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教學?
本單元包括兩課《小明的一天》、《小芳的上午》,從課題上看不到有關數學的影子,呈現的是兒童生活中的吃、住、行和學習活動的寫真。配上兒童熟悉的插圖,蘊含著兒童生活中的數學。學習“小明的一天”時,首先引導學生觀察書上的6幅插圖,然后面向全體學生提出問題。
例如:6幅圖的鐘表上是幾時?小明在干什么?誰能告訴大家?,這樣開門見山,激發全班學生獨立思考,認真觀察。在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后,再把學生會讀時刻的經驗說給全班聽。這個問題解決后,教師可以問學生自己的一天是怎樣安排的?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潛移默化的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小芳的上午”的學與教也是參照“小明的一天”來教學的。
最后的實踐活動是“小調查”,要求學生調查一下(1)太陽剛升起,大約是幾時?(2)太陽剛落下,大約是幾時?可以讓小組討論,實際進行調查,拓展調查與實踐的活動領域、求知與探索的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總之,教師要充分創設活動情景,組織學生開展活動,并在活動中加以指導,加強數學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增強對數學的的體驗和認識。
“小明的一天”這節課,教材利用學生熟悉的情景圖密切了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教學中,教師又加強了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主動的參與數學活動,積極動腦思考,大膽回答教師和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得到了培養。
例如:“小明的一天”這節課,學生在看了書上的6幅圖以后,很自覺的提出問題:我一天當中是幾時起床?早上幾時上學?幾時開始上課?幾時吃午飯?下午幾時開始課外活動?晚上幾時睡覺?這些問題密切了知識與生活的聯系?給學生創設了交流、合作探索問題的情境。學生的興趣與生活經驗得到了高度重視。教與學的效果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