歌。
4.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使學生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大膽想象、仿照課文再續(xù)編一段詩歌。
一、談話導入,揭題。體會兒童奇特的想象
1、師出示符號“0”,讓學生根據(jù) “0”的形態(tài)特點觀察、想象:“0”是什么?
生:數(shù)字零、字母0、雞蛋、石子、張開的嘴、圓圓的盤子、圓圓的月亮、紅紅的太陽…
師:同學們,你們的想象力很豐富,能把一個簡單的符號想象成一個個事物。接下來老師還要考考你們,能從這樣的句子中想到什么?
2、師:出示“小手﹢桃樹枝”,如果把你的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會長出什么呢?(預設:我會長出稚嫩的花蕾,在陽光下盡情地綻放。我會長出稚嫩的枝條,在春風春雨中盡情地生長。)
師:此時的你會有些什么想法?(預設:我會與樹上的小鳥、桃樹枝、桃樹葉成為好朋友。我會讓小鳥在我的枝條上筑巢、搭窩,讓鳥的家族自由地歌唱。
3、出示“腳丫十柳樹根”,如果把你的腳丫接在柳樹根上,又會長出什么呢?
(預設:我會長好多好多的根。我會發(fā)好多好多的芽。我會長出很多很多的柳枝、柳葉。我會長出很多很多的柳樹,長成一片茂盛的柳樹林子。)
師:此時的你會有些什么愿望?(預設:我會給人們遮蔭,讓我的同學在樹下乘晾、讀書……)
4、出示“眼睛十風箏”,如果把你的眼睛裝在風箏上,你會看到些什么?
(預設:我會看見藍藍的天空、自由飄飛的白云。我會看見自由飛翔的小鳥;還會看見紅彤彤的太陽)。師:往下看。
(預設:看到巍巍長城、滾滾長江、滔滔黃河、一碧千里的草原;看到繁華的都市北京、上海、重慶、萬州……)
師:出示“我+春天的土地”,如果把你種在春天的土地里,你會變成什么?
(預設:我會變成小草、小花,把祖國打扮得美麗無比。)
師:多么美好的愿望啊!你們呢?會變成什么?有什么美好的愿望?
(預設:我會變成蒲公英,在空中自由地飛呀飛,把我的理想告訴小樹、小花,告訴小松鼠、小花貓、小熊貓……我會變成一棵搖錢樹,為窮人搖下很多很多的錢,讓他們過上幸福的生活。
三、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我想》,啟發(fā)學生用學習詩歌的方法體會《我想》的思想感情
(師過渡:同學們的想象豐富、奇特,能把幾個文字想象成一幅幅圖,真了不起!接下去讓我們去看看詩人是怎么樣把想象寫成美美的一首詩的)打開課文39頁去讀讀《好想》
要求:1.自由放聲朗讀課文,遇到生字、新詞多讀幾遍,讀到字正腔圓。
2.檢查、教讀,讀到正確、流利,讀出兒童詩的節(jié)奏、韻味。特別注意“悠啊(wa)悠”、“長啊(nga)長”、“望啊(nga)望”、“飛啊(ya)飛”中的“啊”的變音指導。
四、精讀詩文,體會《我想》的想象意境。
1、師:剛才同學們都放聲美美的讀了這首詩,但有時侯靜靜地去讀,靜靜去想象,你會有更多的收獲。下面就請同學們在優(yōu)美的鋼琴旋律中走進這首詩,把自己讀的感受寫下來!
2、生讀,師巡視
3、生反饋自己的感受,順便讀走進喜歡的小節(jié)。師再采用多人次讀——同桌互讀——男女賽讀——配樂齊讀
師:這首兒童詩仿佛把我?guī)缌巳鐗羧缁玫耐捠澜纾斘液懿荒芾斫猓娙藶槭裁匆獙戇@最后一段,是不是有畫蛇添足的嫌疑?(預設:生暢想原由,師:詩的解讀有很多種,堅持自己的也是一種風格!讀了詩以后,你們想不想做詩人,也來揮灑一番! 我想詩人也是這樣想的,你們看文后的省略號)
五、體會作者構思特點,模仿寫詩
1、師:這首詩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作者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每一節(jié)都是先寫我想怎么樣,再想象長成什么、變成什么.)
2、師:對!你能模仿著寫一寫嗎?(生模仿寫作5分鐘后)
3、生朗誦自己的詩,師點評
4、師總結:同學們,我們讀兒童詩就要抓住詩中的畫面與精美語言中傳神的重點詞去體會詩的意境,體會詩的感情、道理、想法;我們寫兒童詩就要用畫面及凝練的詩化語言去創(chuàng)造優(yōu)美的意境去表達我們的感情和想法。
《我想》教案 篇17
教材分析:這是一首富有兒童情趣的詩歌。寫出了我的小小心愿,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全詩共5個小節(jié),前四個小節(jié)結構基本相同。最后一小節(jié)雖然只有兩行,卻是詩歌的精妙之處,寫如果飛到遙遠的地方,需要和爸爸媽媽商量,一片童趣躍然紙上。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歌,并背誦,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培養(yǎng)學生大膽想象和幻想能力,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重難點;
重點:培養(yǎng)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
難點: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一只小白兔頭戴草帽在森林里采蘑菇,下雨了,小白兔用草帽當雨傘玩家走。
師:草帽還能當什么?(只生答)
師:你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幻想和想象”中的一篇文章《我想》。
二、檢測回顧,初步感知。
1、學生自由讀,努力做到把詩歌讀正確,通順。
2、課件出示生字詞語,檢測字詞掌握情況。
3、檢測讀的情況,相機正音。
4、教師范讀,生聽讀思考:詩歌中的“我”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5、組織匯報,相機板書。
三、快樂品讀,理解詩境,感悟詩情。
品讀第一節(jié)詩:
①女生讀,師生共評。
(聽了朗讀,我仿佛看到了……如:盛開著的桃花是那么鮮艷、那么美麗。)
②“我”的手兒接在桃樹枝上,自己仿佛也變成了桃花,想象一下,桃樹枝在春風中怎么悠呀悠的?你感受到桃樹枝的自由和喜悅了嗎?一起來,小桃樹們,悠蕩起你們美麗的小手。
③結合課件配著動作重點指導學生朗讀“悠啊,悠——”(教師相機評讀引趣:啊!我仿佛看到桃樹枝正帶著一串花苞,牽著萬縷春天溫暖的陽光,隨著風兒悠蕩,悠得好輕,悠得好美,多么隨意,多么自由自在啊!)
④悠蕩的桃樹枝引來了那個可愛的小生靈了呢?你聽過布谷鳥的歌唱嗎?一起來聽聽。聽到布谷鳥的愉快歌唱,桃樹枝悠蕩得更歡快了,一起動作體驗。
⑤在這節(jié)詩中,詩人運用了很恰當?shù)膭釉~,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
⑥是呀,大自然是那么熱鬧,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樂趣,喜歡嗎?能用你的朗讀把它表達出來嗎?(表演讀)
品讀第二節(jié)詩:
1、男生讀第二節(jié)詩,想一想,在這節(jié)詩歌中,小朋友想象自己怎么樣了?
2、讀中引導理解“汲取”。
3、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的小朋友長啊,長,后來長成什么了?
4、“篷帳”什么意思?你見過嗎?做什么用的?
5、再讀一讀,想象那么多綠色帳篷該多么生機勃勃,多么清新涼爽啊!
品讀第三節(jié)詩:
1、齊讀第三節(jié)詩歌。
2、質疑討論:想一想,你明亮的眼睛裝在風箏上,飛向藍天上,風箏會帶著你看到些什么? 為什么說“藍天是我的課堂”?
3、剛才兩個小節(jié),詩人分別“悠哇,悠”、“長啊,長,在這節(jié)詩歌中,用的是什么詞?為什么用“望啊,望”?(體會動詞運用的準確。)
過渡導引品讀感悟第四節(jié)詩歌:
(1)、師導言引趣:啊,作者的想象多么奇妙啊,他的想象可豐富著呢,他還想變成許許多多事物呢!自由讀第四節(jié),說說在這節(jié)詩歌中,詩人有什么愿望?
(2)把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可以怎么樣?(讀出變小花、小草的快樂。)
(3)作者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4)作者為什么要把自己變成“柳絮和蒲公英”?“柳絮和蒲公英”有什么共同點?(課件出示柳絮和蒲公英的圖片,認識、感受特點。并在此基礎上引導讀好“飛呀,飛——”,感受到要讀得悠長才美,才能讀出隨風飄逸的味道。)
(5)他要飛到的那個“遙遠的地方”可能會是什么地方?你猜一猜。
(6)愛幻想的小家伙,你要飛到哪個地方,去那做什么呢?(引發(fā)幻想)
(7)飛到“遙遠的地方”還要注意什么?
(8)從“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里可以看出小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
(9)除了愛父母外,你從那么多想像中還感覺到作者還愛什么?
(引導體會,相機板書:愛生活,愛大自然。)
四、配樂朗讀,體味情感。
1、多么清新可愛的一首詩歌呀,讓我們一起再來美美地讀一讀。
2、師點撥(配樂)引讀:在那桃花盛開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了桃枝上……(讀第一節(jié));旭日下,和風中,垂柳拂岸,“我”想象自己的腳丫接在柳樹根上……(讀第二節(jié));春天是放風箏的季節(jié),藍天白云,風箏飄飛,給人們帶來多少歡樂,“我”把自己的眼睛裝在風箏上,體驗春天的快樂……(讀第三節(jié));陽春三月,綠草成茵,花繁似錦,“我”把自己想象成了大地……(讀第四節(jié));我是個向往自由的孩子,也是聽話的孩子……(讀第五節(jié))。
(這一環(huán)節(jié)注重朗讀訓練,并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評價,使學生在評價中,逐步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五、拓展延伸,仿寫詩歌。
1、師導:讀了這首有趣可愛的兒童詩后,同學們的思想大概已經(jīng)像小鳥一樣,飛呀飛,飛到那奇異的想象世界,在那里自由的飛翔了。那就讓我們也來模仿課文一、二、三節(jié)的寫法,也試著編一編,把我們的奇思妙想用詩歌記錄下來吧。
只要找到竅門,我們也可以當小詩人。作者的小竅門是什么?大家看看每一節(jié)詩,寫的是哪個季節(jié)的想象,自己身體哪個部位的變化,有什么變化?
2、生討論交流:春天還有那些可以進行想象的?夏天、秋天、冬天呢?
(春天的桃花、柳樹、風箏,還有充滿綠意的大地啟發(fā)了作者的想象,那么,春天的細雨、燕子,夏天的荷花、小溪和鳴蟬,秋天的桂花飄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啟發(fā)我們想象。還有干旱的大地、混濁的河流、沙塵暴,社會治安、國家安全等也可以觸發(fā)我們的想象。請同學們選擇一個事物作為想象的憑借,然后展開想象,并把它寫成一首小詩。)
3、學生放飛想象,自由仿寫。
附板書:
手兒—接—桃樹枝 悠
我想 腳丫—連—柳樹根 長 (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
眼睛—裝—風箏上 望
自己—種—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