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分類------整理房間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我說課的題目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分類--整理房間。今天我將從五個內容說起。一、說設計理念;二、說教材;三、說教法學法;四、說教學過程;五、說板書設計。
一、說設計理念
(課標)指出,教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教學中教師應把學生當作一個個研究者、發(fā)現者,給學生搭建研究平臺,讓學生自由思考、探究、操作、發(fā)現,使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并從中體驗到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二、說教材
《分類》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它是在學生較少的掌握相關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能從根據事物的非本質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進行分類,發(fā)展到根據事物進行分類,最后能夠根據客觀事物抽象、本質的特征進行分類,促進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于是,我根據小朋友非常喜歡跟大人逛超市的心理,讓學生跟隨老師的課件鏡頭一起逛本地的大型超市——華聯商廈,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開展由淺入深的分類操作活動,由觀察、討論方法,到能夠按照單一標準分類,最后發(fā)現物品能夠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活動中力求遵循知識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生的認知主動性,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之中,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學會分類,掌握分類的方法,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與概括能力。
基于以上的設計思路,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通過操作實物或實物圖片,能夠選擇不同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掌握分類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各種形式的分類擺放物品,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分類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本課教學的重點就在于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難點在于學生能選擇不同的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
三、說教法、學法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經驗少,但樂于接受新鮮事物,思維活躍,因此本節(jié)課在教、學法上突出了以下特點:
1、聯系實際,從生活中學
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著數學。本節(jié)課我注重把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和生活經驗,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為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2、參與合作,在交流中學
交流與合作是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本節(jié)課我注重讓學生通過小組的合作、操作與討論交流起來,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培養(yǎng)他們團結協作的優(yōu)良品質。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我主要設計了三個教學程序:情境導入——探索新知——實踐應用
(一)情境導入,初步感知分類。
課前談話:“小朋友們平時都喜歡做什么呀?”這時小手舉個不停,“去公園”、“看動畫片”、“逛超市”……
“老師也喜歡逛超市,今天老師邀請你們一起去逛超市,好嗎?”接著播放華聯商廈的錄象畫面,本來坐得很端正的孩子一下子興奮起來,他們興高采烈地觀看著,交流著。
觀看完后,我提出問題:“你看到了什么?這些東西是怎么擺放的?這樣擺放你覺得怎么樣?”孩子們紛紛把自己看到的及感受到的和大家進行交流。這時我適時揭示課題:要想把物品擺放整齊,方便尋找,就要把它們分類擺放,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怎樣把物品分類。出示課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