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又紅了語文A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精選5篇)
石榴又紅了語文A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跳躍的不同動作。
2、掌握縱跳觸物的動作要領,增強腿部力量,發展手眼協調能力。
3、愿意堅持參與活動,大膽的進行挑戰。
4、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5、增強幼兒與同伴合作的游戲的意識,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石榴圖片若干;鈴鐺4個;龜背、呼啦圈、拱門、單元筒;籃子;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熱身活動
1、教師帶領幼兒入場進行熱身活動。
2、圍成一個圈做熱身操。
二、基本部分
1、自由探索跳的動作。
(1)師:小兔子們,你們是怎么走路的?你們還知道哪些跳的動作嗎?
(2)幼兒自由探索不同的跳的動作。
2、個別展示,模仿學習,教師進行動作講解。
師:哪位小兔子愿意上來分享一下你的跳躍動作!
3、學習縱跳觸物
(1)動作要領:半蹲屈膝,手臂向上伸直,兩腿用力蹬伸向上跳起,用手接觸物體。注意落地時前腳掌著地,膝蓋彎曲,肌肉放松。
(2)幼兒練習縱跳觸物。用手拍一下柱子上的鈴鐺。
4、游戲:小兔子摘石榴創設情境:兔媽媽在山上種了許多的石榴樹,秋天快到了,石榴就快長大了,兔媽媽想帶著你們一起摘石榴,可是石榴樹很高,請兔寶寶們用我們今天學到的本領去摘石榴。
玩法:幼兒分成兩隊,需要搭橋過河(大龜背),爬過山坡(墊子),到達樹林。
提示:每摘到一個石榴,請將石榴送到團隊的籃子里,再繼續摘石榴。
三、結束部分
1、帶領幼兒跟隨音樂做動作,放松全身。
2、整理場地材料。
石榴又紅了語文A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2
課標要求
1.熟讀課文,欣賞作者描寫石榴各部分的語句。
2.整體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
3.理解比較映襯的作用。
4.體會擬人手法的好處。
5.練習用擬人或比喻的方法描寫一種事物。
學法點悟
1.反復誦讀課文,在誦讀中感悟。
2.發揮想象,在腦海中再現作者筆下石榴的形象。
3.作者寫這篇文章僅僅是為了表達對石榴的喜愛嗎?
整體感知
文章圍繞石榴的“最可愛”,從形態、顏色、質感等方面,依次描寫了它的.枝葉、花、骨朵、果實、子粒,抓住外部特征突出其內在神韻。通過與其他樹木的比較,突出了石榴樹可貴的品格:不懼怕巨大的威力,奇崛而清新,美麗又熱情。寄托了作者對理想的熱切向往和執著的追求。在作者的眼里,夏天是個怎樣的季節?作者為什么說石榴是“夏季的心臟”?
疑難解析
質疑:第一段,作者寫石榴花開的時間及環境,對表現石榴的品格起到什么作用?
解惑:“五月過了,太陽增加了它的威力,樹木把各自的傘蓋伸張了起來,不想再爭妍斗艷的時候,……。”盛夏季節,酷暑難耐,樹木們似乎頂不住太陽的威力,紛紛撐起了傘,遮擋強烈的陽光。大部分花草也疲勞、厭倦了。而石榴花正是在這時開花,相比之下,它更堅強、執著,更熱情、獨特。作者僅僅在點明時間時,在中心語“時侯”之前加了些定語,卻起到了比較映襯的作用,突出了石榴難能可貴的品格。這樣開頭,由面及點,引出描寫對象,非常自然。
質疑:作者是怎樣抓住特征表現石榴的可愛的?
解惑:作者分別描寫了石榴的枝葉、花、骨朵、果實、子粒,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刻畫了石榴的形態、顏色、質感,突出了它的可愛。首先,作者通過與梅柳的比較,描寫了石榴的枝葉,表現其奇崛、清新的風度。接著,寫對炎陽的直射毫不辟易的深紅色的花,表現其熱烈、美麗、向上。又用新奇的比喻寫了其骨朵和果實的形狀,表現它的精巧和美妙。最后用擬人的手法,寫它子粒的透明、光嫩,及帶給人們的愉快感受。
質疑:作者為什么說“我更喜歡這夏天的心臟”?
解惑:作者因石榴花鮮紅的顏色和它對炎陽的毫不辟易,把它比作“夏天的心臟”,又因為自己追求自由、熱情奔放、樂觀向上的性格而特別喜歡夏天,對石榴花的贊美和喜愛,實際上寄托了作者的情懷。
語言揣摩
1.“石榴有梅樹的枝干,有楊柳的葉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這風度實兼備了梅柳之長,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梅樹和楊柳是長期以來人們都喜愛的形象,然而在作者獨特的審美視角下,它們都不如石榴,石榴取了梅柳之長——梅的枝干奇崛,柳的葉片清新;舍去了梅柳之短——梅的枝干枯瘠,柳的葉片柔媚。這樣寫,通過比較突出了石榴獨特的美感,“風度”一詞賦予它人的氣質,仿佛一位俊朗灑脫、清逸脫俗的男子。此句整齊、精練,生動、傳神。
2.“……紅瑪瑙的花瓶兒由希臘式的安普剌變為中國式的金罍——殷周時古味盎然的一種青銅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種銹彩,它都是具備著的。”
由上文可知,“紅瑪瑙的花瓶兒”在這里借代花骨朵,這一段話寫出了石榴果實變化的過程,“希臘式的安普剌”借喻果實最初的形狀——像尖底的膽瓶,“中國式的金罍”借喻果實即將成熟的形狀——像壺,非常形象。“各種銹彩”用來比喻石榴皮上的班駁的紋理,既新奇又恰當,還與上句“殷周時古味盎然的一種青銅器”相呼應,很有雅趣,大概也只有像郭沫若這樣的研究古文化的學者才能妙手偶得之吧。
3.“這可是夏季的心臟嗎?”“因而我更喜歡這夏季的心臟。”
前一句用問句,語氣溫婉,從形態的相似和不避炎陽的直射設喻,突出其熱烈;后一句,“因而”緊承上句對夏天“向上”的稱頌,突出其蓬勃向上、充滿活力,且以“更”字加強語氣,直接抒發了作者對石榴的喜愛,含蓄地寄托了作者的人生志趣。
石榴又紅了語文A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石榴的構造,感受石榴的質地和觸感
2、能用粗細不同的線條描繪看見的石榴
3、知道石榴的功效,樂意品嘗石榴
活動準備:
石榴、PPT、作畫工具
活動過程:
一、整體觀察
師:
1、這是什么?(石榴)它是什么樣的?你看見了石榴的什么地方?
2、摸一摸,是什么感覺?我們把它切開來,看看石榴的里面是什么樣的。
二、局部觀察
師:
1、石榴有什么部分組成?都是什么樣的?
2、來摸一摸,聞一聞
三、教師范畫
師:老師也來畫一個石榴。我看見了石榴的果皮,是…
四、幼兒作畫
師:
1、請你們把自己看見的石榴畫下來。
2、作畫時,老師有幾點要求:
1、作畫前,在畫紙上寫上自己的學號
2、作畫時,請保持安靜,不打擾別人
3、聽到鋼琴聲后,將工具整理好。
五、互動評價
師:
1、你畫了哪個石榴?請你介紹一下。
2、你最喜歡哪個石榴?為什么?
師:今天你們畫的都很細致,有些小朋友看見石榴壞掉的地方,也用筆畫了出來,非常棒。
石榴又紅了語文A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鄭振鐸,學習作者是如何把人物的形象刻畫得細致而飽滿的。
(2)體會文中作者所流露出來的愛戴、思念父親的深刻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喚醒學生對親情的認識,理解生活中的父愛。
教學方法:
以問題教學法為主,輔以談話法、欣賞法、引導法、多媒體輔助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圍繞問題自讀自悟,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
在學習中,學生將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教師設計的問題,運用“品讀文字,體會情感”的學習方法對文本進行層層深入的閱讀。
教學手段:
課件和音樂渲染
教學過程:
(一)朗讀課題談話導入
[出示課件:石榴]同學們,請看這是什么?請你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描述一下它。來,讀“石榴紅了”讀出喜愛之情。老師加了個字,再請人讀讀“石榴又紅了”,聯系課文內容,感受有變化嗎?一個字或一個詞就蘊含一種情感,這就是語文味,以后要好好體會。
石榴又紅了,偏愛石榴,喜歡過石榴節的父親卻已不在了,有關父親的往事永遠留在兒子鄭爾康的心中。那是什么樣的往事呢?(板書) 父親 往事
(二)品讀文字體會情感
Ⅰ、圍繞中心句 品位幾樁往事
(1)打開課本,找到直接寫“往事”的句子。
句子:啊,充滿著生活的溫馨和詩一般情韻的往事啊!(學生談理解。)
(2)自讀課文二、三、四自然段,想想寫了父親的哪些事?
(3)學生交流
過程預設:
事情1:父親愛好園藝,侍弄花草。
①誰愿意讀讀第二自然段?
②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小院呀?在這樣的小院生活,那是什么樣的生活?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父親呢?
③同學們,石榴又紅了,我仿佛看見父親在夕陽下,在小院里,
給花花草草澆水,施肥…難怪作者感嘆—充滿著生活的溫馨和詩一般情韻的往事啊
事情2:父親在石榴上刻名字,和孩子們過石榴節。
①還寫了父親什么事呢?請一個小組讀讀第三自然段,談談感受深刻的句子。
【句子一】:在果實紅透之前,他總要挑選一些較大的,逐個刻上自家的、親友的、鄰居的孩子們的名字。(父親刻下的不僅是名字,刻下的是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愛啊。)
【句子二】:他和孩子們一起唱啊,跳啊,做各種好玩兒的游戲,或是大家圍坐在他四周,聽他講迷人的童話。(他愛孩子,身受孩子的愛戴。)
②石榴又紅了,我仿佛看見父親(誰來說)這真是—充滿著生活的溫馨和詩一般情韻的往事啊
過渡:有人說往事如煙,隨風飄散,在兒子心中,父親的往事如茶,愈品愈香,我們跟隨鄭爾康繼續品味。
事情3:父親和小姑娘打賭。
①還寫了父親的什么事呢?
父親聽了,滿懷興致地同小姑娘打賭說:“要是公公盆里的石榴不結果,公公就請客吃糖。”說完,一老一小認真地鉤了鉤手指頭。
小女孩終于信服了這位可親的公公,高高興興地跑著跳著回家去跟爸爸媽媽說:“公公打賭贏了,可他還是給了我好多糖果,他比我還高興呢!”
“鉤”體現父親像小孩子一樣幼稚可愛,有一顆快樂童心。
第二句說明了父親的慈愛可親,打賭贏了還給糖果。
②石榴又紅了,回想起父親和我們在一起的一幕又一幕是多么開心幸福啊!我不由得發出感嘆,齊讀:啊,充滿著生活的溫馨和詩一般情韻的往事啊!
③同學們,在一樁樁往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父親哪?(多點學生談。)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愛孩子的父親就這樣匆匆的走了。永遠地走了(出示課件:鄭振鐸簡介)
(三)、感受作者對父親的思念之情
1.災難不期而至,面對父親永遠的離開,作為兒子的鄭爾康有什么感受呢?
(1)請把你的這種感受讀出來。
(2)你覺得文中哪個詞語最能體會當時鄭爾康的感受?為什么?
【預設】不忍。因為父親臨行前說一定要等他回來再分,因為孩子們不敢相信父親已經走了的事實,因為“我們”還期盼著父親還能回來。可盼來的只是那瑟瑟的秋風,秋風吹枯了石榴,也吹寒了我們大家的心啊,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用我們的朗讀來沉痛悼念這位可愛的父親吧!(齊讀)
2.愛越深,痛越深,思念越深,當石榴又紅了,我就會(點擊課件:我思念它們……)(學生讀)(板書思念)
這就叫“睹物思人”,思念父親的什么呢?
(四)、總結方法 指導寫作
我們被文中父親的形象所打動,也被兒子對父親的這份思念所感動,在寫作方法上,你們有什么收獲呢?(1、睹物思人,也叫借物抒情;2、首尾照應;3、用事寫人,用一些具體的事塑造父親的形象。)
(五)、延伸拓展 感受親情
同學們,打開你們的記憶大門,看看這些似曾相識的畫面,(課件、配樂)﹍﹍
總結:孩子們,鄭爾康的父親就這樣永遠地離開了,留給他的只是那無盡的哀思。那么,同學們,我們的父親都健在,他們每天都呵護著我們成長。愛我們的父親吧,我們的愛會溫暖父親的一生。
(六)布置作業
出示課件:推薦書目
請大家在課外閱讀兩本書,一本是鄭爾康的《 我的父親鄭振鐸》 ,這是一本懷念父親的書。另外是一篇文章《別了,我愛的中國》從中我們可以認識到一個富有愛國精神的鄭振鐸。
板書設計
14 石榴又紅了
父親
往事
思念
石榴又紅了語文A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5
一、教學重點:
1、學習文章托物言志的寫法。
2、形神兼備的狀物方式。
3、形象、生動、準確凝練的語言。
二、教學設想:
1、找出各段文字的描寫重點,體會描寫順序恰當運用的好處。
2、認真閱讀課文,從結構劃分中體會本文“愛石榴——畫石榴——贊石榴”的寫作思路。
3、安排一課時。
三、教學過程:
1、展示石榴圖片導入課文(石榴本來是一種極常見、極普通的食物,在作者的筆下,它卻被賦予了新的含義,請閱讀課文體會作者所寄托的深情)、交代作者,并提醒注意部分字詞。
皓齒hào
束縛fù:使受到約束限制;使停留在狹窄的范圍里。
2、聽讀課文,勾劃各段描寫重點,劃分結構。
明確:作者按“愛石榴——畫石榴——贊石榴”的思路組織全文。
第一部分(1):點明石榴與眾不同的可愛(對比)。
第二部分(2~6):具體描寫石榴各部分的特征。
第三部分(7~9):抒發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3、分析課文。
①石榴最可愛(少數樹木與一般樹木對比引出):
枝干:奇崛而不枯瘠
葉片:清新而不柔媚
花: 單瓣陸離;雙瓣華貴 (形態美)
心臟:喻花的外形和色彩。
花到果:由紅到金。
花瓶式變成圓肚式。
果實和子粒:破口大笑。
如透明光嫩的皓齒。
抒發對石榴的喜愛之情:夏天:(象征) 旺盛的斗志。
石榴是夏天的心臟
②聯系寫作時間,體會作者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時間:抗日戰爭相持尾聲階段。
體現抗日軍民的精神狀態:不畏困難,積極向上,樂觀自信。
小結:文章抓住特征描繪了石榴不同部位的形態、色澤,突出了石榴花毫不示弱、敢于同驕陽抗爭的精神美。
4、畫出描寫石榴美的句子,體會形象生動、準確凝練的語言。
5、作業:
一句話仿寫練習
試用寓理于物的方式,寫一個既符合物品特點,又包含生活道理的句子。
例如:
蠟燭:站得不端正的,必然淚多命短。
月亮:正因為有圓有缺,才使人不感到乏味。
鏡子:
風箏:
與殷、周青銅器聯系,比喻石榴果實表皮的斑紋。
心臟:喻石榴給夏天帶來的無限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