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象》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能力: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曹沖稱象的辦法和過程,理解動腦筋的真正含義;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注意觀察,善于思考的能力;激發學生說話興趣,訓練學生能夠正確、完整地回答問題和復述一件事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懂得曹沖稱象的過程和道理,能認同別人的優點,積極學習別人的長處,使學生明白:愛動腦筋能成為聰明的人;引導學生養成仔細觀察、積極思考、大膽想象、動手試驗的好習慣。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1、部分同學閱讀目標不夠明確,效率不高。
2、大部分同學都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生的直觀、感性認識能力較強。
4、學生的模仿能力較強。
5、大部分同學的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較強,能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解決相關問題。
四、教學策略的選擇與設計
批注閱讀法: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師要強調學生讀書時閱讀批注的重要性,學習課文時讓學生動筆或圈畫,以提高學習效率。
感情朗讀法:朗讀有助于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本節課側重以讀為主,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來領悟曹沖稱象的辦法和過程。
自學探究法:本課教學充分利用“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進行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自主實踐能力得到培養。
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學會與老師、文本對話,運用讀讀、想想、議議來反饋問題,通過小組合作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課件演示法:曹沖稱象的辦法和過程是教學重點,讓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的課件演示,來領會其中的道理,即水的浮力知識。
重點教學法: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著重抓住曹沖稱象的辦法的重點順序連詞進行教學。
異性思維法:善于模仿是兒童的一大特點,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一特點,利用課文為我們塑造的典型形象,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培養他們遇事多觀察、多思考,開動腦筋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多媒體教室,多媒體教學課件,課本,課前有關大象、曹操、曹沖資料的參閱。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放松:欣賞“聰明一休”歌曲
(一)設計懸念、揭題激趣(3分鐘)
1、導入語:小朋友,你們知道中國的古代四大名著嗎?你知道現存陸地上最大的動物是什么呢?你想知道一頭大象有多重嗎?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學習三國時一位7歲的小朋友稱象的故事,有興趣嗎?2、板書課題。
3、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設計意圖:設置懸念,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感知、整體把握 (10分鐘)
1、鼓勵學生帶著疑問、借助各種手段自讀。(課件出示自讀要求)
2、提問: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聆聽課文范讀,訂正字音。(課件出示范讀)
4、檢查生字、詞。(課件出示詞語,個別讀、接龍讀、整體讀)
設計意圖:整體把握教材內容,做到將學的東西心里有底了。
(三)抓住重點、細讀明理(12分鐘)
1、學生自讀全文,思考:官員們想出了哪些稱象的辦法?并和同桌說一說。接著請一位學生把答案完整地說一說。要求用上“有的……有的……”的句式。教師提問:課文里面具體是怎樣寫的呢?(課件出示表格,完成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