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象》教學反思
《稱象》教學反思
這是一個歷史故事,很多學生都對這個故事略有耳聞。我在教授這篇課文時,結合“新基礎、新課程”的要求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實踐,去思考。以下總結了幾點教學心得:
1.我能把“新課程”的新理念在課堂上得以體現(xiàn),打破原有的教學方式,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對話關系,真正把主體地位還給學生。例如:在學生讀課文時,學生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趣味中學習,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2.教師在教學中是引導者、合作者、組織者。讓學生自由地說,發(fā)現(xiàn)問題時讓其他的同學幫忙,或者是師生一起解決。課堂上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學習新知,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3.課堂上我盡可能的把更多的時間歸還給學生,把我提出的問題作為誘餌,引導學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給予適時的引導,協(xié)助學生歸納總結。比如我設計說話練習“曹沖把大象趕上船是因為( )。沿水面在船舷上畫線是因為( )。” 讓學生通過討論,去理解課文內容。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備課時沒有想到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做實驗這是一個欠缺,通過實驗學生可以又動手又動腦,在感性上的認識更加深刻。
通過反思我要揚長避短,以幫助自己更好開展教學活動。
《稱象》教學反思
《稱象》的重點在于稱象的過程.我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我把燒杯當船,放在河里(透明的塑料盒),把大象(8只大砝碼粘在大象圖的后面)趕到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著水面,在船舷上畫一條紅色線.再把"大象"趕上岸,往船上裝石頭(一只只法碼),石頭一直裝到船下沉到畫線的地方,再把船上的石頭拿下來稱一稱.把石頭重量加來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在一堂課上抓住文中的重點:稱象過程,通過實驗演示情境的方法,吸引學生,在觀察稱象的過程中,找到?jīng)_稱象的合量性和科學性.學生觀看實驗演示時的一邊串問號,都在演示成功后一一化解。
《稱象》教學反思
一、 關注學生的問題意識
今天的語文課上的是《稱象》。課前我已經(jīng)布置學生預習,自己反復鉆研教材,了解教學要求,并認真設計教案,思索如何通過"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來完成這一課的學習。
上課一開始,我就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進行啟發(fā):"孩子們,你們都見過大象嗎?大象的模樣是什么樣的?"同學們樂開了花,紛紛舉手,有的說在動物園看過,大象的鼻子噴的水可高了,有的說,從電視《動物世界》看過,大象還可以替它的主人復仇。孟柳站起來說:"原來我讀過《盲人摸象》的故事,里面是這樣描寫大象的,'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墻,大象的腿像四根柱子,大象的耳朵像兩把扇子,大象的尾巴像一根粗繩子。'"我乘機導入:"你說得很好。大象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古時候有個叫曹沖的人就想了一個辦法稱出了大象的重量,那時他才七歲,想知道他用什么辦法嗎?"他們大聲說:"想。"
正當我提筆板書課題時,班長李安然把小手舉得高高的。她平時問題就挺多的,我叫她站了起來,她迫不及待地說:"老師,我認為曹沖的辦法不好。我有比他更好的方法稱出大象的重量。"我先是一愣,心想:這個問題在學完課文之后,我會提出來讓大家討論的,這時候說,不就完全打亂了我的教學安排嗎?但隨即又想:還是讓他說出來吧,要不然他這一節(jié)課都不安穩(wěn)。于是,我接著說:"很好,你能把你的方法介紹介紹嗎?"她舒了一口氣說:"你看他稱石頭多麻煩呀,要是把稱石頭換成稱人的話,那指揮不就方便多了嗎?"楊程浩話音未落,幾個活躍分子也跟著嘰嘰喳喳地議論起來。有的說稱石頭也可以,不過要用起重機吊石頭;有的說把稱石頭換成稱豬、羊等動物;還有的說用稱車子的秤來稱大象。我在一旁微笑著,等待這些孩子暢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