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第五單元教案及反思
小小圖書館
(教材59~60頁
七、 仔細閱讀第59頁上面的情境圖。(分清條件和問題)劃出重點字。
二、小組合作用小棒擺一下33-6的計算過程。
三、小組合作用計數器拔出33-6的計算過程。
四、嘗試用豎式計算,做完后小組交流結果。
五、討論是否有其它的計算方法。
六、獨立完成59頁試一試后相互交流。
七、獨立完成60頁練一練第1題后相互交流。
八、第2題獨立完成指名板演,由學生講解計算過程。
九、第3題獨立完成后小組內交流。
十、第4題同上。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的口算方法,正確計算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的題目。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力,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
3、進一步滲透要認真審題,細心計算的思想。
教學重點:使學生學會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的口算方法,正確計算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的題目。
教學難點:掌握口算過程,正確進行口算
教具準備:掛圖,投影,小棒,計數器
一、指名匯報圖的意思。
二、指名列式。
三、指名用小棒演示講解過程。
四、指名用計數器演示講解過程
五、學生板演后講解計算方法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規范數學語言。
六、指名匯報不同的計算方法。
七、指名匯報試一試的計算方法。
八、指名匯報60頁第一題的計算結果,注意分析錯誤原因。
九、用投影儀展示森林醫生的結果,分析錯誤原因。
十、指名匯報第四題結果,集體訂正。
十一、小結:各種計算方法。
跳繩(教材63~64頁)
上課時間:
八、 仔細閱讀第63頁上面的情境圖。(分清條件和問題)劃出重點字。
二、小組交流62-48的計算方法。
三、小組合作用計數器拔出62-48的計算過程。
四、嘗試用豎式計算,做完后小組交流結果。
五、討論是否有其它的計算方法。
六、獨立完成63頁試一試后相互交流。
七、小組交流想一想的計算方法。
八、獨立完成64頁練一練第1題后相互交流。
八、第2題小組內交流完成。
九、第3題獨立完成后小組內交流。
十、第4題同上。
教學目標:1、使學生學會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的口算方法,正確計算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的題目。
2、利用遷移規律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的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兩位數減兩位數當個位不夠減時要從十位退一
教學難點: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用具:投影,圖片
一、指名匯報圖的意思。說全信息。
二、指名列式后講一講怎樣估計。教師注意指導。
三、指名講解計算方法。
四、指名用計數器演示講解過程
五、學生板演后講解計算方法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規范數學語言。
六、指名匯報不同的計算方法。
七、指名匯報試一試的計算方法。想一想需要有教師指導,此題難度大。
八、指名匯報60頁第一題的計算結果,注意分析錯誤原因。
九、用投影儀展示第二題,注意分析錯誤原因。
十、指名匯報第三、四題結果,集體訂正。提示學生遇到困難可以用豎式幫忙。
十一、小結:各種計算方法。
第五單元反思:
5.1圖書館
本節課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出發,精心設計“圖書館”這一問題情境,讓學生根據提供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人人要學習有價值的數學。2.走進學生的心靈,與學生真心交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平等的態度,走進學生的心靈,去把握、分析學生的內心感觸與想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如:針對學生計算時出現的錯誤,教師沒有簡單地放過去,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細細揣摩學生的心理及錯誤的原因,趁熱打鐵,有的放矢,就勢帶領學生去看一看、找一找、改一改,糾正學生的不良做題習慣。3.注意學生的練習反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練習時,教師沒有就題講題,而是引導學生回顧“滿十進一”的法則,注意引導學生在練習中反思——對于自己做出的題目,給予適當的評價,發現自己做題的錯誤之處,并想一想錯誤是怎樣產生的,如何避免這樣的錯誤;對于他人所做的題目,也能給予適當的評價,并能同自己的方法比較,發現優劣,從而對自己的方法進行調整。4.評價內容多元化,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評價。《標準》指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在交流算法時學生出現了“算法復雜化”的情況,教師沒有批評學生,而是讓學生繼續發言,然后引導學生對自己的算法進行評價,“你認為你的方法怎么樣”,提高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反思能力。對于學生正確的答案教師先是不置可否,盡量用不帶傾向性的語言要求學生繼續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后把評價的權力和機會交給所有的學生,引導學生進行公正的互相評價,在爭辯的過程中發現錯誤,使所有的人都知道錯誤如何避免,并提出建議,選擇合理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