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鐘表教案
本課初備
課時
共 2課時,本課第2課時
個人復備欄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鐘面,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 2.培養學生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時間、遵守時間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重點難點: 認識鐘面,學會看整時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鐘、鐘面模型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屏幕上出示主題圖。 師:“同學們說一說,小東什么時候?在做什么?”(小東早上7時起床) 師:“你是從哪里知道時間的?” 讓學生認識到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離不開鐘表,并及時教育學生怎樣知識的?”早上按時起床,上學才不會遲到。 師:“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認識鐘表。”(出示課題) 二、自主探究 1.認識鐘面。 (1)師:“老師這里也有一個鐘,現在同學們仔細觀察,看看鐘面上有些什么?把觀察的結果說給小組的小朋友聽。” (2)學生反饋交流結果。 指幾位同學上臺演示,引導學生說出鐘面上一共的12個數,有三根長短不同的指針。 (3)邊出示課件,邊小結:通過同學們的觀察,我們發現了鐘面上一共有12個數,3根針。又短又粗的──時針;較長的──分針;還有又細又長的──秒針。 3.認識整時。 (1)屏幕上再次出示主題圖。 師:“剛才同學們都說小東是早上7時起床的,同學們看一看圖上的鐘面,為什么鐘面上表示的是“7時”呢?你還從哪里知道“7時”的?” 指導學生觀察7時鐘面上的分針分別指向幾,建立7時的概念;同時,讓學生認識7時在電子表中的表示方法。 (2)師:“小東是7時起床的,那么同學們猜一猜小東上午上第一節課的時間是幾時?” 師:“你能在鐘面撥出8時嗎?撥給同組的同學看,并說說你是怎樣撥的?” 并叫兩名學生上臺演示。 出示電子表,讓學生認識8時在電子表中的表示方法,并寫法:先寫8,再點兩個圓點,最后在圓點的后面寫上兩個0。 (3)用同樣的方法教學3時和6時。 (4)引導學生觀察8時、3時、6時,分組討論:這三個鐘面的分針和時針分別所指的數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學生反饋討論結果。 學生可能回答:8時的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8;3時的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3;6時的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6。學生也可能回答: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從1到12的任何一個數,指向幾就是幾時。 (5)教師小結:在鐘面上,當分針指向12的時候,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 三、課間活動(看動畫,聽音樂) 要求:看看動畫中的鐘所表示的時間是幾時?并把它說出來。 四、反饋練習 1.撥鐘游戲。 (1)教師撥鐘,學生說時間;或教師說時間,學生撥鐘。(指名學生上臺撥) (2)小組活動:一個同學說時間,另一個同學撥鐘。2.《快樂的一天》 師:“現在老師要帶同學們去看看,小東是怎樣過快樂的一天的。”屏幕上出示課本92頁插圖。 (1)師:“看第一幅圖,小東什么時候?在做什么?并寫出時間的兩種表示方法。” 師:“過1小時后是幾時?小東在做什么?你能寫出時間的兩種表示方法嗎? 其余的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2)小組間說說:小東是怎樣過快樂的一天的? (3)指幾名學生說一說小東是怎樣過快樂的一天的,并說出是什么時候?(如7時,是什么時候的7時。) (3)這樣的一天一定會有很多收獲的。那么你們的一天又是怎么安排的呢? 同組的學生說說,然后指名說說。并教育學生要合理安排時間,養成良好的作習習慣。 五、課堂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我們一起認識了表示整時的時間,并學會了表示整時的時候,有兩種表示方法,你學會了嗎?) 板書設計:認識鐘表
會認鐘
會畫鐘
練習設計: 教后記:參加備課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