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中的發展性評價──《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發展性評價是新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發展和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力求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誦讀中體驗,讀中感悟,立足于學生發展,激勵學生主動、自主、創造性的學習。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反饋信息,嘗試采用評語激勵肯定學生。如在開課時,當學生很認真地聽完故事后,我馬上肯定學生“小朋友聽得很認真”;學生讀完課文后,也及時給予評價“小朋友很會讀書”,當學生提出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時,表揚他“你很會提問題”等等。富有情感的評語,是學生獲取自信的催化劑,使學生如沐春風,課堂內總是生機勃勃。生動豐富的評價語言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
當然,作為學生,他們在課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確,這時,教師不能簡單地用“錯了、不對”等語言來否定學生,并期盼其他學生的正確回答。教師應采取在學生原有水平的基礎上滿腔熱情地去評價學生的努力和進步,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針對學生的個性進行鼓勵的辦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體驗到進步,感受到期望。比如在今天的教學中,當老師說誰愿意到臺上來表演時,有個平時膽子很小的學生想舉手卻又有些猶豫,我果斷地叫他到臺上來表演,雖然他表演得不是很好,但老師和同學都看到了他的進步,為他打氣加油,我想,這對于孩子的一生影響都是非常大的。
當然,對學生評價的目的不僅在于教師發現問題,改進教育,更重要的是鼓勵學生積極地發現自己的問題,糾正錯誤。一年級的學生自我認識的能力不強,所以生與聲生評時難免帶有主觀性,認識問題膚淺,教師還應運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認識自我。
上了這一課,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每一次正確地評價學生,都是對某些特殊天賦發展的肯定,課堂教學呼喚發展性評價。
要不要“再來”──《棉花姑娘》教學心得
福建省東山縣第二實驗小學 徐小泓
“終于結束了……”走出多媒體教室,我不由暗暗地松了口氣。只要是老師都知道,準備一節公開課有多么地辛苦。特別是這次全縣新課程課堂展示活動,因為面對的是下學期即將走進新課程實驗班的老師,更與平常的公開課有所不同。因此經過我們教研組的討論,決定立足點放在“展示”上面,把我們在課程實驗中的一些心得、做法展示出來,以供借鑒。但是,我們這些做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平時逐漸點滴積累起來的。如何在短短的一節課內最大程度地展示出來,這可給我出了道難題。
經過幾個不眠之夜,我理出了《棉花姑娘》這一課的教學思路:初讀課文--小組學習生字──摘“棉花生字卡”鞏固生字──聯系字詞學習句子──游戲參與互動──初步感知課文--課外延伸。整個設計不能說是完美的,但至少體現了平時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的轉變、課堂行為習慣的培養等方面的做法。但是,課堂的學情永遠是我們無法估量得到的。這次活動聽課老師較多,便把課堂置于多媒體教室。學生對于初次接觸的多媒體教學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好奇,就在玩“詞語氣球”游戲時,情緒高漲,要求再來一遍。考慮到課堂的時間調控,我便沒有繼續重復這個環節,而是以一句“同學們讀得很不錯,都得到了電腦爺爺的掌聲,下次有機會我們再玩吧”輕輕帶到了下一個環節。