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教學案例與反思
三、通過“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動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一年級學生合作能力相對比較弱,在一起分工合作就有些困難,因此在本堂課中陳老師利用了同桌合作或是四人小組合作。如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同桌合作:你能把這首古詩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嗎?如果發現你的同桌讀錯了,請你教教他。學生不僅興趣濃,而且及時糾正了不足,充分利用了學生的差異。
不足之處:
1、不能及時對學生中的閃光點與不足進行評價,教學機智欠缺。這也難怪,畢竟陳老師才執教了兩個月,經驗還不足。
2、朗讀的形式太單一,顯得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還停留在原有的朗讀水平上,沒體現出老師的引導作用與教的作用。
〖葛雅清〗
1、陳老師充分體現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的整和。特別是在新課的導入上,用課件創設了一個有趣的情景,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為學生學習新知做了一個感知上的準備。
2、在對詩意的理解上,陳老師主要采用了研讀,鼓勵質疑,讀中感悟的方法。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主動提出問題的能力,又使老師能很好地了解學生的認知情況,使教學更有針對性,靈活性。同時還啟迪了學生的思維。
3、通過“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動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它不僅有利于發揮集體的智慧,解決學生個人不能解決的問題,而且培養了學生之間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一年級學生合作能力相對比較弱,多人數的在一起分工合作就有些困難,因此在本堂課中陳老師較多的是利用了同桌合作或是朋友合作。如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同桌合作:你能把這首古詩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嗎?如果發現你的同桌讀錯了,請你教教他。學生不僅興趣濃,而且及時糾正了不足,充分利用了學生的差異。在理解古詩的意思時,請學生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一人讀古詩,一人指相應的畫。通過交流,學生解決了問題,獲得了知識,體驗了成功。最后的深入體會時,又采用師生合作讀。同時,學生思維積極,思路開闊,互相啟發、互相激勵,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4、陳老師的兒童語言運用自如,使學生倍感親切,喚起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的高漲熱情。
不足之處:
1、兒歌的理解可根據學生的特點設計一個小故事,通過小故事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理解兒歌的內容。
2、課堂上要注意學生的傾聽,在培養學生讀、說的同時也要培養學生聽的習慣。
3、兒歌教學在糾正字音的教學過程中,要在句中進行,不要脫離了句子,從而影響了句子的朗讀情感。
〖俞建群〗
陳赟老師備課認真,課前做了很充分的準備,自己制作的課件能緊密結合課文的內容進行設計,也注意了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學生能與其一起上課感覺是親切的,和諧的。
對于本堂課的設計,可能還有這幾個地方值得商榷:第一,學生初讀課文之后,讓學生找需要注意之處這一環節,感覺上缺乏整體性,單歸單的把字拎出來給孩子們正音,既費時并且在時間上容易重復浪費。而學生從讀單個字到讀詞乃至念整句話,字音上的錯誤很自然的會重復發生,不如直接從讀文當中,檢查正音效果會更好些。第二,在利用課件圖片激趣導讀上,本人認為還不太夠,發揮學生愛說的天性,把圖畫的美細數出來,也許學生對本詩的意境更會心領神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