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象教學反思
4、在教學用“一邊……一邊……”造句時,我先說了個例子,隨后,我又請些學生來說句子,而且還及時地進行點評。
5、在備課時沒有想到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做實驗這是一個欠缺,通過實驗學生可以又動手又動腦,在感性上的認識更加深刻。
《稱象》教學反思
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實踐,自己去思考,學生掌握課文內容的效果還是不錯的.下面是教后的幾點反思:
一,我能把《新課程》的新理念在課堂上得以充分的體現,打破原有的教學方式,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對話關系,真正把主體地位還給學生.例如:在學生讀課文時,學生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趣味中學習,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同學下課說:"這樣上課真有趣!"
二,課堂上我盡可能的把更多的時間歸還給學生,把我提出的問題作為誘餌,引導學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給予適時的引導,協助學生歸納總結.比如我提問學生:"曹沖是用什么辦法稱得起這頭大象的重量呢 "讓學生通過討論,去理解課文內容.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師在教學中是引導者,合作者,組織者.讓學生自由地說,發現問題時讓其他的同學幫忙,或者是師生一起解決.課堂上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學習新知,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四,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本課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做實驗,這時,學生動手又動腦,興趣極濃,思維正處于活躍狀態,學生才能夠真正弄懂大象的重量是怎樣稱出來的.只有這樣,學生的主體意識才能得到真正的體現.
稱象教學反思
《稱象》一課,主要寫曹沖小時候運用巧妙的方法稱出一頭大象重量的故事。曹沖稱象的方法是:把大象趕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著水面,在船上畫一條線。再把大象趕上岸,往船上裝石頭。等船下沉到畫線的地方,稱一稱船上的石頭。石頭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曹沖想的辦法是什么樣的?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是我在教學《曹沖稱象》一課時提出的問題。經過一次次反復的練說以后,曹沖那聰明機靈的印象已深深印在每個孩子的腦海中。教學中,我在指導學生理解曹沖稱象的方法后,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曹沖能想出這樣巧妙的方法,是因為他注意觀察,善于動腦。小朋友們能不能也像曹沖一樣,開動腦筋,想出比曹沖更好的方法呢?”我想進一步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可沒想到這一問題一提出,一名學生興奮地站起來,提出了他的新方法:一塊石頭很重。曹沖用石頭稱象需要士兵們一塊一塊地抬到船上,再一塊一塊地稱,真辛苦!我用士兵來代替石頭稱象。可以省力。最后,只要每個士兵稱出自己的體重,全部加起來,就可以知道大象有多重了。這樣稱不是更快更容易嗎? 嘿!說得真不錯!教室里頓時響起一陣掌聲。我毫不吝嗇地封給這個學生一個“雅號”——“賽曹沖”。 “還可以用糧食代替大象的重量。這時,有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曾經見過一種地秤,連汽車的重量都能稱出來。我們也可以把大象趕上去。”孩子的答案是對的,只是他沒有考慮當時還沒有地秤這種東西,但是他的思路也是對的,他沒有一味地從別人已經想好的思維角度出發,而是想另辟蹊徑。他的這種考慮問題的方法應該得到老師的鼓勵,這不正是學生發散思維之后得到的成果嗎?“對!你現在是現代版的小曹沖了就這樣這節課在同學們的歡聲笑語中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