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教案《遲到》(精選15篇)
五年級語文教案《遲到》 篇1
教學目標:
1、學生課前能自學生字新詞。通過閱讀,學生能理解父親對我的嚴和疼,以及我的變化,從而體會父親對我的愛,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2、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比較閱讀、查閱運用有效信息等方法提高閱讀能力,發展思維。能初步領悟本文前后照應的方法,先總結后分述的方法(第二課時)。
3、通過學習,能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認識改正錯誤、從小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閱讀,理解作者因為體會到了父親嚴和疼中含著的愛,改掉遲到習慣的過程。
難點:理解、感受父親這份既嚴厲又深沉的愛,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跟老師一起學:
1、能正確朗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提出不懂的問題。
2、注意訂正多音字的讀音。如:乘車、轉身、挨打、混合、哭號、咻咻
把字音讀正確、讀流利了。同位互相進行評價。教師可重點對易讀錯的個別字進行檢查。
字音:乘車、轉身、挨打、混合、哭號、咻咻
字形:罰站、撩起、恥笑、包袱、恐懼、狼狽、征求
3、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誰曾經有過經常遲到的經歷?今天,我們也來讀一篇與“遲到”有關的文章。讀了課文,你讀懂了什么?
。◤蘑賰热,②所寫事情,③文中人物——“我”和“父親”,等不同方面交流自己所讀懂的內容:
課文主要是寫“我”有賴床的習慣,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來了。父親嚴厲地懲處了“我”,“我”帶著傷痛到學校上學,但還是遲到了。上課的時候,父親給“我”送花夾襖來了,“我”感受到父親默默的愛。從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學生。)
4、思路:
-“我”有賴床的習慣,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來了。
。赣H嚴厲地懲處了“我”,而結果是,“我”上學也遲到了。
-上課的時候,父親給我送花夾襖來了,“我”感受到父親默默的愛。
。瓘拇艘院,“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學生。
5、從課題、文章主要內容、重點段、重點句入手。預計可能提出的疑難問題:①父親為什么要打“我”?②打“我”打得狠不狠?③打了“我”為什么還要給我送東西?
6、同學們在預習時都發現了,“我”挨打了。父親打“我”打得狠嗎?速讀課文,找出相關的段落、語句,仔細的體會一下。
“爸氣極了……我挨打了”
a. 打的動作:拖起來、抄起、倒轉來拿、一掄
b. 打的聲音:咻咻
同學們,父親在盛怒之下,把“我”拖起來,抄起雞毛撣子倒過來拿,高高的一掄,就發出了這樣的“咻咻”聲音。就這樣藤鞭子一下一下抽打在“我”稚嫩的皮膚上,同學們,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7、是呀!多疼呀!“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車里……我是怕同學們看見了要恥笑我”
“我”哭泣著坐在車上,檢查著“我”紅腫的傷痕,一條條鞭痕像一條條丑陋的蚯蚓,盤踞在我的腿上。爸爸的鞭子何止打在了“我”的身上,也抽在了“我”的心里!拔摇笔嵌嗝磦,多么難過呀!難過之余,“我”還要把傷痕遮起來,如果同學看見了,一定知道“我”挨打了,如果他們知道這是爸爸下狠心打的“我”,一定會恥笑“我”的!拔摇笔嵌嗝次剑
傷痕火辣辣的灼熱刺痛著“我”,當“我”再次注視著這些紅腫的傷痕,不禁想到,別人家的爸爸像寶貝一樣寵孩子,而“我”的爸爸竟然下手這么狠,我又有些怨恨父親了。
8、那父親為什么要出手這么狠地打我呢?
。ㄒ郧白髡呔褪翘焯爝t到,今天因為下雨,竟然不想上學,要逃學了,這些表現讓父親忍無可忍。再來讀這段話,仔細讀,抓住關鍵的詞,關鍵的字,甚至是一個標點,去體會,父親為什么會狠狠地打“我”?課件出示:“等一下,媽媽進來了。……居然有勇氣不挪動”)
a、嚇了一跳——說明太晚了,都不象話了。
b、硬著頭皮——明明知道自己錯了,可還在找借口。
c、居然沒挪動——知道一個字的命令可怕,還不挪動。
9、當嚇了一跳的媽媽來催時,你提出了不上學的要求,當爸爸瞪著眼,讓你快起時,你還在硬著頭皮為自己找借口,現在你明明知道一個字的命令最可怕,還沒挪動。你當時是怎么想的?
是呀!不去就不去吧,就一天,沒什么吧?那父親為什么還要狠狠地打“我”呢?
是的,因為“我”的表現太令人生氣,更因為父親怕“我”養成壞習慣,所以才會打“我”,才會這樣狠狠地打“我”,我們再一起來讀這段話,老師讀所有寫父母的話,你們讀所有寫“我”的話,用心地讀,一邊讀一邊體會。
10、同學們,正因為父親這么愛“我”,愛得那么深,才會狠地下心,下得去手打“我”啊!可是父親狠狠地打了“我”,又趕到學校來為“我”送東西,這又是為什么呢?
。ò鍟核停┱堃晃煌瑢W來讀一讀父親給“我”送東西的段落,其他同學想一想,父親給“我”送來了什么?(讀課文15-18)
父親給“我”送夾襖和銅板。送夾襖做什么?送銅板又做什么呢?
生:下過雨怕“我”凍著,沒吃早飯怕“我”餓著,怕“我”疼買藥抹抹。
——父親心系著“我”的饑飽,掛念著“我”的冷暖,父親關心“我”的身體。
11、是的,同學們說的就是父親的良苦用心那!當父親聽著我痛苦的哭號,看著像只狼狽的小狗那樣的“我”,想起“我”紅腫著鼓起的發著熱的傷痕,哪里放得下心呢?看似狠心的父親,帶著夾襖和銅板來了,帶著他深深地關愛來了,可見到“我”了,卻什么也沒說,只是默默地看著“我”穿上夾襖,輕輕地給“我”兩個銅板。這就是父愛,無言的父愛,如山的父愛,深沉的父愛。此時此刻,那個剛剛還因為挨了父親的打而委屈、生氣、不服,甚至有些怨恨的我面對著父親,會想些什么呢?此時的“我”最想對父親說什么?
。ǜ赣H的愛感染了作者,也改變了作者,作者發生了改變,從遲到到早到,甚至來不及吃飯也要趕到學校。)
。ㄕ歉赣H的愛使作者意識到不能再懶惰,要嚴格要求自己,勇于面對錯誤,從而改正了錯誤。)
12、其實父愛對小作者的影響何止這些。我們這篇課文是林海音《城南舊事》中的《爸爸的花兒落了》的節選:
林海音在他70多歲的時候曾經說過:“我七十多歲了,一生經歷的事不少,但這件「遲到」的事,對我應當是刻骨銘心的,如果爸爸影響了我,我又影響了讀者,該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林海音的作品還有很多,有興趣的同學課下可以找來讀一讀。
五年級語文教案《遲到》 篇2
一、導入
t:這一節課我們要來認識一個人——林海音,林海音在20世紀的中國臺灣文學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她是中國臺灣女性文學的奠基者。對于發展和繁榮中國臺灣文學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她的作品影響了一代代讀者。然而,一件童年的小事,卻成了她一生揮之不去的記憶,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就選自林海音的一篇文章,《爸爸的花兒落了》
(出示:爸爸病倒了,他住在醫院里不能來。來的時候他叮囑我:
“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學校去,這是你在小學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遲到!”
“我知道,爸爸。”
“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大了,是不是?”
“是!蔽疫@么答應了,自從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遲到過?)
t:這究竟是怎樣一件事,會讓她這樣刻骨銘心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遲到》。
二、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
t:就讓我們一起走近作者的童年生活,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遇到難讀或讀不準的詞或句子要多讀幾遍。
2.檢查生字
t:看課后生字條,全文共有四個字,在讀音和寫法上有沒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s:提醒撩字書寫。
t:課文中有幾句話不大好讀,誰能試著讀一讀?
s:已經這么晚了,等起來,洗臉,扎辮子,換制服,再走到學校去,準又是一進教室就被罰站在門邊,同學們的眼光,會一個個的向你投過來。
。ㄕn件出示:包扎、扎風箏、扎蝴蝶結)表示捆和束的時候。
s:爸左看右看,結果從桌上抄起一把雞毛撣子,倒轉來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掄,就發出咻咻的聲音。我挨打了!
。ǖ谝槐椴粯似匆,第二遍標出拼音)請大家在書上相應的位置標上拼音,這樣便于我們記憶和閱讀。
3.再讀課文,概括內容
t:詞語和這些難讀的句子我們都讀準了,再來默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什么事?
s:寫了林海音小時有賴床的毛病,所以經常上學遲到, 一個雨天她又因為賴床不想上學,結果被爸爸打了一頓,只好帶著傷到學校上課,后來爸爸送來了花夾襖和兩塊銅板,從此她改掉了遲到的毛病,從遲到變為早到。
。ㄏ鄼C板書:遲到——打——送——早到)
(1.林海音小時有賴床的毛病,所以經常上學遲到——讀一讀第二自然段看看寫了什么?
2.一個雨天她又因為賴床不想上學——挨打的原因是什么?
3.后來爸爸送來了花夾襖和兩塊銅板——讀14——16自然段,看看還寫了什么?
4.從此她改掉了遲到的毛病,從遲到變為早到——結果怎樣?)
t:誰能剛才我們說的這些內容,按照順序,連起來完整的說說,課文寫了什么事?
s:寫了林海音小時有賴床的毛病,所以經常上學遲到, 一個雨天她又因為賴床不想上學,結果被爸爸打了一頓,只好帶著傷到學校上課,后來爸爸送來了花夾襖和兩塊銅板,從此她改掉了遲到的毛病,從遲到變為早到。
三、精讀體會
1.該不該打
t:是什么讓小海音從遲到到早到發生了這樣大的變化?
s:爸爸的一頓打
t:直到現在仍然存在兩種不同的聲音在爭論應該打還是不應該打?同學們,你們認為呢?——是該打還是不該打呢?
s:不應該打
t:為什么?
s:小海音還太小了,不應該打的那么狠。
t:文章哪些地方能看出爸爸打得狠?從哪些詞能體會到?
s:爸氣極了,一下把我從床上拖起來,我的眼淚就流出來了。爸左看右看,結果從舊上抄起一把雞毛撣子,倒轉來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掄,就發出咻咻的聲音。我挨打了!——“抄起”“倒轉”“一掄”“咻咻”能體會到父親打得非常狠。
s:爸把我從床頭打到床尾,外面的雨聲混合著我的哭聲。我哭號,躲避,最后還是冒著大雨上學去了。我像是一只狼狽的小狗,被宋媽抱上了洋車。第一次花五大枚坐車去上學。——“從床頭打到床尾”“哭號”可以看出打得很厲害。
s: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車里,一邊抽抽搭搭地哭著,一邊撩起褲腳來檢查我的傷痕。那一條條鼓起的鞭痕,紅腫的,而且發著熱。我把褲腳向下拉了拉,遮蓋住最下面的一條傷痕,我是怕同學看見了要恥笑我。——“那一條條鼓起的鞭痕,紅腫的,而且發著熱”看出打得的確狠。
t: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部分,回想當時的情形,讀的時候注意讀好我們剛找到的那些詞。
t:是呀,對于一個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打的的確太狠了,小海音不應該挨打嗎?
s:應該打
t:為什么?
s:她一年級的時候就有賴床不起的毛病……
t:你是從小海音挨打的原因分析的,能在書上找到相關的地方給大家分析分析嗎?
s:“一年級的時候……”
t:經常遲到爸爸打過他嗎?這次為什么挨打?
s:“有一天……”
t:從原來的遲到發展到逃學曠課,該不該打?
s:應該打
t:這是從挨打的原因上看的,還有什么理由說該打?
s:從前她遲到,現在早到
t:這是從打的效果上談理由的,在文章中找到相應的句子讀一讀
s:第二段和最后一段
t:僅僅是從遲到到早到的現象發生了轉變了嗎?再讀讀書,她對待上學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s:開始是又愁又怕
“我雖然很懶惰,可是也知道害羞!所以又愁又怕,常常都是懷著恐懼的心情,奔向學校去!币驗榻洺_t到所以連對上學都充滿了恐懼。
t:(相機板書:又愁又怕)她愁的是什么?怕的又是什么?誰能試著讀一讀讀出作者的“又愁又怕”。
s:生試著自由讀,然后指名讀,齊讀。
t:上學對于小英子來說真是件頭痛的事,又愁又怕,想象一下如果小英子一直帶著這樣的心情去上學會怎樣?
s:上課的時候會溜號,精神不集中……
s:會討厭學校,討厭學習……
t:是呀,帶著這樣的情緒去學校,那真是件很糟糕的事,小英子是帶著這又愁又怕的情緒一直走過了她的童年嗎?
s:不是。
t:她后來是怎樣去上學的?
s:讀最后一自然段。
t:此時小英子又是帶著怎樣的心情去上學的?
s:輕松、愉快
t:(相機板書:輕松愉快)誰能試著讀出這種輕松、愉快的感受?
s:生讀。
2.感悟父親的疼
t:看來還是該打,打真的能起到這么大的作用嗎?如果你就是小海音,如果你就是剛剛被父親打過的小海音。身上的鞭痕還在腫痛,你搭放下雨篷的洋車去上學。在上學的路上,此刻你的心里會想什么?一個一年級的孩子剛剛挨打,外面下著雨,坐在洋車里,你什么心情?
s:怨恨、不理解、委屈、責怪。
t:僅僅是打能讓小海音發生這樣大的變化嗎?
(出示:爸沒說什么,打開了手中的包袱,拿出來的是我的花夾襖。他遞給我,看著我穿上,又拿出兩個銅板給我。)
t:從爸爸來到學校給“我”送花夾襖和兩個銅板的細節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s:爸爸的愛
t:是呀,父親看我坐車上學的狼狽、痛苦的背影,聽著我慘烈的哭喊,想起我被從床頭打到床尾的樣子,想起我來不及上學而被宋媽抱上車的情景……他哪里放得下心呢?他來了,帶著一份關愛,帶著一份心疼來了。再來讀讀這段話
s:爸沒說什么,打開了手中的包袱,拿出來的是我的花夾襖。他遞給我,看著我穿上,又拿出兩個銅板給我。
t:無言也是愛,大愛無言啊,此時父親雖然什么也沒說,但他心里一定有很多話想要說,善解人意的你們,能替父親說出心中想對女兒說的話嗎?
s:孩子,對不起!
s:你走的太匆忙來不及吃早點,拿兩個銅板買些早餐去吧。
s:下雨天,去上課,肥大的夾襖不合身,還是應該穿件花夾襖才好……
t:是的,父親的愛就是這樣,有時嚴厲,有時又是深沉。此時此刻那個剛剛還因為挨了父親的打而委屈、生氣、甚至有些怨恨的我面對著父親,會說些什么呢?
s:爸爸,我不恨你。
s:我再也不會賴床了……
t:正是父親既嚴厲又深沉的愛,讓林海音從小養成了好習慣,為她今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礎,希望同學們課下能找來林海音的名著《城南舊事》和其他的作品讀一讀,相信你一定會讀懂更多……
五年級語文教案《遲到》 篇3
教學內容
本課是北師大版教材第九冊第九單元的第一篇課文。
教材分析
《遲到》是第九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主要講述了作者小時候上學經常遲到,在一個雨天被父親痛打一頓后心存怨恨。后來,在老師的幫助和父親的關懷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及時改正,從此成了第一個到校的學生。
上學遲到是一個很難完全避免的問題,每一位同學都有過類似的經歷。著名作家林海音在敘述這件事情時,把自己的親身經歷、切身感受和父親的做法、態度細致刻畫出來,將一個一年級小學生雨天遲到的故事,依照事情的發展,娓娓道來,告訴人們只有勇于面對自己的錯誤并改正,才能使自己很快地成長起來。
本文語言平實,條理明晰,有鋪墊,有高潮,有發展,有尾聲,故事跌宕起伏,完整而不呆板,以小事見真情,讓讀者領悟到了父親對孩子嚴厲而又深切的愛。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養成了良好的預習課文的習慣,對于文中出現的易讀錯的字音,大多可通過查字典等方式把音讀準。一些生詞也可利用查閱工具書、聯系上下文體會等方法,在課前初步理解,個別弄不清含義的,可隨著課文深入學習時,再加深認識。
本文及本單元學習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學會正確的面對錯誤,并勇于改正錯誤,不但要讓大家受到思想道德上的教育,更要指導自己今后的行為實踐。因此了解本文作者林海音的成長經歷及她后來取得的成就,會更好地激勵學生懂得每一個人在面對錯誤、改正錯誤時,除了有客觀環境的影響與幫助,還要有個人主觀的努力;谝陨夏康模趯W文前可組織學生到圖書館或上網收集有關林海音的作者資料,了解她的生平事跡及創作成就等。
教學目標
1.能自主學習生字新詞。通過閱讀,理解作者因為體會到了父親嚴和疼中含著的愛,改掉遲到習慣的過程,感受父親這份既嚴厲又深沉的愛,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2.誦讀課文,在情感體驗中感悟,學習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想像力。能初步領悟本文前后照應的方法,先總結后分述的方法。
3。通過學習,能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認識改正錯誤、從小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堅持自檢與反思,并能正確對待錯誤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
概括父親關心我的具體事例,從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抓住描寫人物動作、神態、語言的詞句來感受父親既嚴厲又深沉的愛,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教學流程:
一、 導入
孩子們,上課之前老師向你們了解一個情況,可要說實話呀!上學以來你遲到過嗎?(遲到過)。
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或多或少都會范點小錯誤,現在請你們看屏幕,你們知道她是誰嗎?(中國臺灣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在她小的時候家里人都親切地叫她小英子,她也和你們一樣經常范一個錯誤,那就是“遲到”(板書)。
當她到古稀之年時回憶過去的往事她曾這樣說“我七十多歲了,一生經歷的事不少,但這件‘遲到’的事,對我卻是刻骨銘心的,如果爸爸影響了我,我又影響了讀者,該是一件多么好的事!”。“遲到”這件事為什么會讓她刻骨銘心,為什么爸爸又影響了她一生,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吧!
[教學設計的導入能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與學生生活相聯系,調動學生的已有生活體驗,為引導學生理解下文做了鋪墊,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此環節重視了向課前開放,做到了課內外結合,體現開放性。]
二、 初讀課文,理解字詞
1. 自由讀文,注意讀準字音,并將課文讀通順,讀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
2. 在讀文的過程中是否有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和詞語呢?
生:玉簪花 zan 混合 hun 挨打 ai (板書)
師:字音不僅要讀準,還要把他們積累起來,拿出筆把它們寫在日積月累的旁邊。 (學法指導)
師:這里還有一組詞語和句子考考你:
掄起 撩起 包袱 夾襖 咻咻
爸把我從床頭打到床尾,外面的雨聲混合著我的哭聲。
我挨打了!
3.瀏覽課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板書)
嚴厲
回憶 改錯
疼愛
作者也是按照這樣的順序來講述她遲到這件事的。
[此部分設計意在檢查課文預習情況及從整體把握課文脈絡,整體感知。]
三、 品讀
1.那么你從課文中的哪些地方體會到父親的嚴厲呢?默讀課文用波浪線畫出語句。
(1)父親
表情和對話
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來,瞪著我:“怎么不起來?快起!快起!”
“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學?起!”
打我的動作
爸氣極了,一下把我從床上拖起來,我的眼淚就流出來了。爸左看右看,結果從桌上抄起一把雞毛撣子,倒轉來拿,滕鞭在空中一掄,就發出咻咻的聲音。
[動作:拖 左看右看 抄 倒轉 掄]指導朗讀
[過程:床頭打到了床尾]
[傷痕:那一條條鼓起的鞭痕紅腫的而且發熱]側面描寫,烘托父親如此之狠。
[比喻句:我象是一只狼狽的小狗]
學法指導:語言、動作、神態描寫
指導朗讀
。2)小英子
小英子此時的心理呀……[委屈、生氣、怨恨、不解]帶著這樣的情緒讀[我又挨打了]
2.爸爸可夠嚴厲的,女兒也真夠委屈的,怎樣讀能再現當時的場景呢?
生讀、師讀。
[此處設計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體會父親對我要求的嚴格,通過指讀、范讀、評讀等各種形式的朗讀體會人物當時的心情,體會父親嚴中有愛。]
3. 父親的嚴厲以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父親又是如何疼愛于我的呢?默讀十四到十九節。
[此處設計意在讓學生整體感知父親的愛,不做品讀。]
4. 此時小英子會想些什么又會對父親說些什么呢?
[寫的訓練]
四.小結
正是因為父親的嚴厲與父親的疼愛,才使得小英子認識改正了錯誤,下節課我們將走進小英子的心理具體感受她的情感變化。
板書設計:
嚴厲
回憶 改錯
疼愛
教學反思:
首先本課的導入能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與學生生活相聯系,調動學生的已有生活體驗,為引導學生理解下文做了鋪墊,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體現了語文教學的開放性。
其次我在教學過程中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下,我起到了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的作用,在關鍵處、重點處給以點撥和引導,使學生進行了有效的個性化閱讀。
最后在本課的教學設計時我滲透了閱讀方法寫作方法的指導,如結合個人體驗閱讀的方法等,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進程,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訓練了語感。
但教學過程中對每一環節過度語言的講述時如能語氣輕重得當,給觀者以明確性,突顯目的,將會使教學層次更加清晰。
五年級語文教案《遲到》 篇4
教學目標:
1、能自主學習生字新詞。通過閱讀,理解作者因為體會到了父親嚴和疼中含著的愛,改掉遲到習慣的過程,感受父親這份既嚴厲又深沉的愛,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2、運用已經掌握的品詞析句的閱讀方法,在小組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學習多角度思考問題。
3、通過學習,能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認識改正錯誤、從小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閱讀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回憶部分,從中體會父親的嚴厲與慈愛都是為了讓“我”認識錯誤,面對錯誤,改正錯誤。
教學難點:抓住描寫人物動作、神態、語言的詞句來感受父親既嚴厲又深沉的愛,以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 同學們,你們上學有沒有遲到過?遲到的時候,父母和老師是怎么對待你的?你怎么看待遲到這一現象?學生交流。
2.師: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弊骷伊趾R粜r候就是一個經常遲到的孩子,她寫的《遲到》一文,讓我們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遲到》,相信大家會從中得到啟示。
二、回顧課文,直奔重點。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那么,父親究竟給我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在課文的開頭有這樣一句話:(出示句子)我的父親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
。1)、指名學生讀句子。父親給我留下了怎么樣的印象?抓住“疼”和“嚴”。
(2)、把“嚴”組一個詞來理解在課文中的意思。
。3)、比較句子理解“嚴
我的父親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嚴。
我的父親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
說說這兩個句子的區別,體會嚴的程度。
2、讀著這句話,你有什么疑問或想從本課了解哪些內容?(學生質疑,教師歸納問題)
三、細讀課文,感悟品味
出示探究單,學生小組合作完成探究題。
1、帶著問題自主閱讀。請同學們仔細默讀課文,思考以上問題。在閱讀時可以做些批注。
2、小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要求組長組織學習,并做好記錄,推選出發言代表。教師巡視、引導、點撥。
學生交流探究成果。
1、體會父親的“嚴”
、俅虻膭幼鳎簭摹俺稹薄ⅰ暗罐D”、“一掄”等詞語可體會出父親打得非常用力,打得狠。
、凇〈虻穆曇簦骸斑葸荨薄
、鄞虻倪^程:“從床頭打到床尾”、“哭號”等可以看出打得厲害。
、茏髡叩膫郏骸澳且粭l條鼓起的鞭痕,紅腫的,而且發著熱”。從“一條條”、“鞭痕”、“紅腫”、“發著熱”,可看出本次打得的確狠,出乎人的預料。
2.體驗品讀:誰最能體會作者挨打時的心情?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她會在這時想些什么呢?(出示句子)“我挨打了!”你怎么讀這個句子,為什么這樣讀?
3、同學們,你們可能都有挨打的經歷,想想作者當時的哭號聲中對父親是怎樣的情感(害怕,憤恨、委屈)?“我”挨打了,父親狠狠地打了 “我”!拔摇蔽,“我”生氣、“我”怨恨、“我”不解,那么,父親為什么要打我呢?同學們請再讀課文3——10自然段,看看能不能從文中找出父親為什么要打“我”呢?
4、誰能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來說?(指名交流)請勾畫出“我”的表現的語句,我的哪些表現惹得爸爸氣極了,而致使“我”挨打?(學生勾畫交流)
直接原因(即從表面上看):因為本次下雨天我不僅起晚了,還不想上學了,媽和爸在反復催促我仍然無動于衷的情況下,實在氣極了,打了我。
間接原因:運用聯系上文的方法領悟出,上一年級時,我就“天天”遲到,再不打就很難改了。從打的效果來看——眼前效果,“最后還是冒著大雨上學去了”;長遠效果,后來我“每天早晨”再也不遲到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隱形原因:怕將來養不成好的習慣,體現了父親的對我的關心——深深的父愛。(
5、分角色朗讀。
體會父親的“愛”
1、這命令沒起任何作用,父親氣極了,把小海音狠狠地打了一頓,小海音被打走了,屋子里由吵鬧變得安靜,伴著窗外的雨聲,孩子的哭聲似乎還在父親耳邊回響。同學們,此時,父親心理是什么滋味?他會想些什么呢?(體會出后悔、自責、心疼……)
2、的確,打在女兒身上,疼在父母心上。此時此刻,他有千言萬語想對小海音說,于是他冒著大雨急匆匆趕往學校,可見到女兒時,他一句話也沒說,只是……(出示第15自然段)
★讀句子,找表示動作的詞,透過這幾個動作,你聽到父親在說什么?(學生展開想象,用“孩子,你……”開頭說話練習)
當他打開包袱,拿出我的花夾襖時,我聽見他在說……
當他把花夾襖遞給我,看著我穿上時,我聽見他在說……
當他從衣服里拿出兩塊錢給我時,我聽見他在說……
★看到父親關愛的眼神,看到那一縷縷被雨水打濕的頭發,小海音會說些什么呢?(體會嚴厲、深沉、無言的父愛)寫在探究單上。
★指導感情朗讀這段話,師范讀,指名讀,齊讀。
體會小海音的變化。
1、在父親嚴厲的管教和疼愛下,小海音發生了哪些變化?(學生交流,師出示相對應的句子)
2、小海音的變化只有這些嗎?(交流林海音的巨大成就)
3、師小結:正因為有父親這樣的“嚴”和“疼”,她從遲到變為了早到,她改變的不僅是上學路上的遲到,在她的人生道路上,她再也沒有遲到過,時時早事事早,她的一生為我們奉獻了許多好作品,她就是中國臺灣女作家林海音。許多年過去了,她想起遲到這件事,情不自禁飽含深情寫下了這樣的文字:(出示) 我的父親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
齊讀,這一次,我們從中體會到的是什么?(嚴中有愛,嚴即是愛)
四、回歸整體,總結全文
1、作者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
2、談談你今天的收獲。
引導學生從寫作方法、學習方法、思想認識上說收獲。
五、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遲到》這篇課文給我們帶來了這么多收獲,我們可真的感謝它呢。這篇課文選自《爸爸的花兒落了》,文中的父親在林海音很小的時候就離她而去了,20xx年林海音又離我們而去了。然而,他一直對一件事念念不忘:(出示句子)
我七十多歲了,一生經歷的事不少,但這件“遲到”的事,對我卻是刻骨銘心的。如果爸爸影響了我,我又影響了讀者,該是一件多么好的事!(學生齊讀)
多好啊,爸爸影響了她,她又影響了讀者,影響了在座的我們。同學們,讓我們真誠的感謝林海英,是她讓我們明白了什么是父愛,明白了如何面對錯誤。讓我們記住林海英,記住這篇課文———《遲到》(學生齊讀課題)
五年級語文教案《遲到》 篇5
教材分析
《遲到》是第九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主要講述了作者小時候上學經常遲到,在一個雨天被父親痛打一頓后心存怨恨。后來,在老師的幫助和父親的關懷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及時改正,從此成了第一個到校的學生。
上學遲到是一個很難完全避免的問題,每一位同學都有過類似的經歷。著名作家林海音在敘述這件事情時,把自己的親身經歷、切身感受和父親的做法、態度細致刻畫出來,將一個一年級小學生雨天遲到的故事,依照事情的發展,娓娓道來,告訴人們只有勇于面對自己的錯誤并改正,才能使自己很快地成長起來。
本文語言平實,條理明晰,有鋪墊,有高潮,有發展,有尾聲,故事跌宕起伏,完整而不呆板,以小事見真情,讓讀者領悟到了父親對孩子嚴厲而又深切的愛。
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個性化行為,它是學生自主閱讀、合作探究的實踐活動。閱讀教學的緊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感。閱讀教學的基本策略必須重感悟、重積累、重運用。在閱讀實踐中,應堅持以“讀”為主線,以學生的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根據本單元教材特點,針對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積累,我設計了“在速讀中整體感知,在品讀中感悟感動”的課堂教學,體現學生主體自讀、精思、感悟、鑒賞、共鳴的學習過程,突出“自主閱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動發展”的設計特色,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理解作者因為體會到了父親“嚴”和“疼”中含著的愛,改掉遲到這一習慣的過程,感受父親那份既嚴厲又深沉的愛,及作者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2.運用已經掌握的“品詞析句”的閱讀方法,學習多角度思考問題。初步領悟本文前后照應、先總結后分述的寫作方法。
3.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認識改正錯誤、從小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堅持自檢與反思,正確對待錯誤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
概括父親關心我的具體事例,從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抓住描寫人物動作、神態、語言的詞句來感受父親既嚴厲又深沉的愛,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教學準備
教師:搜集讀文音樂,制作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查閱作者資料。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你們上學有沒有遲到過?遲到的時候,父母和老師是怎么對待你的?你怎么看待遲到這一現象?學生交流。
2.師: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敝骷伊趾R粜r候就是一個經常遲到的孩子,她寫的《遲到》一文,讓我們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們讀后一定能受到啟發。板書課題。
3.小組交流課下搜集的有關作者的資料
二、速讀梳理,理清思路
1.快速讀文,邊讀邊想:作者林海音的父親是不是一位好父親?
2.同位互相檢查初讀課文的情況,清除字障、詞障,掃清閱讀障礙,重點檢查是否把字音讀正確、讀流利,教師對易讀錯的字進行檢查。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師:讀了課文,你讀懂了什么?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全文內容。
引導學生從“主要內容——所寫事情——文中人物”等方面交流自己所讀懂的內容。如,我讀懂了,這是一位對我要求很嚴格的父親,這是一位很疼愛我的父親。教師評價,總結所讀懂的內容是否正確,學生表達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點等。
4.圍繞“上學遲到”這條線索,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把全文整理為四個部分。
。1)我有賴床的習慣,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來了。
。2)父親嚴厲地懲處了我,而結果是,我上學也遲到了。
。3)上課的時候,父親給我送花夾襖來了,我感受了到父親默默的愛。
(4)從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學生。
5.質疑問難。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情況,提出不懂的問題。
預計可能提出的疑難問題:父親為什么要打我?打了我為什么還要給我送東西?……
三、細讀解疑,品讀感悟
1.師:林海音的父親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父親呢?請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2~17自然段,標出關鍵句段,體會小海音是如何犯下這個錯誤的,她又是如何對待這個錯誤的,父親是什么態度?
2.小組合作學習
(1)帶著問題自主閱讀。運用以前學過的“前后聯系、品詞析句”等方法進行閱讀,思考“質疑”中提出的問題。
(2)小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師巡視、引導、點撥。
。3)全班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以引導點撥,力求讓學生能理解全面、深刻,同時引導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第二課時
一、匯報讀文、自學情況
1.解決第一個問題:從哪兒可以看出父親打我很狠?
師:你從哪兒能讀出父親打“我”很狠?請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段落、語句,仔細體會。
。1)課件出示:“爸氣急了……我挨打了”
a.生讀,標出表示打的動作、聲音的詞語:拖起來、抄起、倒轉來拿、一掄、咻咻,體會父親打得非常用力,打得很狠。
b.師:父親在盛怒之下,抄起雞毛撣子倒過來拿,高高的一掄,就一下又一下地抽打在了小海音稚嫩的皮膚上,她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帶著感情讀讀這句話。
。2)課件出示:“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車里……我是怕同學們看見了要恥笑我”
a.師:當小海音哭泣著坐在車上,檢查著紅腫的傷痕,她是多么傷心,多么難過呀!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
b.師:難過之余,小海音還要把傷痕遮起來,她怕同學看見了會恥笑她。她是多么委屈呀!再讀
c.師:傷痕刺痛著小海音,當她再次注視著這些紅腫的傷痕,不禁想到,別人家的爸爸像寶貝一樣寵著孩子,而她的爸爸竟然下手這么狠,她真是有些怨恨父親了。再讀
2.解決第二個問題:父親為什么要出手這么狠地打我呢?
。1)師: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交流,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
課件出示:“等一下,媽媽進來了。……居然有勇氣不挪動”
a.生讀,體會以前小海音就天天遲到,今天因為下雨,竟然不想上學,要逃學了,這些表現讓父親忍無可忍。
b.生再讀,抓住關鍵的字詞體會,父親為什么會狠狠地打我?
嚇了一跳——說明太晚了,太不像話了。
硬著頭皮——明明知道自己錯了,可還在找借口。
居然沒挪動——知道一個字的命令可怕,還不挪動。
(2)師:嚇了一跳的媽媽來催促小海音去上學時,她提出了不上學的要求,爸爸瞪著眼,讓小海音快起時,她還在硬著頭皮為自己找借口,明明知道一個字的命令最可怕,可小海音還是沒挪動。同學們猜一猜,小海音當時可能是怎樣想的?
。3)師:是呀!不去就不去吧,才一天,這么小的孩子,沒什么吧?可父親為什么還要狠狠地打她呢?體會:因為“我”的表現太令人生氣,更因為父親怕“我”養成壞習慣,所以才會狠狠的打“我”。再一起來讀這段話,邊讀邊體會父親的良苦用心。
。4)師:小海音挨打了,她委屈,她生氣、她怨恨,她不解,那么她究竟該不該挨打呢?請大家再讀課文,從文中找出有說服力的句子,來談談你們的觀點。
學生的觀點可能有兩種:
a.不該打
——這么晚了,等起來,洗臉,扎辮子,換制服,再走到學校去,準又是一進教室就罰站在門邊,那罰站的滋味可不好受呀。
——同學們的眼光會一個個向你投過來,小海音會多么害羞呀,這是多么難為情的事啊。
——爸爸是不許小孩子上學乘車的,他不管你晚不晚。如果能乘車去,或許還來得及,可爸爸偏偏不允許。
——還要被媽媽打扮得穿著肥大的夾襖,拖著一點也不合腳的大油鞋,舉著一把大油紙傘,一路走到學校去。
b.該打
——每天都遲到,要是養成了這樣的習慣,那還了得?該打。
——媽媽都催促過了,還賴在床上,該打。
——爸爸那么嚴厲,生氣地發出好幾次命令,她竟然連挪都不挪一下,該打!
3.解決第三個問題:打了我為什么還要給我送東西?
。1)師:父親狠狠地打了小海音,后來又趕到學校來給她送東西,這又是為什么呢?找出課文中描寫父親給“我”送東西的段落讀一讀。思考:父親打了“我”,為什么還來送東西?
(2)生讀,交流。
下過雨,怕我凍著,沒吃早飯,怕我餓著,所以父親給我送夾襖和銅板……
。3)師:當父親聽著我痛苦的哭號,當父親想起我紅腫著的傷痕,哪里放得下心呢?看似狠心的父親,帶著夾襖和銅板來了,帶著他深深地關愛來了,可見到“我”了,卻什么也沒說,只是默默的看著“我”穿上夾襖,輕輕的地給“我”兩個銅板。這就是父愛,無言的父愛,如山的父愛,深沉的父愛。此時此刻,那個剛剛還因為挨了父親的打而委屈、生氣、不服,甚至有些怨恨的小海音,面對著父親,會說些什么呢?
。4)學生交流。
。5)師:這段刻骨銘心的往事,改變了作者,那個每天早晨都遲到的女孩,成了每天都站在校門前等待校工開柵門的早到女孩。小海音能發生如此的變化,受父親的影響很大,除了父親的影響,還有別的什么原因嗎?你是從哪里感受到的?
引導學生體會:教師的引導、自我認識與反省
二、配樂朗讀,升華主題
1.師:因為小海音讀懂了父親這份厚重的愛,所以她才會有了從遲到到早到,甚至來不及吃飯也要趕到學校的變化,然而改變的又何止是這些呢?由此改變的還有小海音的未來和人生。
2.師生合作感情朗讀課文。
3.師:學完課文,用一句話談談你的感受,來表達你此刻的心情。
三、聯系現實,拓展學習
1.師:這篇課文是林海音《城南舊事》中的《爸爸的花兒落了》的節選,就讓老師帶著大家一起走進原文。發放材料《爸爸的花兒落了》,學生閱讀。
2.課前大家查閱了有關林海音的資料,關于她后來的發展,同學們了解多少呢?
師補充敘述林海音的文學成就,課件出示:
林海音在她70多歲的時候曾經說過:“我七十多歲了,一生經歷的事不少,但這件‘遲到’的事,對我應當是刻骨銘心的,如果爸爸影響了我,我又影響了讀者,該是一件多么好的事!”
。1)體會林海音后來能取得文學方面的巨大成就是與父愛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2)訓練語言表達:能不能用比喻的方式說說你對父愛的認識?
父愛如山,父愛如大海,如陽光、月光、春風、春雨……
3.師:讀了這篇文章后,老師還有一個強烈的感受,那就是面對錯誤,要勇于改正自己的錯誤,不能找借口給自己的錯誤進行辯解和推脫,也不能去指責別人幫助你的方式。在學習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要認真、冷靜地去看待錯誤,虛心地接受和認真地改正錯誤,把缺點變為優點,這才是最重要的。
四、布置作業
1.推薦閱讀:林海音的小說《城南舊事》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2.寫一件自己和父親之間的故事。要求寫出父親充滿愛意的語言、表情、動作,寫出你是怎樣在父親的關懷、支持、鼓勵、鞭策下成長的。
五年級語文教案《遲到》 篇6
教學目標:
1、讀寫結合,重視語言文字訓練,培養學生轉換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2、運用已經掌握的品詞析句的閱讀方法,感受父親這份既嚴厲又深沉的父愛,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3、通過學習,學生能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認識改正錯誤、從小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運用已經掌握的品詞析句的閱讀方法,感受父親這份既嚴厲又深沉的父愛,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教學難點:
1、抓住描寫人物動作、神態、語言的詞句來感受父親既嚴厲又深沉的愛,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2、對比“打”與“送”,升華父愛。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角度切換,建立父親形象。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課文《遲到》,還記得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嗎?不急,老師有個建議,看大屏幕(出示要求),任選一個角度來概括。
“我”上學遲到了,父親打了我,幫助我改正了錯誤。這件事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直到70多歲時仍然記憶猶新。(出示課件)同學們一起讀一讀這段話。能影響作者一生的,究竟是怎樣一位父親。同學們,你們能說說嗎?(嚴厲、關心女兒、疼愛女兒、慈祥……)
二、感情誦讀,品析“嚴慈并濟”的父親形象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哪些自然段分別寫出了父親的嚴和慈。
感受“嚴”
1、說話要有根有據,自由讀課文6—13自然段,找找哪些語句具體寫出了父親的嚴厲,感受特別深刻的地方勾畫下來,還可以簡單批注。比如一個詞語、短語或者簡單的一句話。3分鐘以后交流行嗎?
2、全班交流
A、“怎么不起來?快起!快起!” “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學?起!”
感嘆號不僅可以表示贊嘆還可以表示氣憤,三個嘆號足以說明父親氣極了。從語氣上我們感受到父親的嚴厲。(分角色朗讀對話)
B、“爸氣極了,一下把我從床上拖起來,我的眼淚……我挨打了!”
怎樣才能讀出嚴厲呢?自己試試。(指名)
我仿佛看到了高舉的雞毛撣子,聽到了令人膽寒的咻咻聲!巴、抄、掄”這些動作直接寫出了父親的嚴厲。能從其它句子中有所感受嗎?
C、“爸把我從床頭打到床尾,外面的雨聲……被宋媽抱上了洋車。”
外面的雨聲有多大,我的哭號就有多響,外面的雨水有多少,我挨的打就有多少。
D、“那一條條鼓起的鞭痕,紅腫的,而且發著熱!
父親下手狠,鞭痕讓人有鉆心的疼痛,怎么不嚴厲呢!
3、一次遲到,父親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呢?他是怎么想的?
指名交流時,教師點撥學生注意聯系前文。
小結過渡:
父親恨鐵不成鋼,怕我養成壞習慣,所以才會這樣狠狠地打我。就是這樣一位父親,同學們還讀出了他的慈祥。結合具體的語句說說你的理由。
品味“慈”
出示18自然段:
“爸沒說什么,打開了手中的包袱,拿出來的是我的花夾襖。他遞給我,看著我穿上,又拿出兩個銅板給我!
1、指名回答。
2、送來的僅僅是夾襖和銅錢嗎?送來的還是什么?同學們,這簡單的兩句話背后究竟蘊藏著什么?請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
3、全班交流
A、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隨機點撥。
(雖然打在我身上,卻痛在父親心里,他懊悔不已。父愛是深沉的,不善言表的,只好通過行動來表現。此時無聲勝有聲!)
B、每一動作后都承載著父親沉甸甸的愛。同學們,用心用情去讀去感受吧。
指名——示范——再讀——指名(朗讀中注意方法點撥,情感渲染)
教師小結:我們看不見父親的臉,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父親關愛的眼神,觸摸到父親那份厚重的愛!
三、入情入境,體味“我”的內心世界
父親打了我,又送東西給我,作為女兒,“我”前后的心情和想法有什么變化?結合具體語句說說。
挨打時的心情:
指名回答,教師點撥。(傷心、不解、難過、委屈……)
送東西時的心情:
小結過渡:
(感動、感激、后悔……)
我挨打了,我委屈,我生氣,我不解甚至怨恨,因為那時我不懂父親的良苦用心,可是看到父親追到學校送東西給我,看著他關愛的眼神,“我”的內心涌上一股暖流。同學們看啊,“我”在接過父親送夾襖和銅錢時,眼里分明閃著淚光。
愛之深,責之切。聽著我慘烈的哭喊,看著我狼狽的樣子,想起我紅腫的傷痕,父親哪里放得下心呢?于是他來了,帶著夾襖和銅板來了,可見到我了,卻什么也沒說。父親的愛就是這樣,有時是打的嚴厲,有時又是愛的深沉。
四、對比中升華父愛的高度
1、現在你覺得“打”和“送”,哪個給我留下的印象更深刻?為什么?可以和伙伴小聲討論。
2、指名回答。
補充資料:
其實《遲到》這篇課文選自她的代表作《城南舊事》。她在寫這篇文章時,父親早已經去世了。她是帶著對父親的懷念來完成這本書的。讀書時,我們在乎的不是文字的多少,而是它帶給我們內心深處的震撼有多大。
挨打時的皮肉之苦是短暫的,就像過眼煙云,一吹就散了;而送東西時的感動卻是永久的,就如一塊磐石,深嵌在我心中。多年以后,我記得的已不是挨打的疼痛,而是暖暖的、濃濃的父愛!
3、嚴而有情的父愛有效果嗎?讀課文19自然段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我”后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4、是的,因為有了父親這份厚重的愛,也因為我讀懂了,理解了父親的愛,所以我才會有了從遲到到早到,甚至來不及吃飯也要趕到學校的變化,這樣父親足以影響我一生!可是父親早已去世,要是時光能倒流,要是父親此刻就站在我面前,“我”該有多少話想對父親說呀!拿起你的筆代替女兒把心里最想對父親說的2、3 句話寫下來。3分鐘夠嗎?
5、指名交流。
五、總結全文
同學們真切體會到作者的情感,那是因為你已經把自己當成了林海音。讓我們再一次回味她70多歲時所說的話。生齊讀。
林海音的故事影響了我,要是這個故事也能影響同學們那該多好啊!
五年級語文教案《遲到》 篇7
設計意圖
故事是人皆喜歡的,是幼兒接觸最多而又非常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故事教學是幼兒園教育中的一種重要手段,開展故事教學對于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擴大幼兒的知識面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是幼兒園教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對兒童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以活生生的形象來反映思想情感的藝術形式。通過故事讓幼兒逐漸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行為是對的或是不對的。
教學目的:
1.能根據故事的`開頭和結尾大膽想象,編出故事的主要情節。
2.能用較清楚。連貫的語句大膽發言。
3.懂得關心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
教學準備:
1、故事圖片一幅。
2、錄音磁帶。
教學過程:
1.故事導入
師:“美麗的小樹林里,住著許多可愛的小動物。你們看,這是誰的家?(小兔的家)今天是兔媽媽的生日,邀請了許多朋友到家里來做客。她對小兔說:‘孩子,幫媽媽去買生日蛋糕,好嗎?’小兔子高興地說:‘好的。’說著,拿過錢飛快地跑出了家門。
一會兒,兔媽媽請的客人都到齊了,大家一塊等著小兔回家?墒谴蠹易蟮扔业,還是沒見小兔回來。呀,小兔在路上會發生什么事呢?兔媽媽可著急了!
2、討論、構思故事的中間部分
請小朋友幫兔媽媽想一想,小兔在路上發生什么事?
提示:想一想,小兔在路上會遇到誰?發生什么事?(可能是危險的事,也可能是有趣的事)
小兔是怎么做的?(誰幫助了小兔子或小兔子幫助了誰?……)幼兒討論。
3、幼兒講述。
讓幼兒四個人為一組進行講述,在小組講的基礎上推一名代表進行在集體面前的講述。
4、教師講述故事部分。
“剛才,小朋友幫兔媽媽想出了許多小兔在路上發生的事情,過了很久,小兔子終于拎著蛋糕氣川吁吁地回家了。兔媽媽又生氣又心疼地問:“你到哪兒去了?為什么那么晚才回來?”小兔子難為情地低下了頭,你們想知道小兔在路上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我們聽小兔自己是怎么說的!甭犱浺簟
5、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兔媽媽聽了小兔子的話,她會責怪小兔子嗎?
兔媽媽和客人都夸獎小兔子能為別人著想,是個好孩子!
6、請幼兒給故事取題目。簡單評價。
活動反思
愛聽美妙的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故事是幼兒最易接受的一種藝術形式。它的活動意義是多方面的。故事教學是幼兒園教育中的一種重要手段,開展故事教學對于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擴大幼兒的知識面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而要真正發揮這些作用必須采取恰當的方法、遵循正確的原則。
看圖講述具有培養觀察、思維、語言表達三種能力的綜合作用,但最終表現形式為講述——語言。如何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呢?教育過程是師生交互作用的過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強調幼兒的主動學習,指出幼兒的教育作用更為明顯,它需要幼兒主動地去觀察圖片,然后,積極地思考,再主動用語言進行講述。
一、開放式提問的運用,激發幼兒的多向思維
故事是幼兒接觸最多而又非常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愛聽故事是幼兒的天性,在枯燥無味的看圖講述中滲入故事情節,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講述的興趣。依照《綱要》精神,運用教育新理念,打破傳統看圖講述的教育方法,使幼兒在以自己為主體的和諧、寬松的環境中,大膽自主地投入活動,得到發展。故事“小兔為什么遲到”的內容比較簡單。在活動過程中,就多處運用了開放式的提問,如:猜猜小兔為什么來晚了?它的蛋糕又到哪去了?一個接一個的開放式提問緊扣主題,激發幼兒的多向思維,逐步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大膽猜想,能很快融入故事情節中,這樣,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為幼兒提供了寬松的語言活動氛圍,實現了良好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幼兒在回答問題時能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使幼兒真正成為了語言的主動建構者,促進了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二、幼兒的積極參與,提高教學活動的效果
從活動效果看,本次活動幼兒注意力集中,語言講述流暢,層次分明而又銜接自然,孩子們在興奮中開始,在全身心投入中進行,興致勃勃中結束。不過由于一個課時的時間短暫,個別幼兒單獨講述的機會少,這就需要課后加以延伸,讓更多的孩子能夠單獨講述,還可以考慮創新式拓展,引導幼兒根據圖片線索,創編一定的故事情節,并且進行表演。
本次活動孩子們通過自主地學習,不但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鍛煉了語言的發展力,孩子的興趣也經歷了萌芽到高長的過程。但是最大的缺憾是自身的語言不夠簡練,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的去揣摩、去錘煉自己的語言。
在豐富知識的同時,故事教學還可以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幼兒在聽故事時,會在感性認識和形象思維的基礎上,進行思考和評價。雖然這樣的思考是初步的,結論甚至是幼稚的,但對于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卻是有意義的。此外,幼兒的知識越廣泛,想像也就越豐富。可見,故事教學是激發幼兒大膽想像、啟迪幼兒智慧的有效方式。組織兒童故事教學,可以將情景游戲、課堂表演、口語交際、環境沉浸等多種形式貫穿于教學中。
五年級語文教案《遲到》 篇8
這學期有三次機會聽《遲到》這篇課文的教學,但是前兩次機會都因為種種原因為別的事情打岔,沒有認真聽進去,而那兩次兩位老師都是做了很充分的準備的。現在想來頗有些后悔。
今天在這位老師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走進她的課堂,是真正的常規課的教學。但是從整個課的情況來看,學生一貫的語文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很不錯,訓練有素。
教師抓住“嚴厲而慈愛”來組織教學,在體會父親嚴厲的時候,學生很快地抓住了一系列寫父親動作的詞語來談,抓住關鍵語句進行體會,品味語言。此處欠缺的是學生的理性分析比較多,情感的真正投入不夠,語言品味與感情朗讀脫節,語言品味與情感共鳴脫節。
教師繼續引導學生從其他方面體會,這時有個孩子的回答出乎教師的預設,教師預設的是讓孩子再找父親語言的句子去感受“嚴厲”。而這個孩子思維角度不一般,她抓住英子當時的表現“頓時眼淚流出來……”也看出爸爸的嚴厲。這個答案不是老師要的,老師未置可否,繼續引導:“還有沒有其他方面?”其實 這個孩子的思維很有特點,很有個性,這是課堂上生成的東西,教師完全可以肯定孩子,這個孩子的思維對其他孩子,包括對我都有一種激勵的作用,能引起我們的思維火花:“哦,還可以從這個角度考慮呀!薄皩ρ,這是從側面襯托了爸爸的嚴厲”這些思維的的涌動哪怕不需要語言來表達,但是這種潛藏在課堂里的思維交流,這種潛藏的對話猶如水底悄然搖曳的水草,雖未顯現,但其美麗和多姿令人神往。
接下來品讀父親的語言時,學生再次顯現平時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不僅注意了語言的特點,還抓住標點體會情感,教師及時引導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來進一步感悟課文,學生的情感漸漸地融進課文中來了。
由于課文有刪節,教師把原文念給孩子們聽,讓孩子們對比著體會,孩子興趣很濃厚,但是前面相當一部分改動不大,主要改動的是課文刪去了一些父親打我時的樣子和挨打后英子的心里活動,教師只需讓孩子比較這一部分,這樣更集中,不至于分散注意力,通過聽原文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慈愛”這一點教師主要是讓孩子抓住后面父親來送夾襖和兩元錢那個句子來體會,孩子們體會得很深刻“爸爸沒說什么,父親不像母親,不怎么會表達愛,對我的愛是默默的!苯處熢谶@里有個設計很精彩,讓孩子們給課文補白,英子被打后哭著上學去了,坐在家里的父親內心會想些什么,會是怎樣的心情。學生的補充很精彩,有一定的深度。最后教師再讓學生談自己生活中的例子,這個如果能在讀文章中融進去,就更好了。
教師在對課文的解讀上注意到了前面的嚴厲不僅僅是嚴厲,那特別的嚴厲背后也包含著父親深深的愛呀。但是課堂上體現得還不夠充分。孩子們剛開始讀挨打那一段的時候只看到了嚴厲,這個很正常,符合孩子們的閱讀水平和閱認識事物的過程。通過對后面父親慈愛的體會,特別是孩子們對課文的補白,水到渠成,此時,孩子們對挨打那一部分會有新的感受,新的體會,讓孩子們再讀這一部分,孩子們就能看到背后的深沉的父愛。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能切實經歷認識提升的過程,這樣的學習過程收獲到的喜悅是學習語文的幸福體驗。
五年級語文教案《遲到》 篇9
觀察時間:20xx年12月3——4日
觀察對象:劉璦寧
觀察內容:
寧寧有段時間沒上幼兒園了,與她的媽媽通話中了解到是因為要去繼續對牙齒進行治療。即使寧寧上幼兒園也是經常的遲到。自從幼兒園制定了新的方案,要求孩子在8:30之前都要到幼兒園,班上很多經常遲到的孩子也都能夠抓緊時間,早晨起床不再磨磨蹭蹭,而是聽到媽媽的召喚,馬上穿衣服、刷牙、洗臉、吃飯。
周三的早晨,我去香坊區政府幼兒園參加教研活動,回到班里,聽說寧寧早晨又遲到了。這次我好好地思考了一下,采取什么方法才能使總是遲到的寧寧不再遲到呢?這樣她自己也是耽誤了很多學習內容的。肯挛缙鸫埠,孩子們都選擇自己喜歡的區域去游戲,寧寧也不例外,她在操作區《布口袋連起來》這里停下來,插好進區卡,開始投入地探索?吹剿@樣喜歡這個區域,我想:如果寧寧上幼兒園不遲到,可以讓她擔任操作區的管理員,那何嘗不是一個好辦法呢?晚上離園前,我就對寧寧說:“寧寧,如果過明天上幼兒園你不遲到,老師就讓你做操作區的管理員,好嗎?”寧寧聽后開心地點點頭。
今天早晨,還不到8點就看到寧寧站在班級的門口向我問好?磥砦业霓k法很見效。寧寧說:“老師,今天上幼兒園我沒遲到!”說完很自豪地走進操作區做起她的管理員。
觀察反思:
看來我的這個辦法很見效,自從實行遲到管理制度后,很多班級基本上已經沒有遲到的孩子了。希望自己班的小朋友也都能夠早早的來幼兒園。上幼兒園多好,吃完早餐就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區去游戲了。區域活動深深地吸引著每一個孩子,希望寧寧這個小管理員能夠把她所負責的區域管理好,上幼兒園再也不遲到了。
五年級語文教案《遲到》 篇10
活動目標
懂得每天要早睡早起,按時上學不遲到。
初步了解小學生早晨的作息時間安排。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知道遲到的意思。
課件準備:“臉紅的奇奇”圖片;《不是我的錯》故事音頻及圖片;《不是我的錯》故事視頻;“作息時間表”圖片。
活動過程
出示情景圖片圖片“臉紅的奇奇”,鼓勵幼兒大膽猜測奇奇臉紅的原因。
奇奇最近上一年級了。呀,奇奇的臉可真紅,小朋友猜猜奇奇的臉為什么這么紅啊。
我們來聽一個故事《不是我的錯》。
播放故事音頻及圖片《不是我的錯》第一、二、三段,引導幼兒討論奇奇遲到的原因。
老師說奇奇怎么又遲到了,這里“又”說明什么呢?
奇奇都是因為什么原因遲到呢?
奇奇遲到,你認為是誰的錯?
播放故事音頻及圖片《不是我的錯》第四、五段,引導幼兒理解怎樣才不會遲到。
奇奇按照老師的話去做之后有沒有再遲到?
奇奇是怎樣做的?
播放故事視頻《不是我的錯》,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怎樣才能不遲到。
你們也快上小學了,怎么樣才能保證自己上學不遲到?
小結:要想不遲到,要改變自己不好的習慣,每天做到早睡早起,按時上學。
出示圖片“作息時間表”,引導幼兒初步了解小學生早晨的時間安排。
小學生早上幾點起床?
起床后都做了哪些事情?
有哪些和幼兒園不一樣的地方?(更早起床、戴紅領巾等)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
鼓勵幼兒為自己制定一個上學作息時間表,請家長協助幼兒規劃好時間。
五年級語文教案《遲到》 篇11
一、說教材
《遲到》是一篇飽含深情的敘事散文。文章以倒敘方式,回憶和描述了“我”童年上學因賴床而挨打的往事,寫出父親對“我”管教很嚴厲又很疼愛,表達出“我”對深沉父愛的理解和感受。散文是寫父愛的,但文中寫父親的筆墨并不多,十分簡煉,突出一個“嚴”字,三個“很嚴,很嚴,很嚴”,強調了這一點。敘“我”賴床,寫“爸爸不許小孩子上學乘車的,他不管你晚不晚”,父親嚴得似很無情。接著寫父親打“我”,逼“我”上學,真是又嚴又狠。后來父親又送花夾襖、銅板給我,也很簡單,沒有笑容,沒有安慰的話?墒羌毤毱纷x,卻能品出父愛。父愛無言,父愛如山。
二、說學情
通過半學期的教學,我發現我們班的學生有了預習課文的習慣,知道一定的讀書方法,比如抓關鍵詞句理解課文,聯系上下文學習課文等。很多同學樂于學習,對學習比較感興趣,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然而,大多數學生不會很好地運用這些讀書方法,不會進行自主的閱讀,學生的理解能力存在較大的差異。
三、說目標
針對教材情況和學生的目前狀況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1.理解父親“嚴”和“疼”中含著的愛,改掉遲到這一習慣的過程。
2.感受父親那份既嚴厲又深沉的愛,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3.懂得正確地對待錯誤,改正錯誤。然后,我把本課時的教學重難點確立在能抓課文關鍵詞句感悟課文內容的方法;抓住描寫人物動作、神態、語言的詞句來感受父親既嚴厲又深沉的愛,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四、說教法
1.通過有層次、有重點、有個性的朗讀訓練,實現在讀中理解父親狠狠打“我”和“到學校為“我”送東西的用意,感悟父親嚴和疼都是愛。
2.通過自讀感悟、討論的過程,在自主閱讀,合作學習、交流碰撞中使學生對父親狠狠打我是為我好,是愛我這樣的思想感情經歷層層深入的變化。
3.抓住重點段落進行教學。教學過程不應該繁雜,應該找出一處或兩處最能折射全文的語段,反復誦讀,反復感悟,使其發揮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本課中,我抓住兩個重點段進行教學:父親打“我”與父親為“我”送衣送錢的部分。讓學生抓住描寫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的詞句來感受父愛。
4.運用語言激勵,創設氛圍,把學生再一次帶入情境,使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展開聯想,情感進一步深入。于是,本課的教學,我設計一下幾個情境:
(1).父親為海音送衣與錢時,有過幾個無聲的動作,父親會說什么?
(2).我穿上爸給我的夾襖,接過兩個銅板,我會說些什么呢?這些情境的創設都是為了情感的升華、為對愛的領悟作鋪墊。
5.引入搜集的資料,豐富課本的內容。我在流程設計的第四部分,加入了《父親的花兒落了》文章中的一段話,讓學生再一次感受這件事對林海音的影響很大,并讓學生從中受到思想的教育,激發閱讀期待,升華情感。這樣的目的也是為了實現課內外、課堂與生活的有機結合,努力營造大語文觀。
五年級語文教案《遲到》 篇1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遲到的茗茗》,并知道茗茗經常遲到的真正原因。
2、要求幼兒懂得每天要按時上學,做到不遲到。
3、教育幼兒勇于承認錯誤,并改正錯誤。
4、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故事內容,并能連貫講述故事。
難點:請幼兒自己制定一個作息表,并幫助自己規劃好自己的時間。
活動準備
《遲到的茗茗》的圖片、幼兒用書《遲到的茗茗》、《我的作息表》
活動過程
一、激趣引入——我用談話形式來吸引幼兒,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性。
師:有一個一年級的小學生,叫茗茗,他在上學時經常遲到。老師批評他,他總是說:“不是我的錯”。是不是茗茗的錯呢?好,現在我們來聽聽這個故事《遲到的茗茗》好嗎?
二、出示教學圖片,采用直觀教學法,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這一環節主要分兩個步驟進行。
1、分段講故事。
此環節我運用了直觀方法和提問法,把故事進行分段講述,先通過觀察后,再鼓勵我們大膽表達。這樣對幼兒有很大的吸引力,并充分調動了他們的視聽覺幫助他們理解故事內容。
2、幼兒翻閱幼兒用書《遲到的茗茗》完整欣賞故事,使幼兒懂得勇于承認錯誤并改正不要依賴別人并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此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通過看幼兒用書的形式讓幼兒完成整欣賞故事,有利于幼兒更形象的欣賞故事,理解故事能大膽講述故事簡單的對白,我利用幼兒用書讓幼兒更形象的欣賞故事。
3、通過交流討論茗茗經常遲到的原因?上學為什么不能遲到?你們也要上小學了,怎么樣才能保證自己上學不遲到?等等,并引導幼兒深入分析故事幫助幼兒領悟要想不遲到,只有改變自己。
三、操作法:幼兒完成幼兒用書作業《我的作息表》
在這一環節,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自己的作息表能更進一步加強幼兒對時間的觀念,并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教學反思
讓幼兒先觀察圖片,再聽講故事,幼兒知道故事的內容。交流討論環節茗茗經常遲到的原因。教育幼兒勇于承認錯誤,并改正錯誤。在制作《我的作息表》這一環節,教師如果先引導幼兒在自己的作息表的時鐘上寫上數字點數。幼兒會更容易看懂。
五年級語文教案《遲到》 篇13
教學目標:
學會安排一天的事務,學會料理自己學習生活上的簡單事情,掌握刷牙、書包等技能。
教學重點:
初步養成按時作息,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的習慣。
教學難點:
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計劃,不敷衍的文明行為。
教具學具:
頭飾、盼盼遲到的場景、歌曲《上學歌》和《我們都有一雙手》,學生準備彩筆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呈現主題
1、伴隨《上學歌》,出現動畫短片
2、出示盼盼遲到的特寫圖
二、分組討論,分析原因
1、四人一組活動
(1)同座議一議
。2)組內交流
(3)匯報展示
提示:一日之計在于晨
早起三光,晚起三慌。
2、用同樣的方法,分析其他原因。
(1)盼盼找襪子:
①臨睡前,衣物亂扔
、谑帐皶r放錯了地方
、垡回灤中拇笠,丟三落四
大家出主意:
①臨睡前把衣服疊放好
②衣服放在一定的地方便于找
、垡路、鞋襪睡前都放好
。2)大便時玩小汽車,不利因素
、俚⒄`了時間
、趯ι眢w不好
、鄄恍l生
(3)學兒歌
三、模擬表演,分組競賽
怎樣才能不遲到呢?(出示愛愛鴿頭飾)分組表演
小組競賽:書包
四、提升,加深認識
第二課時
一、播放錄象,營造活動氣氛
1、播放錄象《美麗的早晨》
2、伴著音樂,用抒情的語氣描寫清新早晨的情景
二、角色扮演,體驗快樂
1、盼盼在大家的幫助下,學會了安排
2、分組演
三、相機指導,技能練習
1、洗臉指導
2、刷牙指導
怎樣選擇牙膏、牙刷呢?
3、動手操作,洗手表演
。1)討論:洗手注意什么?
。2)分組比賽,洗手
。3)排出洗手的順序
4、表演,指導辨析
根據盼盼做法,你認為做得對不對?
四、全體活動,涂七色花。
五、活動,分享快樂。
五年級語文教案《遲到》 篇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認識本課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父親深沉的愛,了解愛的真諦。
4.重點學習課文中描寫“我”心理活動的句子,明白作者對嚴厲的父親愛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轉變過程,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過程與方法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質疑問難,有針對性地再讀課文。
3.抓關鍵詞句,精讀課文,理解感悟,感情朗讀。
4.回顧全文,總結拓展,熏陶情感。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學文,學會感恩,學會孝順父母,激發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父親深沉的愛,了解愛的真諦。
2.學習課文中描寫“我”心理活動的句子,明白作者對嚴厲的父親愛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轉變過程,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教學難點:
學習課文中描寫“我”心理活動的句子,明白作者對嚴厲的父親愛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轉變過程,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整體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4.學習1-10自然段,感知父親對我的嚴厲。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學習1-10自然段,感知父親對我的嚴厲。
教學難點:
學習1-10自然段,感知父親對我的嚴厲。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1.(板書課題)同學們,你有過遲到的經歷嗎?說說你遲到的原因及你當時的心情。
2.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課文《遲到》,看看文章中的“我”是什么原因遲到了,這些事又給她帶來了怎樣的影響。(齊讀課題)
二、初讀,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再次瀏覽,思考: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3.默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4.師生共同歸納主題性問題:①父親對我的態度為什么截然不同,這兩種態度說明了什么?②父親為什么對我這么嚴厲?③父親到底是怎樣愛我的?
三、精讀,理解感悟。
學習第1自然段。
1.帶著問題①,自讀自學第1自然段。(指名回答,板書:很疼、很嚴)
2.語言訓練:將這句話改換語序讀一讀,說說你讀后的不同體會和感受。
①我的父親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
、谖业母赣H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但是他很疼我。
學習第2自然段。
1.自由讀第2自然段,說說從哪些地方你體會到父親對我很嚴呢?
2.指名回答。
學習第3-10自然段。
1.自由讀第3-10自然段,說說你又是從哪兒體會到父親對我很嚴很嚴?(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描寫父親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去理解)(板書:很嚴很嚴)
2.父親為什么這么嚴厲地打我?讀文,找出作者的表現說明我該打的原因。(結合課后習題3理解,體會我的心理活動)
3.我挨打最后的結果當然是上學去了。但我不想去上學,有情有可原之處嗎?
4.有,為什么父親還是打了,最后又為我送來了夾襖和錢呢?你有過這樣的情況嗎?你的心情如何?此時,我的心情又是如何?
過渡:我的感動不僅僅是因為此,而是韓老師的教育讓我體會到了父親對我的深沉的愛。下堂課,我們繼續學習,細細品味。
四、布置作業。
1.反復朗讀課文。
2.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學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父親深沉的愛,了解愛的真諦。
2.重點學習課文中描寫“我”心理活動的句子,明白作者對嚴厲的父親愛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轉變過程,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3.總結全文,熏陶情感。
教學重點:
1.繼續學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父親深沉的愛,了解愛的真諦。
2.重點學習課文中描寫“我”心理活動的句子,明白作者對嚴厲的父親愛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轉變過程,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教學難點:
重點學習課文中描寫“我”心理活動的句子,明白作者對嚴厲的父親愛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轉變過程,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教學過程:
一、承上啟下,激發學習興趣。
1.上節課,我們學到我挨打后,還是去上了學。然而,在韓老師要我們靜默時,我聽著,聽著卻鼻子不禁抽搭起來,想要哭。我為什么會這樣?當時,我都想到了些什么?回顧上節課所學內容,說一說。
2.學生靜思后,指名回答。(體會我在韓老師的引導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理解到父親打自己,是關心自己良好品質的形成,對自己的嚴厲是一種真正的愛。)
二、繼續學習。
學習第13-15自然段。
1.自由讀第13-15自然段,說說父親又是怎樣疼我的?(引導學生抓父親的動作體會)
2.聯系前文,說說你對父親愛的理解。并完成下列填空。
( )是我的父親很疼我,( )是他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這( )是他對我深沉的愛。
學習第16自然段。
1.是啊!無論是我的父親很疼我,還是他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這都是他對我深沉的愛。(板書:深沉的愛)
2.能享受這么深沉的愛,要是你,你有什么想法?又決定怎么做呢?(指名說)
3.帶著你剛才的想法和感受讀最后一自然段。
4.指導感情朗讀。(輕松、愉悅、充滿感激)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熏陶情感。
1.我能有如此的改觀,都源于——(父親深沉的愛),帶著這種體會再讀第一自然段。
2.在頭腦里回顧一下,作者是怎樣寫讓她感動的生活經歷的?(選取典型事例,有詳有略敘述,前后對比來突出重點;注重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特別是心理描寫來表達人物的思想情感)
3.相信,你也會像作者一樣有讓自己感動的生活經歷,學著作者那樣說一說、寫一寫,與大家分享吧。
四、布置作業。
完成《課堂作業》。
板書設計:
遲到
很疼 很嚴,很嚴 很嚴
深沉的愛
五年級語文教案《遲到》 篇15
一、說教材
《遲到》是北師大版小語九冊七單元中的一篇主題課文。這是一篇飽含深情的敘事散文。文章以倒敘方式,回憶和描述了“我”童年上學因賴床而挨打的往事,寫出父親對“我”管教很嚴厲又很疼愛,表達出“我”對深沉父愛的理解和感受。
散文是寫父愛的,父愛既嚴厲又慈愛。但文中寫父親的筆墨并不多,突出一個“嚴”字。敘述“我”賴床,寫“爸爸不許小孩子上學乘車的,他不管你晚不晚”,父親嚴得似乎很無情。接著寫父親打“我”,逼“我”上學,打得真是又嚴又狠。后來寫父親又到學校送花夾襖、銅板給我,也很簡單,沒有笑容,沒有安慰的話?墒羌毤毱纷x,就能感受到那無言的父愛,如山的父愛,深沉的父愛。父親的愛有時是嚴厲的,有時又是一種深深的疼愛。正因為作者對這份愛的理解,所以才會改掉遲到的習慣,才會有了精彩的人生。
二、說目標
本課分為兩課時
第一課時目標:
1、自學生字,理解恐懼、狼狽、恥笑等詞語意思。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3、學會質疑。
第二課時目標:
1、運用已經掌握的品詞析句的閱讀方法,學習多角度思考問題。
2、通過閱讀,理解作者因為體會到了父親嚴和疼中含著的愛,改掉遲到習慣的過程,感受父親這份既嚴厲又深沉的愛,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3、通過學習,能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認識改正錯誤、從小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通過多角度的閱讀和思考,理解父親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體會嚴即是愛。
三、說教法
本課時我結合教材特點,采用多種方法并用的形式穿插于整個教學之中。主要教法有:
1、詞句品悟法: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多角度理解思考,在讀中理解父親狠狠打“我”和到學校為“我”送東西的用意,感悟父親嚴和疼都是愛。
2、媒體輔助法:運用多媒體PPT課件,創設氛圍,增加信息,把學生帶入文本情境,通過靜思、討論的過程,在自主閱讀、合作學習、交流碰撞中使學生對父親狠狠打我是為打掉我的壞習慣,是愛我這樣的思想情感經歷層層深入地變化。
四、說學法
經過五年級的學習,學生已經有了預習的習慣,大多數學生能運用已有的讀書方法(抓關鍵詞句、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體驗等)進行自主閱讀,能初步了解文章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并有了質疑的欲望。有了查閱相關資料,并進行簡單整理的能力。
因此,本課學生在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閱讀和合作探究相結合,學習理解文章。
五、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課時。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對課文有了基本了解。現在,誰來回憶一下,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讀文本。
一)學習第一部分:
1、文中的父親給你留下什么印象?請找出相應的句子來。
2、抽生讀:我的父親很疼愛,但是他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有一件事我永遠忘不了……
3、出示句子:我的父親很疼愛,但是他管教我很嚴。有一件事我永遠忘不了……
4、比較兩個句子,感受表達情感的不同。
5、感情朗讀。
6、你能用兩個字來概括父親給我留下的印象嗎?板書:“疼、嚴”。
7、齊讀第一段。
二)學習第二部分:
(一)體會父愛的嚴厲
1、我是怎樣犯下錯誤的?讀2—3自然段,勾畫出寫我犯的錯及犯錯原因的詞句。
2、全班交流,師引導小結。
3、面對錯誤,我又是怎樣的態度?找出寫我對待錯誤態度的詞句來。
4、交流答案,進行品讀和理解。
5、父親怎樣管教我的?文章哪些地方表現了父親的嚴,請同學們邊讀邊劃出表現父親很嚴的詞語或句子,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1)你從哪些詞語或句子中感受到父親的嚴?(從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方面去理解)
a、生說
b、指導看圖
2)誰能把父親的嚴通過自己的朗讀表現出來。
a、試讀——指名讀——評讀——指名讀——男女生讀。
小結:父親的一個眼神,一番訓斥,讓我們感覺到他對我的管教。板書:“很嚴”。
3、當我被父親從床頭打到床尾,雨聲混合著我的哭聲,我號哭,我躲避,你能把作者這種被挨打的感受,感情讀出來嗎?
a、個別讀
b、齊讀
小結:正因為如此,我會說,父親對我的管教,很嚴很嚴。
剛才我們通過讀感覺到父親的嚴,難道父親一點都不愛我嗎?
(二)、體會父親的`愛
1、請同學們閉眼想想,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想想早上發生的那一幕:我被父親狠狠地打了一頓,身上留下一條條鼓起的鞭痕,接著自己又像一只狼狽的小狗一樣到了學校。課上老師說:“想想看,你是不是聽爸媽和老師的話?昨天留的功課有沒有沒做好?今天功課全帶來了嗎?早晨跟爸媽有禮貌的道別了嗎?……”請同學們睜下眼睛,聽了老師的話,你想到了什么事?心情會怎樣?
2、指名說:(傷心、難過、委屈、愧疚)
3、正在這時候,爸爸那瘦高的身影出現了,爸爸來學校做什么?
4、父親為什么在如此狠心地打我之后,又來給我送東西?
5、引讀:爸說了什么?那又做了什么?
6、想象說話:
a、爸爸,什么也沒有說,拿出花夾襖,看著我穿上,從他的眼神和動作中,我知道:他多么想對我說:“____”。
b、然而,爸爸什么也沒有說,只是拿出兩個銅板,遞給我,從他的眼睛和動作中,我感到:他多么想對我說:“____”。過渡:這,就是很疼我的父親,當她聽到我痛苦地哭號,看到我身上紅腫后的傷痕,他哪里放得下心呢?鞭藤打在我的身上,疼在爸爸的心頭,他帶著夾襖和銅板來了,站在我面前,卻什么話也沒有說。
c、我穿上花夾襖,拿著兩個銅板,望著父親,我多么想對父親說:“____”然而,他們什么也沒有說,此時無聲勝有聲。
7、再讀18自然段。
三)學習第三部分:
1、“我”經歷了了件事后,后來怎樣了?
2、齊讀最后一段。
3、我有如此大的變化,除了受父親影響,還有什么原因呢?
【三】、總結全文,升華主題。
1、正因為小海音讀懂了父愛中的“疼和嚴”,才從遲到變成了早到。其實,改變的又何止是上學到呢?由此改變的還有小海音的未來和人生。
2、出示交流林海音的有關資料。
3、小結,沒有當年父親這樣的“疼和嚴”,就沒有林海音今天的成就。多少年后,她再次回憶起到這件事,現次回憶起她的父親,飽含深情地寫下了這篇文章,寫下了這段話。
齊讀第一自然段。
當父親遠離林海音而去,當她已年過古稀,對到這件事仍念念不忘。
4、齊讀林海音的話。
5、讀了這篇文章,你能用一句話來談談你的感受嗎?
四、作業
讀了本文,寫出你的感受和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