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住山洞》教學雜談
所謂“空白”,是指作品給讀者留下的聯想、想象和再創造的空間。在課堂教學中,合理的利用這些“空白”,發散學生的想象,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第20課《小熊住山洞》,學生通過觀察圖畫、閱讀短文,了解了故事講述的是一只小熊想蓋一間木頭房子,可是小熊看到森林一年四季都是那么美,給小動物們帶來了無數歡樂,他不舍得砍樹蓋新房,最后還是住在山洞里。在讀過課文后,可以引導學生想一想:如果小熊砍了樹,蓋了新房子會是什么結果?學生一定會說:“森林就沒有這么美了!”“春天沒有綠葉、夏天沒有鮮花、秋天沒有果子,小鳥都沒有家啦!”……接著還可以引導學生再想:小動物們會怎樣做?學生一定會說:“小動物們就不會理小熊了,更不會感激他!”也可能說到其他的內容:“小動物都恨死小熊啦!”“可能小熊蓋的房子很漂亮,但是再漂亮也沒有客人去做客……”這樣續編故事,學生思維非常活躍,他們的設想不管對或錯,都體現了一種探索精神,一種創新精神。另外學生在討論時各抒己見,在想象中思維互相碰撞、啟發,在文中沒有出現的空白處創新,訓練了思維的靈活性。
【廣東省東莞市教育局教研室 蘇志坤】
〖趣為前提讀為主線層層推進──人教版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閱讀教學淺談·把握實驗教材特點,激發閱讀興趣〗
人教版實驗教材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我們面前。它具有綜合性、科學性、時代性、趣味性、適應性和較強的開放性等特點,體現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實驗教材中所選的課文內容豐富,生動活潑,語言淺顯,適合兒童年齡特點,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了更大的創造空間,也為廣大實驗教師指導學生學好課文,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提供了有力憑借。在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的指導呢?下面簡單談談個人的幾點看法。
低年級閱讀教學是學習閱讀的起步階段,而文字符號本身較為抽象,它不像圖畫、實物可以直接引起視覺快感。這就給六、七歲的蒙童的學習帶來一些困難,因此,培養低年級學生閱讀興趣至關重要。
教學《小熊住山洞》一課時,可讓學生將課文以歌的形式唱起來,跳起來。學生通過畫、說、演、唱、跳等各種活動全方位地動起來,寓教學于快樂之中,促進學生主動參與閱讀教學,形成自主的閱讀意識。
【廣東省廣州市東山區廣州鐵路第一小學 蘇素芬】
〖用好實驗教材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巧用教材障礙,引導學生探究〗
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只是教一套教材,這是不利于全面提高學牛語文素養的,所以人教版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更具開發性,在注重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給學生更多思維、想象和創造的空間。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如何把課標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這一理念落到實處呢?筆名通過教學實踐,就如何善用教材示范、巧用教材障礙、活用教材空白,從而發展學生思維、探究和想象能力談點滴體會。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讓課文學習成為探究實踐”“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實驗教材給老師留有開發、選擇的空間,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教師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進取精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有助于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