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的色彩》教學案例與反思
案例
《春雨的色彩》是小學語文人教版第二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初次朗讀優美的散文,怎樣引導學生讀入境,讀出情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出示句子:春雨,像春姑娘紡出的線,輕輕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師:自己來讀讀這句話,你覺得春雨怎樣?它會是怎樣下呢?
(學生自由練讀)
生1:我覺得春雨是細細的,而且它應該下的很快,因為春天來了,她很高興,我會把“沙沙沙,沙沙沙……”讀得很快。(該生朗讀)
生2:我覺得春雨是柔柔的,應該下的很慢,因為她看見小鳥們在討論她的色彩,所以,她是一邊聽,一邊慢慢地下,我會在第一個“沙”后停頓,再讀第二個“沙”(該生朗讀)
(很多小朋友都鼓起掌來,更多的學生還是把小手高高舉起,看到學生熱情高漲的樣子,我心里暗暗自喜)
師:你真是個會思考,會分析的孩子。其他小朋友,你們的意見呢?
生3:我覺得春雨像紗,像絲,又像線……下得很輕,所以我也要讀得輕點,而且也是很慢的,因為春雨怕把剛長出來的嫩嫩的柳枝和小草弄疼,所以我會在沙沙沙之間停頓的較長……(該生朗讀)
師:多有愛心的孩子呀,老師為有你這樣的學生而自豪。(師生握手)小朋友,你們剛才說的真好,都能談出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就用你自己認為的方式,來讀讀這段話吧!
(我們都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語言的感悟,應該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這個片段的教學中,我沒有刻意地要求孩子應該用什么語氣去讀,用怎樣的速度去讀,而是讓孩子根據自己的理解,自己去讀課文,讓學生讀得有所得,有所獲)
反思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在《春雨的色彩》教學片段中,我充分地信任學生,把讀的權利還給學生,努力為學生創設了一種民主、平等、寬容、和諧的學習氛圍,引領著學生通過與文本的深度對話,使學生走進春雨的心靈,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了不同的感情色彩,進而談出自己的感受,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讀的樂趣,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在朗讀中,學生感受到春雨是細細的、輕輕的、柔柔的,像線、像紗、像絲……在朗讀中,學生體會到春雨下得很輕、很慢,是因為她怕弄疼了柳枝和小草。學生們透過這些文字,讀出了自我;透過這些文字,讀出了個性;又用語言,將自我表達,將個性揮灑,這才是語文,這才是新課程下煥發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
《春雨的色彩》教學案例與反思
《春雨的色彩》是一篇童話,它通過一群小動物對春雨色彩的爭論,向人民展示了春天的一幅幅美麗畫卷:草地綠了,桃紅紅了,油菜黃了……語言優美,想象豐富,情趣盎然。
本課我主要以情景教學法為主。通過聲像情景,即課件中優美的畫面,音樂,飽含感染力的課文范讀,將學生帶入美妙的蒙蒙春雨之中,使學生在美的情景中欣賞,感悟,體會,表達。
課上我首先啟發談話,創造情境,引發想象。師:“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你喜歡春天嗎?為什么?”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貼近生活。師真情描述:“老師跟你們一樣喜歡春天,春天來了,春雷哥哥喚醒了大地,小金蛇、小青蛙們都醒了,春雨姐姐也唱起了歡快的歌兒,你們輕輕地閉上眼,仔細的聽—”大屏幕演示春天的美景,播放歌曲《春雨蒙蒙地下》,把學生帶進春天`帶進春雨中。之后再請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感受。師進一步描述引入課文:“春天的風暖暖的,春天的雨柔柔的,小草探出了頭,桃花笑紅了臉,好美呀!面對美好的春天,不光是我們,還有一群特別的小朋友也有很多話要說,你們知道他們是誰嗎?”生:“是小燕子,小麻雀和小黃鶯。”隨即板書三個鳥兒的名字。是:“讓我們快快飛到他們身邊,聽聽他們在說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