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選商場教學反思
最后,指導學生書寫了課文中的兩個生字“巾、牙”。由于,前面認讀生字環節浪費了過多的時間,以至于在這一環節時,時間明顯不夠,學生書寫后,也沒有充分地展示、評價,就只有草草結束。
通過執教《自選商場》這一課,收獲很大。知道了情境教學在低段教學的重要性。也找出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在以后的教學中,還要更合理地安排各個教學環節,多向有教學經驗的老師學習。
《自選商場》教學反思
1、要嚴格把握好要求認識的字的教學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對識字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基本的思想是“認寫分開,多認少寫”。片斷中,老師沒有真正落實好。這也是許多老師剛走進新課程的通病:指導認識字時,自覺不自覺地用上了“老辦法”。試想一節課要認讀十幾個生字,每個字都分析,占據了大量的時間,就擠掉了后面學文的時間了。
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崔巒老師在談“課程改革中‘識字與寫字’問題解答”時明確指出:要求認識的字,只要求認識——在課文中認識,搬個地方也還認識,沒有其他要求;要求會寫的字,要能讀準字音,識記字形,寫得正確、端正,大體了解意思,并練習在口頭和書面語言中運用。我認為他的話最核心的就是要準確把握兩類字不同的教學要求。
要求會認識的字,不要過于重字形的分析,強調整體上記憶,個別有規律的可以分析,但適可而止。本課的生字教學,絕大部分字不用仔細分析字形,更不用書空,孩子憑自己的智慧也能記住的。像“巾”字的教學,教師引導學生與“中”字比較,我覺得這種做法更不好,既浪費寶貴的教學時間,效果又不好。孩子對這些字不一定有很精確的記憶,只要以后見到這個字能猜測出來也是可以的,所以教師不能急功心切,不要指望著一課的生字,在一節課內都讓學生掌握,要允許學生之間有差異,允許在以后的學習中逐漸鞏固。
2、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老師把一些物品的包裝袋分發給學生,讓學生比賽識字,這一環節設計的意圖是將識字與生活聯系起來,這一理念是符合課程標準要求的,是值得肯定和贊賞的。生活為學生的識字提供了豐富的資源,識字來源于生活。如果我們像以前把學生禁錮在課堂的小圈子里,靠簡單重復、機械乏味地認讀和大量地抄寫來完成識字教學任務,是徒勞無效的。我們要把生活引進到課堂中來,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如果這樣長期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學習,我們的教學將是扎實有效的。
本節課這一環節存在的關鍵問題是老師沒有在教學中要緊緊抓住把生活引進課堂的本意。學生表現出來的言行,反應出教師沒有真正把握讓生活走進學生識字學習的意圖,以為讓生活走進課堂就行,致使課堂學生識字變成了學生爭談吃零食。自從課程標準頒布以來,老師們在教學中都注意到要開放我們的視野,開放我們的課堂,但許多老師在教學中也存在這樣情況,知道讓生活走進課堂,但是只做到了引進,浮光掠影般地走過場,點到為止,沒有更好地去利用,導致教學成了擺花架子,浮而不實。要改變這種情況就是要抓住“為什么要這樣做”這個真正的意圖,在精心設計組織時,要時時反思“這樣做體現了自己的設計意圖了嗎”,如果這樣,教學效果就可能會事半功倍。
本環節的教學我覺得可以這樣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