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導學案(通用2篇)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導學案 篇1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九)
一、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結合平時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做讀書筆記的重要性。
2、使學生懂得平時要認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習慣。
3、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圖畫,使學生了解小學階段應哪些工具書和為什么使用這些工具書。
4、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做讀書筆記和使用工具書的好習慣,指導學生使用工具書解決實際問題。
二、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在做讀書筆記時要專注、認真。訓練學生查工具書解決讀書時的實際問題。逐步養(yǎng)成做讀書筆記和使用工具書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結合平時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做讀書筆記的重要性。
2、使學生懂得平時要認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1、老師想講一個有趣的故事,請同學們聽完后告訴大家,你明白了什么。
2、故事:從前,有人叫汪得凈的人,非常喜歡讀書,而且態(tài)度很認真,分析起他人的文章來頭頭是道,朋友們都很佩服。他有一個缺點,就是懶得動筆墨,不愿寫讀書筆記。有一次,他看到一首詩,認為寫得特別好,就認認真真地研究了一番,把這首詩記在腦子里,準備適當的時候介紹給朋友。一天,朋友來看他,他就,兩人月前讀過一首詠虎的詩,雖然只有四句,卻把老虎寫活了朋友請他說出來聽聽,他想了想,說:“第一句好像是什么什么虎,第二句大概是什么什么苦!迸笥巡粷M地說:“既然前兩句忘了,就說后兩句吧。”他抬起頭,來回踱著方步,好半天才說:“第三句真是忘了,好在第四句記得明白些,是狠得很的意思!
3、學生說說聽了故事后明白了什么。
4、引導學生談談讀書筆記的重要性。
5、小結:讀書做筆記可幫助我們加深理解,增強記憶,積累資料,因此,我們應當養(yǎng)成讀書做筆記的好習慣。
二、指導觀察,適當講解做筆記的方法。
1、指導觀察第一頁的圖。
上面一幅圖上的同學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老師在干什么?說說黑板上寫了些什么!安粍庸P墨不讀書”什么意思?
下面一幅圖上的女同學在干什么?、態(tài)度怎樣?
圓形特寫圖上有什么?這告訴我們,讀書做筆記要準備好哪些東西?
2、指導觀察第2頁和第3頁的通版圖。
第2頁上的圖中,同學們在哪里?干什么?你覺得他們的態(tài)度怎樣?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第3頁下面的圖上畫的是什么?看了這幅圖,你明白了什么?
第2頁和第3頁的讀書筆記,分別是讀后感和摘抄。
3、講授做讀書筆記常用的方法。
①摘抄。
、诰帉懱峋V。
③寫讀后感。
三、引導學生談談收獲。
怎樣做讀書筆記
積累資料的方法人各有異。但最基本和常用的,莫過于做筆記。筆記可不拘體例。不限長短,內容龐雜,形式多樣。然而主要是這樣四種方式:摘錄式、提要式、心得式。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圖畫,使學生了解小學階段應哪些工具書和為什么使用這些工具書。
2、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做讀書筆記和使用工具書的好習慣,指導學生使用工具書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看圖揭題,了解使用工具書的意義。
1、看圖,說說圖上畫的是誰,他手里拿的是什么。
2、啟發(fā):知識是無窮無盡的,一個人不可能門門知識都精通。要學習各種知識,就離不開書本和老師,工具書就是我們不說話的老師。
二、指導看圖,教給學生一些常識。
1、先觀察p4的圖畫,說說圖上有哪些工具書,自己現在有哪些工具書,還準備購買什么工具書,框內中間兩幅小圖上畫有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告訴:購買、借閱工具書應去書店或圖書館專門的柜臺或書架選擇,借閱圖書時應保持安靜。要先確定自己需要的工具書屬于哪一類,按類找到后,將要的工具書從書柜或書架上輕輕抽出來。
3、觀察p5上部的兩幅圖,說說圖上畫了誰在干什么。
4、口述怎樣選擇和購買工具書。
5、老師點撥:有禮貌,講文明。
6、觀察p5下部的圖,談談這兩位小學生是怎樣使用工具書的。
7、討論,總結:工具書的種類很多,用途很廣。
三、分角色表演,養(yǎng)成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1、一名學生安靜地在“書店”的柜臺旁選擇工具書。
2、他在認真聽“營業(yè)員”介紹工具書。
3、他選中了一本《現代漢語詞典》,到“收款臺”交款。
4、他“回家”后閱讀《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一文,不理解“溫馨”這個詞,用上了工具書,準確地理解了這個詞語,并在書上摘抄了這個詞的解釋。
5、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懂得了使用工具書的各項基本要求,并努力運用工具書解決讀書時的難題。相信今后同學們會在平時的學習中認真對待,養(yǎng)成使用工具書的習慣,打好語文基礎。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生閱讀材料,嘗試做讀書筆記。
2、訓練使用工具書。
教學過程:
一、觀摩優(yōu)秀讀書筆記,激發(fā)學生做讀書筆記的興趣。
1、展示優(yōu)秀讀書筆記若干份,讓學生仔細觀摩。
2、告訴:這些都是讀書筆記的主人優(yōu)秀的學習成果。
3、學生展開討論:我們應該怎么辦?
二、引導嘗試。
1、打開課外閱讀材料。
2、學生閱讀材料,做讀書筆記。
要求:⑴認真閱讀材料。
⑵用上常用的三種做筆記的方法。
⑶要求不必太高。摘抄的內容只要是有代表性的詞句即可。編寫的提綱只要能抓住大體意思就行。寫讀后感不必寫評論性質的長文章,只要能寫出自己的收獲和感想,三言兩語,四行五行都可以。
3、教師巡視指導。
4、學生小組交流所做的讀書筆記,相互取長補短。
5、展示。
6、小結,鼓勵。
三、訓練使用工具書。
1、拿出自備的《新華字典》。
2、出示“浩han”這個詞語,知道了讀音,卻不會寫“han”的字形,怎么查?這個詞語什么意思?
3、出示“洋溢”這個詞語,“溢”怎么讀?它的意思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查的?
4、學生動手查找工具書。
5、總結評比。
四、全課總結,勉勵鞭策。
1、通過這三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懂得了什么?
2、你準備怎樣做讀書筆記和使用工具書呢?
3、老師相信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一定能認真學做讀書筆記。本學期,我班將進行優(yōu)秀讀書筆記展覽,我們看誰讀書筆記做得最好。
4、工具書,這個不說話的老師,會給你帶來很多便利。
第一單元
1、師恩難忘
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并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體會作者對老師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二、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緊扣題旨選取典型事例,在敘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實情感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讀課文,整體感知大意。
2、理清課文脈絡。學生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導入:同學們,在四年的學習生活中,你一定遇到過幾位好老師,他們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貞浺幌,他(她)為什么會讓你難忘?
2、指名作答。
3、揭題:下面,我們大家一起聽一聽著名作家劉紹棠對兒時老師的回憶
二、初讀全文
1、自學生字詞。
①自由讀。
、谥缸x,齊讀。
2、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相機正音。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大意。
1、學生通讀課文。
2、說說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學一年級時的一位老師在講課文時編了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課文中哪句話概括了插圖的意思?
四、理清課文脈絡。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層。
課文哪幾自然段是寫田老師怎樣上課的?
2、學生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一(1)“我”到鄰近的一所鄉(xiāng)村小學讀書。
二(2-7)教語文的田老師在講課文時編了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三(8-9)“我”不忘老師的教誨之恩。
五、分段讀課文。
六、作業(yè):
1、完成練習冊1、2、3。
2、認真誦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體會作者對老師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抽讀生字卡片。
2、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讀課文第一部分
1、讀一讀。
2、想一想:田老師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說一說。
三、細讀課文第二部分
1、速讀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師教學最讓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筆畫下來!⊥烙懻,指名匯報。
2、你不想聽一回田老師的國文課嗎?
①同桌互相讀給對方聽。
、谥该首x。
3、小組研究:開學第一天,田老師是怎樣上課的?他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4、反復閱讀第5自然段,然后把這個故事復述給大家聽。說說你很快能復述出來的秘訣。
四、美讀課文第三部分
1、默讀課文,想一想:哪些語句反映了“我”難忘田老師的教誨之恩?
2、指導朗讀:怎樣讀才能傳達出作者對田老師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偻烙懻;
、谧杂删氉x;
③指讀,相機引導
3、小組研究: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與課文標題有什么關系?
五、朗讀全文。
六、作業(y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師恩難忘
師:口才好 文筆好 生:難忘師恩
編故事 娓娓動聽 如春雨滋潤
2、陶校長的演講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理解生字新詞。
2、了解演講的特點,明白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問”,培養(yǎng)學生不斷激勵和鞭策自己的好習慣。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說出第一問的內容。
2、能聯系實際說說這一問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板題、交流資料、聽范讀
1、板書解疑,陶校長(交流資料)
原名文睿,后改名陶行知。安徽翕縣人,近代教育家,曉莊學校,山海工學團,生活教育理論,教學經驗,小先生制,育才學校,“公德”和“私德”。
2、聽演講(錄音范讀)
小結:演講就是在群眾集會或重大會議上就某個主題說明道理、發(fā)表見解的說話方式。
二、了解演講知識,引入課文
1、談演講的特點
。1) 真實性(貼近生活,講真話)
(2) 鼓動性(激烈感情,感召力)
。3) 禮儀性(稱呼、交流、有祝語)
2、文中陶校長怎樣注意這三點的,自讀(1)通讀正音(2)劃標題
三、檢查初讀理思路
1、出示生字詞正音。
2、按四部分抽個別讀,點評后四人小組分別讀,并解疑。
3、交流分段知大意
。1)陶校長的演講主要講了什么?
。2)是分哪兒幾個方面來談這個問題的?
。3)填充概括段意
一(1)開門見山提出了( )
二(2—5)分別要求學生從( )、( )、( )、( )四方面問問自己有沒有( ),( )了多少,并講了這樣問的( )。
三(6)總結全文,希望學生養(yǎng)成( )的好習慣,爭取在( )取得( )。
4、引讀全文
5、質疑留疑
四、學字詞
1、討論書寫要點。
2、歸類寫字:
左右結構:演、鍛、穩(wěn)
3、比較組詞:
陶 ( )煉( )彼( )
葡 ( )練( )履( )
4、完成習字冊。
5、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能說出陶校長的后幾問分別包括那些意思?
2. 能運用學法進行自學。
一、復習課文大意,相機板書:健康、學問、工作、道德
二、教學第一問
1、作者為什么要先問身體有沒有進步?(默讀圈畫中的詞句)
2、交流導讀卡片:健康第一 健康是生命之本 健康堡壘
3、再讀體會關聯詞的作用(填空比較,談重要性)
因為……有了……才有……,否則……將
4、怎樣才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抓住兩個“離不開”,導讀)
5、三讀本段(引讀)理清層次:先問什么?再問為什么這樣問?最后提出什么希望?
三、教學第二問、第三問、第四問
1、默讀圈畫方法同上
2、交流討論,學生為主
。1)問什么?
(2)為什么要這樣問?(自己的學問有沒有進步)
(3)怎樣才能使自己的學問有進步?
3、點撥關鍵處
(1)公德——公共道德,觀念
(2)私德——私人生活上所表現的道德品質
(3)真人——真誠不虛偽的人
四、以讀比感悟,深化傾吐
1、各組派一代表讀(同內容的挑戰(zhàn)讀,點評有層次)
2、男女生各派代表讀,并談談陶校長為什么要作這篇演講?體現了他怎樣的感情?
3、填空總結
陶校長希望同學們從小樹立( ),筑起( ),學習上認準( ),刻苦鉆研;工作上要培養(yǎng)( ),認真負責地做好( ),要學做( )。這樣就可以( )。
他的演講言真意切,使我們感受到老一輩教育家對學生的( )。
4、激情齊讀出這種關懷、愛護和演講的語氣。
5、傾吐練習
a、《陶校長的演講》讀后感
b、《我也要每天四問》
c、陶校長,您聽我說……
五、作業(yè):填空(課后4)
板書:
2.陶校長的演講
身體有沒有進步? 生命之本
每天四問 學問有沒有進步? 前進源泉
工作有沒有進步? 打牢基礎
3、古詩兩首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詞。
3、能解釋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4、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二、教學重點:
1、能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時間:2課時。
《尋隱者不遇》
教學要求:
1.學會6個生字。認識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學會生字。朗讀、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本課生字卡片,朗讀課文錄音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提示課題
1.認生字。課題上有4個字,讀一讀:
尋 隱 者 遇
2.釋題。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賈島。
尋:尋找,尋訪。隱者:獨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見,遇上。
這首詩說的是詩人去訪問隱者卻沒有遇見。
3.質疑:讀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導學生圍繞"尋"思考。如,詩人為什么沒遇上?有沒有問問其他人?為什么不在那等一會兒?
二、自學課文
1.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
2.畫出本課要求學會和認識的生字,讀一讀。
3.看插圖想想:圖上畫的是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
三、讀詩句,認生字
1.檢查課文朗讀情況。注意讀準平、翹舌音的字:松、采;師、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讀zhi。
2.提問:(1)圖上畫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順地回答問題,相機識字:松、童。)
(2)圖上誰是詩人,誰是童子?詩人要找的隱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識字:師
。3)詩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沒遇上他師父呢?
相機識字:言 采 藥 深
。4)朗讀課文。
四、指導朗讀
引導學生椵想自己是詩人在松下遇上童子,體會向童子詢問時的心情,把這種心情讀出來。教師先放錄音,同學再練習朗讀。
松下/問/童子,(滿懷期望)
言師/采藥/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處。(無可奈何)
五、識字、寫字指導
松:用學過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記字形。組詞:松樹、放松。
童:上下結構。上面是"立",下面是"里"。這個字橫畫多,但長短不一。首橫最短,次橫最長,最后一橫又比它上面一橫長些。組詞訓練:童話、兒童、童年。
言:發(fā)言、說話的意思。首橫最長,中間兩短橫。
師:左邊是一短豎和一撇右邊是橫下一個"巾"。組詞:師父、老師。
采:上面是爪字頭,表示手,下面"木"表示樹,手伸到樹上表示采摘的動作。第一筆為平撇,下面的三筆間隔要勻。
深:左右結構。右邊上面不要寫成穴寶蓋兒。組詞鞏固。荷钌、深海、深淺。
六、抄寫生字(完成課后練習2)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
1.開火車讀卡片(包括認識的字并用要求會的字口頭組詞。
2.讀拼音填空(先獨立完成再當堂訂正)略
二、朗讀、背誦課文
1.個別、集體等多形式朗讀。
2.練習背誦。指導:詩從問了童子后,童子先后告訴他師父采藥,接著告訴詩人,師父就在這座山里,不過山高云深,我不知他在何處。
3.指名背誦。集體背誦。
三、鞏固練習
1.口頭選詞填空。
師父 童子 詩人
。ā 。┧上聠柾樱
。ā 。┭詭煵伤幦。
。ā 。┲辉诖松街,
。ā 。┰粕畈恢。
2.完成課后練習3。
3.填空,再讀一讀。
《所見》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6個字。
2、在反復誦讀中引導學生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養(yǎng)想象力。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
4、培養(yǎng)學生閱讀故事的興趣和能力,激發(fā)對祖國古典文學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誦詩愛詩
1、挖掘積累:小朋友,周老師每次走過你們的教室的時候,總發(fā)現你們的黑板上寫著一首古詩,是不是一直在進行著古詩的背誦活動,你背的是哪一首?對,咱們背詩還要記住詩的名字。
瞧,搖頭晃腦背得真投入。
2、對話導入:剛才我們一起背了許多古詩,從朗朗的背詩聲中老師感受到了大家對古詩的熱愛。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一座寶庫。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走進這座寶庫,去學習一首新的古
二、整體感受:勾勒牧童輪廓。
1、老師板書課題:所見。誰愿意把詩的題目讀給大家聽聽。
這個生字的音讀得真準,是平舌音,請你帶大家讀讀。有誰能為所找個朋友?
釋題:“見”什么意思?“所見”就是所看見的。
2、告訴學生:這首詩是清代大詩人袁枚寫的,詩里寫的內容都是詩人袁枚親眼所看見的。(出示袁枚及詩)
3、自由讀讀詩,看看袁枚都看見了什么?圈出沒學過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爭取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學生自由讀)
誰會讀?(請兩個)正音。——請你讀給同桌聽一聽,讀錯的字幫忙糾正一下,讀的好的,請你送上你的掌聲鼓勵一下!紩x了,那我們一齊讀。
。S機進行正音和生字的認讀。蟬、振、聲、意、欲這幾個字稍難讀,注意這些字的發(fā)音。蟬:是什么?什么季節(jié)會叫個不停?閉:誰能為他找個朋友?立:說反義詞,做動作。)
4、離開了古詩,生字寶寶你還認識嗎?(出示生字認讀——做小老師讀)
有誰愿意為其中的一個生字寶寶找個朋友呀?(生字組詞)
怎么樣的孩子叫牧童?(放牛的)
5、看生字寶寶又回到了古詩中,可是拼音娃娃不見了,誰還會讀?(指名讀——齊讀)
6、大家讀的真好。學習古詩呀,朗讀是一個好辦法,那我們就進行一次朗讀比賽好不好?請四個小組每組推薦一個小朋友,我們來比一比,誰讀得好。其他同學請豎起你的神耳朵,評評誰最棒。ɡ首x評價)
7、現在我們再換一種方式,男女生比著讀。(老師來評價,豎大拇指)
8、看到你們讀的這么好,我也加入好不好?你們幫助我一起讀。(齊讀)
三、情景悟意:感受捕蟬意趣。
1、情景導入:一天,詩人袁枚在郊外散步,走著走著,他停下了腳步,他看到了什么呢?(課件演示:牧童騎黃牛的情景。)
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說具體說生動。(評價:你的話說的真完整。你說的真美,也像一位小詩人。你可真會觀察。)
2、是呀,小牧童騎在牛背上,多么自在呀,他看到藍藍的天、綠綠的樹、青青的草,紅紅的花,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就唱起歌來了。(播放音樂,學生跟著做律動操)他的歌聲怎么樣?(你的聲音也很響亮)
3、袁枚看到這么活潑可愛的牧童,聽到這么嘹亮動聽的歌聲,脫口就吟出兩行詩。
出示: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誰來讀讀這兩行詩?(2個)
4、我們不僅要會讀詩,還要知道他的意思。,想想這兩行詩是什么意思呀?然后跟同桌交流一下。
5、誰明白了,來說一說。(學生交流,補充)
6、誰能快樂地讀讀這兩句詩?(指名——齊讀)
7、我們的小朋友真了不起,再讀讀,這兩句中還有不懂的地方嗎?看誰最能會問題。提出來,請大家?guī)兔Α?/p>
重點理解“振”、“林樾”。
林樾:看看這是什么地方?周圍的樹怎么樣?(林樾就是茂密的樹林)
振:聽,牧童的聲音怎么樣?這么響亮的聲音傳遍了樹林,林子里的鳥都聽得到他的聲音。(回蕩)
8、多么快樂、活潑的小牧童呀!我們再來讀一讀。
9、他正唱得高興呢,忽然聽到了——(放蟬鳴聲)于是,他
就……(想象他會怎么想?怎么做)
學生猜測牧童“下牛、閉口、捕蟬”的情景。
(教師可引導學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貫注地盯著知了。想象牧童的動作,他踮起腳尖,身子向前傾,雙手輕輕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準備。想象牧童的內心活動,他不住盤算怎樣抓知了。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產生“屏住呼吸,別驚動了知了,趕快捉住它”的感覺。)
如果你是可愛的牧童你會怎么做呢?請一個小朋友來表演(老師配音:小牧童正唱著歌,忽然聽到知了的叫聲,他馬上閉上嘴巴,跳下牛背,站在樹下,屏住呼吸,踮起腳尖,輕一點,撲上去,抓住了嗎?)
10、袁枚看到這個情景,馬上又吟出了后兩行詩——出示: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指名讀,正音,齊讀。
11、同桌讀讀這兩行詩,說說這兩句詩是什么意思呀?
12、匯報交流。隨機朗讀指導
13、還有不懂的嗎?,大膽地問。重點理解“意欲”。“閉口立”用動作演示。
閉口立:誰愿意幫助他?能不能用動作來表演一下?
12、牧童很想捕到蟬,他的動作、心情會是怎么樣的呢?該怎么讀好這兩句詩?
自由讀——指名讀——評價——加動作讀——齊讀
13、袁枚看到此情此景,回到家里,馬上拿出紙和筆,寫下了這首所見。——齊讀。
四、表演朗讀,探尋誦背樂趣。
四、表演朗讀,探尋誦背樂趣。
1、小朋友,我的這首詩寫得好不好?喜歡這首詩嗎?你最喜歡什么?(牧童、知了……是呀,袁枚真是個有心人,把自己看見的寫下來就是一首好詩。我們也日記也要像他一樣,把自己看見的,聽見的寫下來就行了)
2、你們真能干,又會學習,又會提問。想不想聽聽,老師是怎么讀的?(詩配音朗讀)
3、聽著我的朗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4、那就請你也做一回大詩人,用你的方式,可以是讀,也可以是背,也可以是表演讀來把你的所見表達出來吧。
5、學生展示——齊背
6、是呀,詩人們之所以成為大詩人,就是因為他們很細心,把所見的及時寫下來,老師這兒還有一首所見,看看這位大詩人寫的內容是什么時候的所見?在哪里寫的?齊讀題目。再讀詩看見了什么?
。ㄖ该x——交流所見——齊讀)
五、復習生字,寫字指導。
1、你們學得真好,雖然只上了一節(jié)課,但老師已經喜歡上你們了。我要把好吃、的水果送給你們,看誰能接住。出示帶蘋果的生字,學生認讀。
2、別著急,我這兒還有許多,只要你能把兩個生字寶寶寫漂亮,看他們停在田字格里,誰認識他們?要想把這兩個字寫漂亮,要注意些什么?仔細觀察,誰愿意給大家提醒一下。
3、老師范寫。學生寫字;ピu。
六、課后作業(yè)。
1、背誦《所見》
把《所見》編成一個故事演給家長看,爭取得一個小演員的稱
習作1
一.教學目標:
從學習寫作的角度讀懂例文《我的班主任》片斷,回憶《師恩難忘》一文的寫法,聯系習作要點提示,領會通過具體生動的事例把人物寫得細膩感人的方法。
根據作文的要求,自擬題目,抓住一兩件事寫一位老師。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圍繞中心選擇和組織材料。
教學難點:把人物動作、神態(tài)寫得細膩感人。
三.教學過程:
。ㄒ唬⿵土暋稁煻麟y忘》,明確寫法。
指導學生重讀《師恩難忘》。
師恩“難忘”,師恩“深重”,田老師教了作者4年,發(fā)生的事很多,作者選擇了什么事來寫?為什么要回憶這件事呢?
讀了文章,我們仿佛“身臨其境”,我們?yōu)槭裁磿a生這種感受呢?
學生朗讀思考,教師檢查點撥。
師生共同小結:由此可見,寫人要選好典型事例,還要把人物寫生動,寫具體。
(二)學習例文《我的班主任》,領悟寫法
自讀例文,想一想:
作者選擇的事例有什么特點?
作者是怎樣把人物寫生動、寫具體的?把描寫馮老師動作、神態(tài)的句子畫出來,讀一讀。
分小組討論、交流。
選取生活中的日常小事,從“小”處見“大”。
寫時抓住了人物動作、神態(tài)來描寫,細致入微,具體感人。如“一只溫暖的手扶著我的前額”,“慢慢地向上抬起”,“一雙眼睛望著
我”……
相應地寫出“我”的感受和反應。
。ㄈ╅喿x習作要求,運用寫法
指導學生閱讀習作要求:“我們的成長無不滲透著老師的心血。像上面上課時糾正寫字姿勢之類的事,哪個老師沒做過?”
啟發(fā)學生回憶所有教過你的老師(包括課外興趣小組的輔導老師)。確定其中一個,選擇他(她)幫助、教育你的一兩件事,認真想一想后來再寫下來。
引導選材:老師關心幫助你的事有哪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組織討論:怎樣才能把這件事敘述得生動具體
擬題,完成初稿。
組織修改。
練 習 1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處處留心觀察自然,積累背誦古詩,并能展開想象,續(xù)寫詩歌。
2、學習古詩《題秋江獨釣圖》,誦讀理解,感受詩人逍遙自在、怡然自得又難免孤獨寂寞的心情。
3、寫好鋼筆字。
4、練習口語交際,學會請教。
5、學寫毛筆字。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注意積累背誦古詩;誦讀理解古詩,感受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語文與生活)
1、教學第一部分。
(1)要求學生自讀第一部分,了解詩歌所寫的內容。
。2)引導學生從詩歌的前兩部分尋找共同點。
都是以“風兒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碧岢鲆蓡枺浴帮L兒已從那里走過”收尾。
(3)引導學生觀察詩歌旁邊的插圖,進一步理解詩歌。
。4)你能模仿這兩小節(jié)續(xù)寫這首詩歌嗎?充分展開想象,注意觀察插圖。
學生自由續(xù)寫。
同桌相互交流,小組交流。
。5)指名交流,選擇寫得好的師范讀鼓勵。
2、教學第二部分。
。1)學過的古詩有很多,指名背誦幾首。
。2)在我們學過的古詩中,帶有“風”字的你知道多少?
分組交流,共同回憶。
。3)將全班分成兩組,比比哪一組背得多。
(4)選擇其中的一兩首齊讀背。
二、小結
在課外注意古詩的積累,還可自己嘗試著寫一些簡單的詩歌或兒歌。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二題(誦讀與欣賞
1、請學生借助字典,認讀古詩。(教師正音)
2、指名讀古詩,齊讀古詩。
3、簡單介紹古詩的作者。
4、仔細觀察古詩邊上的插圖,圖詩結合,嘗試著理解。
分小組交流理解。
5、指名全班交流,師相機點拔。
從這首古詩中,你感受到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6、練習背誦。
7、指名背誦,集體背誦。
二、教學第三題(寫好鋼筆字)
1、指導。
(1)認讀要寫的一段話。
。2)引導學生讀帖,重點觀察這段話的版面(行、列)安排。
老師在學生觀察比較的基礎上小結,指導學生書寫。
。3)提示個別不太容易寫好的字應認真描紅。
2、練習。
。1)學生練習描紅,教師巡視指導。
(2)教師及時小結,再讓學生仿寫。
3、反饋。
展示寫得好的字,說說好在什么地方;對寫得不好的字,予以糾正,再練習。
三、小結
作業(yè):抄寫古詩;寫習字冊。
第三課時
一、教學第四題(口語交際)
1、審題。
。1)啟發(fā)談話:當我們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自己不能解決的時候,就要向別人請教。那么,請教別人要注意什么呢?
。2)指名讀題,明確此次口語交際的內容和要求。
2、指導。
。1)回憶自己遇到過的請教別人的生活場景。(指名說)
。2)不同的說話方式帶來的結果相同嗎?
體會請教別人的方法的重要性。
(3)選擇下面的實例,想想應該怎么說,怎么做。
分組練說推薦理由。
。4)每組推薦代表發(fā)表講話,師生評議。
3、反饋。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導學案 篇2
《師恩難忘》(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我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好課文。
2、我會認識和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本課的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認讀兩條綠線內4個二類生字。
3、我會通過給課文分段,理清本文的脈絡,并能簡要概括各段的主要意思。
作家鏈接:
劉紹棠,著名作家。通州儒林村人。他幼年成材,13歲開始發(fā)表作品,20歲成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最年輕的會員,是50年代中國文壇的“神童作家”。劉紹棠四十余年文學生涯,歷經坎坷,矢志不渝。長期致力于“中國氣派,民族風格,地方特色,鄉(xiāng)土氣”的創(chuàng)作思想,是當代鄉(xiāng)土文學的舉旗人!
推薦作家書目:
《我是劉紹棠》、《如是我人》、《蟈籠絮語》、《紅帽子隨筆》、《青枝綠葉》、《京門臉子》、《敬柳亭說書》、《蛾眉》、《黃花閨女池塘》。
課前預習:
1、讀一讀。在書中適當位置留下你閱讀、思考的痕跡。
。ㄓ亚樘崾荆合扔米约合矚g的方式把課文讀一兩遍,再完成下列題目。)
◆①標注好各小節(jié)的序號。
◆②在你最喜歡的段落前打上“☆”,反復再讀兩遍。并用“//”試著給課文分段。
◆③認真讀讀下面兩個句子:
△“我在田老師那里學習四年,聽了上千個故事,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
△“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
2、寫一寫?雌匆魧懺~語。
chuī yān guǎi zhàng niàn dao zī rùn xiē jiǎo
。 ) ( ) ( ) ( ) ( )gōng jìng huǎng rú wěi wěi dòng tīng shēn lín qí jìn( ) ( ( ( )
3、查一查。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引人入勝: ●戛然而止:
●身臨其境: ●娓娓動聽: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預習反饋:小組內交流本課易寫錯的詞語和易讀錯的字音。(方法小帖士:先口頭交流,再書面聽寫。)
易錯的重點詞語:
給易錯的字注音:例:正( )月
質疑探究:
1、初讀了全文后,你的問題是:
。ㄓ亚樘崾荆哼@個問題你能獨立完成嗎?先自己嘗試著做一做,課上再在小組內交流。)
2、本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情?具體可以從哪幾小節(jié)讀出來?
(溫馨提示:解決了這個問題,你就能很輕松地理清文章的脈絡了。)
當堂檢測:(課堂上完成)
1、辨字組詞。
杖( 。 尾( 。 炊( ) 歇( ) 誨( 。
仗( 。 娓( 。 吹( ) 息( 。 海( 。
2、我能把這些詞語補充完整,還能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成語造句。
( )( )動聽 身( )其境 ( )然而止 引人入( )
。ā )( )敬敬 十年樹木,( )
3、聯系課文內容,把下面句子補充完整,并讀一讀。
田老師用 ,滋潤了我,在我那 的心田里,播下了 的種子,他的 之恩,我 !
自我評價(在上面打√):☆ ☆ ☆ ☆ 教師評價:(業(yè)面: 業(yè)績: )
預習作業(yè):(第二課時)新課標第一網
(友情提示:先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課文讀一遍,再完成下列題目。)
1、你覺得田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2、本文題目為“師恩難忘”,作者“難忘的恩”究竟是什么呢?(可以歸納出幾點來回答)
高郵市五年級導學案編寫:居思兵 審閱:胡恒香
《師恩難忘》(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我能用個性化的朗讀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我能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體會出作者對老師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重點:通過朗讀品味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文字,體會作者對老師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難點:學習作者緊扣題旨選取典型事例,在敘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實情感的寫作方法。
預習反饋:
1、小組內兩人一組,任抽一、兩個自然段,互相檢查讀書情況。
■抽查小節(jié)(同伴填寫): 第( )小節(jié)
■讀書評價(在上面打√): 優(yōu)秀 良好 再努力
2、組內匯報交流預習問題:①你覺得田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诒疚念}目為“師恩難忘”,作者“難忘的恩”究竟是什么呢?
。剀疤崾荆骸〗M內一人主要交流,其余補充。
▲組長重點落實好匯報問題的對象和匯報問題時的方式,等待大組交流展示。)
合作探究:
1、重點句段探究:“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 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ǚ椒ㄌ崾荆褐攸c讀讀課文3——7自然段,仔細想一想①田老師的故事與所學的小詩有什么關系?②為什么說田老師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呢?)
2、文章特色探究:本文語言樸實,感情真摯,用平實的語言通過選取一件典型事例表達了對老師的一片深情。想一想: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與課文標題有什么關系?
當堂檢測:(課堂上完成)
1.課文回放:《師恩難忘》是一篇深情而樸實的記敘文。作者是著名作家 ,他通過對小學一年級一位 的田老師的回憶,抒發(fā)了對老師的 之情。
2、重點感悟:
有一年我回家鄉(xiāng)去,在村邊遇到了老師,他拄( )著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了文學的種子。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老師的教誨( )之恩,我終生難忘!
(1)給文中兩處加點字注音。
。2)“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中第一個“樹”的意思是 ,第二個“樹”的意思是 ,這句話可以這樣理解:
(3)用“~~~”畫出表現“我”對田老師“深深感謝”的句子。
(4)老師的“教誨之恩”指的是
知識積累:
1形容口才好的成語: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妙語連珠、出口成章、語驚四座
2八字成語: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3贊美老師的名言: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采得白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關于4讀書的名言: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 杜甫《奉贈書左丞丈二十二韻》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西漢 劉向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 朱熹 《觀書有感》
我的收獲:
自我評價一下自我在本課中的學習表現(打√):★ ★ ★ ★ ★
知識積累,你記得怎么樣了?評價一下自我: ★ ★ ★ ★ ★
課后作業(yè):
1、句式仿寫:同學們,有人說,教師猶如一支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有人說,教師是春蠶,吐絲去編織美麗的綢緞; ;
。ń酉氯,再寫兩句。)
2、自主實踐:教師節(jié)快到了。同學們,師恩難忘,我們應該用自己的雙手和誠心,自己動手制作禮物送給我們敬愛的老師。做一張賀卡,作為教師節(jié)的禮物送給自己敬愛的老師,不失為一種很好的做法。賀卡中的賀詞,我準備這樣寫(能用上一兩個名句就更好了):
3、讀寫結合:在教過你的老師中,誰給你的印象最深,運用本文中學到的寫作手法,選擇有關他的一件典型事事例寫下來。(另附稿紙書寫)
作業(yè)評價:(業(yè)面: 業(yè)績: )
五年級上冊《陶校長的演講》(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我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我能理解陶校長的后幾問,運用第一問的學法進行自學。
3、我能明白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問”,并養(yǎng)成用此不斷激勵和鞭策自己的好習慣。
難點:明白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問”,養(yǎng)成不斷激勵和鞭策自己的好習慣。
寫作背景:
陶行知:中國近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抱著教育救國的思想,于1927年創(chuàng)辦曉莊學校。1936年在重慶北碚創(chuàng)辦育才學校。皖南事變后,重慶政治黑暗,物價飛漲,育才學校受到特務威脅和經濟斷絕的嚴重困難。全體師生在陶行知帶領下,團結一致,開荒生產,一日兩餐稀飯,度過艱難時期。陶行知關心學生德智體以及工作能力的培養(yǎng),作了著名的“每天四問”的演講,啟發(fā)學生鼓勵、鞭策自己,不斷進步,學做“真人”。
預習反饋:新課 標第 一網
1、小組內互相檢查預習作業(yè)(關聯詞)完成情況。
2、組內嘗試演講“問健康”部分。
同伴評價:■演講內容(在上面打√): 優(yōu)秀 良好 加油
■演講情感(在上面打√): 優(yōu)秀 良好 加油
3、組內匯報交流預習重點問題:陶校長和同學們談了哪四個問題?他為什么要談這些問題?
合作探究:
1、重點問題探究:陶校長為什么要大家每天問這四個問題呢?這四個問題對我們學生有什么重要意義?
。ǚ椒ㄌ崾荆孩俳Y合文中“四問”的好處和文章的最后一小節(jié)去思考。②可以聯系實際,聯系自己的切身體會去談見解。)
2、寫作特點探究:《陶校長的演講》全文按“總——分——總”的結構來寫,先提出“每天四問”,然后分健康、學問、工作、道德四個方面具體講述,最后作出總結。而中間的“四問”部分,每一問的結構也相似,聯系預習作業(yè),你能具體說一說嗎?嘗試著按這一寫作結構,選擇一問,練習講一講。
當堂檢測:(課堂上完成)
1、文本回放:(根據課文內容填空。)《陶校長的演講》中的“陶校長”是 ,他被毛澤東主席稱為“ ”。他要求學生每天從 、 、 、 四方面問一問自己,以此激勵和鞭策自己 。健康是 ;學問是 ;工作能 ,鍛煉我們的辦事能力;道德是 。充分體現了老一輩教育家 。
2、經典感悟:(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題。)
第四問,自己的道德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為什么要這樣問?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 )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 )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社會的穩(wěn)定和國家的發(fā)展,需要每個人( )講究“公德”,( )講究“私德”,要“建筑人格長城”。我們到學校里來,除了要學習文化知識,更要緊的是要學習做人,學習做“真”人。
以上我談的就是“每天四問”。( )我們每天都這樣地問問自己,這樣地激勵和鞭策自己,我們( )一定能在身體健康、學問進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各方面有長足的進步。
。1)、在里填上合適的關聯詞語。
(2)、聯系上下文解釋詞語。
“公德”: “私德”:
“建筑人格長城”: “真”人:
。3)、用“﹏﹏”畫出具體說明“道德是做人的根本”的語句。
(4)、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怎樣才能做一個“真”人?
自我評價(在上面打√):☆ ☆ ☆ ☆
教師評價:(業(yè)面: 業(yè)績: )
知識積累:
陶行知的名言:
▲1、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chuàng)造是孫子。
▲2、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3、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4、我是中國人,我愛中華國。中國現在不得了,將來一定了不得。
學后感言:
學了《陶校長的演講》一文后,我想對陶校長說:
課后作業(yè):
1、自我反思:陶行知先生從健康、學問、工作、道德四個大的方面做了深入淺出的演講,要求我們做到每天四問,以次來激勵和鞭策自己不斷進步。其實,我們每位同學的具體情況都不同,存在的問題也不同,除了這四問,我們還可以問些什么?
問:
問:
問: ……
2、讀寫結合:仿照課文某一問的寫法,從以上自己提的問題中,選擇一條有條理地說一說,然后寫下來。(另附稿紙書寫)
作業(yè)評價:(業(yè)面: 業(yè)績: )
《古詩兩首》(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我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我能正確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體會《尋隱者不遇》的語言特點。
3、我會通過反復誦讀與融情想象,去感受隱者高潔的形象以及詩人對他的仰慕之情,并使自己受到心靈的熏陶和滋養(yǎng)。
學法引導:
同學們,如果說中國悠悠五千年的文化是一串珍珠,那古詩就是其中的一顆美麗的明珠,古詩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現出豐富的畫面,讓有多產生無盡的想象。今天,你就可以用讀詩句、想畫面的方法來學習古詩兩首。想想,我們以前是怎樣來學習古詩的?一般要做好以下四個步驟:知詩人、讀能誦、明詩意、悟詩情。
課前預習:
1、讀一讀。要讀流暢,好能讀出詩的韻味,并試著給用“∣”標出朗讀時的節(jié)奏。
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2、比一比,再組詞。
隱( ) ( )的童子 ( )的山
穩(wěn)( ) ( )的松樹( )的云
3、查一查。結合詩的內容,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賈島:
●不遇: ●尋:
預習反饋:
1、 1、 小組內交流《尋隱者不遇》的朗讀情況:
同伴評價: 優(yōu)秀 良好 一般 再努力
2、小組內互相檢查《尋隱者不遇》預習背誦情況:
同伴評價: 優(yōu)秀 良好 再努力
3、組內交流預習作業(yè)。
質疑探究:
1、初讀了《尋隱者不遇》這首詩后,你的問題是:
(友情提示:這個問題你能獨立完成嗎?先嘗試著做一做,課上再在小組內交流。)
2、隱藏在《尋隱者不遇》文字背后的是童子和詩人的三問三答。(誰問?問什么?誰答?答什么?)你能分別寫出來嗎?
。剀疤崾荆鹤詈糜脤υ挼姆绞綄,別忘了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呀!)
◆①詩人: 童子:
◆②詩人: 童子:
◆③詩人: 童子:
當堂檢測:(課堂上完成)
1、解釋帶點的詞語,再寫出詩句的意思。
。1)、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不知處:
。2)、尋隱者不遇
尋: 遇:
2、聯系古詩內容,進行填空。
《尋隱者不遇》這首詩的作者是( )代詩人( )。詩歌記述了( )這件事。通過與童子的問答,體現了隱者( )性格以及詩人對他的( )。
自我評價(在上面打√):☆ ☆ ☆ ☆ 教師評價:(業(yè)面: 業(yè)績: )
預習作業(yè):(第二課時)
(友情提示:先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所見》多讀幾遍,再完成下列題目。)
1、用“∣”標出朗讀時的節(jié)奏,并給帶點字注音。
所 見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2、查一查。結合詩的內容,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振: ●樾:
●意欲: ●鳴蟬:
3、《所見》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的情景?牧童的心情怎樣?你是從哪些詞句體會出來的?
◆季節(jié): ,詩中的依據
◆心情: ,詩中的依據
高郵市五年級語文上冊導學案編寫:居思兵 審閱:胡恒香
五年級上冊《古詩兩首》(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我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所見》,背誦《所見》。
2、我能通過反復朗讀,感受出詩中牧童機靈可愛、天真可愛的形象。
3、我能說出詩的大概內容,想象出詩句描寫的美好意境。
作者鏈接:
袁牧(1719—1798),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詩人。著有《小倉山房文集》與《隨園詩話》等。
預習反饋:
1、小組內互相檢查預習作業(yè)完成情況。
2、組內互檢《所見》讀、誦情況。
同伴評價: 朗讀: 優(yōu)秀 良好 再努力
背誦: 優(yōu)秀 良好 再努力
合作探究:
1、想象探究:對照插圖,想象《所見》所描繪的景象,續(xù)編后面發(fā)生的事情。
(方法提示:①可以通過講故事的形式,也可以通過畫畫的形式。
、谙仍谛〗M內交流。重點再想一想如果讓你們本小組匯報,你們組內成員準備怎么合作匯報展示?想好了,等待交流時刻好好表現呦!)
2、特色探究:《尋隱者不遇》、《所見》兩首古詩簡單易懂,尤其展示了兒童的可愛、智慧、活潑、天真。你能分別用自己的話,細致的描繪古詩中表現的情景嗎?你能體會并說出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嗎?
當堂檢測:(課堂上完成)
1.古詩品悟:《所見》是( )朝詩人( )的作品,詩人向我們描繪了( )。古詩動靜結合,活潑有趣,牧童先是“( )”,忽然“( )”,是因為他 “( )”。我們還從詩中“( )”一詞中可見當時是( )。
2、重點感悟:
所 見
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1、《所見》題目的意思是 。
2、“樾”的正確讀音是 ;意思是 。
3、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振: 意欲:
鳴蟬: 立:
4“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边@兩句話之間是( )關系,請你用表示這樣關系的關聯詞,描繪一下這兩句詩所表現的情景:
自我評價(在上面打√):☆ ☆ ☆ ☆ 教師評價:(業(yè)面: 業(yè)績: )
知識積累:
描寫兒童生活的古詩:
●村居(高鼎) ● 宿新市徐公店(楊萬里) ● 小兒垂釣 (胡令能)
草長鶯飛二月天, 籬落疏疏一徑深, 蓬頭稚子學垂綸,
拂地楊柳醉春煙。 樹頭花落未成陰 側坐莓苔草映身。
兒童散學歸來早, 兒童急走追黃蝶 路人借問遙招手。
忙趁東風放紙鳶 飛入菜花無處尋。 怕得魚驚不應
星級評價:
。ū菊n的兩首古詩學得怎么樣了?背熟了嗎?能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嗎?課外積累會誦了嗎?給自己來個評價吧!不足的可要加油呀!【在★上打√】)
■ 古詩背誦: ★ ★ ★ ★ ★
■ 古詩理解: ★ ★ ★ ★ ★
■ 知識積累: ★ ★ ★ ★ ★
課后作業(yè):
1、古詩拓展(我的知識真豐富):
。1)松樹和 、 合稱“歲寒三友”。請各寫一句贊美它們的詩: , ; , ; , 。
(2)詩人賈島和 都喜歡寫詩時字斟句酌,后人有“郊寒島瘦”之稱。
。3)去年今日此門中, 相映紅(《題故城南莊》);等閑識得東風面, 總是春(《春日》;九州生氣恃風雷, 究可哀。(《已亥雜詩》)
2、讀寫結合(我的想象真美好):《尋隱者不遇》寓問與答,語言清新,平白如話。仔細觀察插圖,試著把這首古詩改寫成一篇記敘文。(另附稿紙書寫)
作業(yè)評價:(業(yè)面: 業(yè)績: )
高郵市五年級語文上冊導學案編寫:居思兵 審閱:胡恒香
《練習一》(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我能積累背誦古詩《風》,并能仿照范例,借助插圖展開想象,續(xù)寫詩歌。
2、我能自學誦讀古詩《題秋江獨釣圖》,理解古詩大概的意思,并能感受詩人逍遙自在、怡然自得又難免孤獨寂寞的心情。
重點難點:
重點:積累背誦兩首詩歌,豐富語言積累。
難點:仿寫詩歌;了解古詩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課前預習:
1、猜一猜: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
2、讀一讀:風是多么奇妙,它沒有顏色,沒有形狀,可是,在許多地方,我們都能看見它的身影。仔細讀讀《練習一》中寫風的小詩。如果你自讀,就能讀出這首小詩的情趣就更棒了。
3、練一練:認真讀讀《題秋江獨釣圖》,注意讀準字音。
。ǎǚ椒ㄐ√浚哼@首詩中的“一”特別多,可它們都不是一個調,小心別讀錯了。)
《題秋江獨釣圖》(王士禛)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絲綸一(∕)寸鉤。
一(﹨) 曲 高 歌 一(﹨)樽 酒, 一(﹨)人獨釣一(﹨)江秋。
4、想一想:你喜歡風嗎?想想你還在哪兒,感受到了風?它的腳步有時是輕輕的柔柔的,有時還是怎么樣的呢?
你看,
你看,
你看,
5、查一查:我們都喜歡風,古人們也喜歡風,他們也喜歡在自己的詩中寫到風。你能收集幾首帶“風”字的詩句嗎?(越多越好,加油。。。。
預習反饋:
①小組內交流收集到的關于風的古詩,互相補充,等待大組背誦展示,可要好好練練呀!
、凇讹L》的詩歌、《題秋江獨釣圖》都讀得怎么樣了?組內來一次檢查吧。ńM長組織一下)
同伴評價: 《風》: 優(yōu)秀 良好 加油
《題秋江獨釣圖》: 優(yōu)秀 良好 加油
質疑探究:
1、 1、初讀了風的詩歌后,你能模仿這兩小節(jié)續(xù)寫這首詩歌嗎?
。剀疤崾荆涸囍鴱脑姼璧那皟刹糠謱ふ夜餐c:
都是以“ ”提出疑問,以“ ”收尾。 )
2、說說《題秋江獨釣圖》這首詩和我們平時讀的古詩有什么不一樣?古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讀了這首詩,你的眼前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
當堂檢測:(課堂上完成)
1、古詩收藏夾。我寫出帶有“風”字的四句古詩。
, 。 , 。
, 。 , 。
2、誦讀積累卡!额}秋江獨釣圖》的作者是 代的 。他在全詩中這樣寫: , 。 , 。
3、仿寫直通車。讀讀下面的詩句,模仿著續(xù)寫二節(jié),注意書寫時的行款格式。
題目:
風兒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你不知道,我不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看,樹梢輕輕地擺動,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風兒已從那里走過。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
風兒在哪里?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不知道,我不知道。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看,湖面泛起了碧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風兒已從那里走過。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溫馨提示:現在你已經把書上的小詩和自己寫的放在了一起,形成了一首新的詩歌,為它取個題目吧,并背一背。
自我評價(在上面打√):☆ ☆ ☆ ☆ 教師評價:(業(yè)面: 業(yè)績: )
預習作業(yè):(第二課時)
1、(1)認真讀讀“寫好鋼筆字”中的一段話。
。2)重點觀察這段話的版面(行、列)安排。
我發(fā)現了:
2、當我們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自己不能解決的時候,就要向別人請教。那么,請教別人要注意什么呢?試著歸納幾點寫下來。
《練習一》(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我能寫好鋼筆字,并能注意布局。
2、我能學會有禮貌地提出請教的問題,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的本領,知道請教時要把話說明白,請教后表達對別人的謝意。
重點:熟練掌握請教的注意點,學會請教,善于請教。
預習反饋:
1、小組內互相檢查預習作業(yè)完成情況。
2、組內展示鋼筆描紅。評價一下同學的字寫得怎么樣?重點說說好在什么地方?
描紅評價:■書寫版面(在上面打√): 優(yōu)秀 良好 加油
■書寫結構(在上面打√): 優(yōu)秀 良好 加油
◆寫得最好的幾個字:
◆理 由:
3、組內匯報交流預習重點問題:當我們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自己不能解決的時候,就要向別人請教。那么,請教別人要注意什么呢?
合作探究:
1、情境探究:從書中出示的四個情境任意選擇一個,進行對話練習。
。ǚ椒ㄌ崾荆簝蓚人分角色表演,其余人進行評價,重點圍繞以下兩個方面:①在具體情境中,兩個角色人說得怎么樣?②在具體情境中,兩個角色人做得怎么樣?)
2、對比探究:遇到疑惑,向別人請教是一個很好的習慣,很多同學都有向別人請教的經歷,對于同一件事情,為什么有的同學請教別人成功了,有的同學卻失敗了呢?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啟示?
當堂檢測:(課堂上完成)
1、書寫實踐:(認真讀讀下面這段話,仔細觀察它們的字形,再用鋼筆端正地描紅一遍。)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2、口語練習:(同桌兩人一組,進行情境練習,最后再完成書面練習.)
場景一:課間,教室里,幾個同學正在認真地做作業(yè),學生王小明遇到了一道不會做的題目,他大聲地對班長郭巧玲說:“喂!郭巧玲,這道題怎么做。俊 班長郭巧玲抬頭看了王小明一眼,沒有理他,繼續(xù)埋頭做題。
場景二:王小明遇到了一道不會做的題目,他對班長郭巧玲說:“郭巧玲,你現在有空嗎?能不能教教我做這道題?” 郭巧玲熱情地說:“好啊!闭f著便耐心地教王小明,教完,王小明說:“哦!我終于懂了,謝謝你啊!” 郭巧玲說:“不用謝,我們是同學嘛,互相幫助是應該的。”
完成上面兩個場景的對話練習,我對“請教”有了這樣的認識:遇到問題,需要向別人請教,應該使用 ,待別人同意后,還要具體 ,請教結束后別忘了應該 。
自我評價(在上面打√):☆ ☆ ☆ ☆ 教師評價:(業(yè)面: 業(yè)績: )
知識積累:
帶有“風”字的古詩。
▲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2、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3、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4、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5、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6、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老師寄語:
其實,我們身邊的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們學習和請教的地方,遇到難題時,一定要自己努力解決,如果實在不能解決的,那就學會虛心地向他人請教吧,只有這樣,你生活、學習的道路才會越走越精彩!
課后作業(yè):
1、自主實踐:林杉在野生動物園中迷路了,正在著急時,看到了一位年輕的小伙子,他是這兒的工作人員。如果你是林杉,你會怎樣向這位小伙子問路?
2、習慣回放:本學期我們要養(yǎng)成 、 的習慣。讀書做筆記常見的有三種形式: 、 、 。
3、讀寫結合:在下面的田字格中端正地默寫《題秋江獨釣圖》。然后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情景,再寫下來。(另附稿紙書寫)
作業(yè)評價:(業(yè)面: 業(yè)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