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like football.(第二冊)
在英語課教學活動中運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手段
—英語課《I like football.》教學設計
青島永安路小學 姜碩
一、 教材簡介
本課是《新標準英語》一年級起點第二冊第七模塊第一單元。《I like football.》的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中,學生已經對六種運動的單詞進行了學習,本課要解決的主要知識點是 “I like …” 和 “I don’t like …”兩個句型。并通過一系列的課堂活動,創設語境鞏固、運用這兩個句型。
二、 學習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喜歡表現自己,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單詞。 能根據教師的簡單指令做游戲、做動作,能唱簡單的英文歌曲,說簡單的英語歌謠,能在圖片、音像的幫助下聽懂和讀懂簡單的小故事。能交流簡單的個人信息,表達簡單的情感和感覺。喜歡可愛生動的事物,尤其喜歡觀看動畫,動畫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俄學習興趣。能模仿老師或錄音的發音,對新語言表現出好奇心和興趣,但是往往掌握的不牢固。需要通過各種教學方式反復的練習、不斷的強化才能鞏固所學知識。
三、 教學目標 設計及其對應的課程標準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目標對學生五個方面的能力做出了要求,分別包括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五方面。
本課的教學目標 主要是讓學生理解運用“I like …” 和 “I don’t like …”兩個句型。讓學生使用這兩句話來簡單的表達自己的情感。并通過多種練習方式,來實現上述五方面能力的培養。
1、 語言技能
針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三個方面的技能以及這三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本課的學習中,學生使用教學軟件聽、跟讀本課的單詞、句子,以及在傳遞足球說句子、涂色、猜動作等游戲中操練知識語言,有效的實現了這一技能的訓練。
2、語言知識
“I like …” 和 “I don’t like …”兩個句型是本課的主要知識語言,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展示動畫課件(一只小熊貓在高興的踢足球時,它說:“I like football.” 后來被足球打到了頭,這時他不高興的說: “I don’t like football.”)和用表示喜歡與不喜歡的動作來幫助學生體會這兩個句子的意思。并幫助學生能運用這兩句話來表達自己的意愿。
3、情感態度
本課的主要知識點本身就是要學生表達自己的喜好,教師在教學中,只出示了語言點,由學生自己來選擇說喜歡還是不喜歡哪種運動,在拓展練習時,運用了網頁,學生可以根據喜好談論事務,尊重了學生的個人情感,并能更準確的體驗知識語言。
4、學習策略
在教學中,通過聽讀、游戲、查看網頁等方式,為學生自主學習、在相互交流中運用語言提供了平臺,創設了情景。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語言學習,通過與電腦、老師、同學之間交流,培養了學生積極合作的意識。
5、文化意識
本節課中的Chant《Can you see the happy ducks?》是一首外國小朋友十分喜歡的兒歌。唱兒歌也是一種了解外國文化的方式,能幫助學生拓展視野。教學內容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逐步擴展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
四、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
1、 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
按照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制定教學計劃,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識。
2、 開發課程資源,利用信息技術拓展學用渠道。
英語課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的內容豐富的課程資源。積極利用音像、電視、書刊雜志、網絡信息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
3、 組織生動活潑的課堂活動,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組織豐富的課堂活動,積極開展各種課堂活動有助于學生發展智力和個性、展現才能,能培養他們的自主性和創新意識。
4、 注重過程評價對學生發展的作用
建立能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由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構成。
在本課中,教師首先在黑板上畫了兩個球門,在男、女生中展開比賽。當在課堂活動中表現突出時,就可以得到一個球,到總結這堂課時公布勝利者。 這樣聯系了所學知識,又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
五、應用信息技術的依據或考慮
1、 使用信息技術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學習主體作用的體現。
網絡教學是將計算機網絡功能與學科知識整合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計算機是教學活動的工具,同時結合各學科的特點,教師作為引導者,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探索學習、協作學習掌握學科知識。
2、計算機的應用提供了多樣性的感官刺激有利于知識的獲取與鞏固。
心理學家赤瑞特拉通過大量實驗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3、5%來自嗅覺,1、5%來自于觸覺,1%來自味覺。本可利用教學軟件能看也能聽,這樣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所獲取的信息量,比單一地聽老師講課強得多。
3、計算機網絡不僅能更好的實現個別化學習,而且有利于實現協作式學習。
使用計算機網絡學生能夠實現個別化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所學知識。但在小組查看網頁時也為多個學習者提供了比較分析的機會,學生可以彼此談論喜歡與不喜歡的事物,計算機網絡有利于實現這種協作性學習。
六、教學設想
電腦對學生有著無窮的吸引力,學生在集聲音、文字、數據、圖像為一體的網絡環境下,總懷著無限的精力和無數個“為什么?”進行主動的探索學習,使學生的感覺器官可以全方位的、完善、直觀地感覺和接受綜合信息,為接下來學生的小組合作和獨立創造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教師也不用總是耳命面提的為了單詞、句子而大傷腦筋,而學生在這種學習環境和方式下也容易流失興趣和易感疲勞。所以,我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把電腦作為輔助材料,學生把電腦當成小老師,教師只需在學生上網自學前布置任務,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閱讀與課文相關的一些電子材料和網上資源,而在學生興趣盎然地自學時,教師只需進行個別指導。經過一番閱讀,學生對主要的句型和單詞有了初步的印象和理解,教師再適時點撥一下各個故事的主要內容,這樣,就加深和鞏固了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
七、教學過程
活動內容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一.互致問候:唱英文歌《Good morning!》 | 唱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 and how do you do ? | 唱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 I’m fine, how are you? | 以學生喜歡的歌曲互致問候,使學生輕松的進入學習狀態。 | 二.準備活動:唱歌曲《Can you see the happy ducks?》。 | 用課件展示歌曲,并和學生齊唱并做動作。 | 邊唱歌邊做動作。 | 此活動意在復習單詞swimming,通過學習這首外國小朋友喜歡的兒歌,了解外國文化。為下面的活動做準備。 | 三.鞏固練習單詞: basketball, football, table tennis, morning exercises, swimming, cycling. | 1.聽讀練習: | 指導學生復習單詞: | 自主操作課件聽讀單詞。 | 學生點擊鼠標根據自己單詞掌握情況有選擇的學習,人機互動,體現了使用信息技術的優勢。 | 2.游戲少了哪一個? | 出示五個單詞,讓學生找出少了哪一個? | 找一找少了那個詞。 | 計算機能夠快捷的同時展示多個圖片,學生在這個活動中鞏固了單詞。 | 四.學習句型 | 學習“I like …” 和 “I don’t like …”兩個句型 | 播放課文第一段 | 猜猜“I like …” 和 “I don’t like …”兩個句子的意思。 | 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相結合,既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又不能忽略機械操練的必要性。 | ||||||||||||||||||||||||||||||||||||||||
出示兩個句型并跟讀 | |||||||||||||||||||||||||||||||||||||||||||||||||||||||||||||||||
五.體會句子的整體運用,學習課文。 | 1.聽讀練習: | 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句子。 “I like football.” “I don’t like football.”等。 | 自主操作教學軟件,聽讀句子。 | 學生點擊鼠標自主學習句子。體會怎樣組織完整的句子。 | 2.用不同方法猜出單詞根據喜好說句子。 | 出示足球、籃球、乒乓球,讓學生根據喜好來選擇“I like football.” “I don’t like football.”等的句子。 | 猜是哪一種運動,拿到球或卡片后說句子。 | 通過趣味化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無意識的學會并反復鞏固句子。 | 3.看動作猜句子 | 教師做動作比如用動作表示喜歡足球。 | 學生猜句子。 | 學生做動作,并組織游戲。 | 學生猜句子。 | 4、做兩人練習,將喜歡的運動涂成綠色。不喜歡的運動涂成紅色。 | 演示指導練習 | 一個學生說,一個學生做。 | 計算機豐富了練習手段,學生在此活動中練習了聽、說的能力,并能夠進行合作學習。 | 六.拓展練習, | 展示網頁,介紹網頁內容。 | 自主查看網頁中的水果、顏色、動物等動畫資料冰和同學交流,并使用“I like …” “I don’t like …”。 | 給學生一個自由交流的平臺,讓學生能夠自由的談論喜好。 | 七.課堂小結: | 公布比賽結果。布置作業 。 | 回家后同爸爸媽媽談論這兩個句子。 | 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使用所學。 |
八、教學反思:
一、 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形成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學生能夠自主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學習到教師所要教授的內容,相信他們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夠自行創設情境,并運用語言進行交流,教師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不需過多的進行解釋,相反應該把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
在這節課中,學生使用電子課本復習了單詞并進行了課文的學習。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形成有針對性有選擇性的人機互動的學習模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學習的具體情況,選擇或重復學習內容。
二、 人機互動模式提高了教學效率,使教學內容具有選擇性,動畫的使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課件練習的設計達到使用其它方法無法比擬的效果。
如:在兩人一組的圖色練習中提高了學習效率,在以往的課中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圖色練習的操作比較麻煩,但是利用電腦就提高了學生做練習的效率和有效性。在拓展練習中,網頁和大量gif動畫的使用,為學生提供了諸多討論的對象,提供了一個使用英語交流的平臺。
三、 外語教學目標 通常由“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要求,相應的教學內容應包括文字、語音、視頻等不同媒體的信息,課本不具備語音與動畫一體化的特點。只能以教科書、錄音帶、錄像帶三者獨立的形式使用。而電子教材可以實現圖文音像并茂,能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 。
本課使用了電子教材,電子教材在使用中充分體現出了它的便捷性,它使教學環節進一步精煉、學生通過使用電子教材提高了學習效率,并表現出了極大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