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物招領》教學雜談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城北小學 徐華麗】
〖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體驗性學習的實踐研究·創設生活情境,豐富體驗·反思生活,強化學生參與體驗〗
“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泉”。“語文學習,只有密切聯系生活,才能煥發勃勃的生機”。我們都生活在真實的世界里,不可避免的,孩子們每時每刻都在被形形色色的觀念影響著。這些觀念左右著他們的成長,也真實的反映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不能視而不見,應該珍視這些課堂上生成的寶貴資源,積極組織引導,讓它們“為我所用”,在思維的碰擊中創造火花。
我在教學《失物招領》一課時,出現了一個小插曲:談到我們要講究衛生,不亂丟果皮紙屑時,很多同學紛紛指責班里的幾位同學上次去春游時不講衛生,挨了老師和景點工作人員批評的事。有的孩子還越說越氣憤,大有不把對方揪出來批評一頓不罷休的氣勢。這是一年級學生生活中較為普遍的現象,一方面,他們還沒有很強的責任心,另一方面,他們又很容易看到別人的不足之處。于是,我趁機設計了“真情對對碰”這樣一個體驗活動。我先問學生:我們都是一家人,我們都要講文明,講衛生。如果你們看見地上的果皮紙屑,你會怎么做?你是不是想:這反正不是我扔的,我才不管呢?你有沒有把同學丟了的果皮紙屑撿起來扔進紙簍呢?這一問,很多同學都低下了頭。(看來這觸到了學生的不足之處了,因為孩子們看到地上的果皮紙屑,大多是很不情愿把它們撿起來。)接著,我又問:小朋友隨地亂扔果皮紙屑是不對的,而你可以怎么做呢?你可以對小朋友說些什么?對小朋友的爸爸媽媽說些什么?于是,小朋友又七嘴八舌地說開了。在討論明理之后,我又引導學生把剛才的情景排成一個生活小品,通過小品的表演,進一步激發學生要講究衛生,不隨地亂扔果皮紙屑,從而感悟了文本內容。
【浙江省龍泉市水南小學 楊金菊】
〖怎樣有效地利用好新教材中的圖畫·要把圖畫和課文的內容結合起來使用〗
從走進新課標,特別是實質性地接觸新課標一年之后,我不禁深深地被新教材所吸引。我們浙江省當前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一年級語文實驗教材與原教材相比較,有更多的亮點。如選文更精美,編排更科學,特別是新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配有一幅或幾幅生動,活潑并且新穎而鮮艷的圖畫。無論是哪個人,把這套教材拿在手中,翻開課文一看一讀,都會贊嘆其文字的優美,圖畫的美侖美奐。任教一年級新教材的語文都說,如果我們的學生能好好的學習這套新教材,收獲肯定很大。
通過這一年零距離的接觸,我也覺得這套教材確實有很多的優點。就如剛才提到的課文中的那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優美的文字加上鮮艷的圖畫,真可謂是圖文并茂,相映成輝。這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準確順利的理解課文的內容,提供了不少的幫助。這是因為圖畫是很受孩子們的歡迎的。圖畫的畫面是形象的,兒童正是通過形象去認識世界的。美麗健康的畫面,孩子們用不著通過語言文字去理解,一看就明白。
既然圖畫對于孩子來說有那么大的吸引力,那么我們各位實施新教材的老師該如何讓我們書中的圖畫發揮它們最大的作用呢?總結我自己這一年來的體會,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